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应用

李晓伟

关键词:超声造影, 肝脏, 占位病变, 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质脏器, 医学影像技术, 组织, 造影技术, 影像增强, 医学研究, 血流灌注, 强度差异, 回波信号, 多种成分, 呈现时间, 超声仪器, 病理改变, 造影剂, 散射体, 反射体
摘要: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是20世纪医学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领域之一,而超声造影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刚开始只适用于右心造影,而后逐步发展到心之外的各脏器.超声造影是利用造影剂作为强烈的声学反射体和散射体,在超声仪器上可产生多种成分的回波信号,使组织和器官影像增强、并呈现时间及强度差异的方法,了解各实质脏器的组织血流灌注,通过对血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脏器的生理和病理改变,从而对其功能及病变性质进行判断.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依那普利联合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依那普利联合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感染、持续或间断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解痉、祛痰、止咳、平喘、强心、利尿及对症处理;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一样的常规治疗外,再加用2次/日口服依那普利2.5~5mg,及1次/日静脉点滴川芎嗪80mg,经15天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63.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率35.00%,总有效率7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疗效确切并且安全.

    作者:蔚泓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孕期常见的症状及护理

    孕妇出现不适症状是孕妇普遍对经历,但并非每个孕妇都要经历所有对不适,而且在不同孕期所出现对症状不同,个体所感受的程度也有明显差异,当症状不严重时,可令孕妇休息,使症状得到缓解,还可以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避免症状对发生.

    作者:琼咏拉措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口腔修复工作中和谐医患关系建立

    从社会、医方、患方三方面分析口腔修复工作中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寻求化解医患矛盾的方法,以期建立和谐口腔修复医患关系.

    作者:陈继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冠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0例),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测定两组术前、术后30天血中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hs-CRP、TNF-α、IL-6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hs-RP、TNF-α、IL-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hs-CRP、TNF-α、IL-6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增加血清hs-CRP、PAPP-A水平,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增强其抗炎作用,有利于预防再狭窄.

    作者:李运伟;程冠昌;洪岩;万琪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螺纹根管桩辅助固位修复磨牙牙冠大体积牙体缺损

    目的:观察螺纹根管桩辅助固位修复磨牙牙冠大体积牙体缺损的疗效.方法:用螺纹根管桩根管内固位,银汞合金充填修复磨牙大体积牙体缺损用.结果:随防3~5年,54例患牙有49例患牙治疗成功,咀嚼功能正常,5例失败.结论:根管桩辅助固位修复磨牙牙冠大体积牙体缺损效果好.

    作者:赵存福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急救病情观察及护理

    目的:总结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急救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收治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17例,回顾急救病情观察及护理,包括急救护理及一般护理.结果:17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经密切观察及有效护理,其中16例2周内治愈出院,另1例因伴有严重血气胸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护士具有高度责任心、熟练的抢救技术、敏锐的急救病情观察力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使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治愈出院的保证.

    作者:胡雪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

    妊娠20周后发生的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症候群,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简称妊高征,它是孕妇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迄今为止,仍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原则是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及必要利尿,适时终止妊娠.因此,做好妊高征产妇的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田志英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调护

    厌食是指小儿长时间的见食不贪,甚至拒仞的一种病症.引起小儿厌食的原因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生后即体虚食差,加之后天喂养不当,致使脾胃虚弱不和,产生厌食.

    作者:陈艳红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CT检查在肺癌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肺癌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伴有肺内结节的肺癌患者35例的CT图像,观察肺癌肺内结节灶的形态、大小、位置及边缘征象等CT表现,并以此来分析良、恶性结节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35例肺癌患者共42个结节灶,其中恶性结节17个,良性结节25个.25个良性结节的平均直径为0.56cm,17个恶性结节的平均直径为0.64cm,其中直径≤0.5cm的结节有23个,良性17个,恶性6个;直径>0.5cm的结节有19个,良性8个,恶性11个;直径>0.5cm的结节较直径≤0.5cm的结节发生恶性的可能性大.25个良性结节中,边缘光整8个,边缘欠光整17个;17个恶性结节中,边缘光整13个,边缘欠光整4个.结论: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肺癌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正杰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肠气囊肿症的治疗体会

    目的:增加对肠壁气囊肿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利用X线,消化道钡透及内镜检查为主.结果:无论手术及非手术治疗,预后效果均良好,无明显的后遗症发生.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治疗本病的治疗措施,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并发症的困扰,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未病先治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柴青春;赵菊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探讨甲泼尼龙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应用甲泼尼龙对患有重症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治重症哮喘患者7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氢化可的松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哮喘症状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气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症状和体征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甲泼尼龙对患有重症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秀丽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肾病综合征5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基层医院该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完全缓解,显著缓解10例,基本缓解8例,无效4例.10例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经积极治疗,8例肾功能恢复正常,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中3例进展至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结论:临床表现单纯肾病综合征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预后好;伴高血压及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者预后差.

