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超声对梅克尔憩室的诊断价值

袁阿彩;何平生

关键词:高频超声诊断, 梅克尔憩室, 并发症, 个案报道, 发育畸形, 无症状, 卵黄管, 误诊, 退化, 临床, 检查, 价值, 回肠, 肠道
摘要:梅克尔憩室位于回肠末端,是卵黄管退化不全所致的肠道发育畸形,大多无症状,其并发症表现多样,致使临床容易发生误诊,术前确诊比较困难,有关超声诊断仅见个案报道.我们对1998年7月至2004年7月遇到的11例梅克尔憩室作了检查,现将本病及其并发症的超声改变报道如下,并对高频超声诊断的价值作一探讨.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ilon骨折手术治疗37例临床分析

    Pilon骨折指胫骨远端干骺端累及踝关节的骨折,其特征是干骺端存在不同程度的粉碎和压缩、加之关节软骨以及骨折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治疗困难,常导致不良的后果.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手术治疗的37例作一分析.

    作者:蒋中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随着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和显微器械的不断改进,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为锁孔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锁孔手术以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反应轻微、恢复快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从2003年12月至2005年6月,我院收治颅内前循环囊状动脉瘤21例,其中15例16个囊状动脉瘤采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其中5例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报道如下.

    作者:叶锦平;王保平;罗鸣;梅民;林伟;何士科;张翼;麻伟兴;余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胰腺假性囊肿主要发生于胰腺炎和胰腺损伤后,尤其是急性胰腺炎之后[1].对本病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对巨大的假性囊肿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1993年1月至2005年8月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5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慧成;封光华;贾忠;罗中尧;朱玮;蔡阳;扬琪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剂量吗啡蛛网膜下腔预处理用于妇科术后镇痛

    当前临床上常用连续的硬膜外或静脉给药进行术后镇痛,虽然效果较好,但也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如硬膜外导管扭转、堵塞、脱落或静脉留置针移位致药液外渗等情况,从而导致镇痛不全或失败.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术后镇痛国内曾有报道.我们对择期妇科手术病人在蛛网膜下腔应用0.2mg吗啡进行预处理,观察其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玲;任祖华;吕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闭合性胰腺损伤25例诊治分析

    我院1990年至2004年收治闭合性胰腺损伤25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沈建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中的应用

    临床上因乳房胀痛或乳头溢液但体检未摸及肿块的病人作乳腺B超及钼靶X线检查,常常可以发现乳腺内的小肿块或微小钙化灶,采用常规手术由于定位困难而难以获得良好效果.我院自2004年4月开展Mammotome微创旋切术诊治乳腺疾病以来,结合术中乳腺B超检查,诊治了26例(34侧乳腺)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疾病,报道如下.

    作者:袁宏钧;张静霞;姜蔚;蒋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桡骨头Mason Ⅲ型骨折的治疗选择

    桡骨头骨折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肘部损伤,根据骨折移位程度、累及范围以及是否合并肘关节脱位可将其分为Mason Ⅰ~Ⅳ型,其中Ⅲ型骨折在治疗方案选择和结果判断上存在较多争议.笔者自1998年至2004年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桡骨头切除及假体置换术治疗该型骨折31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章慧斌;严世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脱氢表雄酮对兔骨关节炎软骨和滑膜中MMP-3、TIMP-1和IL-1β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对兔骨关节炎软骨和滑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行单侧前交叉韧带切除术,术后4周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关节腔内注射100μmol/LDHEA(溶于二甲基亚砜),每周1次,连续5周,对照组注射同剂量的二甲基亚砜.术后9周处死兔子,取膝关节行大体观察,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关节软骨和滑膜中MMP-3、TIMP-1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软骨和滑膜病变程度轻于对照组.实验组软骨和滑膜中MMP-3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TIMP-1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软骨中IL-1β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滑膜中IL-1β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DHEA能有效延缓兔骨关节炎的进展.下调软骨、滑膜中MMP-3和上调软骨、滑膜中TIMP-1的表达及下调滑膜中IL-1β的表达可能是DHEA对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作者:余华晨;吴立东;熊炎;冯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

    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较为常见,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止痛等,无其他积极治疗方法,但长期卧床可导致诸多并发症,使死亡率明显增加[1].1994年,Wong等在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设计了通过球囊扩张来纠正椎体后凸畸形的技术,称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用于临床后,获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2-3].近年来,国内引进了该技术,我科也于2005年1月至6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2例,初步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健;张喆;吕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实验组38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方法而不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上肢感觉情况并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1、3、12个月发生上肢感觉障碍分别为6例(15.8%)、3例(7.9%)、1例(2.6%),而对照组分别高达31例(64.6%)、26例(54.2%)、17例(35.4%),两组感觉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内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嘉根;王常标;陈国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胸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防治心肌缺血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胸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防治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对13例行食管癌或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予PCEA,观察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肌钙蛋白(cTn Ⅰ)和心电图的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镇痛效果,并与肌注哌替啶镇痛(MI)者进行比较.结果PCE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MI组(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比MI组更平稳(P<0.05);血清cTn1水平明显低于MI组(P<0.05);术后10和24h ST段压低导联数和ST段压低值总和趋于减少,且较MI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胸部手术后PCEA镇痛效果明显,对防治心肌缺血性损伤有确切的效果.

