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吗啡蛛网膜下腔预处理用于妇科术后镇痛

张玲;任祖华;吕蕾

关键词:小剂量吗啡, 蛛网膜下腔注射, 预处理, 术后镇痛效果, 硬膜外腔注射, 妇科手术病人, 硬膜外导管, 现报道如下, 静脉留置针, 镇痛不全, 药液外渗, 静脉给药, 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 应用, 移位, 扭转, 临床, 国内, 堵塞
摘要:当前临床上常用连续的硬膜外或静脉给药进行术后镇痛,虽然效果较好,但也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如硬膜外导管扭转、堵塞、脱落或静脉留置针移位致药液外渗等情况,从而导致镇痛不全或失败.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术后镇痛国内曾有报道.我们对择期妇科手术病人在蛛网膜下腔应用0.2mg吗啡进行预处理,观察其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对照,现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GDNF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变化.方法分别制作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夹伤(用血管钳压榨坐骨神经,达二度损伤)、切断伤(于梨状肌下孔下方1cm切断坐骨神经)动物模型,于损伤后第1、2、4、6、8周取材,按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1)正常坐骨神经中有较弱GDNF表达;(2)坐骨神经损伤后GDNF的表达增强;(3)坐骨神经损伤方式不同,GDNF的表达变化方式不完全相同;切断组神经组织GDNF的表达先增强后减弱,远段神经GDNF的表达于第2周达高峰,近段于第4周达高峰.夹伤组损伤远、近段神经组织GDNF表达变化基本相同,呈缓慢递增趋势,于第8周时表达强.结论在损伤刺激下周围神经组织出现GDNF的高表达,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参照此规律运用外源性GDNF治疗神经损伤可能会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成少安;李志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不稳定锁骨外侧端骨折

    锁骨外侧端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10%,其中的NeerⅡ型骨折即不稳定锁骨外侧端骨折常伴有喙锁韧带的损伤,难以进行有效的固定,以致影响骨折的愈合和肩关节的功能.我们自2000年12月起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骨折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永生;杨永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2例

    胸腰段脊柱骨折多由高处坠落和车祸所致,以年轻人好发,随着我国汽车的日益普及,胸腰段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常需手术内固定治疗.我们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应用Atlas fixation系统(AF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伟荣;李海;陆勤亮;杨永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疗效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治疗作用,现将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具有可比性的8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其中高压氧加药物治疗者41例,单纯药物治疗者44例,报道如下.

    作者:朱飚;黄礼明;吴旭;王卫余;卢刚;陈书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麻醉处理特点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不仅取决于原发性损害的性质与程度,而且与继发性损害密切相关,术中影响继发性损害的因素很多,其中许多因素可通过正确的麻醉处理而得以防治,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老年患者由于组织和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功能储备下降,代偿能力降低,且常伴有多种并存疾病,发生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也有别于其他年龄患者.现将我院老年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中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筱斐;王臻;石青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价值

    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内膜良性疾病,近年来子宫内膜息肉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中因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增加的趋势[1].本文总结我院近3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探讨如何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等有创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作者:殷平;王昭英;王雯雯;王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少数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临床上可主要表现为脑内血肿,仅伴有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此这部分病例常常被误认为其它原因引起的脑内血肿,从而干扰了对其病因、预后等的正确判断,甚至影响临床治疗.笔者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1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患者的资料,并就其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作一探讨.

