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基础与临床 维生素D、钙和磷对甲状旁腺素基因的调节

师延斌;陈香美

关键词:肾性骨营养不良, 基础与临床, 维生素, 甲状旁腺素基因, 调节作用, vitamin D, 血清钙离子, 生理状态, 多因素, 因子
摘要:许多因素可以对甲状旁腺素(PTH)基因进行调节,生理状态下重要的因素是血清钙离子, 但是其他一些因子,如磷、维生素D对甲状旁腺素基因也可产生巨大的调节作用.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炎患儿肌钙蛋白T、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心肌炎患儿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35 例心肌炎患儿在治疗前测定血清CTnT、NO、CK-MB.2周后复查.结果 35例心肌炎患儿血清CTnT、NO、CK-MB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 .治疗2周后各项均有下降,但CTnT较CK-MB持续时间长.结论血清CTnT反应了心肌细胞损害敏感指标,对诊断心肌炎较CK-MB有较宽时间窗.而NO的动态变化也能反应心肌损害程度 ,作为判断病情恢复指标.

    作者:陈聪德;刘淑梅;王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适应症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适应症掌握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业务功底,渊博的专科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强烈的医疗责任心和对病人的爱心.我们积累多年的医疗实践经验,参考中华外科学会肝外科学组公布的选择方案,拟订下列适应症,现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

    作者:王成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目前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遗传、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多因素所致疾病.已经确定的CAD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不良嗜好(吸烟、酗酒等)以及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病、糖尿病等[1,2].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临床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开展和完善,在确证上述危险因素的同时,新发现的CAD危险因素的生化标记物不断出现,这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危险度,并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干预和治疗.现即综述报告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作者:李岚生;彭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性骨病的影像学诊断

    肾性骨病亦称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是由于肾小球衰竭或肾小管功能障碍引起的骨病,过去发病很少,近来由于治疗的改善, 病人的生存期提高,此病较以前多见且是由于肾脏各种疾病引起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内分泌功能失常在骨结构上的反映.根据病因, 肾性骨病可分为肾小球性及肾小管性,前者引起的骨病以骨软化、佝偻病、纤维囊性骨炎、骨硬化为主,后者则以骨软化、佝偻病为主,很少发生纤维囊性骨炎和骨硬化.肾透析性骨病是慢性肾衰及透析时有害因素作用引起之骨病, 亦可称为透析性骨营养不良.

    作者:郎志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冠脉造影对下壁心梗时心电图STV1、V2压低的评价

    在以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是左室后侧壁受累的一个标志.也有的研究认为右室梗塞对之也有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右冠脉存在病变时,V1、V2导联ST改变与冠脉病损支的关系.

    作者:姚依群;周书明;曹卫红;付小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孪生姐妹及其母亲同患先天性心脏病报告

    1 临床资料患儿母亲25岁,平素无特殊病史,第1次妊娠,妊娠37周作产前检查时发现心脏有杂音,杂音位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呈双期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周围血管征阳性.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内径1.0 cm,长1.2 cm,左心房室轻度增大,肺动脉增宽.心电图示电轴左偏,左室高电压.未作特殊治疗,在严密监护下足月顺产一对孪生女婴,体质量分别为2 400 g和2 200 g,无窒息抢救史.出生后生长发育和喂养情况可.

    作者:曹辛;洪伟;吴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细胞癌中肿瘤血管形成的临床及预后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形成对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十分重要.肝细胞癌(HCC) 是恶性度高的肿瘤之一,其血管丰富的特点被认为是预后不良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将HC C的微血管密度(MVD)与病人的手术、病理结果及术后生存时间进行对照,以评价MVD的预后价值.

    作者:潘平;赵力;李庆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E-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HCC病人手术后的存档石蜡切片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别与肿瘤大小、癌灶数目、病理分级、甲胎蛋白、肝硬化、包膜、门脉瘤栓、乙肝表面抗原等临床病理指标对比,并分析其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57.14%(28/49)的HCC病例E-cadherin的表达减弱,42.86%(21/49) 的病例E-cadherin的表达正常.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5),而与癌灶数目、甲胎蛋白、有无肝硬化、包膜情况、癌栓、乙肝表面抗原等无关(P>0.05).E-cadherin正常表达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 月)显著高于表达减弱组(20.38±2.97 vs 10.43±2.23,P<0.05).结论 E- cadherin减弱表达可能对HCC浸润转移起促进作用;E-cadherin的表达与HCC预后有关,可能是反映H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丁印鲁;赵荣宇;由翠珍;关宏伟;韩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微创置管引流灌注高聚生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对21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采用置管引流,灌注高聚生治疗,创伤轻微,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马玲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白血病乙肝病毒感染与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与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关系.方法对1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乙肝病毒感染92例,化疗前肝功能均正常.结果正规化疗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HBsAg(+)]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肝功能损害占67.24%,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HBsAg(-)]患者肝功能损害占33.33%(P<0.01),HBsAg(+)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肝功能损害占41.17%,HBsAg(-)患者肝功能损害占18.75%(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易致肝功能损害,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并用保肝药物可减少肝功能损害.

