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温静;邹双微;朱雪琼;屈王蕾;江娜
目的 对正常女性中脑导水管层面脑脊液( cerebralspinal fluid,CSF)的流动情况进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定量研究并将其与年龄进行回归分析.方法 筛选38例正常女性志愿者,测量其中脑导水管CSF流动情况,以年龄作为因变量,流速(收缩期向下大流速V1,舒张期向上大流速V2、平均向下流速V3、平均向上流速V4及平均流速V5)、流量(收缩期向下大流量Q1、舒张期向上大流量Q2、平均向下流量Q3、平均向上流量Q4、平均流量Q5、平均净流量Q6)及心动周期(收缩期向下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T1、舒张期向上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T2、平均心动周期T3)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一般回归方程分别为age=38.146+0.825V1+0.705V2 -0.738V3 -0.298V4 -0.887V5,age=46.899 -117.944Q1+ 21.319Q2 -191.968Q3 +62.774Q4-84.361Q5 -227.401Q6,age =36.047 +0.063T1 +0.016T2 +0.010T3.各项指标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变量流速、流量及心动周期3者对因变量年龄无显著性影响.在应用MR定量分析CSF流速、流量及心动周期时无需考虑年龄因素.
作者:胡卫东;项立;张宏光;高天俊;王秀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和血浆内皮素(ET)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通过将笔者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8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依据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进行分组,并分析MA和ET与冠脉病变支效及Gensini积分相关性.结果 ①多支病变组(≥2支)共有69例患者,占81.2%,单支病变组16例患者,占18.8%;严重病变组(即Gensini积分>20分)共有53例患者,占62.4%,非严重病变组(即Gensini积分0~20分)32例患者,占37.6%;②单支病变组的ET水平(72.32±7.34pg/ml vs 81.47±5.65 pg/ml,P<0.05)和MA水平(23.46±1.15mg/L vs35.21±4.23mg/L,P<0.01)均低于多支病变组,非严重病变组的ET水平和MA水平均低于严重病变组(P <0.01和P<0.05);③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ET水平和MA水平与Gensini积分具有显著相关性(r=0.75,P<0.05和r=0.63,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浆内皮素与冠脉病变程度有显著性的正相关,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其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浆内皮素的水平升高.
作者:郑巨克;李星群;潘嘉西;章敏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成年血友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知晓与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血友病患者口腔保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于北京市血友病管理中心登记并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的全部成年血友病患者进行自设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北京市成人血友病患者97例,回收问卷97例,患者中位年龄36岁(18,68),患者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患者比例仅为31.96%.受调患者口腔保健知识整体知晓率为67.19%,口腔保健行为的整体正确率为41%.结论 我国血友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知晓和行为均较差,血友病患者还没有全面重视口腔保健,急需整体规范的健康指导.
作者:李魁星;张京华;李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以甲状腺为高频超声脉冲声辐射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技术的应用对象,探讨ARFI技术的可重复性及不同操作者之间的一致性.研究被测者呼吸、取样框靠近颈动脉处、探头加压、探头倾斜、横切、取样框的深度等因素对ARFI值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测量次数ARFI值均值间的差异,探求佳的重复测量次数.方法2名资历相同的超声医生对随机抽取的30名正常甲状腺受试者进行重复测值,行一致性检验;对2名受试者的左侧甲状腺进行一系列分组设计的测量,评价各个因素对ARFI值的影响;对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行结节及非结节部位的ARFI测值,重复测量5次以上,分为3组:前3次测量数值的均数、前5次测量的均数及所有测量次数的均数,结合术后病理分型进行分析.结果 高频探头ARFI技术的重复性、一致性较好;探头加压、横切、倾斜、取样框靠近颈动脉搏动处及深度对ARFI值差异有显著性,是否屏气对ARFI值差异无显著性;对甲状腺非结节部位的测量只需3次,对可疑恶性结节需重复测量5次及以上.结论 只有规范、合理地应用ARFI技术才能正确地反映甲状腺及甲状腺结节的软硬程度.
