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月;刘国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期发生的锥体外系疾病,近期为神经科学领域中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对PD的神经解剖、神经生化以及临床实践的深入研究,提出基底节直接环路与间接环路学说,发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法.在P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也取得许多重大的进展.
作者:徐德隆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并发瓣膜穿孔(VP)的临床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对诊断该病的价值.方法:分析经UCG诊断为IE并发VP 11例住院病人的临床和UCG资料,并与人工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病患者主要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表现为贫血、左心功能不全;基础心脏病以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多见;UCG主要表现为瓣体回声缺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穿瓣血流、瓣膜赘生物(VEG),VP以主动脉瓣常见;及时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并取得成功;UCG结果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UCG对及时诊断IE并VP具有重要价值,而对主动脉瓣多个VEG及多叶穿孔、肺动脉瓣穿孔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对IE并VP患者应及时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
作者:卢中秋;黄伟剑;孙成超;倪显达;徐湘挺;张怀勤;施陈刚;陈寿权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CVD)是一组常见病、多发病,其人群患病率约为800/10万,严重的危害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据调查,我国每年至少有200万新发病例.尽管本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其中包括家族遗传等因素,但环境因素在发病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因此,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CVD的一级预防,对防治CVD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征霖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卵巢瘤样病变是卵巢的常见疾病,属于非赘生性囊肿,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一般无需手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可自行消失.目前,缺乏临床经验的医生,观察患者不认真而将卵巢瘤样病变误诊为卵巢肿瘤,甚至恶性卵巢肿瘤给予手术治疗.为了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将我院190例误诊为卵巢肿瘤的卵巢瘤样病变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发病年龄本组卵巢瘤样病变发病年龄6~69岁(平均34岁),好发年龄组是21~40岁,占65.79%(125/190),其次是41~50岁,占21.57%(41/190).
作者:孔红霞;王鲁文;白华;李延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痛风(gout)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整个过程表现有:(1)血清尿酸浓度增高;(2)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在关节滑囊液白细胞中有尿酸钠盐水化物结晶;(3)尿酸钠盐水化物痛风石在四肢关节和关节周围聚积沉淀,有时导致关节严重丧失活动能力、畸形;(4)痛风性肾实质疾病侵犯至间质和血管;(5)尿酸性肾结石.上述表现可单独或联合存在.
作者:裴海成;安娟姬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引起细胞凋亡的原因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迄今为止,已发现许多因素都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如:封闭细胞表面受体、提高细胞内Ca2+浓度、络合细胞内的Zn2+、辐射、抑制拓扑异构酶Ⅱ、去除生长因子及用糖皮质激素处理等.总之,细胞内环境遭到破坏就有可能导致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生.虽然目前细胞凋亡现象已被确定,究其发生机理仍不十分明确,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应激与凋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1].
作者:于如同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 从病理生理角度将急性心肌梗死(AMI)分为3个时期[1]1.1 缺血期从冠脉闭塞到30 min,此期出现急性心肌缺血,特别容易发生各种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约有10%的患者出现室颤,构成AMI第一个死亡高峰.1.2 心肌失活期 30 min~15 h,失活心肌不能再产生电活动,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仅偶有出现一过性再灌注心律失常.1.3 心肌修复期 15 h后心肌开始修复,一般维持2周左右.未完全坏死的心肌又出现电活动,心律失常再度增多,故形成AMI的第二个死亡高峰.
作者:林岫芳;彭健;田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等与饮食、吸烟、起居等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那么,生活习惯是如何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呢?1 体育锻炼与心血管疾病缺乏体育锻炼是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在40岁和40岁以下的人群中,有1/2男性和1/3的女性将可能发生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形式).
作者:吴炳祥;黄永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现将我院1993-1999年收治的8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肝素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 8 例 ,年龄 2 6 ~ 3 0 岁 ,初产妇 4 例 ,经产妇 4 例 . 1 例发生在妊娠中期,其余均发生在妊娠晚期.产前发生 1 例 ,产后发生 7 例.1.2 诊断依据1.2.1 诱因羊水栓塞1例(孕31+2周计划生育对象,行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胎膜破裂时突然寒颤,产后出血与休克不成比例,心肺功能障碍,抢救无效死亡),胎盘早剥1例,妊高征3例(合并软产道裂伤1例,子痫、恶性葡萄胎各1例),产后出血3例(子宫内翻1例,宫缩乏力1例,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状态用米索引产1例).1.2.2 临床表现本组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多部位(≥2个部位)出血,出血量多7 500 ml,少700 ml,平均4 125 ml.多见为阴道出血8例,同时伴有手术切口、针眼出血7例,皮肤瘀血1例,血尿3例,呼吸困难2例,寒颤3例,腰痛1例,休克8例,少尿8例.1.2.3 实验室检查本组8例患者实验室检查均符合Colman的DIC诊断标准.
