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胃镜活检孔放置空肠营养管65例

钟晓琪;季峰;徐萍;乐敏;厉有名

关键词:胃镜活检, 置管方法, 空肠营养管, 肠营养支持, 留置术, 韧带, 缺陷, 患者, 安全
摘要:经空肠营养支持,需要一种快速、有效、安全地将营养管置于Treitz韧带以下的置管方法.鉴于各种传统置管方法均有缺陷,我们对65例患者开展了经胃镜活检孔空肠营养管留置术,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9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双足畸形23例、单足畸形26例)和18例排除与IGF-1有关疾病的外科住院患儿血清IGF-1水平,并随访2年,观察所有正常足和畸形足的发育情况.结果 23例双足马蹄内翻足患儿.14例双足发育(足底长)在正常范围,其平均血清IG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双足发育落后,其平均血清IG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单足马蹄内翻足患儿.17例患足发育正常.9例患足发育落后.但两者平均血清IG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双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血清中IGF-1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患足发育情况的一个辅助指标.

    作者:赵国强;杨利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EUS检查.总结其中经手术病理确诊者24例II缶床资料,分析EUS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 外压性病变5例(20.8%),其中纵隔神经鞘瘤1例.纵隔淋巴结核1例,纵隔肠源性囊肿1例,胰腺癌2例,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为60.O%.黏膜下病变19例(79.2%),其中间叶源性肿瘤9例,脂肪瘤1例,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食管结核2例,胃壁脓肿1例,胃壁蜂窝织炎1例,胃癌2例,胃壁巨大憩室嵌入脾脏1例,壶腹癌1例.有2例进行了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EUS-FNA),均获得细胞病理学诊断,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相符;定位诊断准确率94.7%,定性诊断准确率63.2%.结论 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但对其定性诊断价值较低,积极开展EUS-FNA是提高定性诊断准确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黄伟;杨建民;费保(王莹);厉彩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的价值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由Adams等于1982年正式命名,用于描述头部外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是头部伤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能较精确客观地反映脑干不同水平的功能状态,故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67例DAI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BAEP在DAI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黄俊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食管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是平滑肌瘤,其次是神经鞘瘤、脂肪瘤及纤维组织细胞瘤等,但后几个肿瘤类型较罕见.随着免疫组化方法的广泛使用及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发生在食管等处的胃肠道外问质瘤的可能,特别是近来研究认为靶向治疗对胃肠道间质瘤有比较好的疗效后,正确认识食管间质瘤显得更有必要.本文就此对本院86例食管平滑肌瘤和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复习,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合免疫组化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方铣华;陈丽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5例临床分析

    随着机械通气在儿科临床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这一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成为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近年我院PICU中痰菌阳性的VAP病例,就VAP的病原特点及诊治要点进行探讨如下.

    作者:杨子浩;张晨美;刘涛;楼晓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甲状腺微小癌88例分析

    甲状腺肿瘤直径≤1cm为甲状腺微小癌(TMC),TMC的组织学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又称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其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常伴发其它甲状腺病变,术前诊断较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了TMC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理特征和诊治进行探讨.

    作者:郑晶晶;周东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常见食物及其提取物的血糖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和社会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WHO新数据显示,200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为1.7亿,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3.7亿之多.糖尿病应采用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和注射胰岛素治疗.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许多常见食物都具有一定的调节血糖的功效.现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调节血糖的食物及其有效成分和相关机制概述如下.

    作者:吴妍;张爱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体内性能评估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体内持续血糖监测中的精确性及对低血糖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CGMS对5只正常SD大鼠行连续血糖监测,使用50%葡萄糖注射液或胰岛素模拟高血糖或低血糖过程,以同期尾静脉全血血糖作参照.分析CGMS与参照血糖仪测量血糖问的一致性;比较CGMS与参照血糖仪对低血糖诊断一致性.结果 (1)CGMS参照血糖仪测量值第1天与第2天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0与0.87,总相关系数0.82.第1天与第2天内平均相对差异分别为15.8%和19.8%,总平均相对差异17.8%;(2)尾静脉血糖与CGMS血糖差值的几何均数为1.031,血糖仪测量值与CGMS血糖的比值95%一致性范围(0.65,1.62);(3)CGMS和血糖仪测量值之间的相对差异与血糖水平存在正相关(列联系数=0.314);(4)CGMS与参照血糖仪对低血糖诊断一致性Kappa=0.603(P<0.01).结论 CGMS的精确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尚不能完全根据CGMS监测结果 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李佳霖;张敏;李红;童峰;林薇;管文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肠间质瘤9例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叶干细胞的一类肿瘤,其原发部位主要是胃(50%~60%)和小肠(20%~30%).GIST是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的0.1%~0.3%,20%的小肠恶性肿瘤是间质瘤.本文将确诊的9例小肠间质瘤作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志强;王彩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卡马西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反复发作的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在鼻翼、颊部和舌可以有扳机点,导致患者不敢洗脸、进食、刷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为小脑脑桥及邻近部位的肿瘤、外伤等所致,需要手术治疗;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因不明,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药物治疗通常被作为首选.我院采用卡马西平联合用氟桂利嗪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永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栀子对胃肠平滑肌条运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利胆药物-栀子对兔离体小肠平滑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兔十二指肠纵行肌条,安置在各恒温灌流肌槽中并用BL-310生物技能实验系统记录十二指肠平滑肌条的收缩活动.结果 栀子显著升高兔十二指肠肌条张力及收缩频率.减小其收缩波平均振幅,并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栀子对十二指肠肌条收缩活动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这种兴奋作用部分经由M受体介导.