    作者:郭红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并与奥美拉唑、吗丁啉组治疗相比较.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以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对照组以奥美拉唑、吗丁啉口服,8周后评估疗效,半年后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组8周后有效率91.6%,半年后复发率19.4%;对照组8周后有效率71.9%,半年后复发率3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金虎兵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体会70例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超声引导应用价值及经验.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70例,对结石位置及大小、积液情况、穿刺位置、通道数、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均1次穿刺成功,建立良好F18经皮肾取石通道,手术时间50~285分钟,平均时间112分钟.其中单通道66例,双通道2例;Ⅰ期取石67例,Ⅱ期取石2例3个肾,结石取尽率82.8%(58/70),清除率100%;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需输血.术后随访1~30个月,B超检查提示所有中重度肾积水均减轻或消失.结论:对上尿路结石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MPCNL,不但提高了定位穿刺的准确性及科学性,操作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郭维;吴金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收治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2~75岁,平均61.4岁,心衰持续时间0.5~5年,其中2级心衰32例,3级心衰16例,基本上按年龄及心衰程度,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氯沙坦组、卡托普利组,每组各24例,分别用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2周,观察心功能改善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氯沙坦组22例(91.7%),卡托普利组21例(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氯沙坦组1例,卡托普利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卡托普利与氯沙坦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治疗均有效,但氯沙坦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使用方便.

    作者:夏亦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临床穿刺失败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与患者血管部位的选择、护士的穿刺技术、患者血管条件、留置针型号的大小有关.方法:从操作者的心态、技术水平及患者的血管状况、合作程度等方面分析静脉留置穿刺失败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护士应提高心理素质,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提高穿刺的技术水平等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的分析,使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时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可有效地避免穿刺失败的发生.结论认为认真选择穿刺血管,正确选用针头型号,护士操作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结论:认真选择穿刺血管,正确选用针头型号,护士操作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香芝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优化还是联合

    目前,对于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抗病毒治疗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赞同,在临床实践中也被广泛临床应用.但作为临床一线肝病科医生,究竟是采用优化抗病毒治疗还是联合抗病毒治疗,由于缺乏前瞻性研究及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学术界缺乏权威的一致意见.作为一线肝病科医生,曾一致专注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对此曾作了深刻的思考,结合学术发展动态,现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李清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胫骨平台骨折DR与CT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DR平片、CT平扫和三维重建(3DCT)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作用及优势与不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进行DR、CT平扫、3DCT、MPR检查及技术处理.结果:CT在显示胫骨髁间嵴、韧带、半月板形态、髌后脂肪垫、关节腔积液、骨折分类方面有较好效果.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不仅能具体、直观形象显示骨折情况,还能发现关节内夹有的碎骨片.DR平片在显示胫骨平台压缩程度,关节脱位,折端轴线对位情况有优势.结论:DR是基础,CT是主要手段,两者结合才能提高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诊断,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任丽丽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心肌酶谱检测方法及其在急诊检验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目的:通过急诊运用心肌酶谱检测,观察分析心肌酶谱检查对急诊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收治急诊患者10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0例,急性脑外伤46例,分为心梗组和脑外伤组.6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按照WHO制定的心肌梗死标准进行诊断.46例脑外伤患者根据Glascow标准评估.16例极重度,重度12例,中度18例.两组年龄18~65岁,平均43.35±15.11岁.入院后均根据患者情况做相应检查配合心肌酶谱检测.结果:经过急诊积极检查和入院后辨别,心梗组60例,CK明显升高59例,敏感性95.33%,脑外伤组46例,CK明显升高46例,敏感性100.00%,由此结果可以看出,心肌酶CK检查对两组患者同样有效.两组患者心肌酶各项指标对比,均差异明显(P<0.05),可见,心肌酶谱检查同样实用于心梗患者.结论:心肌酶谱检查,价格相对不高,但对于诊断价值很高,应用范围较广,因此有必要把心肌酶谱列为急诊检验项目.

    作者:孟亚梅;袁庆国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社区老人的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我国>60岁老年人口总数1.5989亿,占总人口的12%[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的医疗机构,承担社区老人的健康保健问题,中心医务工作者在完成中心任务的同时走进社区,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通过检查对所发现的一些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管理,指导他们自我照护,尽可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工作,使老人感受到政府的关心,老有所依,得到社会的温暖,心情舒畅,从而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作者:张茗 刊期: 2012年第36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