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远;黄秀兰
目的 探讨容量激活性氯离子通道(CLC3)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中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其与p38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取10只雄性SD大鼠,用酶消化法获得PASMCs并且进行原代培养,用小鼠抗大鼠SMα-actin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定.经培养鉴定的PASMCs随机分为:常氧组(N组,n=6),低氧组(H组,n=6),DMSO对照组(D组,n=6),SB203580干预组(SB组,n=6),Anisomycin干预组(A组,n=6),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LC3蛋白的表达,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CLC3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与N组比较,H组PASMCs中CL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均<0.01);与D组比较,SB组CL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均<0.01),A组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蛋白的表达轻微下调(P>0.05).结论 低氧可上调大鼠PASMCs中CL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能上调PASMCs中CL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38MAPK通路激活剂Anisomycin可下调PASMCs中CL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
作者:黄林静;黎关龙;郑梦晓;马迎春;金可可;王万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优化M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其并发症、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 分析行优化MED术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VAS和ODI评分.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手术后较手术前JO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VAS手术后较手术前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手术后较手术前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术后78例获随访3~35(11 ±3)个月,均无相应节段椎间盘髓核组织再次突出,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优化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保持脊柱稳定性有显著优势.
作者:郭丙杰;张东阳;李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糖尿病患者ADSCs的分离、培养流程,并检测其生物学标志物与健康人来源ADSCs的差异.方法 取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按健康人ADSCs的分离培养流程进行两组细胞的分离、培养;取P3代ADSCs,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105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采取和正常ADSCs类似的分离培养流程可以获得呈典型形态的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P3代ADSCs CD29、CD44、CD105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了糖尿病患者来源的ADSCs分离和培养流程,初步证实其具有正常人来源ADSCs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朱琳;刘志飞;张星;王晓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血脂障碍、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全身炎症反应等.目前试用于PCOS代谢异常治疗的药物有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阿卡玻糖、纳曲酮、奥利斯特、维生素D及他汀类药物.本文就这些药物改善PCOS代谢异常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
作者:王娜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使用链脲佐菌素造模1型糖尿病大鼠发病机制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数量和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使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对健康SD大鼠造模,分别选取造模成功大鼠和健康大鼠各12只,各项体征均符合成模标准后,分别选取模型和健康大鼠各6只(雌雄各半)解剖,取脾脏、胸腺和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 Foxp3+ (Tregs)水平状况,剩余大鼠解剖取脾脏分选CD4+ CD25+细胞后检测其免疫抑制功能.结果 两组大鼠脾脏、胸腺和外周血CD4+ CD25+ Foxp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和异体大鼠CD4+ CD25-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链脲佐菌素造模的1型糖尿病大鼠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功能无显著变化,其发病机制与Tregs无直接关系.
作者:高永亮;卢觅佳;杨红忠;黄敏聪;宣尧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体重指数BMI和BNP水平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中的相关性以及与此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根据其BMI将其分为3组,即正常体重组(BMI< 25kg/m2)、超重组(25kg,/m2≤BMI< 30kg/m2)、肥胖组(BMI≥30kg/m2),统计3组的BNP水平,进一步随访患者的全因病死率及再入院率.结果 肥胖组患者BNP水平低[中位数260pg/ml(115 ~ 569pg/ml)],超重组BNP水平次之[中位数428pg/ml(249~ 875pg/ml)],正常体重组BNP水平高[中位数697pg/ml (354 ~ 1286pg/ml)];而肥胖组与超重组全因病死率及再入院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分别为45%、40%、64% (P =0.002).结论 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中BMI与BNP水平呈负相关,而患者BNP水平越高其预后较差.
作者:官文俊;谢进;许臣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分析中期因子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中表达的差异性,探讨中期因子与绒毛膜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20例、葡萄胎组织35例、侵蚀性葡萄胎18例和绒毛膜癌12例中MK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差异.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表明MK蛋白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以及绒毛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胞质及包膜,且绒毛膜癌组织中的MK的表达明显强于侵葡组织;侵葡组织中MK的表达明显强于葡萄胎组织,葡萄胎组织中MK的表达又明显强于正常早孕绒毛组织.结论 MK在绒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在正常绒毛组织中的表达,MK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以及绒毛膜癌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逐渐增强.
