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亚南;童笑梅;刘虹
目的 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在开展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大中专学生共计1 046人,并分配到专家讲座、同伴教育和自我教育3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展教育前后分别用同一份试卷测试学生掌握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的情况.结果 三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P<0.01).总体上,同伴教育效果优,专家讲座次之,自我教育位居第三;同伴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效果有明显差异(P<0.001).三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男女生中的排序一致,依次为同伴教育、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在女生中,同伴教育效果明显优于专家讲座和自我教育(P<0.001);但在男生中,三种教育方法效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一年级学生中的排序一致,均是同伴教育、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同伴教育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种教育方法(P<0.001);在二年级学生中的排序不一致,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种教育方法均有教育效果,但同伴教育优,专家讲座次之,第三是自我教育.
作者:张少华;刘建东;曹月霞;李和;张明;苏丽环;许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的应用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在儿科学的教学经验有限.本文总结了SP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并从撰写培训素材、制定评分标准、确定培训步骤、考核和监督手段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儿科学SP志愿者的培训方法.文章认为SP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同时对比了国内外SP应用情况,提出了对今后的展望.
作者:汤亚南;童笑梅;刘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编者按]社会心理问题和伦理学是构成医生职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要求的日益提高,医学教育中的社会心理问题和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者: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地区办事处和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尹秀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牙周病学前期实习中使用牙周临床病理模型进行探诊训练的效果.方法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专业2000级46名本科学生中随机选择16名学生并分为两组,每组8人,实验组接受牙周探诊示教并在牙周病理模型上进行探诊练习50分钟,对照组未进行示教和训练.相隔1天后,两组学生分别对牙周病理模型进行全牙列探诊测量牙周袋深度(PD).统计分析两组探诊测量的准确性并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 在牙周病理模型上进行过探诊基本训练的实验组学生的探诊准确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采用牙周病理模型进行探诊基本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牙周探诊技术,提高探诊准确性,从而为进入临床实习打好扎实基础.
作者:胡文杰;栾庆先;欧阳翔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必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有效地促进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作者:黄清音;黄爱民;林建银;佘菲菲;林德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培养医学生运用医学科普语言为患者家属答疑的能力,改善临床服务质量.方法 给医学生系统讲解医学科普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训练医学生用医学科普语言解答患者的咨询,后组织80名在儿科实习的医学生(实验组40名,对照组40名)回答患儿家属的咨询,请患儿家属为其打分.结果 通过患儿家属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医学生的评估取得如下结果:实验组获得患儿家属打分很满意者10名,较满意者21名,较不满意者9名,很不满意者0名;对照组获得患儿家属打分很满意者3名,较满意者16名,较不满意者15名,很不满意者6名.结论 在临床教学中增设加强医学科普能力训练的内容,可以提高医学生临床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同时,由于这个教学环节能够促使医学生把曾经学习过的书本知识和临床知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复习,从而也有助于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刘海燕;李占魁;毛云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在医学教育改革中正逐渐被使用.我校借鉴国际医学教育经验,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条件,在23门课程中开展了PBL教学.通过科学设计、资源保障和有效管理等措施,使PBL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作者:张云;赵阳;乔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实习阶段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护理学专业临床带教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正在实习的46名五年制护理学本科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实习期间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就个体的健康因子分值来看,有11%左右的护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护生心理健康与应激水平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实习阶段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应激可以对护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作者:孙爱华;郑修霞;孙宏玉;官锐园;郭记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对经济高速发展条件下高等教育供求关系进行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探讨浙江省到2020年卫生人力的发展目标.采用卫生人力与人口比值法对浙江省卫生人力需求进行仿真预测.以浙江省卫生人力情况为蓝本的研究表明:到2020年每千人口医生数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每千人口医生数的平均水平(2.4)时,才能满足浙江省的实际需要.
作者:王公望;叶春兰;王世泽;孔瑜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区分不明显,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制定不完备,临床科室轮转管理不严格,临床资源供给不充分,临床能力考核办法不科学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必将有助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作者:马占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北京市农村基层严重缺乏合格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医疗卫生专业队伍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渠道不畅,人才流失严重.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面向京郊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的长效机制和积极筹建高水准、巩固的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基地是在短时期内解决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增权;卢景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豫中南地区惟一的一所普通高等医科学校.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57年的漯河市卫生学校.升格以后,学校以数十年的积淀为根基,强力推进各项建设,初步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新格局.主要措施有:明确办学方向,瞄准办学定位,确立培养目标;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握人才培养定位,两翼并举,一方面,开设广大农村和基层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另一方面,强化英语护理教育和英语护理培训,突出专业特色;以引进人才为主导,不拘一格提高师资建设水平;以提高办学水平为中心,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凝炼新的办学特色.
作者:宋国华;崔明辰;岳春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构建学校内部科学高效的医学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是高等医学院校在建设与发展中不断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南京医科大学通过建立教育质量内部评估体系的立体网络,优化组织及资源配置,完善各环节评估制度,加强评估中技术手段的支持,注重对教育质量评估的文化培育等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医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为确保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唐文;李茜;季晓辉;王心如;陈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七年制医学生对基于问题教学模式的适应程度.方法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第一临床学院2000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72名学生中随机选取32人为实验组,其余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学生随机分为4组,进行基于问题小组学习;学生以作业形式记录学习内容、体会,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教师盲法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理论、实习考试及总体表现评价,考评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学习成绩69.09±3.91,总体评价86.59±4.14,高于对照组学生的65.90±4.79与83.15±5.06,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0%的学生同意开展PBL教学,18.8%的学生弃权,6.2%的学生不同意.结论 PBL教学方法有其科学性、实用性,值得引进,七年制医学生将会逐步适应.
作者:黄亚玲;郑孝清;金润铭;王平;彭义香;郑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分析对比方法,本文介绍了国外医学影像技师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上的一些成功做法,提供了从国外现有模式中可供吸收和借鉴的先进经验,说明了我国在医学影像学教育领域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者:傅强;赵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了探寻一种更为理想的皮肤性病学的考试方法,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了一整套适用于皮肤性病学的多媒体考试课件,并在我院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套课件集理论、图像、声音、动画等于一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操作简便、实用等特点.
作者:张晓辉;曾招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科专业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目前高等院校面临的学科综合发展形势的挑战,提出高等院校学科与专业建设必须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学科发展为主线,以完善本科专业建设管理为关键,促进专业与学科互动,科教联合,以实现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林辉;赖小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旨在探索系统整合的新课程教学体系中基础学习模块课程设置及实施效果.基础学习模块由6门医学基础课程相关内容构成.施教采用双语授课结合讨论式教学、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考核采用多种形式评价的方法.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模式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提示新教学模式中基础学习模块课程的设置及应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作者:蔡绍先;陈玮莹;张锦堃;秦达念;刘鸿禧;郭宪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对卫生管理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就业压力和管理专业理论学习特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缺乏实际管理经验的专业教师教学,科研与实践相脱节,对相关学科知识缺乏了解,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针对这种状况,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着手;在教学手段上,要将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案例、报告、科研、实习等手段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在学校环境上,要给教师提供卫生管理工作的实践机会,加强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环境建设.
作者:江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生源情况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影响,为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及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997年以来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有关情况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 11.0 for window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受毕业学校、入学前工作时间、年龄等因素影响.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科学研究能力不受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情况影响.结论 培养单位所做的工作将直接影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应该加强学科、临床条件、科研条件等方面的建设,为硕士研究生提供培养的基础平台.
作者:敖勇;林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