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炜烽;王峰;陈海敏;卢晓玲;严小军
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及生存质量的疾病.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减少复发问题一直困扰着神经科学界的工作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干预(除药物外),尤其是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成为神经科学界关注的问题.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 )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并未被撼动,然而对于潜在的心脏疾病患者而言,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可能是佳替代方法[1].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作为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备选方案,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支架置入术中的病死率和术后卒中的发生率都是可以接受的.但颈动脉支架后再狭窄( in - stent restenosis,ISR)的高发率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者:王贤军;陈丽成;宫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衰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解剖学方面的变化,亦是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减退的表现,是生物体在其生命后期阶段所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循序渐进的退化过程,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目前有关衰老的学说很多,包括自由基学说、遗传程序学说、差错灾难学说、交联学说、脂褐素累积学说、内分泌功能减退学说、细胞凋亡学说、遗传基因衰老学说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衰老发生的机制和对策.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理论:衰老是机体生活过程中发生损伤累积的结果,所以通过损伤修复体系,也许有可能延长寿命或改善老年时期的身体适应性;另一理论认为衰老是由遗传确定的一个有程序的过程,是由基因调控的,遗传学规律可能影响损伤累积的速度及其功能损失的速度.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可以将衰老的两大理论联系起来,被认为是衰老发生过程中的核心环节[1].本文就基因组不稳定性与衰老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张素琴;陈晓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单纯前路、单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分析.方法 回顾2001年6月~2011年6月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0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前路、单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手术结核病灶清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随访3~36个月,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手术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手术治愈率、复发率、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方面,3种术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别;在畸形矫正度方面:单纯前路<单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而后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别;在术后矫形角度丢失方面,前后联合入路<单纯后路<单纯前路;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医疗总费用方面,单纯后路<单纯前路<前后联合人路.结论 3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前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医疗费用高.从短期的临床研究结果看,后入路手术优势更明显、更具可选择性,而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的观察.
作者:吴广森;才晓军;田斌;崔继东;李宏伟;靳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AAV介导的体细胞基因敲除技术,在人大肠癌细胞系HCT116中对靶基因Sirt 1进行敲除,达到基因沉默的目的.方法 构建Sirt1打靶载体,通过病毒包装、感染、药物筛选、PCR鉴定、Western blotting鉴定等步骤获得Sirt 1基因敲除的细胞株.结果 经过筛选和鉴定后获得两个Sirt1-/-阳性克隆,成功构建HCT116 Sirt1-/-细胞系.结论 通过体细胞敲除技术,我们成功地获得Sirt1敲除肠癌细胞株.
作者:贾一帆;张慧慧;王卫星;杜润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 -2 - ethylhexyl phthalate,DEHP)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与其在脑组织造成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 36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9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DEHP染毒组(50mg/kg DEHP)、维生素E(vitamin E)保护组(50mg/kg DEHP +50mg/kg维生素E)、维生素E对照组(50mg/kg维生素E).每天清晨灌胃1次,连续10天.期间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检验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0天后将小鼠处死,取出脑组织,检验ROS及MDA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DEHP染毒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而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其下降幅度;DEHP染毒组小鼠脑组织中的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维生素E可减少这种增加,并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可对DEHP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有保护作用,DEHP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可能与其在脑组织造成的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程静菲;尚帅;何贵波;刘晓帆;唐佳琦;熊国梅;廖晓梅;杨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乳房化脓性感染的疾病,多由金葡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沿淋巴管入侵所致,一般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常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乳汁排出不畅,全身表现为畏寒、高热等症状[1].该病属于中医“乳痈”范畴,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将此病分为未成脓期、成脓期、溃疡后期,中医分别采取消、托、补三法治疗.该病应以预防为主,临床治疗的重点在未成脓期的早期治疗,一旦化脓则需切开引流.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有良好疗效,方法也多样化发展,本文将对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未成脓期急性乳腺炎的研究概况进行总结,以备同道参考和选用[2].
