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

杜垣锋;杨定博;俞文华;王昊;朱强;杜权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复发, 球囊压迫, 微血管减压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11月~ 2012年8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技术治疗的32例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术后30例患者(93.4%)疼痛完全消失,1例偶疼痛但不需服用药物,1例疼痛服药可控制,整体有效率96.8%;术后进行18~51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3例轻度复发,2例重度复发,效果满意.术后手术同侧面部麻木31例(96.8%),咀嚼肌无力19例(59.3%),面部感觉异常2例(6.2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作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一种理想的微刨治疗手段.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期因子midkine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分析中期因子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中表达的差异性,探讨中期因子与绒毛膜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20例、葡萄胎组织35例、侵蚀性葡萄胎18例和绒毛膜癌12例中MK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差异.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表明MK蛋白在正常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以及绒毛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胞质及包膜,且绒毛膜癌组织中的MK的表达明显强于侵葡组织;侵葡组织中MK的表达明显强于葡萄胎组织,葡萄胎组织中MK的表达又明显强于正常早孕绒毛组织.结论 MK在绒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在正常绒毛组织中的表达,MK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以及绒毛膜癌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逐渐增强.

    作者:姚红丽;彭友;仝近毅;刘惠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miR-22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长度为19~ 25nt非编码小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或蛋白质翻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在人类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本文就miR-221在肿瘤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邢慧慧;刘晓峰;刘长江;孙艾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流感病毒介导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随着反向遗传技术的不断完善,流感病毒的改造和利用成为可能.流感病毒具有强传染性,将其改造成携带外源基因的流感病毒载体,有利于转染到目的细胞,特别是肿瘤细胞,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同时,由于流感病毒对肿瘤细胞具有凋亡作用,有望将其开发成为肿瘤疫苗及具有基因递送作用的病毒载体用于肿瘤基因治疗.本文就流感病毒的溶瘤作用,流感病毒载体的抗肿瘤及其肿瘤靶向性这几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陈帅帅;沃恩康;王怡婷;郭潮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QRS时限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研究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 DSTI)技术分析QRS时限增宽及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CHF患者61例(其中31例QRS< 120ms为CHF1组,30例QRS≥120ms为CHF2组)和正常对照组53例.分别进行RT-3 DSTI分析,测量经心动周期标化的左心室16节段心内膜面积、径向、圆周及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sas-SD%、Tsrs-SD%、Tscs-SD%及Tsls-SD%),分别计算左心室16节段中任意两节段心内膜面积、径向、圆周及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的大差值(Tsas-diff、Tsrs-diff、Tscs-diff、Tsls-diff).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F1和CHF2组的Tsas-SD%、Tsrs-SD%、Tscs-SD%、Tsls-SD%及Tsas-diff、Tsrs-diff、Tscs-diff、Tsls-diff均增大,其中除CHF1组的Tsls-diff外,其余各项指标的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CHF1组相比,CHF2组的心内膜面积、径向、圆周及纵向应变不同步指标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RS时限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左心肌收缩不同步,但程度轻于QRS时限增宽的心力衰竭患者.RT-3DSTI为临床准确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收缩不同步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娟;刘丽文;拓胜军;左蕾;刘敏;张军;周晓东;田新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mTOR与Notch通路共同活化的相关性与人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研究mTOR和Notch通路共同活化的相关性与乳腺癌生物行为的内在联系.方法 把57例人乳腺癌组织样本标本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例乳腺腺瘤及腺病标本作为对照),和33例人乳腺癌组织样本的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依照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分组,采用Stata 9.2软件,检查各组别mTOR通路与Notch通路共同活化水平,确定mTOR和Notch相关性在不同组间的差别.结果 在有效样本中,mTOR和Notch通路共同活化的相关性在低分化、具有淋巴转移的、ER(-)、HER-2(+)、Ki67指数≥50%或p53(-)的乳腺癌组中更显著.结论 乳腺癌中mTOR与Notch通路共同活化的相关性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相关.