作者:王玉环;陈健 刊期: 2000年第09期
T波是心室的复极波,代表心室复极晚期的电位变化,相当于动作电位曲线的3位相.正常的T波:其方向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振幅>R/10,形态为顶钝圆、升支缓慢、降支快速.T波改变是指T波方向、振幅和形态异常而言,包括T波低平、倒置、双峰和电交替等.凡能影响心室复极或除极的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引起T波改变.在心电图分析中T波改变是一常见现象,也是临床医师和心电图工作者为困惑的问题.传统概念T波改变分为原发性T波改变(premary T wave inversions)和继发性T波改变(secondary T wave inversions)两类,近年来又提出第三类--电张调整性T波(electrotonic modulation of T wave)改变.本文重点讨论原发性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并简述继发性T波改变和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研究近况.
作者:刘仁光;徐兆龙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999年12月至2000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暴发流行14例,痰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且均为同一菌株,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48~80岁,平均65.9岁.10例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到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时间为(10±4) d,4例从其他病区转入当天痰培养即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根据细菌对抗生素敏感谱分析,12/14例病人对先锋必素、氯霉素、菌必治、万古霉素、呋南妥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在呼吸道,而无呼吸道感染征象的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的12例.14例病人均采用药物治疗,其中3例经氯霉素治疗,痰培养转阴,9例经先锋必素和菌必治治疗,痰培养转阴,2例经氯霉素、先锋必素治疗无效,病情恶化,自动出院.
作者:韩玉慧;姜波;白惠霞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症疾患之一,AMI发生后,如果在数小时内得不到明确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心肌就会缺血缺氧造成不可逆的坏死,且治疗效果同病情发生时间长短呈负相关系.Weaver[1,2]等人报道,在AMI发病1 h内给予治疗,死亡率为1%~2%,而发病6 h给予治疗,死亡率上升为10%~12%,多数AMI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做出诊断,但也有报道胸痛患者发生AMI的人群中,心电图S-T段改变不足一半[3,4].另外某些微小心肌损伤(minor myocardial damage,MMD)的患者,就不符合WHO的诊断标准,但却伴有某些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T,cTnT)的升高,因此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尤为重要,现就国内外有关该方面的实验研究报道做一综述.
作者:张晓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血小板的功能依赖其膜表面的糖蛋白受体和血浆蛋白质、血管壁上粘附蛋白的相互作用.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异常变化时,可引起血栓形成[1],采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可以敏感、特异地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量变化[2],因此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9例急性脑血栓住院患者进行了血小板内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测定,结果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997年8月~1999年8月69例急性脑血栓住院患者,男28例,女23例,平均年龄(55.74±7.62)岁.诊断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对照组为健康自愿者,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63±9.84)岁.检查前10d内未服用阿斯匹林、潘生丁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1.2 方法患者在发病2 d内检查,抽空腹血1 ml,EDTA抗凝,离心10 min(800 r/min),取上清液100 μl,加等量2%甲醛室温下固定10 min,加PBS 2 ml,离心10 min(2 500 r/min),弃上清,留取沉淀500 μl,洗2次,调整血小板浓度为300×109/L,加入20 μl荧光单抗(法国国际免疫技术有限公司)至100 μl 血小板混悬液中,以美国Coulter公司XL型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
作者:任本;朱晓钰;刘长剑;刘玉英;刘淑芬;王青;徐维家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介绍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并对其科学性进行讨论.方法:报告1998年3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49例,直疝3例,均用Perfix充填物及Bard补片行疝修补术.结果:52例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对老年人腹股沟疝均可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技术操作简便,损伤轻,复发率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凤苍;朱新兵;刘小龙;崔玉宏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IE患者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资料,发热65例(83.3%)、脾肿大41例(52.6%)、栓塞15例(19.2%).65例作血培养,16例培养阳性,占24.6%(16/65);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基础心脏病者66例,占84.6%(66/78);发现赘生物51例,占65.4%(51/78),死亡7例,占9.0%(7/78).结论:由于IE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减少,给诊断带来困难,延误治疗.超声心动图对IE不仅可提供病因、病理诊断,而且能对其并发症及预后作出判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爱军;惠杰;杨俊华;徐苏丹;王惠芬;方秀英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笔者在尸体颈部解剖的基础上,对颈内静脉穿刺方法作了创新改进,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保持颈部近中位(左转45°),并予颈部放松,择胸锁乳突肌内外二头肌构成的角平分线与环状软骨水平线之交点,作为穿刺点.消毒、铺巾、用7号细针局麻、沿上述角平分线方向,保持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夹角30°负压状态进针,抽得静脉血示穿刺成功,保留穿刺细针位置不变脱开注射器.在细针毗邻处破皮,即可在细针的明视导引下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进针方向、深度与试穿细针同.2 结果患者125例,124例穿刺均1次成功,1例略变动穿刺方向,即获成功.在细针定标下,深静脉穿刺置管均顺利,无一例引起穿刺相关并发症.