    作者:胡双飞;钱军;严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心先安防治心肌缺血老年病人围术期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环磷酸腺苷葡胺(心先安,McAMP)围术期对心肌缺血老年病人心肌梗死的预肪和治疗作用.方法40例有心肌缺血基础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心先安20mg,随后160 mg加入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术中纪录心电图各导联ST段水平、MAP和HR,并计算HR与SBP的乘积(RPP);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术前、术毕、术后24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水平.结果术中对照组出现明显的ST段下降和RPP升高,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cTnⅠ水平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为低(P<0.05).术后对照组有2例出现灶性心肌梗死.结论心先安预防和治疗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雷李培;樊理华;吴碧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2例

    胸腰段脊柱骨折多由高处坠落和车祸所致,以年轻人好发,随着我国汽车的日益普及,胸腰段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常需手术内固定治疗.我们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应用Atlas fixation系统(AF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伟荣;李海;陆勤亮;杨永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治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又被称为纤维黄色肉瘤和纤维组织细胞肉瘤的软组织肉瘤,好发于成人四肢的深部软组织.发生于腹膜后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RMFH)临床比较少见.我们于2000~2003年共收治11例(其中浙一医院8例,玉环县人民医院3例),均作手术治疗,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牛军民;张宝杭;陈文斌;张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二甲基甲酰胺对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动物二甲基甲酰胺(DMF)急性中毒表现、病理变化及几种药物对其急性中毒保护作用.方法建立DMF急性经口中毒小鼠和兔实验模型,观察中毒小鼠和兔组织病理学及酶学变化、不同剂量DMF中毒表现,测定小鼠经口LD50,观察不同保护药物[N-乙酰半胱氨酸(NAC)、谷胱甘肽(GSH)、二巯丙磺钠(Na-DMPS)、二巯丁二酸(DMSA)、东莨菪碱(SCO)]对小鼠生存时间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DMF染毒剂量越大,中毒潜伏期越短,生存时间越短,小鼠经口LD50为6.019g/kg.中毒主要表现有行动迟缓、行走不稳、发绀、易兴奋、呼吸急促、四肢抽搐等;血AST、ALT及LDH升高.病理学检查见:胃肠散在小充血灶;腹腔内少许淡黄色或淡血性腹水;肝细胞局灶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肝血窦扩张、淤血,部分肝细胞索断裂,线粒体水肿、嵴减少,肝细胞内胆汁淤积;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局部肾小管细胞核固缩、碎裂,胞质内板层小体形成,近曲小管微绒毛细丝样改变,线粒体可见电子致密物.GSH、SCO、Na-DMPS可延长小鼠急性DMF中毒的生存时间.NAC'、GSH、Na-DMPS、DMSA、SCO对致死亡剂量的DMF中毒小鼠生存时间及存活率无显著影响.结论DMF是一种低毒毒物,急性经口中毒表现多样,主要损害脏器为肝、肾,GSH、SCO、Na-DMPS对DMF中毒可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邱俏檬;缪心军;卢中秋;胡国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胃癌患者血清维生素A、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维生素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胃癌患者和2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清维生素A水平,微量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RBP水平.然后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胃癌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1.103±0.311)μM/L、RBP为(1.717±0.538)μM/L;对照组血清维生素A为(1.406±0.292)μM/L、RBP为(1.634±0.546)μM/L.胃癌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RBP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A缺乏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联合测定血清维生素A和RBP水平有利于评价体内维生素A水平的真实状况.

    作者:王声旺;毛建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C)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49例高血压病患者同时测定血清Cyst-C和肌酐(Cr),并与正常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49例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清Cyst-C与Cr均增高34例(6.2%),其血清Cyst-C与Cr分别为(3.65+1.33)mg/L、(189.72±13.94)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Cyst-C增高而Cr正常243例(44.3%),其中血清Cyst-C为(2.28±0.81)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Cr为(86.63±14.95)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t-C与Cr均正常272例(49.5%),其血清Cyst-C与Cr分别为(0.92+0.30)mg/L和(77.14+12.06)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44.26%的高血压病患者可表现为血清Cyst-C增高而Cr正常,通过检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Cyst-C,有助于发现血清Cr正常的早期肾功能损害.

    作者:崔蒙;刘加芳;杨清萍;徐金英;刘建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切口无气室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

    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青、中年女性,这些患者手术治疗时对切口的美观要求较高.我们自2003年3月至2004年7月采用颈部小切口无气室内镜技术,结合应用超声刀,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46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詹华;潘晓明;林忠民;王长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悬浮床防治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悬浮床对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将台州医院2001年10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219例重度以上烧伤病人分成两组,56例开始即使用悬浮床(Ⅰ组),另163例开始未使用(Ⅱ组);将Ⅱ组中及同期中轻度烧伤开始未睡悬浮床并出现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28例患者也分成两组,14例改睡悬浮床(Ⅲ组),另14例未改睡(Ⅳ组).观察Ⅰ组睡悬浮床期间及Ⅱ组对应时期的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和Ⅲ、Ⅳ组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2、5d有效率和清除率.结果Ⅰ组睡悬浮床期间及Ⅱ组对应时期的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分别为0%(0/56)和9.8%(16/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2d有效率、清除率和5d有效率、清除率分别为78.6%(11/14)、21.4%(3/14)、92.9%(13/14)、71.4%(10/14),Ⅳ组的2d有效率、清除率和5d有效率、清除率分别为28.6%(4/14)、7.1%(1/14)、50.0%(7/14)、21.4%(3/14),两组之间2d有效率和5d有效率、清除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悬浮床对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作者:林邦长;韩春茂;孙菊妹;余素飞;叶礼岳;王史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再手术17例临床分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的主要手段,操作复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也较高.PD术后再手术往往是术后严重并发症所致,但其恰恰是降低PD术后死亡率的一个重要措施.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施行PD195例,其中因各种并发症而再手术17例,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陈佰文;曹利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