作者:肖莉莉;赵雅萍;高凌云;胡经纬;叶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AQP1和AQP3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和胎膜上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3月~ 2010年3月笔者医院产科收住的孕妇60例,其中子痫前期轻度组20例(实验组1),子痫前期重度组20例(实验组2),正常足月妊娠孕妇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胎盘、胎膜组织中AQP1和AQP3的分布及表达,同时分析其与24h尿蛋白定量、羊水量、胎儿出生体重等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QP1、AQP3在子痫前期组胎盘上的表达较正常妊娠组上调.AQP1、AQP3在子痫前期组羊膜组织上的表达强度弱于对照组.子痫前期组患者胎盘上的AQP1、AQP3表达强度越强,其24h尿蛋白定量越高,呈线性相关.子痫前期组胎盘上的AQP1、AQP3表达强度与胎儿出生体重不呈线性相关.子痫前期组羊膜上的AQP1、AQP3表达强度与羊水量不呈线性相关.结论 子痫前期组胎盘上AQP1、AQP3的表达较正常妊娠组明显上调,且与24h尿蛋白定量呈线性相关,提示胎盘组织中AQP1、AQP3表达与子痛前期疾病发生发展及病情轻重程度有关.
作者:陈利琼;安慧敏;朱雪琼;翁秀琴;池银归;夏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麻醉诱导时前臂静脉和足背静脉芬太尼静注后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度.方法 ASA Ⅰ的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前臂静脉组(Ⅰ组)、足背静脉组(Ⅱ组),两组静脉注射芬太尼的剂量均为3μg/kg,用药速度均为2s内推入,Ⅰ组于前臂静脉给予芬太尼,Ⅱ组于足背静脉给予芬太尼,记录麻醉前(T0)、芬太尼注射前(T1)及后0.5min(T2)、1min(即插管前,T3)、插管后1min(T4)和2min( T5)时的心率、收缩压及呛咳情况.结果 Ⅰ组芬太尼推注后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及强度显著大于Ⅱ组.结论 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3 μg/kg,2s内)足背静脉注射较前臂静脉注射能减少芬太尼给药后其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度.
作者:汪小海;王幸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共同病理基础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起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炎症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局部炎症在不稳定型斑块的形成及稳定型斑块向不稳定型斑块转变中起重要作用[1].近年来研究者开展许多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 -1)等在内的炎症因子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示检测反映炎症反应的血液生化标志物对评价冠脉斑块的稳定性及预测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价值,针对炎症因子的靶点治疗可能改善ACS的临床预后.
作者:彭杰成;严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一、PRECOMBAT、PRECOMBAT -2研究:DES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安全有效作为继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脉(SYNTAX)研究后的又一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左主干病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发布的CABG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治疗左主干病变比较(PRECOMBAT)研究纳入了60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患者,随机分为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置入组和CABG组.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随访1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及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的发生率.1年和2年随访结果显示,与CABG组相比,SES组的MACCE发生率和次要复合终点(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作者:葛均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AAV介导的体细胞基因敲除技术,在人大肠癌细胞系HCT116中对靶基因Sirt 1进行敲除,达到基因沉默的目的.方法 构建Sirt1打靶载体,通过病毒包装、感染、药物筛选、PCR鉴定、Western blotting鉴定等步骤获得Sirt 1基因敲除的细胞株.结果 经过筛选和鉴定后获得两个Sirt1-/-阳性克隆,成功构建HCT116 Sirt1-/-细胞系.结论 通过体细胞敲除技术,我们成功地获得Sirt1敲除肠癌细胞株.
