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治疗拔除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11例

徐胜军

关键词:内镜治疗, 十二指肠镜治疗, 胆汁性腹膜炎, 现报道如下, 普外科, 胆道镜, 双镜, 患者
摘要:我院普外科自2000年5月至2004年6月对11例T管拔除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的患者采用双镜治疗(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81例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治疗体会

    我院1996年7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81例,约占同期腹外伤病例的1/4,现将手术治疗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启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悬浮床防治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悬浮床对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将台州医院2001年10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219例重度以上烧伤病人分成两组,56例开始即使用悬浮床(Ⅰ组),另163例开始未使用(Ⅱ组);将Ⅱ组中及同期中轻度烧伤开始未睡悬浮床并出现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28例患者也分成两组,14例改睡悬浮床(Ⅲ组),另14例未改睡(Ⅳ组).观察Ⅰ组睡悬浮床期间及Ⅱ组对应时期的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和Ⅲ、Ⅳ组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2、5d有效率和清除率.结果Ⅰ组睡悬浮床期间及Ⅱ组对应时期的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分别为0%(0/56)和9.8%(16/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2d有效率、清除率和5d有效率、清除率分别为78.6%(11/14)、21.4%(3/14)、92.9%(13/14)、71.4%(10/14),Ⅳ组的2d有效率、清除率和5d有效率、清除率分别为28.6%(4/14)、7.1%(1/14)、50.0%(7/14)、21.4%(3/14),两组之间2d有效率和5d有效率、清除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悬浮床对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作者:林邦长;韩春茂;孙菊妹;余素飞;叶礼岳;王史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我院用依托咪酯配合局麻来完成小儿眼科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子贵;赵丽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GDNF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变化.方法分别制作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夹伤(用血管钳压榨坐骨神经,达二度损伤)、切断伤(于梨状肌下孔下方1cm切断坐骨神经)动物模型,于损伤后第1、2、4、6、8周取材,按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1)正常坐骨神经中有较弱GDNF表达;(2)坐骨神经损伤后GDNF的表达增强;(3)坐骨神经损伤方式不同,GDNF的表达变化方式不完全相同;切断组神经组织GDNF的表达先增强后减弱,远段神经GDNF的表达于第2周达高峰,近段于第4周达高峰.夹伤组损伤远、近段神经组织GDNF表达变化基本相同,呈缓慢递增趋势,于第8周时表达强.结论在损伤刺激下周围神经组织出现GDNF的高表达,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参照此规律运用外源性GDNF治疗神经损伤可能会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成少安;李志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的临床探讨

    胆总管切开行探查及取石后,以放置T管引流的方法关闭胆总管切口这种方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近几年来临床上对是否所有的患者都有必要放置T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提出了部分病例胆总管切开探查后可行一期缝合.本科于199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对340例胆总管切开行探查及取石手术病例中的101例采用了一期缝合,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并就其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等作一探讨.

    作者:任作航;廖武军;胡月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射频消融术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射频消融术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影响.方法对58例因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住院拟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及术后半年分别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价其生命质量.结果术后半年患者生命质量各方面的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并与常模接近;女性患者术前在躯体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卫生等方面的评分较男性患者低(P<0.05),术后仅躯体功能的得分仍低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生命质量较正常人差,其中女性患者在术前有更多的心理症状,射频消融术可以明显改善这些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郑道国;陶谦民;郑良荣;连苗军;陈瑶;邱原刚;王兴祥;陈君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内镜治疗拔除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11例

    我院普外科自2000年5月至2004年6月对11例T管拔除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的患者采用双镜治疗(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胜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胃癌患者血清维生素A、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维生素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胃癌患者和2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清维生素A水平,微量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RBP水平.然后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胃癌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1.103±0.311)μM/L、RBP为(1.717±0.538)μM/L;对照组血清维生素A为(1.406±0.292)μM/L、RBP为(1.634±0.546)μM/L.胃癌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RBP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A缺乏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联合测定血清维生素A和RBP水平有利于评价体内维生素A水平的真实状况.

    作者:王声旺;毛建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胸前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46例