作者:张翔;张喜平;欧敬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确定以大肠杆菌表达丁肝抗原的佳条件,为规模生产以求研发丁肝ELISA诊断试剂奠定基础.方法 在不同温度、时间、IPTG和菌种浓度条件下,分别进行蛋白表达,取等体积样本进行SDS - PAGE电泳,经Image Lab软件分析,比较目的蛋白表达量,确定佳表达条件.结果 在25℃、29℃、33℃和37℃条件下,蛋白表达量无统计意义的差别;在添加IPTG后的1、2、3、4、5和6h,表达量无统计意义的差别;在以0.25、0.5、1、2和4mmol/L IPTG诱导时,表达量无统计意义的差别.当添加诱导剂前,菌种的OD600值分别为1.236、0.772、0.542和0.384,目的蛋白表达量有显著意义的差别.以OD600值为1.236和0.772时,表达量高,两者之间无统计意义的差别;OD600值为0.542时,表达量次之;OD600值为0.384时,表达量低.结论 温度、表达时间和IPTG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对丁肝抗原蛋白表达量无影响;菌种的浓度是影响蛋白表达量的决定性因素;当菌种浓度在OD600值约为0.7~1.2时,以0.25mmolL IPTG在37℃,诱导表达1h为佳表达条件.该条件下,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1.5%.
作者:丁军颖;伊瑶;卢学新;苏秋东;田瑞光;邱丰;毕胜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lginate - polylysine - alginate,APA)微囊化人血管抑素基因工程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304)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APA制备微囊包裹的表达人血管抑素(human angiostatin,hAS)的基因工程细胞(APA - hAS/293细胞微囊)或空载体转染的基因工程细胞(APA - 0/293细胞微囊).分别将上述两种细胞微囊以不同浓度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304细胞共培养,于培养0、24、48及72h时,以MTT法测定Huecv304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APA - hAS/293细胞微囊对共培养的Huecv304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而对照组APA - 0/293细胞微囊对Huecv304细胞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体外培养的表达人血管抑素基因的工程细胞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微囊膜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
作者:罗芸;薛毅珑;赵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单周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ⅢB期或Ⅳ期的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给予多西他赛35mg/m2,第1、8天静脉输注.21天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治疗2~6周期.结果 32例患者中,PR5例,SD例10例,疾病控制率为46.9%.中位PFS为3.8个月(95% CI:3.1 ~4.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95% CI:7.8 ~11.2个月).3~4级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9例,脱发11例,恶心呕吐2例.结论 多西他赛单周方案二线治疗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徐利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fascaplysin对ICR小鼠S180移植瘤生长的体内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fascaplysin在体内抑瘤的分子机制.方法 皮下注射技术建立荷S180骨肉瘤的ICR小鼠为实体瘤动物模型,然后将其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 CTX,30mg/( kg·d )]、fascaplysin高剂量组[20mg/(kg·d)]和fascaplysin低剂量组[5mg/(kg·d)],处理10天后,利用电镜分析各组小鼠移植瘤细胞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应组织PCNA、CD31表达情况.结果 电镜结果显示肿瘤组织细胞出现凋亡现象.PCNA结果发现,fascaplysin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一定程度的剂量-效应依赖性.MV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ascaplysin各剂量组肿瘤组织内MVD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Fascaplysin治疗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肿瘤组织PCNA的表达,降低肿瘤的增殖活性.减少肿瘤组织微血管的密度,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提示fascaplysin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徐炜烽;王峰;陈海敏;卢晓玲;严小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SD大鼠哺乳期过度喂养乳汁与幼年大鼠肥胖及动脉粥样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出生第3天的雄性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3只一笼,过度喂养组10只一笼,每笼分别由其母孕鼠喂养至21天,断乳后两组大鼠均正常食料喂养60天,观察两组大鼠体重、身长,计算Lee's指数;测定附睾及肾周脂肪重量,计算体脂比;测定两组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HE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出生21天时,过度喂养组较对照组体重、脂体比、Lee's指数明显增加(P<0.05,t值分别为-13.93,-2.73,-4.87),血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对照组高(P<0.01,t值分别为- 10.217,12.027),血糖无明显差异(t=-2.08,P>0.05).出生后60天,过度喂养组较对照组体重、脂体比、Lee's指数明显增加(P<0.01,t值分别为-10.55,-3.93,-5.99),血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指数、血糖和血三酰甘油均明显升高(P<0.05,t值分别为-2.26,-9.028,9.734,- 5.472).生后60天过度喂养组大鼠腹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伴纤维化,内膜与中膜间可见粥样斑块、泡沫细胞及散在钙化灶,中膜平滑肌细胞增多、排列紊乱、核深染,其长轴垂直于弹力纤维,血管壁向管腔内突出.结论 哺乳期过度喂养乳汁可致乳鼠肥胖,终止过度喂养后大鼠肥胖仍可持续至青春期并出现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粥样病变.