作者:杨晓初;杨伯尧;黄梦姣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原发性糖尿病分两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原发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环境因素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1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病毒感染及化学物质的摄入,而摄食过高热量,体力活动减少,体质量增加以至肥胖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人的90%左右.全球性糖尿病患病人数迅速增加的主要是2型糖尿病.在影响2型糖尿病的诸多因素中,本文主要从生活习惯与糖尿病的关系来加以初步的探讨.饮食和运动对糖尿病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为了方便理解将其分别进行阐述.
作者:王秋月;刘国良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笔者对1975年12月至1998年3月收治的118例不同大小的腹部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8例中男51例,女67例.年龄大86岁,小40岁,平均63岁.原手术类型中,阑尾切除手术39例,胃肠道手术26例,胆胰手术21例,妇科手术17例,其他手术15例.79例患者可找到引起切口疝的确切原因:切口感染58例,呼吸系统疾患19例,造瘘口间隙过大2例.其余39例原因不明.术后发生切口疝的时间<1个月的43例,1个月~1 a的51例,>1 a的24例.腹壁缺损(切口疝的横径)<5 cm的67例,5~15 cm 45例,>15 cm 6例.1.2 术前准备及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的术前准备包括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血糖水平等.对于腹壁缺损>15 cm的巨大切口疝,除一般的术前准备外,为防止因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后致腹内压突然升高而可能出现的呼吸、循环功能的紊乱,均在修补术前用腹带加压包扎疝囊进行适应性训练.对体质量过重的患者嘱其进行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使其体质量至手术时减轻5~10 kg.此外,对伴有心脏疾患的进行相应的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当中切除疝环周围所有疤痕组织,对巨大切口疝须充分游离疝环两侧至腋中线,后按原解剖层次进行对缝.
作者:牛伟新;秦新裕;王承缮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与腔隙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对195例腔隙脑梗塞作回顾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腔隙脑梗塞中糖尿病发病率为52.8%;糖尿病组死亡率17.5%,多发梗塞率68.9%,平均胆固醇(5.69±1.58) mmol/L,甘油三酯(1.60±1.19) mmol/L,均高于非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2%、53.3%,(5.07±1.36) mmol/L、(1.20±0.8) mmol/L.组间比较P值分别为<0.005,<0.05,<0.01,<0.01.结论:糖尿病是腔隙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腔隙脑梗塞以多发梗塞为主,死亡率高.
作者:李丹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院自1972-1998年共救治创伤性膈疝78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3例,女25例.2~5岁4例,14~47岁48例,47~65岁26例,青壮年发病率高.1.2 损伤病因炸伤1例,枪伤3例,车祸20例,刀刺锐器伤34例,闭合性腹部钝挫伤18例,坠落伤2例.1.3 就诊时间伤后30 min~2 h 29例,2~72 h 34例,72 h~15 d 13例,15 d~2 a 2例.开放性多并发血气胸、空腔脏器穿孔破裂、弥漫性腹膜炎或肝破裂、脾破裂、肾挫伤、肺挫伤、心脏破裂.闭合性多并发肢体骨折,多发性肋骨骨折,伴血气胸、骨盆骨折等,其中合并脑外伤12例,休克18例.1.4 疝入胸腔脏器、结肠、大网膜、胃、小肠、部分肝右叶.
作者:国斌;郝永存;赵硕 刊期: 200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