    作者:张舒;石玉镯;陈欣欣;孙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多种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多种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小儿健康体检发现30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5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蛋白琥珀酸铁、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和琥珀酸亚铁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各组患儿在治疗前后临床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E组在治疗后的显效率、血常规和铁代谢的各项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从低到高为A组、E组、C组、D组和B组,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多种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中,蛋白琥珀酸铁在临床疗效方面和不良反应方面均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金明卫;安琪;方代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清白蛋白表达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其在预测AECOPD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2例,按照COPD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Ⅳ等级,收集患者空腹血清白蛋白,采用微型营养评定表、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3个营养指标对患者的营养情况进行评定,并分析ALB同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 ALB同COPD严重程度分级呈负相关,相关指数为-0.35,且低ALB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心力衰竭纠正时间明显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OPD组的血清PaCO2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OPD严重程度分级同ALB水平下降具有相关性,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ALB水平下降越明显,据此可有效地预测患者预后,可以作为AECOPD急性加重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杜友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糖痛方对糖尿病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肾ICAM-1和MPO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糖痛方对糖尿病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肝、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1个月后通过暂时阻断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和股动脉造成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组后灌胃给药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肝、肾ICAM-1和MPO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肝、肾ICAM-1和MPO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经糖痛方治疗后,ICAM-1和MPO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糖痛方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肝、肾ICAM-1和MPO的表达水平.

    作者:黄达;李鸣镝;郑亚琳;王秋虹;林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与单纯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采取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法和单纯臭氧消融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70例,选择性分为治疗组(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组)和对照组(臭氧消融组).治疗后采用MacNab法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以及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神经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臭氧消融治疗.

    作者:李少华;张东阳;刘首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姜黄素改善糖尿病小鼠心脏抗氧化及葡萄糖摄取能力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分别给予低脂、高脂、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高脂、STZ+含(10mg/kg)姜黄素的高脂饲料干预15天.用TAB结合法测定MDA,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蛋白含量.结果 姜黄素短期干预可降低STZ+高脂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22.1±1.0mmol/L vs 17.9±1.0mmol/L,P<0.05),并明显减少糖尿病小鼠心脏MDA含量(2.3±0.2nmol/mg prot vs 1.5±0.3nmol/mg prot,P<0.05),同时上调Nrf2系统抗氧化酶NQO-1、GLUT1、GLUT4、及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TXNIP含量.结论 姜黄素在整体可起到降低血糖作用,在心脏局部可明显对抗糖尿病造成的氧化应激和葡萄糖转运蛋白功能缺陷.

    作者:宋利娜;柳茵;李琳;刘维军;于志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银杏内酯B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B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维生素D3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辛伐他汀5mg/kg)、银杏内酯B3个剂量组(8、4、2m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4周后,各组取主动脉,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进行病变分级评分;取血清,ELISA法测定TNF-α、IL-1和IL-6水平.结果 银杏内酯B能改善AS大鼠的主动脉病变,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内酯B各剂量可明显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杏内酯B高、中剂量可降低血清IL-1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内酯B对大鼠AS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艳茹;锁建军;雷如意;王长娥;张博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异常的药物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血脂障碍、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全身炎症反应等.目前试用于PCOS代谢异常治疗的药物有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阿卡玻糖、纳曲酮、奥利斯特、维生素D及他汀类药物.本文就这些药物改善PCOS代谢异常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

    作者:王娜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miR-26a在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糖尿病小鼠创面miR-26a的表达和局部应用miR-26a抑制剂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制作糖尿病小鼠和C57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设为C57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检测局部miR-26a的表达.制作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设为miR-26a抑制剂组和对照组,对创面愈合速度、肉芽组织厚度、表达CD31的新生血管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创面模型建立后3天,db/db组miR-26a表达水平是C57组的2.0倍(P<0.05).术后第10天,miR-26a抑制剂组创面肉芽组织厚度为对照组的2.3倍(P<0.05).每张切片内CD31阳性新生血管数分别为47.8±13.2和30.5±6.6(P >0.05).结论 糖尿病小鼠创面miR-26a表达增多.miR-26a抑制剂能诱导创面血管新生和肉芽组织形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俞楠泽;龙笑;白明;王晓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靶向EGFR/HER-2的双特异性融合蛋白Ec-LDP-Hr及其烯二炔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的抗结肠癌活性

    目的 研究靶向EGFR/HER-2的融合蛋白Ec-LDP-Hr及其烯二炔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对结肠癌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ELISA和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融合蛋白与结肠癌HCT-15的结合活性.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法检测Ec-LDP-Hr对结肠癌HCT-15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HER-2的表达量改变.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对HCT-15的细胞毒性及诱导凋亡情况.体内实验研究融合蛋白Ec-LDP-Hr、强化形式Ec-LDP-Hr-AE及其联合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抑瘤效果.结果 结肠癌HCT-15、HCT-116和HT-29细胞都显示较高的EGFR和HER-2表达量.融合蛋白Ec-LDP-Hr能与结肠癌HCT-15细胞结合,并可通过下调靶点EGFR/HER-2的表达从而抑制HCT-15细胞的克隆形成和细胞增殖.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对HCT-15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并且在低浓度下即可诱导细胞的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和强化融合蛋白对结肠癌HCT-15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和37.6%和56.7%,两者联合可提高抑瘤率至71.4%.结论 靶向EGFR/HER-2的双特异性融合蛋白Ec-LDP-Hr对结肠癌HCT-15的裸鼠移植瘤有一定的抑瘤作用,联合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能提高抗结肠癌疗效.