作者:黄先玫;郑绪阳;袁静泊;李晓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12岁人群恒牙龋齿患病情况及采取的防治措施,为朝阳区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2岁常住人口361人.按照《北京市2010年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临床检查牙列状况的检查方法和标准,检查全口恒牙牙冠龋病情况,计算出患龋率、龋均、龋齿充填率及窝沟封闭率.结果 (1)12岁人群患龋率为28.81%、龋均为0.48、龋齿充填率为45.09%,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率为44.88%.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与女生患龋率及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与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全国地区资料的比较,两者患龋率差异及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两者龋齿充填率差异及窝沟封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结论 朝阳区12岁人群恒牙龋齿发病率较低,窝沟封闭能有效地预防龋齿的发生.
作者:上官索奕;郭向晖;柳静;赵进;李振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和注射透明质酸钠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62例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口服组、注射组、联合用药组各54例,分别给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480毫克/次,每天口服3次,关节内注射2毫升/次,每周1次.共治疗5周.停药后观察2周.收集3组患者治疗期间Lequesne指数评分和VAS评分,来评估治疗前后膝关节症状变化程度.结果 治疗5周后,口服组、注射组、联合用药组Lequesne总指数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分别为3.3±1.6、3.1±1.3、2.8±1.3.联合用药组和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治疗5周后口服组、注射组、联合用药组分别下降为1.77±0.91、1.66±1.21、1.53±1.13.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均对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两者联合治疗方式效果优于单独用药治疗方式.
作者:姜丹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10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患者23例,对其临床、病理、生存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2例接受剖腹探查肝切除术或联合淋巴结清扫术(7例),另外1例采用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术.除1例围手术期死亡外,其余22例患者中16例出现复发.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及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15.00(0.37 ~116.00)及5.00(0.37 ~116.00)个月;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2.7%,35.8%,23.9%和40.9%,30.7%,15.3%.复发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5.04(1.5 ~65.0)个月.将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 rank检验,结果显示:肝炎肝硬化合并长期饮酒、术中输血、手术切缘阳性、病理分期较晚以及影响分期的因素如肿瘤直径>5cm、多发肿瘤等多个因素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而CEA >5ng/ml、肿瘤穿透肝被膜等同样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结论 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预后不佳.根治性手术是其有效治疗手段,这其中多个因素与不良的预后有关.
作者:姚占胜;毕新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C3和血清AFP,分析72例HCC患者、58例肝良性病变组和40例健康组血清GPC3和AFP水平.结果 HCC患者血清GPC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肝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P<0.05);肝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表达与肿瘤大小、是否侵袭和病理分级有关(P<0.05);年龄、性别、有无HbsAg感染和包膜与两者表达无关(P>0.05).单项检测灵敏度、准确度较低;联合检测灵敏度达84.7%,准确度达90.1%;两者在HCC中表达未存在直接关联(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GPC3和AFP水平有助于HCC的早期临床诊断.
