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艳
目的 在建立猪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基础上,观察该手术对猪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初步治疗效果,为临床开展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结扎胆总管的方法复制猪胆汁性肝硬化动物模型,建模时间为8周,建模成功6只.另取健康良种幼猪6只作为供体组,参照有关文献进行麻醉、供体手术及供肝修整.术前、术后当天及第7天观察门静脉压力、血胆红素和肝功能,同时用彩色B超检查门静脉大流速及流量.结果 肝移植术后5只受体猪存活.术后第7天彩超观察存活猪两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发现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比宿主肝门静脉血流增多,移植肝功能良好,移植肝回流通畅.BIL、ALT及AST等指标明显好转,术后第7天开腹测量门静脉压力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术前(20.76±2.43)cmH2O,术中关腹前(17.6±2.33)cmH2O,术后第7天(14.7±2.25)cmH2O.结论 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和提供一定肝功能支持,是一种较有希望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
作者:马高祥;史留斌;傅利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微波加热后脱钙骨基质异位诱导成骨中Ⅰ、Ⅱ型胶原mRNA及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微波加热对脱钙骨基质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 将3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为阳性对照组,不加热;B组为实验组,60℃微波加热15min;C组为阴性对照组,100℃水浴加热30min.A、B、C三组均取大鼠左胫骨约0.5cm作为实验材料,将B、C二组骨块分别加热,然后A、B、C三组骨块均制成脱钙骨基质后自体植入大鼠的腹内斜肌,分别于术后6d,12d取材,用原位杂交法对新生骨组织中的Ⅰ、Ⅱ型胶原mRNA进行检测,定量分析ALP的活性,观察微波加热脱钙骨基质诱导成骨中Ⅰ、Ⅱ型胶原mRNA及ALP的表达.结果 (1)术后6d,A、B组随着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出现,Ⅱ型胶原mRNA表达阳性,而C组Ⅱ型胶原mRNA表达阴性.(2)术后12d,随着成骨细胞出现及骨组织的形成,A、B组Ⅰ型胶原mRNA出现高表达现象,ALP较术后6d明显增高(P<0.05).而C组未发现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仅形成纤维结缔组织.结论 B组Ⅰ、Ⅱ型胶原mRNA及ALP在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内表达,与A组相似,而C组Ⅰ、Ⅱ型胶原mRNA及ALP在上述细胞内无表达,表明微波加热后仍可保存骨的诱导性.
作者:李新春;杜靖远;毛宾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一种能术中监测并引导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安全植入的简单、经济、确实可行的方法.方法 第一步:取6具正常成人T1~T8脊椎骨架标本,分解出单个椎体,导针沿椎弓根轴线进入,分别于进针点及针前端位于椎弓根中部、椎体后缘及椎体前缘皮质下,C臂X线透视记录、分析椎弓根轴线导针在进针点及不同进针深度时在正侧位透视图像上导针前端的位置,并推断出相关位置对应关系变化规律.第二步:根据第一步所得椎弓根轴线导针位置变化规律进行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取6具T1~T8脊柱标本,C臂X线机引导分步植入椎弓根螺钉96枚,然后作CT检查,判定椎弓根螺钉位置.根据CT检查结果,判定C臂X线透视分步引导椎弓根螺钉植人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分为优(椎弓根螺钉安全位于椎弓根内)、可(螺钉穿破椎弓根内或外侧骨皮质较少,突破在2mm以内)、差(螺钉穿破椎弓根内外骨皮质较多,突破在2mm以上)3个等级.结果 优90枚(93.8%),可6枚(6.2%).结论 C臂X线透视下分步引导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是一种简单、经济、确实可行的方法,具有安全、准确和实用特点.
作者:徐卫星;陈其昕;李方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阔韧带平滑肌瘤(简称肌瘤)是指生长于阔韧带内的子宫平滑肌瘤,可位于宫体侧壁向宫旁生长,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也可来源于阔韧带内的平滑肌组织,与子宫壁完全无关.阔韧带肌瘤在生长过程中常使盆腔器官、血管等发生位置与形态改变,尤其是输尿管移位,造成手术治疗上的困难[1].本文回顾性分析阔韧带肌瘤超声声像图特点,并将术前超声所见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旨在提高对本病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周露璐;秦佳乐;鲁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近年来,我院将人工肝技术广泛用于各种肝衰竭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解肝衰竭患者人工肝留置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情况,我们对我院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陆敏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淋巴结有无转移及胃癌能否行清扫术与预后直接相关[1].本院外科1991至2000年收治胃癌326例,剔除未手术、行姑息手术及失访病例,随访到228例.本文对该228例的资料作一统计分析,旨在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清扫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童国俊;李军成;张明;张贵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IL-4、IL-10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血清TNF-α、Cr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手术+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NaCl组)、手术+IL-4组(IL-4组)、手术+IL-10组(IL-10组)、手术+IL-4+IL-10组(IL-4+IL-10组),每组6只.用无损伤动脉夹钳夹大鼠双侧肾蒂45min制成肾IRI动物模型,钳夹松开时,各组迅速注射相应的IL或0.9%氯化钠注射液,12h后取血.在油镜下观察并计数中性白细胞浸润数;用ELISA法检测TNF-α以及Cr水平.结果 IL-4及IL-10在降低血清TNF-α.水平上有一定的意义,但均不能降低Cr水平.而联合运用IL-4及IL-10既能降低血清TNF-α水平,也能降低Cr水平.结论 联合应用IL-4及IL-10可改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中性白细胞浸润受抑制及血清中TNF-α减少有关,提示联合应用IL-4及IL-10对肾IRI治疗可能有潜在的价值.
