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糜烂性胃炎治疗后发作性背部疼痛消失一例

李光强;宋瑞丽;刘晓霞

关键词:胃炎
摘要:患者男,58岁,因发作性后背部疼痛6年,腹部胀痛加重2个月就诊.6年前因连续疲劳1个月出现后背部疼痛(T5~10之间),伴腹部胀气.背部疼痛呈发作性,每次10~30 min,表现为突发性,无先兆,可以在看书、走路和朋友谈话时发生;发作无规律,与进食无关,但冬春季节发作较频繁.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血脂水平的动态分析

    测定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5例健康者的空腹、脂肪餐后2、4、6、8 h的血脂水平,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及餐后各时间点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P<0.05),餐后2、4、6、8 h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则显著升高(P<0.05或P<0.01).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肪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是其血脂代谢异常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吴家明;葛亚东;芮志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肽类抗生素不应作为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药物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年第7期刊登了<儿童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致感染性休克二例>一文,该文例1中采用去甲万古霉素来治疗患儿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

    作者:肖国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大血管重构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对19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超声检测股动脉、颈动脉内膜和心脏结构,并依动脉狭窄情况分为4组.结果 ,动脉狭窄组的左房大于动脉正常组;双动脉狭窄组的左室大于颈动脉狭窄组;双动脉狭窄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颈动脉狭窄组和正常组.提示外周动脉病变程度和累及支数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倪长霖;汤云昭;贾艳坤;邢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联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以持续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是无排卵性不孕症重要的原因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COS患者无论肥胖与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而且胰岛素水平和雄激素水平呈正相关.口服避孕药能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而减少卵巢雄激素的生成.本研究探讨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联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达英-35)治疗克罗米酚耐药的PCOS患者,观察其雄激素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对排卵的改善情况.

    作者:王秀萍;谢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病因学研究进展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一个世界性的卫生问题,影响着每个年龄段的成年妇女,但确切的患病率尚不清楚.

    作者:刘春燕;郎景和;朱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自从20世纪70年代发明血糖仪,可用一滴毛细血管血快速测定血糖以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在临床上逐步成为可能.

    作者:傅汉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颈椎病的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不能简单称之为保守治疗,它是各种类型颈椎病治疗的基本方法和手术治疗的基础,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主要行非手术治疗.当非手术治疗半年无效或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或神经根性疼痛剧烈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上肢肌肉尤其手内在肌萎缩、无力,经治疗4~6周仍有发展趋势者,应采取手术治疗.由于脊髓型颈椎病疾病自然史显示症状将逐渐发展加重,所以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胡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50例疗效对比观察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根据新近的流行病学资料,我国脑卒中发病150万人/年,存活的600万患者中,残障率高达75%,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早期积极康复治疗是提高偏瘫患者生存质量、促使其重返社会的有效方法.

    作者:蔡文通;赵桂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社区医生正确认识颈椎病与颈肩痛的几个问题

    颈椎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病;颈肩痛也是常见与普遍存在的病症,其临床症状及其部位与颈椎病的部分表现相似,临床各科的诊治当中均会经常遇到.由于对颈椎病概念的认识存在误差,故可能做出不准确的诊断,将颈肩痛误诊为颈椎病,造成病人的恐慌,以及过度治疗.

    作者:党耕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378例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早期患者患肢酸胀、沉重、易乏,晚期出现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皮下硬结,甚至湿疹、溃疡,有时并发出血及血栓性静脉炎.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达30%以上,张培华等[1]调查我国华东地区1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8.6%,且发病率随年龄增而升高,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长期以来,血管外科不断探索试图寻找一种佳治疗方案.

    作者:谢友利;张子龙;谭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致严重心肌损伤一例

    患者男,60岁,农民.因无尿伴喘息气促8 d、手足发凉2 d,于2004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8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无尿、腹胀、喘息气促、心悸,无明显胸闷、胸痛,无头晕及晕厥,无发热恶寒.之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量涎液,无咖啡样物.2 d前,患者出现手足发凉、青紫.

    作者:李秋英;胡宝峰;孔祥芬;郭小菊;魏金花;周国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科医学教育现状是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瓶颈之一

    在中国实践全科医学,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然而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实践显示,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瓶颈之一,就是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和医务人员的全科医学理论及实践技能不到位.

    作者:张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颈椎病的基本概念、分型及诊治原则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概念易混淆,分型和临床症状也较为复杂,须仔细鉴别诊断.因此有必要对颈椎病的基本概念、分型及诊治原则做一简单的阐述.

    作者:张永刚;张宏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病毒变异及与基因型的关系

    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然而,长期应用会诱导乙型肝炎病毒发生YMDD变异.因此,研究病毒变异发生的影响因素,对临床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吴秀娟;张大军;吾尔叶提;东传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内小孤立结节100例临床分析

    对100例CT影像学上直径<10 mm且有病理学诊断的肺内孤立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肺内<10 mm孤立结节以良性病变为主(64%,64/100);原发肺癌(25%,25/100)影像学上可藉边缘不齐、毛刺征、气管和血管受累、强化值差异等特点与良性病变鉴别;肺转移癌(11%,11/100)的影像学表现与原发肺癌相似.提示,肺内<10 mm的孤立结节以良性肿瘤为主,其次为肺癌.

    作者:王鲁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外伤后急性脑肿胀76例临床分析

    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是指严重脑外伤后数小时内一侧或双侧脑组织广泛性肿胀、水肿而颅内血肿不明显的病症,是重型颅脑损伤后较常见的问题,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王文治;郑首学;冯学泉;李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北京市安定门地区10年传染病发病分析

    对辖区1996年至2005年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安定门地区常住人口疫情报告(各年常住人口数见表1).按年份、性别、年龄、季节进行发病数(率)和定基比的统计,数据分析采用u检验.

    作者:马燕茹;金文婷;王丽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人失眠原因的中西医分析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意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按临床表现分类:①睡眠潜伏期长:入睡时间超过30 min;②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差:多噩梦;④睡眠时间短: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 h;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病程大于6个月的慢性失眠非常普遍,50~80岁老年人以失眠为主诉的更是日益增多,给身体及心理造成极大的痛苦.

    作者:张向阳;王琳;彭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糜烂性胃炎治疗后发作性背部疼痛消失一例

    患者男,58岁,因发作性后背部疼痛6年,腹部胀痛加重2个月就诊.6年前因连续疲劳1个月出现后背部疼痛(T5~10之间),伴腹部胀气.背部疼痛呈发作性,每次10~30 min,表现为突发性,无先兆,可以在看书、走路和朋友谈话时发生;发作无规律,与进食无关,但冬春季节发作较频繁.

    作者:李光强;宋瑞丽;刘晓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疾病管理实施过程概述

    疾病管理是以疾病发展的自然过程为基础综合的、一体化的保健和费用支付体系.其特点是以人群为基础,重视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高危的管理,患病后的临床诊治、保健康复,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等),强调预防、保健、医疗等多学科的合作,提倡资源的早利用,减少非必需的发病之后的医疗花费,提高卫生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作者:姚崇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