    作者:陶丽菊;杨丽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儿急性白血病起病方式浅析

    小儿急性白血病起病方式各异,当缺乏典型表现时,易误诊误治.现将我院5年中收治的71 例小儿急性白血病的起病方式总结如下.

    作者:刘洪玉;石世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氨苯砜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只对一部分患者有效,且副作用较多,特别是长期应用尤为明显,使人们难以耐受.故我们近应用氨苯砜(DDS)治疗25例ITP病人,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作者:蔡琦;周柱;王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冷沉淀治疗肝癌术后创面广泛渗血4例

    国人肝癌85%合并肝硬化,所以肝功能较差,在行肝癌切除手术后,极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导致肝脏创面广泛渗血.我们收治4例病人,因术后肝脏创面广泛渗血险致病人死亡,在及时应用冷沉淀后,使病人得以转危为安.

    作者:梁怀祝;娄礼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附加金属环限制的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总结附加金属环限制的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出血的效果.方法对实施本联合术式的门静脉高压症62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1.6%;术后近期无一例再出血,再出血率3.4%;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3 .4%;腹水消失率96.6%.结论本联合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理、实用且可取的一种术式.

    作者:武来兴;尹清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papillary muscles hypertrophic cardio myopathy,PMHM)是国外近年发现并引起重视的肥厚型心肌病新亚型.但目前国内有关左心室乳头肌生理、病理超声声像图特征的资料很少,更缺乏国人存在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报告.我们自1995年起对在我院就诊的8例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室乳头肌位置、长度、缩短率、宽度、长短轴大截面积等6个超声参数进行了测量与分析,并与25例正常人、25例高血压心脏病、2 8例经典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室乳头肌状况对比研究,初步提出了国人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参考标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稻子;高林;礼广森;由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有关细胞机制

    肾性骨营养不良是肾衰竭时出现的复杂骨代谢异常症候群,是多因素致成的骨重塑紊乱.当病人肾小球滤过率(GFR)减少50%时,约半数患者会出现骨组织学异常;而血液透析开始时,则几乎所有患者均有骨组织学异常表现.肾性骨营养不良的骨重塑紊乱可表现为重塑位点、效力及重塑周期各时相的异常,骨活检组织学检查对该病诊断、分型、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都非常重要.

    作者:张聪;谌贻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单发性肝囊肿的诊断治疗现状

    肝囊肿常在剖腹术中发现,但经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肝囊肿变得愈加常见.单发性囊肿主要是指孤立性良性非寄生虫性囊肿,即单纯性囊肿、新生物性囊肿和创伤性囊肿.其治疗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本文就此综述.

    作者:张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无症状尿路感染的菌谱及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无症状尿路感染的感染情况、菌谱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61例PNS住院患者进行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对无症状性菌尿(ABU)进行菌群鉴定及药物敏感分析,并予以抗菌治疗3 d~2周.结果 PNS患者ABU发生率9.72%(21/161),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92.31%),其中以大肠杆菌为优势菌群(65.38%),其次为变形杆菌(11.5 4%).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及氟哌酸等耐药率较高,但对菌必治、痢特灵耐药率较低.ABU治愈率达95.65%,21例伴ABU的肾病有效率76.19%.结论 ABU是PNS复发的重要因素,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应积极治疗.

    作者:杨德如;庄永泽;陈建;谢福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QT离散度(QTD)是心电图导联间QT间期变异的量度,它可以反映心肌各部位间复极的差异情况,差异增大提示心室肌复极不均匀性增加,常为室性心律失常形成的基础,它与心肌梗死程序、部位及心肌缺血状态都有密切关系,预后价值较大.

    作者:李莉;王彩玲;王丽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人静脉滴注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探讨

    现对10例老年人因静脉滴注甘露醇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病原因、病理、临床症状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芹;金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