    作者:秦烨;刘秀均;李良;刘旭杰;甄永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mPT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干预研究

    线粒体通透性转移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mPTP开放对I/R损伤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心肌I/R中基于mPTP开放的干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李静远;黄秀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11月~ 2012年8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技术治疗的32例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术后30例患者(93.4%)疼痛完全消失,1例偶疼痛但不需服用药物,1例疼痛服药可控制,整体有效率96.8%;术后进行18~51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3例轻度复发,2例重度复发,效果满意.术后手术同侧面部麻木31例(96.8%),咀嚼肌无力19例(59.3%),面部感觉异常2例(6.2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作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一种理想的微刨治疗手段.

    作者:杜垣锋;杨定博;俞文华;王昊;朱强;杜权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使用链脲佐菌素造模对1型糖尿病大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使用链脲佐菌素造模1型糖尿病大鼠发病机制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数量和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使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对健康SD大鼠造模,分别选取造模成功大鼠和健康大鼠各12只,各项体征均符合成模标准后,分别选取模型和健康大鼠各6只(雌雄各半)解剖,取脾脏、胸腺和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 Foxp3+ (Tregs)水平状况,剩余大鼠解剖取脾脏分选CD4+ CD25+细胞后检测其免疫抑制功能.结果 两组大鼠脾脏、胸腺和外周血CD4+ CD25+ Foxp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和异体大鼠CD4+ CD25-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链脲佐菌素造模的1型糖尿病大鼠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功能无显著变化,其发病机制与Tregs无直接关系.

    作者:高永亮;卢觅佳;杨红忠;黄敏聪;宣尧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增加静脉输液预防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娩过程中增加静脉输液预防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研究ASA Ⅰ~Ⅱ级的产妇7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8例和对照组392例,两组均于宫口开至2~3cm时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实验组实施分娩镇痛后开放静脉增加输液,对照组仅补充生理需要量,并鼓励产妇进食进水等一般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体温37.5 ~ 37.9℃及≥38℃例数和发生率,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胎儿心率,疼痛评分,第1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输液后3h内总尿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实验组产时体温37.5~37.9℃和≥38℃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第1产程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剖宫产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尿量增多、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平稳(P<0.05).结论 分娩过程中增加静脉输液能降低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发生率,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改善分娩结局,同时稳定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符白玲;李煜;胡顺平;刘惠英;毕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TGF-β1在COPD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抗胆碱能药物干预效应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TGF-β1在COPD小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抗胆碱能药物对其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COPD形成及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滴入小鼠气管内制作COPD模型.30只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气道滴入)、COPD模型组及噻托溴铵(雾化吸入)、山莨菪碱(雾化吸入)两组干预组.经过6周的造模+干预治疗之后,处死小鼠,右下肺用以病理切片,左肺下叶与右肺中叶制作成肺匀浆液.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TGF-β1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Smad-2、pSmad-2及α-SMA的表达;肺组织切片观察: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胶原沉积及平滑肌层增厚情况;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情况.结果 COPD模型组出现TGF-β1、pSmad-2/Smad-2、α-SMA显著增高现象.此外,还出现气道管壁胶原沉积、平滑肌层增厚、气道炎症反应等改变.干预组较模型组,TGF-β、pSmad-2/Smad-2、α-SMA无明显增高且炎症反应轻微、气道管壁胶原沉积、平滑肌增生情况不明显.结论 TGF-β1在气道重塑上有着重要作用,抗胆碱能药物可干预上述现象.提示抗胆碱能药物除了传统观念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抗炎及抑制气道重塑的作用.

    作者:虞文嫣;卫越;虞喜豪;崔永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优化M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优化M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其并发症、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 分析行优化MED术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VAS和ODI评分.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手术后较手术前JO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VAS手术后较手术前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手术后较手术前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术后78例获随访3~35(11 ±3)个月,均无相应节段椎间盘髓核组织再次突出,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优化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保持脊柱稳定性有显著优势.

    作者:郭丙杰;张东阳;李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