    作者:杨淑娟;焦效兰;马青;汤治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冠状窦瘤及其破裂的诊断价值

    主动脉冠状窦瘤又称Valsalva's窦瘤,当瘤壁破裂与邻近的心腔相通形成血液分流时,即称之为主动脉冠状窦瘤破裂.该病临床上较为少见,是心血管疾病的急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心衰或心包填塞,死亡率较高.尽管主动脉冠状窦瘤破裂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但超声心动图可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冠状窦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冠状窦瘤及其破裂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瑞忠;徐佩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治疗依从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与精神分裂症复发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治疗依从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122例复发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并与107例首次住院且与研究组同期出院而未复发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作对照,应用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定,调查与本次复发住院的有关治疗依从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差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负性生活事件患者发生率更高,负性生活事件数更多,负性生活事件值更大(均P<0.05);研究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回归分析显不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重要因素.结论 治疗依从性差、社会支持不足、负性生活事件可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发率,控制负性生活事件、提高服药依从性,加强社会支持是防治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措施.

    作者:袁国锋;俞玉礼;朱熙锡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203例急性胰腺炎病因和预后分析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其发病因素多而复杂,近年来发病人数有上升趋势.其轻症易于治疗,重症病例病情凶险,进行性加重,并发症多且预后不良.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了AP住院患者资料203例,旨在分析其病因特点和预后情况,寻找发病规律,以制定合理的预防策略.

    作者:俞敏慧;钦丹萍;魏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肝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14例诊疗体会

    肝移植术后存在真菌感染的多种高危因素,早期评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保证.我们选取了14例行肝移植术后早期确诊或拟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在调节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予以通畅的外科引流,并辅以棘白菌素类药物干预,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屠振华;何江娟;郑树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产碳青霉烯酶KPC-2肺炎克雷伯菌局部流行

    目的 了解我院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肺炎克雷伯茵的耐药机制及其同源性分析.方法 收集2006年3月~9月我院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肺炎克雷伯菌共10株,采用Etest法测定细菌对各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通过等电聚焦电泳(IEF)检测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确定其基因型;接合试验和Southern杂交进行基因定位;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这些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0株肺炎克雷伯菌均产KPC-2(pl 6.7)、DHA-1(pl 7.8)和SHV-28(pl 7.6),其中3株同时产TEM-1广谱酶(pl 5.4).blaKPC-2位于60kb左右可接合性质粒上.10株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多重耐药,但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复方SMZ敏感.PFGE证实为同一克隆株的传播.结论 质粒介导的KPC-2造成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并在我院短暂流行;携带KPC-2基因的临床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作者:冯雅君;沈萍;杜小幸;俞云松;李兰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心包切开综合征患者的急诊护理

    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是心脏外科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心前区疼痛,气促伴心包以及胸膜渗出,多数发生在心脏直视手术之后1~2周内.由于本病起病较急,症状欠典型,且距离术后时间短,因此容易与术后心功能不全及术后特殊感染相混淆,造成误诊、漏诊.我院自2006年以来,共急诊留观、收治了15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心包切开综合征病例,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支杭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大黄对肝硬化患者血氨、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与智力的影响

    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loy,HE)的机制存在众多学说,其中血氨增高的理论普遍为医学界所接受.肝病患者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高,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血液中反复长期内毒素升高可引起肝脏持续损害,加速肝病的恶化.本文研究大黄对肝硬化患者血氨、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与智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云滨;叶子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慢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2b治疗前后TAR、MDA的变化

    机体患慢性乙型肝炎时,氧自由基穿透肝细胞膜,易使DNA链断裂而导致肝细胞破坏,严重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病变,故临床应给予及早有效的治疗.本文观察了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IFN)α-2b治疗前后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R)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旨在探讨IFN α-2b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雪春;张晓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ERCC1表达与术后生存的关系

    肺癌是当前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目前我国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约为8%~13%,临床科研致力于提高生存期;临床研究显示,在头颈部鳞癌、食道癌、膀胱癌、子宫颈癌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e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的浓度增加会增加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的耐药性.本文初步探讨在NSCLC术后进行铂类药物化疗的患者中ERCC1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张毅敏;苏丹;孙文勇;胡锦林;李汪霞;马胜林;史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