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睾丸扭转的诊治体会(附8例报告)

刘为;曹余光

关键词:睾丸扭转, 诊治体会, 现报告如下, 良好疗效, 治疗, 患者
摘要:近年来我院共收治睾丸扭转患者8例,经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双套管引流在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笔者在1997~1998年亲自施术的36例乳癌根治术中采用了双套管两处置管引流加特制护肩胸带包扎创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学忠;黄小萍;寿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睾丸扭转的诊治体会(附8例报告)

    近年来我院共收治睾丸扭转患者8例,经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为;曹余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男性乳腺癌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与预后的关系,达到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1970年至1998年13例男性乳腺癌病例,从肿块大小、组织分型、淋巴转移及激素受体加以研究分析.结果: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1例.7例病人行乳癌根治术,5例病人行改良根治术.1例病人行肿块切除术及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10例患者(76.9%)腋淋巴结阳性,3例淋巴结阴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及孕激素阳性(PR)分别为76.9%及53.8%.主要病理类型为导管浸润癌(84.6%).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9.2%和53.8%.结论:男性乳腺癌的主要临床特征为一乳晕下或外上象限的无痛质硬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活检可确诊.早期诊断可获更佳结果.

    作者:陈宏;姜波健;涂长龄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乳腺肿瘤的微血管密度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CD34测量46例乳腺肿瘤(<2 cm)微血管密度(MVD)与CDFI血流分级程度作相关性研究.结果:良恶性乳腺肿瘤MVD与CDFI血流分级的等级相关关系显著且均呈正相关,良性组和恶性组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和0.612.B-US+CDFI较单纯B-US诊断小乳腺癌的准确率由71.74%显著提高到93.48%.结论:病理形态学基础研究表明CDFI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杨光;关宏伟;贺彦荣;徐文林;刘佳;侯秀琨;车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外阴、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及其阴道细胞病理诊断

    我们对157例外阴、宫颈病变进行了细胞病理检查,并对其中的112例进行了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检测,对HPV阳性的病变进行了组织病理与细胞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研究.以进一步探讨细胞病理学诊断HPV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刘春兰;周羡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婴儿肾上腺皮质腺癌致柯兴综合征1例报告

    我院收治1例肾上腺皮质腺癌伴柯兴综合征患儿,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患儿,男,4个月,1993年8月11日入院.

    作者:贺振全;佟明;党丽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生殖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支原体感染及指导临床用药,我们用集鉴定、菌落计数和药敏为一体的(DM)试剂盒,对106例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及沙眼衣原体检测,并对上述病例的支原体感染和合并感染的药敏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秀敏;詹敏;洪良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儿童幽门螺旋菌感染30例报告

    1997年8月~1999年7月本院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对有消化系统症状来就诊的30例儿童进行幽门螺旋菌(Hp)检测,其中阳性1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进展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在自然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但大多数呈亚临床不显性感染和潜伏感染,在不同宿主环境下这种潜伏感染可以复活是其重要生物学特征.

    作者:沈澎;任丽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肝动脉栓塞术并发胃十二指肠多发溃疡致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

    患者,男,55岁.头晕、乏力、食欲下降,伴上腹胀,肝区隐痛,消瘦2个月入院.25年前曾患急性黄疸性肝炎,两年前体检时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查体:巩膜黄染(-),肝肋下5 cm,剑下3 cm,质中等硬,表面不光滑.

    作者:李胜昔;魏秀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胃返流及治疗

    十二指肠胃返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指胆汁、胆盐、溶血性卵磷脂、胰酶等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至胃.如返流至食管,则形成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DGER).在空腹、餐后偶可出现DGR,对机体无损害,属生理性返流,如若在某种病理情况下,DGR发生过频、返流时间过长、返流量过大,则可导致胃粘膜损害,成为病理性DGR.在一般人群中十二指肠胃返流的发生率达10%,是消化道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虽然早在100多年前,在胃切除手术时,就发现了十二指肠胃返流的问题,但对其的认识还很肤浅.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对DGR及DGER的认识开始深入.

    作者:黄怀德;吕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肛裂134例

    本组男58例,女76例;病程半年~25年,平均3年.Ⅰ度肛裂40例,Ⅱ度肛裂74例,Ⅲ度肛裂20例.132例位于后位,2例系前、后位并发.

    作者:翁天然;许明享;刘植欢;唐敦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维持血透病人的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血透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找出引起其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SGA法对106例血透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价,用人体学测量及生化检查作为营养学指标进行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06例血透患者中60.1%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普遍存在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与健康人比较各营养学指标均偏低(P<0.05),摄入充分组、透析充分组及酸中毒较轻组各营养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组成部分营养指标要好于未用者(P<0.05).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年龄、维持透析时间、残余肾功能的情况均对营养状态有影响.结论: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应引起足够重视,增加摄入,充分透析,促红素等药物的应用,酸中毒的纠正,生物相容性透析膜的使用及残余肾功能的保护是改善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途径.

    作者:石兴元;刘俊;刘惠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报告

    笔者发现了1例输注红细胞悬液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经查系患者体内存在天然抗Lea冷抗体,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克菲;黄波;刘四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恶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诊断和治疗

    恶性高血压是高血压急症中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占高血压人群的1%~4%,大多是在原有的良性高血压基础上急剧演变而来,但也可发生于以往血压正常者.恶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包括:(1)血压明显升高,通常舒张压>130 mmHg(16.9 kPa);(2)广泛累及全身小动脉,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心、肾等脏器受损,其中以肾脏损害为显著;(3)眼底改变包括视网膜出血、棉絮状渗出及视乳头水肿等;(4)如不及时治疗则预后不佳,多死于尿毒症.

    作者:林善锬;沈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他巴唑致急性造血功能停滞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他巴唑致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的诊治问题.方法:研究1989~1998年收治的他巴唑致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2例.治疗上联合应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生长因子和输血.结果:发现全部病例发病前除服用他巴唑外未使用其他药物,就医时均以发热为主诉,血象中1~3系细胞减低,网织红细胞降低,淋巴细胞比率增高,骨髓中出现巨大原始红细胞为病人的特征性细胞学表现.结论:他巴唑致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为自限性疾病,经治疗大多能在14~50 d内恢复,预后良好,但由于可并发严重感染及出血亦可导致死亡,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许先吟;张舜玲;陈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肝心综合征58例临床分析

    我们对本院1987年以来因各种肝病疾患收治的367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对其中58例合并心脏综合征者报道如下.

    作者:沈小娜;杨雅各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肝细胞癌

    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其表达与肝细胞癌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此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尹洪竹;刘金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肾血管性高血压(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RVH)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动脉口、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狭窄,引起肾实质缺血而产生的继发性高血压.本病发病率约占高血压病者总数的5%.我国引起RVH的首要病因是大动脉炎所致的肾动脉狭窄,约占64%;其次为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占15%,此两者均常发生在年轻人,据报道30岁以下者占81%;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发生在中年或老年人,国内较国外少见,仅占15%.RVH的临床重要性在于它是常见的可能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因此早期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光富;叶任高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血管炎的胃肠表现

    血管炎时可有多系统受累,因血管炎类型的不同,累及的发生率和表现也有所不同.有时胃肠症状可能为血管炎的首发表现.

    作者:池肇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