    作者:金涌;沈宏;傅伟明;刘伟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悬浮床防治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悬浮床对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将台州医院2001年10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219例重度以上烧伤病人分成两组,56例开始即使用悬浮床(Ⅰ组),另163例开始未使用(Ⅱ组);将Ⅱ组中及同期中轻度烧伤开始未睡悬浮床并出现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28例患者也分成两组,14例改睡悬浮床(Ⅲ组),另14例未改睡(Ⅳ组).观察Ⅰ组睡悬浮床期间及Ⅱ组对应时期的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和Ⅲ、Ⅳ组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2、5d有效率和清除率.结果Ⅰ组睡悬浮床期间及Ⅱ组对应时期的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分别为0%(0/56)和9.8%(16/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2d有效率、清除率和5d有效率、清除率分别为78.6%(11/14)、21.4%(3/14)、92.9%(13/14)、71.4%(10/14),Ⅳ组的2d有效率、清除率和5d有效率、清除率分别为28.6%(4/14)、7.1%(1/14)、50.0%(7/14)、21.4%(3/14),两组之间2d有效率和5d有效率、清除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悬浮床对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作者:林邦长;韩春茂;孙菊妹;余素飞;叶礼岳;王史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心先安防治心肌缺血老年病人围术期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环磷酸腺苷葡胺(心先安,McAMP)围术期对心肌缺血老年病人心肌梗死的预肪和治疗作用.方法40例有心肌缺血基础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心先安20mg,随后160 mg加入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持续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术中纪录心电图各导联ST段水平、MAP和HR,并计算HR与SBP的乘积(RPP);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术前、术毕、术后24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水平.结果术中对照组出现明显的ST段下降和RPP升高,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cTnⅠ水平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为低(P<0.05).术后对照组有2例出现灶性心肌梗死.结论心先安预防和治疗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雷李培;樊理华;吴碧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我院近4年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准确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1年至2004年对住院患者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性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范友芬;许小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58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手术是普通外科的常见手术.各种甲状腺疾病术后复发率高达0.4%~10%,再手术率也因此而较高.再手术时由于局部粘连严重、解剖结构不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成为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近年来我们进行甲状腺再次手术58例,现将手术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叶国超;袁文斌;刘力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频超声对梅克尔憩室的诊断价值

    梅克尔憩室位于回肠末端,是卵黄管退化不全所致的肠道发育畸形,大多无症状,其并发症表现多样,致使临床容易发生误诊,术前确诊比较困难,有关超声诊断仅见个案报道.我们对1998年7月至2004年7月遇到的11例梅克尔憩室作了检查,现将本病及其并发症的超声改变报道如下,并对高频超声诊断的价值作一探讨.

    作者:袁阿彩;何平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的临床探讨

    胆总管切开行探查及取石后,以放置T管引流的方法关闭胆总管切口这种方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近几年来临床上对是否所有的患者都有必要放置T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提出了部分病例胆总管切开探查后可行一期缝合.本科于199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对340例胆总管切开行探查及取石手术病例中的101例采用了一期缝合,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并就其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等作一探讨.

    作者:任作航;廖武军;胡月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胃癌患者血清维生素A、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维生素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胃癌患者和2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清维生素A水平,微量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RBP水平.然后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胃癌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1.103±0.311)μM/L、RBP为(1.717±0.538)μM/L;对照组血清维生素A为(1.406±0.292)μM/L、RBP为(1.634±0.546)μM/L.胃癌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RBP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A缺乏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联合测定血清维生素A和RBP水平有利于评价体内维生素A水平的真实状况.

    作者:王声旺;毛建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溶栓加抗凝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20例临床分析

    我院从1997年3月至2005年3月用溶栓加抗凝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跃华;姜秀娟;林俊;朱俊;黄世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治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又被称为纤维黄色肉瘤和纤维组织细胞肉瘤的软组织肉瘤,好发于成人四肢的深部软组织.发生于腹膜后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RMFH)临床比较少见.我们于2000~2003年共收治11例(其中浙一医院8例,玉环县人民医院3例),均作手术治疗,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牛军民;张宝杭;陈文斌;张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膜瘤瘤周水肿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膜瘤瘤周水肿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2例脑膜瘤术前瘤周水肿程度与术中肿瘤分离难易程度、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类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血管瘤型脑膜瘤、恶性及低度恶性脑膜瘤瘤周中、重度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脑膜瘤(P<0.01);脑膜瘤周围水肿越严重,术中脑膜瘤的分离难度越大(P<0.01),同时复发率也较高(P<0.05).结论脑膜瘤周围水肿程度与手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陈新治;张建军;司赟;赵沃华;赵洪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ilon骨折手术治疗37例临床分析

    Pilon骨折指胫骨远端干骺端累及踝关节的骨折,其特征是干骺端存在不同程度的粉碎和压缩、加之关节软骨以及骨折周围软组织严重损伤,治疗困难,常导致不良的后果.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手术治疗的37例作一分析.

    作者:蒋中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实验组38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方法而不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上肢感觉情况并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1、3、12个月发生上肢感觉障碍分别为6例(15.8%)、3例(7.9%)、1例(2.6%),而对照组分别高达31例(64.6%)、26例(54.2%)、17例(35.4%),两组感觉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内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嘉根;王常标;陈国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肝叶(段)切除术结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2例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病程较长、解剖生理比较复杂、无自愈倾向的疾病,因可合并肝内胆管狭窄、反复发作胆道感染以及晚期发生肝胆管癌,所以一直是胆道外科有待解决的难题.我院自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用肝叶(段)切除术结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文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