作者:王攀;万卫昌;李招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探索成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清锌浓度与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2009年3~9月进入笔者医院ICU所有成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年龄≥18岁).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呼吸衰竭危险因素、ICU滞留时间、干预措施、预后,机械通气6h内采血检测锌浓度.结果 共纳入35例病人,中位年龄58岁(19~79岁).成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清锌浓度普遍降低.血锌和SOFA评分呈负相关.SOFA评分≥8血锌浓度明显低于SOFA评分<8的患者.结论 在成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锌浓度明显下降,适量补充锌可能有助于患者恢复.
作者:郑宇;陈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膜表面TLR2、TLR4对NK细胞和T细胞上CD95L表达的影响.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术,对NK细胞和CD14+细胞进行设门,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单个核细胞膜表面TLR2+、TLR4+、CD3+CD95L+、NK+CD95L+,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组CD3+细胞明显增加,NK+CD95L+、CD3+CD95L+细胞数下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CD14+、TLR2+、TLR4+、NK+、CD3+CD95L+细胞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组相比,治疗后组CD14+、TLR2+、TLR4+、CD3+细胞明显减少,NK+CD95L+细胞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PL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上TLR2、TLR4的表达影响NK细胞的CD95L诱导凋亡的能力,在抗肿瘤逃避机体免疫中是一种有益尝试.
作者:周国忠;钟永根;孙荷;刘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心脑血管疾病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如何有效改善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减少心脑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也随之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众所周知,血管的功能受血管内皮、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尤以内皮功能对血管整体情况的影响更为显著.近年来,人们发现了松弛素(relaxin,RLX)、前列环素、内皮素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松弛素初是作为一种妊娠相关激素被发现,而近的研究则表明松弛素是一种能作用于循环、泌尿、呼吸、神经、生殖等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多效能激素,其对内皮细胞、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所分别产生的作用提示我们关注它的心血管综合保护作用.
作者:苏文;王萍;陈晖;李虹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 G( soluble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sHLA - G)及白细胞介素- 10( interleukin - 10,IL-10)在儿童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75例HCMV活动性感染患儿的外周血及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sHLA -G和IL - 10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FQ -PCR)检测尿液HCMV DNA载量.结果 HCMV活动性感染患儿血浆sHLA -G水平[54.91( 6.75~282.72) U/ml]明显高于对照组[ 21.32( 1.07~260.35)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IL-10的水平[9.24( 1.61~41.77)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82(1.03~3.9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sHLA -G和IL - 10水平与尿液HCMV DNA载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CMV活动性感染患儿血浆sHLA -G和IL- 10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HCMV活动性感染诊断的指标.
作者:田可港;浮苗;郑晓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前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物(platelet -monocyte aggregates,PMA)的变化,探讨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检测CRP和PMA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41例肺癌、33例大肠癌和30例外伤后需输血患者输血前、输血后5天和输血后2周血浆超敏CRP( hs - CRP)和PM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输血后5天,肺癌组、大肠癌组和对照组hs - CRP和PMA水平均显著高于输血前(P<0.01).输血后2周,肺癌组、大肠癌组和对照组hs - CRP和PMA水平均显著低于输血后5天(P<0.01),但肺癌组和大肠癌组二者水平均显著高于输血前(P<0.01).输血前后,有转移组hs - CRP和PM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无转移组(P<0.01),输血后5天和2周,反复输血组和全血输注组hs - CRP和PM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非反复输血组和洗涤红细胞输注组(P<0.01).各组输血后5天hs - CRP和PMA水平显著高于输血前而输血后2周显著低于输血后5天(P<0.01),有转移组、反复输血组和全血输注组输血后2周二者水平显著高于输血前(P<0.01),无转移组、非反复输血组和洗涤红细胞输注组与输血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输血与恶性肿瘤患者炎症反应和高凝状态的进展有密切关系,CRP和PMA可作为预测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后病情程度的有用指标.
作者:王晓;朱均权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