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勤;江先文;唐宏川;昝加禄
结合医学院校发展规律特点,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拟定指标体系,采用专题组讨论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终确定了由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教学研究型医学院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教学研究型医学院校评价的核心指标,采用比例分配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出教学研究型医学院校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可信,能够为相关医学院校科学定位和制定合理发展规划等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丽娟;段志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调查了我国部分高等医药院校中英语专业设置的情况,分别从专业名称、培养方向、招生规模、学制、课程设置及学生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以英语与医学专业相结合(简称医英并重)、以英语为专业侧重医药方向(简称重英辅医)和以医学为专业侧重英语方向(简称重医辅英)不同类型的英语专业设置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更好地为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作者:乔玉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国医学教育改革重点围绕着课程改革展开.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担负起自身学习的责任.推进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教学是目前医学课程改革的热点,然而由于教育资源所限,PBL教学无法广泛开展.以团队为基础学习(TBL)兼顾了传统教学和PBL教学的优点,弥补了传统教学和PBL教学的不足.因此,TBL在我国医学院校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会进一步推动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作者:杨立斌;孙国栋;杨琳丽;任欢;赵光;曹德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如何提高医学生科研兴趣和科研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倍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基础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在教师指导下,将传统实验“急性肾功能不全”改为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的综合性实验,旨在提高学生对医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机能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而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待后期的观察和评价.
作者:王群;余尚斌;叶红;王建枝;周新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前焦虑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口腔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导致焦虑的不同因素,并根据不同的焦虑因素和焦虑程度进行原因探讨.结果 医学生在进入口腔临床实习前存在焦虑情况的占23.3‰,临床实习前焦虑与前期学习所掌握操作技能的程度、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认知程度、沟通能力以及未来就业压力等因素相关,受性别、实习科别影响.结论 临床实习前焦虑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积极应对有助于帮助学生缓解实习前焦虑,提高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丛磊;廖崇珊;苏俭生;赵守亮;陈建荣;王佐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在高职高专卫生职业教育中,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实施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校与行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了“延伸式”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对接岗位需求,构建了工学结合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注重专业文化建设,将医院/企业文化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受到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与诚信仁爱的职业道德教育;凸显卫生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探讨;积极尝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就业的顶岗实习模式,如“专业平台+职业方向”实习模式、“实习就业一体化”实习模式、“订单式分流”实习模式等,在卫生职业教育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作者:杨玉南;周英;陈丽峰;杨家瑞;王桂平;刘辉;林竹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从实习环节、教学活动及实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实习效果总体令人满意,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通过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作者:贾蕊;高洁;习博;高琴;施秉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各国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日本的临床医学教育不仅重视全日制学位教育中的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也十分关注由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组成的毕业后教育的发展;同时,对于在岗的临床医师,开展了伴随其整个职业生涯的生涯教育,即继续医学教育.这一完善的医学教育体系为日本造就了大批优秀的临床医师,为日本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作者:祝怀新;徐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并对教学方法的效果作出分析.方法 以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集中轮回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教学案例随机分组,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98.8%的学生认同此种教学方法,而表示不赞成此种教学方法的学生仅占0.6%.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多项思维方式、完善知识结构、促进自学能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有效的途径.
作者:王志莲;王伟;郝敏;魏芳;平毅;王静芳;杨婧;曹磊;孙贝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帮助医学教师和学生解决双语教学的语言困难,笔者在首都医科大学进行了英语教师与医学教师的合作教学实验.具体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①对学生适应双语教学的需求分析;②英语辅助课程的设置;③医学课的英语特点和数学模式分析;④备课合作;⑤课堂教学合作.前四个方面在教学实验中均证明是有效的和可行的.由于课堂合作教学可能影响教学进度,笔者建议把合作教学主要放在备课、听课和课后辅导上,课堂教学以专业教师独立完成为好.
作者:段平;顾维萍;胡滨;谢瑜;赵钧;监艳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的目标之一,本文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为出发点,从高等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学生学习与研究兴趣的培养、课堂自由学术氛围的创造、研究方向与思路的引领、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对在大学教育中以课堂为载体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出了建议.
作者:邱小建;郭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首先指出介入放射学呈现学科独立的趋势,因之其教学方式亦有待改善.继而介绍了开展介入放射学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后通过教学效果的调查对比研究,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开展介入放射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作者:狄镇海;任重阳;眭建;毛学群;张建;邹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4名学生分为2组,实验组62名学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62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内科学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技能考试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内科学实践教学效果,可以弥补传统临床教学方法的不足.
作者:徐宛玲;张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医学生由于所学知识的专业性特点,容易产生负性心理暗示,影响自身心理状态,并表现出相应的身心不良反应或症状,主要为疑病倾向、焦虑和交往障碍.本文通过对医学生负性心理暗示的症状及原因分析,提出不断完善医学生自身人格修养、加强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以及学会运用流行病学思维模式分析医学问题等是减少或避免负性心理暗示影响,促进医学生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一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框架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级护理专业3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招收的理科学生15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9人;招收的文科学生15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9人.实验组采用框架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 无论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其实验组学生在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与临床的联系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框架式教学方法在提高理解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生物化学兴趣三个方面,文科生的效果要优于理科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框架式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尤其对文科生来说,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肖永红;王小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修完社会医学课程的经本斯大学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450名本科学生进行调查,以评价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社会医学课程兴趣浓厚,学习收获多,教材实用性强,认为课程重要,教学满意度高.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作者:宋汉君;吕少春;李丽疆;卢凤美;盛延良;郭梦凡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通过实施优化重组教学实验室,构建开放共享的实验运行新机制和平台;科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以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构建医学生科研创新模式等全面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积极促进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发挥实验教学在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郑葵陽;刘莹;徐继承;郗霏;张敏;陆召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根据各个国际组织制定的医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出台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相关规定,本科医学教育培养的学生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医学技能外,还应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等其他非智力性职业相关综合素质.为了解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对医学职业综合素质的认知以及我国医学院对本科生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情况,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室选取了3所不同类型“985工程”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和2所非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就本科医学生必备的职业综合素质涉及的15项内容,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这些医学院教师、临床教师和各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通过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或核心能力的总体评价以及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认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研究分析了我国医学院校对本科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及其存在的问题.
作者:刘瑞梓;曾勇;鲁映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护理学专业成人教育学生健康评估课程出勤情况以及与理论成绩的相关性,为提高成人教育的课堂出勤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取样,随机考核107名护理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学生健康评估课程的4次出勤情况,并分析其与理论成绩的关系.结果 课程的平均出勤率为81.1%.4次课的出勤率分别为67.3%、80.4%、86.9%和89.7%.出勤次数与课程考核总分以及识记、理解、运用部分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在0.21 ~0.48之间,P值均<0.05.结论 成人教育学生出勤情况尚可,出勤课堂活动有利于掌握知识和提高成绩.
作者:林可可;孙玉梅;姬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许多高校实施了跨学科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是如何切实可行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尚有待研究.本文总结了大连医科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经验,规范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方法,期待能够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从而培养出更多高层次复合型的适合多学科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段志军;于愫;李丽;贺高红;孙晓宇;边腾飞;鞠佳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