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立娜;刘素筠
目的 应用骨髓活检和涂片相结合,对8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进行骨髓切片和涂片结果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形态学诊断及预后判断.方法 收集恶性血液病病例82例,一步法抽吸骨髓,常规方法涂片染色,塑料包埋法制作组织切片;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参照2001年WHO分型标准.结果 骨髓活检和涂片相结合,在诊断骨髓纤维化、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高于骨髓涂片.对于淋巴瘤骨髓受累的病例,骨髓活检更容易找到特征性的淋巴瘤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活检切片是体内肿瘤负荷更敏感的指标;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判断急变及急性白血病判断缓解后复发,骨髓活检常能进行较好的监测.结论 骨髓活检和穿刺涂片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应晓杨;张永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以下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①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②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③水肿;④高脂血症.其中蛋白尿是NS主要的临床表现.由于本病病程长,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传统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加上疾病导致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患者在饮食、治疗、疾病自我监测、心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自我管理显得尤其重要.良好的自我管理是提高NS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保证.
作者:林剑珊;黄燕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在环境中存在着很多化合物可以引起变异,对于环境的变异原活性的高感度的方法研究是必要的.例如,应用镉对于人体成纤维细胞的致死毒性和变异活性的详细研究报告很少.因此本研究应用紫外线可以检测出的人体细胞变异,用镉处理的重金属镉的变异活性高感度方法能够检测出来,并且活性的特异点进行解明.方法 使用培养的人体细胞RSa和派生株.变异原活性的检测应用OuaR(ouabain resistancn)变异原的检出法和癌遗传因子K-ras的盐基置换的变异的differential dot-blot hybridization检测方法.为了变异诱导的频度的检测,进行了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n)法和生存形成率的测定.变异原活性的机制的解明还应用了Western blot法和siRNA方法对热休克蛋白质进行了解析.结果 应用镉的变异原活性的盐基置换变异的检出和紫外线程度相同.DNA伤害对应着热休克蛋白(HSP)27蛋白质的细胞内的变化,同样变异频度也出现了高的数值.结论 HSP27蛋白高表达的UV'-1细胞比RSa细胞OuaR变异频率要低.用K-ras dot blot方法证明了RSa细胞具有比UV'-1细胞的变异要高.siHSP27细胞观察到OuaR变异的高表达变化以及镉对DNA损伤表现出UV'-1成纤维细胞小于RSa成纤维细胞.
作者:纪仲秋;何大澄;彭安;徐建国;管谷茂;铃木信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糖尿病作为一种非传染性流行病,正肆虐全球.2007年全球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约2.46亿,占全球人口5.9%.中国是糖尿病的重灾区,不但糖尿病人数占全球的近1/6,而且增长速度迅猛.糖尿病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患者个人来说是一种身心摧残.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给防治带来了不少的难度.现就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会敏;蒙碧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体外传代培养对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ium,HRPE)细胞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HRPE细胞与异体淋巴细胞共培养系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原代及传代HRPE细胞(第1、2、3、4、5、6代)Fas表达以及诱导异体淋巴细胞凋亡能力的差异.结果 HRPE与淋巴细胞体外共培养时,HRPE细胞Fas表达随着传代逐渐减弱,Fas表达与传代代数呈负相关(阳性细胞率r=-0.859,P<0.001;平均荧光强度r=-0.880,P<0.001),HRPE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随着传代逐渐减弱,淋巴细胞凋亡率与传代代数呈负相关(r=-0.838,P<0.001),共培养时传代HRPE细胞Fas表达迅速下降,至第3代与第4代间Fa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时传代HRPE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下降,至第3代与第4代问淋巴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传代培养的HRPE细胞,传代数越大细胞变异越大,第3代后细胞的免疫调控能力明显下降.