作者:贾一帆;张慧慧;王卫星;杜润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fascaplysin对ICR小鼠S180移植瘤生长的体内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fascaplysin在体内抑瘤的分子机制.方法 皮下注射技术建立荷S180骨肉瘤的ICR小鼠为实体瘤动物模型,然后将其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 CTX,30mg/( kg·d )]、fascaplysin高剂量组[20mg/(kg·d)]和fascaplysin低剂量组[5mg/(kg·d)],处理10天后,利用电镜分析各组小鼠移植瘤细胞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应组织PCNA、CD31表达情况.结果 电镜结果显示肿瘤组织细胞出现凋亡现象.PCNA结果发现,fascaplysin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一定程度的剂量-效应依赖性.MV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ascaplysin各剂量组肿瘤组织内MVD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Fascaplysin治疗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肿瘤组织PCNA的表达,降低肿瘤的增殖活性.减少肿瘤组织微血管的密度,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提示fascaplysin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徐炜烽;王峰;陈海敏;卢晓玲;严小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10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患者23例,对其临床、病理、生存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2例接受剖腹探查肝切除术或联合淋巴结清扫术(7例),另外1例采用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术.除1例围手术期死亡外,其余22例患者中16例出现复发.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及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15.00(0.37 ~116.00)及5.00(0.37 ~116.00)个月;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2.7%,35.8%,23.9%和40.9%,30.7%,15.3%.复发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5.04(1.5 ~65.0)个月.将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 rank检验,结果显示:肝炎肝硬化合并长期饮酒、术中输血、手术切缘阳性、病理分期较晚以及影响分期的因素如肿瘤直径>5cm、多发肿瘤等多个因素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而CEA >5ng/ml、肿瘤穿透肝被膜等同样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结论 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预后不佳.根治性手术是其有效治疗手段,这其中多个因素与不良的预后有关.
作者:姚占胜;毕新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VEGFR-1水平,探讨PLGF及VEGFR -1在UC发病机制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40例UC患者及3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外周血PLGF及VEGFR-1水平的差异,并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病情外周血PLGF及VEGFR-1水平的差异.结果 血清PLGF水平UC组(n=40)显著高于对照组(n =30) (35.32±3.66 vs 23.05±1.81 pg/ml,P<0.001);活动组显著高于缓解组(36.34±3.21 vs 33.94±3.86pg/ml,P<0.05);轻(n=9)、中(n=9)、重度(n=5)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VEGFR-1水平U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00±0.15 vs 1.05±0.11 ng/ml,P <0.001);活动组显著高于缓解组(2.04+0.15 vs 1.94 ±0.12ng/ml,P <0.05);轻、中、重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LGF/VEGFR -1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血管增生在UC的发病机制中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意义.
作者:冯玉良;戴一扬;郑培奋;陈新宇;杨俊;朱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permeability contact lenses,RGP)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11例(21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观察1年后角膜前后表明曲率,RGP和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角膜地形图改变.结果 配戴RGP1年后角膜前表面平平均曲率值和后表面曲率值没有明显变化.RGP矫正1年后角膜前表面的陡平均曲率明显下降,角膜地形图SRI,SAI,散光减少,PVA提高.对照组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1年后角膜地形图无明显改善.结论 经1年的随访观察,RGP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圆锥角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陡平均曲率,角膜后表面和角膜前表面平平均曲率保持稳定.是目前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江浩;吴年浪;张惠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单纯前路、单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分析.方法 回顾2001年6月~2011年6月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0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前路、单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手术结核病灶清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随访3~36个月,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手术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手术治愈率、复发率、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方面,3种术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别;在畸形矫正度方面:单纯前路<单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而后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别;在术后矫形角度丢失方面,前后联合入路<单纯后路<单纯前路;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医疗总费用方面,单纯后路<单纯前路<前后联合人路.结论 3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前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医疗费用高.从短期的临床研究结果看,后入路手术优势更明显、更具可选择性,而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的观察.
作者:吴广森;才晓军;田斌;崔继东;李宏伟;靳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衰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解剖学方面的变化,亦是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减退的表现,是生物体在其生命后期阶段所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循序渐进的退化过程,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目前有关衰老的学说很多,包括自由基学说、遗传程序学说、差错灾难学说、交联学说、脂褐素累积学说、内分泌功能减退学说、细胞凋亡学说、遗传基因衰老学说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衰老发生的机制和对策.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理论:衰老是机体生活过程中发生损伤累积的结果,所以通过损伤修复体系,也许有可能延长寿命或改善老年时期的身体适应性;另一理论认为衰老是由遗传确定的一个有程序的过程,是由基因调控的,遗传学规律可能影响损伤累积的速度及其功能损失的速度.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可以将衰老的两大理论联系起来,被认为是衰老发生过程中的核心环节[1].本文就基因组不稳定性与衰老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张素琴;陈晓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和注射透明质酸钠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62例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口服组、注射组、联合用药组各54例,分别给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480毫克/次,每天口服3次,关节内注射2毫升/次,每周1次.共治疗5周.停药后观察2周.收集3组患者治疗期间Lequesne指数评分和VAS评分,来评估治疗前后膝关节症状变化程度.结果 治疗5周后,口服组、注射组、联合用药组Lequesne总指数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分别为3.3±1.6、3.1±1.3、2.8±1.3.联合用药组和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治疗5周后口服组、注射组、联合用药组分别下降为1.77±0.91、1.66±1.21、1.53±1.13.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均对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两者联合治疗方式效果优于单独用药治疗方式.