作者:姚红丽;彭友;仝近毅;刘惠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大麻素受体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导致的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PF级SD大鼠96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开腹翻动胰腺组织后关腹;SAP组:4%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HU-308组:腹腔注射HU-308 2.5mg/kg,1h后建立SAP模型;AM-630组:腹腔注射AM-630 2.5mg/kg,1h后建立SAP模型.分别在3、6、12h检测各组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取左肺下叶肺组织匀浆后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右肺下叶组织制作成HE病理切片并进行病理学评分.其余肺组织称重后烘干处理,测量湿干重之比.结果 各时间点SAP组、AM-630组、HU-308组中TNF-α、IL-6、MPO、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和病理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HU-308组水平低于SAP组水平(P<0.05).AM-630组中TNF-α、IL-6、MPO水平均大于SAP组(P<0.05).AM-630组中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和病理学评分与SAP组比较,在3h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6、12h大于SAP组水平(P<0.05).结论 激活CB2受体能够抑制SAP导致的肺损伤的形成和发展,抑制CB2受体加重SAP导致的肺损伤.
作者:李鑫;张鹏;柴琛;王旭锋;徐松;鲁彦;曹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肌肽对高糖环境中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的减弱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损伤组和肌肽预保护组.3-(4,5-二甲基噻唑-2)-3,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反映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并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活性.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随着高糖刺激时间和高糖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肌肽预保护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高糖处理组(P<0.05);高糖组与对照组相比,MDA、LDH含量明显增高,SOD含量显著下降,而肌肽预保护组与高糖组相比,MDA、LDH含量明显下降,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caspase-3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高糖组活性比正常糖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肌肽预保护组与高糖组相比,caspase-3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肌肽能够减弱高糖诱导的HUVECs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庄旭东;师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的CO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情况,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的GOLD分级,将入院治疗的COPD患者,分成A、B、C、D组各6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中患者手臂尺桡骨远端的骨密度、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体重指数(BMI)、6min步行距离(6MWD)等临床指标,并记录所有患者吸烟史、激素使用情况等.结果 GOLD分级A组与对照组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C、D组的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GOLD分级C组和D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和B组,但A组与B组、C组与D组这两组之间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分期的COPD并发骨质疏松与吸烟、激素使用、FEV1/Pre%、BMI、6MWD等存在相关性,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吸烟、激素使用、低FEV1/Pre%、低BMI、低6MWD是COPD并发骨质疏松主要的危险因素,它们的OR值分别是2.5、2.2、2.3、3.1、2.9.结论 中重度COPD患者更易合并骨质疏松,应对其进行常规的骨密度检查以尽早发现骨质疏松,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李俏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1位的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血栓形成是仅次于肿瘤转移的主要的死亡原因,据2011年美国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公布的新数据统计显示其发生率为0.48%~5.00%,且其发生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1].乳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的风险较正常群体高,部分患者可高于正常人5倍,在接受标准化疗的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和凝血紊乱程度可进一步增强至之前的数倍.静脉血栓栓塞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第3位常见原因[2].因此,其凝血紊乱的机制引发了多方面的研究关注,乳腺癌血栓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较高的血栓发生率原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关于乳腺癌静脉血栓栓塞原因的相关报道主要包括癌性促凝因素(CP),癌症炎性状态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纤溶系统的异常,血小板的增多和活化,化疗药物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及细胞活化表面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内皮源性、血小板源性、组织因子源性微粒释放和组织因子的增多,内分泌治疗,急性期反应物和肿瘤坏死物质引起的免疫宿主炎症反应(免疫因素)等.现将以上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刘玥;周晋;刘岩;司宇;马瑞爽;史家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与单纯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采取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法和单纯臭氧消融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70例,选择性分为治疗组(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组)和对照组(臭氧消融组).治疗后采用MacNab法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以及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神经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臭氧消融治疗.
