学术投稿

“动机理论”在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宫德正;孙艺平;邹原;朱亮;关莉莉;吴琼;袁博;王冬梅;黄敏

关键词:动机理论, 康复医学专业, 生理学, 实验教学
摘要:本文应用“动机理论”结合实验教学内容,探索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具体方法,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认真备课、设置具体目标和创设问题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以团队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在美国医药院校的应用分析

    以团队为基础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国外医药院校所应用,但在我国的临床医学教学中仍然少有应用.本文分析了美国4所医药院校TBL教学模式的应用特色及其效果,以为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董卫国;艾明华;朱俊勇;谭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培养方法初探

    医患交流是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本文阐述了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举措,对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和促进医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洪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疗情境案例教学方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医疗情境案例教学方法,以实际医疗情境中发生的现实问题为原型案例,引导医学生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医患沟通的技能.医疗情境案例教学方法形式新颖,学生反馈良好,对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辉;陈瑶枝;杨凤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论”指导下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思考

    行动导向教学论指导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主要是通过课程开发、课程设计、终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来实现.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的延伸和落实.实现从教学设计向教学实施的成功转化需要教师的二次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教学策略选择的能力,能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教”;具备教学资源建设的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学会“怎么学”;具备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能够引导课堂的“教与学”效果.

    作者:韩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实施“校院合作”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为了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校院合作”为基础,将专业课程教学于第二学年安排在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进行,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采取理论授课、床边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训室教学做一体化、临床见习等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选聘和培养合格教师、建立实训场所、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崔明辰;张福华;熊均平;向国艳;徐宛玲;王福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在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在体格检查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以汕头大学医学院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8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46名学生为实验组,另一个班42名学生为对照组.对照组在教学中采用常规授课及分组训练方法,实验组在教学中除采用常规授课方法外,还加入了演示错误操作的视频反馈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体格检查的考试成绩.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总分、血压测量、浅表淋巴结检查、触诊和神经系统检查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在体格检查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尝试.而且,学生讨论形式的纠错反馈效果更好.

    作者:许杰州;吴凡;吴丽萍;施楚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职高专教育护理专业男女学生实习中期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目的 了解高职高专教育护理专业男女学生实习期间的心理压力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种类、基本特点,为探索切合实际的高职高专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高职高专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高职高专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2010级护理专业52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于实习中期采用在曹颖设计的学生压力源量表基础上编制的压力源量表进行问卷测试.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压力源主要来源于“接触传染性疾病”、“学校教学与临床之间的差距”、对“患者及家属的评价”等院内因素.学生面对压力时基本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较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不同性别学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有所不同.结论 男女学生实习中期压力源及压力应对方式较集中,面对压力基本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男女学生在压力源及压力应对方式上存在差异.提示我们,在开展高职高专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时,要结合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教育学生积极乐观应对压力,提高压力应对能力.

    作者:曹蕾;陈双琴;袁葵;应茉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专业对医学毕业生就业违约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寻专业对医学毕业生就业违约的影响.方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揭示医学毕业生就业违约的原因,用卡方检验探寻专业类别及专业一岗位匹配度对就业违约的影响.结果 专业是影响医学毕业生就业违约的重要因素;眼科学及外科学专业毕业生的违约率较高,且较易受专业一岗位不匹配的影响;“想从事与专业更匹配的工作”是导致违约的重要原因.结论 需要从引导热门专业毕业生选择相关专业就业及加强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两方面人手,降低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违约率.

    作者:段链;王晶桐;叶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探讨

    本文结合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从实验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内容的调整、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和实验考核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实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树平;张荔茗;费嫦;桂芳;张申;王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理专业学生假期分散自主见习方式的尝试与成效

    目的 探索大规模招生情况下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见习的有效方法.方法 第一步,随机抽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96名,在假期实施分散自主见习并对学生和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该见习方式的可行性.第二步,在学校全体护理专业学生中推广应用,通过对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该见习方式的效果.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0%的学生对分散自主见习持肯定态度,90.0%以上的学生认为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学习、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98.0%以上的学生和校内教师认为加深了对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利于熟悉医院环境及临床工作.结论 分散自主见习方式可行、有效.可以解决班级大、集中见习困难的问题,并达到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生早期接触护理岗位的目的.