作者:徐国兴;李琼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儿科)2005年7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3例感染性休克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和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患儿中,10例入院时即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23例于住院过程中发生感染性休克;其中30例是通过本院新生儿转运系统人院,10例在现场和转运过程进行了急救,5例现场行气管插管、供氧;经过积极治疗,终23例新生儿痊愈,5例放弃治疗,5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早期发现、及时有效地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柴斌英;钱锋;王海英;王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原核表达P53重组蛋白,检测P53蛋白对人类白血病细胞系K562增生的影响.方法 运用PCR技术鉴定了pET-p53重组质粒导人BL21菌株中p53基因的存在,并在IPTG的诱导下,大量产生外源基因产物.通过Ni-NAT亲和层析柱纯化分离P53蛋白,SDS-PAGE确定该蛋白准确性.以不同浓度的P53重组蛋白诱导K562细胞后,用MTT比色法、集落形成法、流式细胞术(FCM)测定P53蛋白对靶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含人野生型p53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纯化了P53重组蛋白.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P53重组蛋白浓度的增加,K562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并发现该蛋白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经相关分析,细胞抑制率与P53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8981),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74μg/ml.结论 P53重组蛋白具有促进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李春炎;杨兵;李兴玉;俞亚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扩张性心肌病在药物治疗及其辅助治疗(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但它仍是心血管疾病病死、致残的首要原因.扩张性心肌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晚期可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心室扩大,室内或室问收缩不同步及其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
作者:林铛;陈瑞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中药黄芩及其含药血清的抑菌活性效果.方法 采用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方法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 黄芩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125mg/ml、15.62mg/ml、1.83mg/ml、3.66mg/ml、15.62mg/ml.其抑菌活性为中敏.而其含药血清抑菌活性为中低敏.结论 中药黄芩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作者:梅林;贺锡中;熊云;石开云;林勇;胡承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今年,Nissen等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对多项马来酸罗格列酮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的文章,引起了医学界人士的广泛重视.此次ADA年会上,有学者指出,虽然此荟萃分析得出了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但该分析是一项回顾性荟萃分析,所纳入的临床试验多数为以评价药物降糖效果为目的(而不是以心血管安全性为研究终点)的短期试验,在方法学上存在缺陷.
作者:陆菊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闭合腹膜与未闭合腹膜二次探查模拟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动物室雌性家兔120只,随机分成4组(按手术后闭合腹膜与否、切口右侧是否腹膜造成缺损及腹膜有无出血灶而分组),每组各30例.第Ⅰ组:不缝合腹膜组.并给予切口右侧使腹膜造成缺损范围4cm×3cm;第Ⅱ组:不缝合腹膜组,并仍给予切口右侧使腹膜造成缺损范围4em×3cm,在腹膜缺损区造成出血灶;第Ⅲ组:正常缝合腹膜组;第Ⅳ组:缝合腹膜且缝合得密集且紧.分析术后腹膜表面愈合情况.结果 肉眼观察切口感染情况:Ⅰ组、Ⅲ组、Ⅳ组各1例;腹腔粘连情况,各组间相比粘连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Ⅰ与Ⅱ组(P<0.01)、Ⅰ与Ⅲ组(P<0.01)、Ⅰ与Ⅳ组(P<0.01)、Ⅲ与Ⅳ组(P<0.01).显微镜下见:Ⅰ、Ⅱ、Ⅲ、Ⅳ组术后相比,间皮细胞覆盖程度、肉芽组织、瘢痕组织、巨噬细胞反应程度及间皮下基膜厚度均有明显增多趋势.结论 腹部手术闭合腹膜与未闭合腹膜二次探查模拟研究表明:腹部手术未闭合腹膜可减少粘连,不增加切口感染机会.