作者:李少华;张东阳;刘首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美金刚对沙鼠脑缺血后海马PARP-1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沙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运用Western blot技术观察PARP-1、caspase-3的表达,在电镜下观察海马区细胞线粒体结构的变化.结果 PARP-1、caspase-3的表达随缺血再灌注的时间延长增强,线粒体结构损伤逐渐加重,美金刚干预组后PARP-1、caspase-3的表达明显减弱,线粒体结构损伤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美金刚可能通过减弱PARP-1caspase-3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
作者:杨剑文;杨期明;李爱平;雷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种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小儿健康体检发现30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5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蛋白琥珀酸铁、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和琥珀酸亚铁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各组患儿在治疗前后临床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E组在治疗后的显效率、血常规和铁代谢的各项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从低到高为A组、E组、C组、D组和B组,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多种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中,蛋白琥珀酸铁在临床疗效方面和不良反应方面均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金明卫;安琪;方代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反转录病毒载体技术构建稳定过表达mimecan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并观察过表达mime-can后HUVEC增殖及凋亡的变化.方法 应用反转录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过表达mimecan的HUVEC细胞株,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应用CCK-8方法检测过表达mimecan后HUVEC增殖的变化,应用Annexin V-PE染色观察过表达mimecan后HUVEC凋亡的变化.结果 构建了稳定过表达mimecan的HUVEC细胞株.过表达mimecan后,HUVEC增殖能力降低,凋亡率增加.结论 过表达mimecan抑制HUVEC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作者:王晶;沈琼娜;张惠洁;胡小磊;陈凤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靶向EGFR/HER-2的融合蛋白Ec-LDP-Hr及其烯二炔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对结肠癌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ELISA和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融合蛋白与结肠癌HCT-15的结合活性.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法检测Ec-LDP-Hr对结肠癌HCT-15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HER-2的表达量改变.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对HCT-15的细胞毒性及诱导凋亡情况.体内实验研究融合蛋白Ec-LDP-Hr、强化形式Ec-LDP-Hr-AE及其联合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抑瘤效果.结果 结肠癌HCT-15、HCT-116和HT-29细胞都显示较高的EGFR和HER-2表达量.融合蛋白Ec-LDP-Hr能与结肠癌HCT-15细胞结合,并可通过下调靶点EGFR/HER-2的表达从而抑制HCT-15细胞的克隆形成和细胞增殖.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对HCT-15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并且在低浓度下即可诱导细胞的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和强化融合蛋白对结肠癌HCT-15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和37.6%和56.7%,两者联合可提高抑瘤率至71.4%.结论 靶向EGFR/HER-2的双特异性融合蛋白Ec-LDP-Hr对结肠癌HCT-15的裸鼠移植瘤有一定的抑瘤作用,联合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能提高抗结肠癌疗效.
作者:秦烨;刘秀均;李良;刘旭杰;甄永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分析TGF-β1在COPD小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抗胆碱能药物对其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COPD形成及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滴入小鼠气管内制作COPD模型.30只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气道滴入)、COPD模型组及噻托溴铵(雾化吸入)、山莨菪碱(雾化吸入)两组干预组.经过6周的造模+干预治疗之后,处死小鼠,右下肺用以病理切片,左肺下叶与右肺中叶制作成肺匀浆液.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TGF-β1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Smad-2、pSmad-2及α-SMA的表达;肺组织切片观察: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胶原沉积及平滑肌层增厚情况;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情况.结果 COPD模型组出现TGF-β1、pSmad-2/Smad-2、α-SMA显著增高现象.此外,还出现气道管壁胶原沉积、平滑肌层增厚、气道炎症反应等改变.干预组较模型组,TGF-β、pSmad-2/Smad-2、α-SMA无明显增高且炎症反应轻微、气道管壁胶原沉积、平滑肌增生情况不明显.结论 TGF-β1在气道重塑上有着重要作用,抗胆碱能药物可干预上述现象.提示抗胆碱能药物除了传统观念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抗炎及抑制气道重塑的作用.
作者:虞文嫣;卫越;虞喜豪;崔永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线粒体通透性转移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mPTP开放对I/R损伤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心肌I/R中基于mPTP开放的干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李静远;黄秀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分娩过程中增加静脉输液预防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研究ASA Ⅰ~Ⅱ级的产妇7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8例和对照组392例,两组均于宫口开至2~3cm时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实验组实施分娩镇痛后开放静脉增加输液,对照组仅补充生理需要量,并鼓励产妇进食进水等一般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体温37.5 ~ 37.9℃及≥38℃例数和发生率,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胎儿心率,疼痛评分,第1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输液后3h内总尿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实验组产时体温37.5~37.9℃和≥38℃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第1产程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剖宫产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尿量增多、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平稳(P<0.05).结论 分娩过程中增加静脉输液能降低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发生率,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改善分娩结局,同时稳定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符白玲;李煜;胡顺平;刘惠英;毕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5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生态免疫肠内营养组(EIEN组)(n=29)和对照组(n=29),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浓度及免疫球蛋白、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01).EIEN组治疗后CA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7.2±5.3 vs 24.6±4.8,P<0.001).治疗后EIEN组MAMC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EIEN组血清ALB、PA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01);对照组患者血清PA较治疗前亦有升高(P<0.05).两组比较,治疗后EIEN组血清ALB、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EIEN组血清IgG、IgM、CD3、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患者IgM较治疗前亦有升高.两组治疗后比较,EIEN组血清IgG、IgM、CD3、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疗效优于普通肠内营养制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维群;陈学远;冯月娟;韩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