作者:姜丹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SD大鼠哺乳期过度喂养乳汁与幼年大鼠肥胖及动脉粥样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出生第3天的雄性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3只一笼,过度喂养组10只一笼,每笼分别由其母孕鼠喂养至21天,断乳后两组大鼠均正常食料喂养60天,观察两组大鼠体重、身长,计算Lee's指数;测定附睾及肾周脂肪重量,计算体脂比;测定两组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HE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出生21天时,过度喂养组较对照组体重、脂体比、Lee's指数明显增加(P<0.05,t值分别为-13.93,-2.73,-4.87),血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对照组高(P<0.01,t值分别为- 10.217,12.027),血糖无明显差异(t=-2.08,P>0.05).出生后60天,过度喂养组较对照组体重、脂体比、Lee's指数明显增加(P<0.01,t值分别为-10.55,-3.93,-5.99),血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指数、血糖和血三酰甘油均明显升高(P<0.05,t值分别为-2.26,-9.028,9.734,- 5.472).生后60天过度喂养组大鼠腹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伴纤维化,内膜与中膜间可见粥样斑块、泡沫细胞及散在钙化灶,中膜平滑肌细胞增多、排列紊乱、核深染,其长轴垂直于弹力纤维,血管壁向管腔内突出.结论 哺乳期过度喂养乳汁可致乳鼠肥胖,终止过度喂养后大鼠肥胖仍可持续至青春期并出现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粥样病变.
作者:黄先玫;郑绪阳;袁静泊;李晓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 人选119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57例,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对照组仅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12周后ABI、血压(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结果 治疗4周、12周后实验组ABI均较治疗前升高,BP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BI、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TC、LDL -C、FBG、HbA1c、hs-RP、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实验组hs-CRP、FIB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s-CRP、FIB及两组的TC、LDL-C、FBC、HbA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可以提高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踝臂指数,改善大动脉弹性,对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心络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寿晓玲;任爱华;朱利月;唐新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可替宁对穿孔素/粒酶B( perforin/granzyme B)诱导的NCI - H460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人肺癌细胞株NCI - H460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活性,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 -FITC/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RT -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Survivin的表达量.结果 (1)不同浓度可替宁单独作用NCI - H460细胞时未见明显诱导凋亡现象,可显著抑制细胞生长,其抑制率与作用时间和剂量呈正相关.(2)0.25μg/ml浓度穿孔素作用NCI - H460细胞(1×106个)时,PI染核率可达到90%以上.而当加入1.5μl粒酶B(1 μg/ml)孵育6h时,穿孔素/粒酶B组细胞可呈现90%以上的凋亡现象.(3)166ng/ml浓度可替宁作用穿孔素/粒酶B预处理的细胞6h时可见明显凋亡抑制现象,当检测其凋亡抑制蛋白XIAP、survivin表达量时,发现穿孔素/粒酶B组表达量明显降低,可替宁组表达量较高,而当可替宁联合穿孔素/粒酶B时表达量高.结论 可替宁可明显抑制穿孔素/粒酶B诱导的NCI- H460肺癌细胞凋亡现象,这种作用可能与凋亡抑制蛋白XIAP、survivin的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李春生;黎运呈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C3和血清AFP,分析72例HCC患者、58例肝良性病变组和40例健康组血清GPC3和AFP水平.结果 HCC患者血清GPC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肝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P<0.05);肝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表达与肿瘤大小、是否侵袭和病理分级有关(P<0.05);年龄、性别、有无HbsAg感染和包膜与两者表达无关(P>0.05).单项检测灵敏度、准确度较低;联合检测灵敏度达84.7%,准确度达90.1%;两者在HCC中表达未存在直接关联(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GPC3和AFP水平有助于HCC的早期临床诊断.
作者:王攀;万卫昌;李招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