作者:徐勇;陈珊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局部热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及毒副作用.方法 将2006年7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03例,分为局部热疗联合全身化疗组(热化疗组,51例)和单纯全身化疗组(52例),根据病种不同采取相应方案行全身化疗2个周期,热化疗组同时予HG-2000高频热疗机治疗,使局部温度升至40~42 ℃,维持60min,每周期2次.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及毒副作用.结果 热化疗组有效率49.0%,单纯化疗组有效率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化疗组有临床受益反应者占45.1%,高于单纯化疗组的25.0%(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不增加毒副作用,患者耐受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爱红;卢丽琴;袁国荣;钦志泉;康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院自2002年11月至2006年6月运用自制引线器完成多点悬吊法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1]1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行;徐晓武;严加费;张人超;陈其龙;陈定伟;牟一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2001年12月至2006年1月我院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患者2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勇;经霄;杜传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前尿道狭窄多由尿道炎症及留置导尿管感染等原因引起,特点是狭窄段长、尿道内切开及单纯尿道扩张疗效不确切、易复发等.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6年2月采用经尿道内窥镜冷刀内切开后再电切镜切除瘢痕组织,然后加包皮内板移植治疗严重前尿道狭窄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敏;刘文彪;杨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近年来低钙透析液已作为预防高钙血症的一种治疗方式[1].我们观察了以1.25mmol/L钙离子浓度透析液治疗4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高血钙患者血压、钙、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延辉;刘毅;徐玉兰;郑尘非;王绿萍;梅晓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头面部静脉畸形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瘤体注射、口服激素、单纯手术治疗或结合药物、激光的综合治疗[1].以往文献多注重治疗方法和结果,较少分析疗效差的原因.我们于2002年1月以来对43例头面部静脉畸形常规行B超、MRI检查,必要时作DSA,并在治疗前行病灶穿刺,根据其血液回流的速度和侵及范围等因素进行治疗前综合评价,根据分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辉;姜方震;程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酰胺类长效局麻药布比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毒性主要来源于右旋镜像体,而左旋镜像体毒性明显降低,麻醉效能与布比卡因相仿,临床安全性明显提高[1].国外文献报道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下肢和泌尿外科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满意[2].本研究旨在观察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少波;顾沙;谢芳华;王庆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肺切缘漏气是肺减容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我院为10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下肺减容手术,术中行可吸收聚乙醇酸(PGA)补片(奈维)加固钉夹缝合器切除肺气肿组织,在减少术后漏气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保富;朱成楚;叶加洪;叶中瑞;马德华;叶敏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的有效方法,但传统的双侧剖胸径路创伤大,患者难以接受.近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的出现使手汗症的外科治疗现状得以改观,同时,新的手术方式对麻醉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实施了76例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麻醉,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明仓;曹东航;丛海涛;张倩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Ⅲ、Ⅳ期舌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舌大范围缺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语言、进食等功能,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自1979年Aryan[1]报道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颈、颌面、口底和咽颊部的缺损创面取得较好疗效以来,胸大肌肌皮瓣舌再造术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本文回顾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间行转移性胸大肌肌皮瓣舌再造术的82例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林信斌;何剑锋;谭卓;葛明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脑梗死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并不少见,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诊断和防治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笔者于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13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高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构建抑制突变型p53基因siRNA表达载体.方法 化学合成2段编码短发夹RNA序列的、靶向突变型p53基因的寡核苷酸(各58个碱基),退火,克隆到经BglⅡ、HindⅢ双酶切后的pSUPER-EGFP1(pSG)载体的polⅢH1启动子的下游,重组构建RNAi质粒,同时设立非特异对照.构建好的干扰载体瞬时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用RT-PCR检测其对突变型p53基因的抑制效果.结果 重组构建的pSUPER-EGFPl-p53(pSG-p53i)载体经双酶切电泳分析及插入基因序列分析,58个碱基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并且序列完全一致.RT-PCR显示pSG-p53i对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具有较好的瞬时抑制作用.结论 载体的成功构建,有助于深入研究其对突变型p53基因的稳定抑制作用.体内合成siRNA的方法,可将RNAi技术用于细胞培养和哺乳动物研究.
作者:王丽;张钧;谢鑫友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