作者:韩志敏;张晓红;邢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肝切除术后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i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水平的影响及其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2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乌司他丁组(63例),分别于术前1天和肝切除术后1,3,5,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活性,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 乌司他丁治疗组ALT、AST、HMGB1活性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对TBIL的影响明显滞后于ALT和AST的变化,但是下降速度仍然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能抑制HMGB1释放,对肝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庆先;贾秀梅;许政;张翠生;宋自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人格特征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769例哮喘患者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哮喘生活质量评估表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10.0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①哮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偏差;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人格的神经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向维度呈显著正相关;③人格的神经质维度进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回归方程.结论 人格的神经质是影响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孙宏伟;宋玉萍;王艳郁;庄娜;李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糖尿病是一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疾病,其特点为慢性高血糖[1]及长期、严重的并发症.据估计目前全球共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3.66亿,鉴于糖尿病患者数量增加、相关并发症激增及现有治疗的不足之处,必须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王旭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以腹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加深消化科临床医生对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腹腔积液的认识.方法 选择我科从1993年1月到2008年5月间收治的以腹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缩窄性心包炎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病程、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我科15年共收治本病8例,症状以腹胀和浮肿为主,体征以颈静脉怒张为主,心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超声心动图只确诊4例,CT或MRI 8例均明确诊断.结论 凡是消化科临床遇到的腹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病人,一定要警惕缩窄性心包炎的可能,特别是要进行完善的体格检查如颈静脉怒张,并且对心电图有改变的患者一定要明确原因.
作者:王一平;谢渭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IK过继免疫法配合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4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手术+免疫治疗)20例,单纯手术组24例;观察患者近期疗效免疫学指标和癌胚抗原(CEA)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CEA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治疗组治疗后60天与治疗前比较,CD4+和CD4+/CD8+比值、NK细胞、CEA含量改善(P<0.05),且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采取外科手术与CIK过继免疫联合治疗能改善其免疫功能,降低其CEA含量.
作者:王巍炜;李高峰;蒋永新;巫正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由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1].既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其内容也不断渗透到临床医学专业相关课程和医学检验专业其他专业课程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具有教学内容多、抽象、难以理解的特点.为此,我们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要求和特点,着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开展了教学改革与实践,本文就此作一总结.
作者:李淑慧;陈莎;张阳;李鹏;陈安;胡川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现行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免疫放射分析方法进行改进.方法 测量前,先使乙肝表面抗原管状颗粒解聚成小球形颗粒.结果 准确测出了方法的检测范围并设计出了改进方法,改进方法的精密度CV<15%,平均回收率是98.5%,稀释线性良好,r=0.9988.结论 我们设计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改进方法各项性能指标较原法有很大改善,达到临床需要标准.
作者:尚文章;石宝刚;郭斌;罗云杰;郭长河;赵建民;郭占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探讨胃癌组织中COX-2、PD-ECGF、VEGF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检测胃癌、正常胃黏膜、肠化、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OX-2、PD-ECGF、VEGF、CD34的表达并测定MVD,回顾分析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胃癌组织中COX-2、PD-ECGF、VEGF的表达及MVD高于正常胃黏膜、肠化、不典型增生组,且与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密切有关.COX-2、PD-ECGF、VEGF表达阳性组的MVD高于各自阴性组.三者表达呈正相关关系,联合表达时MVD增高.结论 COX-2、PD-ECGF、VEGF、血管生成参与了胃癌的发生、浸润与转移;COX-2、PD-ECGF、VEGF参与了胃癌的血管生成;表达存在协同作用;联合表达时血管生成的效应增强.三者作为肿瘤抗血管治疗的靶点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胡希宏;郑志强;赵志光;赵亚新;倪仲林;游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IGF-1、Bcl-2、survivin和Ki-67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区别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IGF-1、Bcl-2、survivin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4种指标均为阴性表达;IGF-1、Bcl-2、aurvivin和Ki-67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8.9%、26.7%、26.7%、22.2%;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组中阳性率分别为63.8%、50.0%、53.2%、70.2%;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8.9%、79.2%、88.1%、95.2%.IGF-1、Bcl-2、survivin和Ki-67在各实验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他们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1);他们相互之间的相关性检验呈密切相关(P<0.01).结论 IGF-1、Bcl-2、survivin和Ki-67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意义;IGF-1、Bcl-2和survivin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春庆;赵坤;李丹阳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