    作者:范真;陈香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骨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通过对骨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提高骨科学临床教学质量的对策.实践表明,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临床教学制度化、临床带教分级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和监督考核常态化,能够显著提高骨科学临床教学质量和实习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王永丰;常巍;王达义;钟声;文莉;韩瑛;毕树雄;李刚;孙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学本科生早期腹腔镜技术培训的探索

    目的 探讨医学本科生早期接受腹腔镜技术培训的意义和培训模式.方法 以中山大学2005级、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26名本科实习生及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参加腹腔镜培训的15名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26名学生为实验组,15名进修医师为对照组,在实习过程中除常规外科技能培训外,还进行腹腔镜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医学生和进修医师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同时,采用医学教育环境调查量表(the 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就教学过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进修医师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考核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学生除套橡皮筋项目外,其他3项表现均有明显优势.结论 早期腹腔镜技术培训可以明显提高医学本科生的操作技能,增强其学习兴趣,对培养优秀外科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魏波;邓美海;郑宗珩;张淑璇;高新;卫洪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地方高校医学专业教师职业倦怠与应付行为研究

    目的 研究地方高校医学专业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和应付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GS)修改版和肖计划编制的“应付行为问卷”,对浙江省4所地方高校医学专业347名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地方高校医学专业教师的职业倦怠处于中等程度,不同性别、岗位、职称和教龄的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高校医学专业教师在应付行为因子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相关.结论 地方高校医学专业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倦怠强度与性别、岗位、职称、教龄等人口统计学特征有关;职业倦怠与应付行为相关,检测并预处理消极应付行为可以提高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

    作者:吴松泉;王光丽;黄阳生;丁明星;王志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成人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多媒体课件的研制

    临床医学专业是成人医学教育中的主要专业.实施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已经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分析教学对象、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课件结构、准备课件素材,然后,通过集成工具软件进行合成并完成制作.

    作者:王维东;应明;康壮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思考

    跨学科培养医学研究生不仅符合医学技术进步、诊疗水平发展的需要,而且符合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因此,探索医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大学通过一级学科通开课程建设、设置跨学科学位点及研究平台、优化培养方案、举办跨学科论坛等举措,实施了医学研究生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罗瑾;林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科研平台建设探析

    近年来,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正在逐渐成为本类院校的中坚力量.为此,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当因地制宜建设一定的科学研究平台,以实现培养教师、发挥高学历人才优势并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本文对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科研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原则、方法与途径,科研平台的管理机制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杨勇;粟竹英;李树平;张在其;吴方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理学专业学生对专业喜爱程度和职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护理学专业学生对专业喜爱程度及其毕业就业意向,为护理学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本研究对中山大学2007级~2010级护理学专业200名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各年级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级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学生就读年级的增高,学生对专业的喜爱及了解程度有所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非自愿选择本专业;有39.5%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各年级学生选择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人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级越高,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比例越高.学校应当对护理学专业报考者有一定的要求,如要有对该专业的基本了解和喜爱、要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前期教育.

    作者:刘燕;徐白生;孙华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学生社会调查研究中数据质量问题的探讨

    本文论述了提高社会调查研究中数据质量的必要性,并根据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数据质量问题的种类,结合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实际,提出培养医学生应对社会调查研究中数据质量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设计与实现辅助提高数据质量的软件工具.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达到了强化医学生对数据质量问题的认识,使医学生学会了分析社会调查研究中数据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掌握了提高数据质量的方法和原则.

    作者:马骋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八年制医学生妇产科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控制与提高

    新的医疗模式要求医学教育更加强调提高医学生的技能与素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授课形式,以及制定培养、考核临床教师等一系列制度,对八年制医学生妇产科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进行控制,并通过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不断提高八年制医学生妇产科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

    作者:于晓明;王山米;吴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国内部分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状况;调查参与过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的学生对PBL的认识和理解;对目前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改革提出建议.方法 根据文献总结、个例访谈结果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向国内4所医学院校参与过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调查对象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部各附属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各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少部分已经工作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生.结果 针对目前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基本达成如下共识:①PBL教学适合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每个PBL课题讨论完成后需要教师进行总结;②分组方式及小组人数采取随机分配方式,每5名~8名学生为一小组;③座位安排:学生围坐,教师和学生组长位于中间;④教师的课堂角色以引导发言为主;⑤教案应当更加关注人文内容;⑥以病生理为框架讨论患者可能的诊断;⑦病案应当选择常见病;⑧需要配备网络设施.PBL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有:①是否需要本专业教师带教;②课前是否应当提供与讨论内容相关的信息;③考核和评价方法如何加以完善.结论 ①PBL教学适合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应用;②有关病案选择、教学设施配备、分组与座位安排、对教师的要求等问题基本达成共识;③授课教师的专业是否需要与PBL所讨论的病例内容一致、课前是否提供与讨论相关信息以及具体考核方式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江宜蓁;夏驭龙;兰学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