    我院从2003年12月至2005年10月开展经胸前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46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冠雄;朱锡元;吴成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二甲基甲酰胺对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动物二甲基甲酰胺(DMF)急性中毒表现、病理变化及几种药物对其急性中毒保护作用.方法建立DMF急性经口中毒小鼠和兔实验模型,观察中毒小鼠和兔组织病理学及酶学变化、不同剂量DMF中毒表现,测定小鼠经口LD50,观察不同保护药物[N-乙酰半胱氨酸(NAC)、谷胱甘肽(GSH)、二巯丙磺钠(Na-DMPS)、二巯丁二酸(DMSA)、东莨菪碱(SCO)]对小鼠生存时间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DMF染毒剂量越大,中毒潜伏期越短,生存时间越短,小鼠经口LD50为6.019g/kg.中毒主要表现有行动迟缓、行走不稳、发绀、易兴奋、呼吸急促、四肢抽搐等;血AST、ALT及LDH升高.病理学检查见:胃肠散在小充血灶;腹腔内少许淡黄色或淡血性腹水;肝细胞局灶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肝血窦扩张、淤血,部分肝细胞索断裂,线粒体水肿、嵴减少,肝细胞内胆汁淤积;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局部肾小管细胞核固缩、碎裂,胞质内板层小体形成,近曲小管微绒毛细丝样改变,线粒体可见电子致密物.GSH、SCO、Na-DMPS可延长小鼠急性DMF中毒的生存时间.NAC'、GSH、Na-DMPS、DMSA、SCO对致死亡剂量的DMF中毒小鼠生存时间及存活率无显著影响.结论DMF是一种低毒毒物,急性经口中毒表现多样,主要损害脏器为肝、肾,GSH、SCO、Na-DMPS对DMF中毒可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邱俏檬;缪心军;卢中秋;胡国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疗效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治疗作用,现将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具有可比性的8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其中高压氧加药物治疗者41例,单纯药物治疗者44例,报道如下.

    作者:朱飚;黄礼明;吴旭;王卫余;卢刚;陈书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闭合性胰腺损伤25例诊治分析

    我院1990年至2004年收治闭合性胰腺损伤25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沈建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桡骨头Mason Ⅲ型骨折的治疗选择

    桡骨头骨折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肘部损伤,根据骨折移位程度、累及范围以及是否合并肘关节脱位可将其分为Mason Ⅰ~Ⅳ型,其中Ⅲ型骨折在治疗方案选择和结果判断上存在较多争议.笔者自1998年至2004年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桡骨头切除及假体置换术治疗该型骨折31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章慧斌;严世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应用ROC曲线评价ASAb、EmAb、AOAb、ZPAb和ACA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诊断中的价值

    凡妊娠不满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妊娠者称为自然流产,其病因除与遗传、解剖、内分泌及感染因素有关外,还与免疫因素有关(约占50%~60%)[1].其中能直接干扰生殖过程的抗生殖免疫抗体是抗精子抗体(AS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透明带抗体(ZPAb)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指标多且检测意义不尽相同,合理选择灵敏、特异的指标来进行自然流产的诊断尚需探讨.本文用ROC曲线对这5项指标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它们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俊;金先富;沈益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治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又被称为纤维黄色肉瘤和纤维组织细胞肉瘤的软组织肉瘤,好发于成人四肢的深部软组织.发生于腹膜后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RMFH)临床比较少见.我们于2000~2003年共收治11例(其中浙一医院8例,玉环县人民医院3例),均作手术治疗,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牛军民;张宝杭;陈文斌;张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膜瘤瘤周水肿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膜瘤瘤周水肿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2例脑膜瘤术前瘤周水肿程度与术中肿瘤分离难易程度、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类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血管瘤型脑膜瘤、恶性及低度恶性脑膜瘤瘤周中、重度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脑膜瘤(P<0.01);脑膜瘤周围水肿越严重,术中脑膜瘤的分离难度越大(P<0.01),同时复发率也较高(P<0.05).结论脑膜瘤周围水肿程度与手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陈新治;张建军;司赟;赵沃华;赵洪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胰腺假性囊肿主要发生于胰腺炎和胰腺损伤后,尤其是急性胰腺炎之后[1].对本病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对巨大的假性囊肿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1993年1月至2005年8月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5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慧成;封光华;贾忠;罗中尧;朱玮;蔡阳;扬琪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麻醉处理特点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不仅取决于原发性损害的性质与程度,而且与继发性损害密切相关,术中影响继发性损害的因素很多,其中许多因素可通过正确的麻醉处理而得以防治,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老年患者由于组织和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功能储备下降,代偿能力降低,且常伴有多种并存疾病,发生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也有别于其他年龄患者.现将我院老年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中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筱斐;王臻;石青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不稳定锁骨外侧端骨折

    锁骨外侧端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10%,其中的NeerⅡ型骨折即不稳定锁骨外侧端骨折常伴有喙锁韧带的损伤,难以进行有效的固定,以致影响骨折的愈合和肩关节的功能.我们自2000年12月起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骨折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永生;杨永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ilon骨折手术治疗37例临床分析

    Pilon骨折指胫骨远端干骺端累及踝关节的骨折,其特征是干骺端存在不同程度的粉碎和压缩、加之关节软骨以及骨折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治疗困难,常导致不良的后果.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手术治疗的37例作一分析.

    作者:蒋中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