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血病干细胞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张文;何明生

关键词:白血病治疗, 干细胞移植, 靶向治疗, 细胞毒药物, 缓解后治疗, 诱导治疗, 发育过程, 恶性增生, 性疾病, 克隆性, 方法及, 综合, 造血, 异质, 手段, 阶段, 复发
摘要:白血病是在正常造血发育过程中出现某一阶段细胞恶性增生的单克隆性异质性疾病.其传统治疗通常采用细胞毒药物,包括诱导治疗和缓解后治疗,以及干细胞移植等多方法及综合性的手段,但白血病难治、易复发等仍是白血病治疗的难点.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对围术期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利用靶控输注复合依托咪酯及丙泊酚乳剂在麻醉中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二者对患者围术期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E组为实验组,使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乳剂进行麻醉;P组为对照组,使用靶控输注丙泊酚乳剂进行麻醉.分别于麻醉前5min(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h(T4)、术后48h(T5)6个时点测定血中皮质醇含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中各时点血皮质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以内;其中两组患者均以手术结束时(T3)血皮质醇含量降低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皮质醇含量在术后24h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种药物对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学的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P组较为明显.结论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及丙泊酚乳剂均能较好地抑制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对患者围术期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没有明显差异,各时点血皮质醇含量均在正常范围以内,术后24h血皮质醇含量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作者:林高翔;蒋奕红;王华;石青峰;谭永星;唐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单纯疱疹病毒2型ICP4基因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ICP4基因的方法.方法 依据HSV2 ICP4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纯化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抽提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根据测序结果设计荧光定PCR的引物和探针,质粒标准品10倍稀释后进行扩增,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灵敏度和可靠性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在扩增的PCR片段中有在A-G无和T-C的无义突变.标准品101以下没有检测信号,101具有明确的检测信号,因而检测的灵敏度为10.可靠性测定结果:107-101进行10次重复Ct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4.275±0.137、17.988±0.162、22.081±0.259、25.957±0.345、29.565±0.203、33.269±0.287、37.737±0.698,变异系数分别为0.965%、0.902%、1.174%、1.329%、0.686%、0.862%、1.851%.Ct值与标准品浓度的对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系数为0.998.结论 成功建立了HSV2 ICP4基因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的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HSV2 ICP4基因的定量分析.

    作者:刘继峰;关翠萍;唐旭;徐田红;许爱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高原地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7月~2007年8月对自发性气胸256例分别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胸腔镜组158例)和开胸手术(开胸组9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结果 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6±5.8)min、(66.3±5.1)min,有统计学差异(t=3.136,P=0.000);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6±5.8)ml、(120.3±6.5)ml,有统计学差异(t=11.678,P=0.000);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6±0.7)天、(3.2±0.8)天,有统计学差异(t=3.024,P=0.00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8±0.9)天、(5.2±0.6)天.有统计学差异(t=4.168,P=0.000);手术费用(9876±687)元、(4948±562)元,有统计学差异(t=44.532.P=0.000);住院总费用(17028±956)元、(13892±835)元,有统计学差异(t=21.743,P=0.000);术后并发症(12)例、(38)例,有统计学差异(χ2=21.351,P=0.000).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734,P=0.512).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易被病人接受,总的疗效较优越,应作为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方法;缺点足手术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偏高,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耗品可使费用降低.

    作者:孟辉;李乃斌;刘惠萍;高炜;晁栋;张宏伟;李忠铭;亓秀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环境碘、碘营养与母婴健康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孕育生命的过程中摄入过低或过高的碘可引起一系列疾病,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碘相关性疾病的分布,直接取决于空气、土壤、水和人们所需食物中碘的含量[1].环境碘,碘营养与人类,尤其是孕妇、发育中的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息息相关[2].

    作者:朱岚;陆颖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复合外伤患者摄影体位选择及改良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复合外伤患者摄影的体位选择、改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不同摄影部位,选择对影像诊断针对性强的各种非常规摄影体位,并提供经改良后的部分体位的摄影方法及注意事项,实行对复合外伤患者的摄片工作.结果 选择恰当的摄影体位,改良的各种拍摄位置及具体方法的应用,优化的曝光参数及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合理运用,能够保障各种复合外伤患者摄影的图像诊断质量.结论 复合外伤患者的摄影,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行之有效的各种摄影方法、体位改良技术及运用不同数字化设备所充分体现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志鸿;王海林;黄云海;余京元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WWOX基因、p53基因与食管癌的研究现状

    许多研究表明WWOX(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基因,与p53基因的点突变、缺失与下调及蛋白表达异常在多种肿瘤,如乳腺癌、多发骨髓瘤、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及食管癌中频发出现,对这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探讨WWOX、p53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对阐明肿瘤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WWOX基因、p53基因与食管癌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张宏伟;王茂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三氧化二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成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2年10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成人CML30例.采用AS2O3进行治疗.其中初治16例,难治复发14例.结果 30例中获完全缓解19例(63.3%),部分缓解6例(20.0%),无效5例(16.7%),总缓解率(有效率)为83.3%.不良反应尤骨髓抑制,主要是肝功能的损害,发生率20%,表现为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结论 AS2O3为治疗CML的一种有效药物,且不良反应较轻,不产生耐药,患者可耐受.

    作者:赵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自酸蚀与磷酸酸蚀粘接修复牙颈部非龋性病损2年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以自酸蚀粘接和磷酸酸蚀粘接类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牙颈部非龋性病损的两年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7位在我门诊部接受治疗的患者共60对牙齿120个位点,分别使用自酸蚀粘接(可乐丽霏露AP-X树脂,SE-BOND粘接剂)和磷酸酸蚀粘接类光固化复合树脂(登士柏TPH树脂,Prime& Bond NT粘接剂)由一位医生在不经牙体预备的情况下完成治疗.由另一位医师分别在基线(充填后2周)、术后2、6、12、18、24个月时,根据改良Ryge G的USPHS指标评价,采用配对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有106个充填位点完成2年的疗效观察.自酸蚀粘接固位率为89%,磷酸酸蚀粘接固位率为77%.差异无统汁学意义;充填体与牙齿颜色的匹配仅在第2年的复查时自酸蚀粘接优于磷酸酸蚀粘接类光固化复合树脂.所有牙齿均未出现敏感症状,无继发龋出现,充填体边缘无着色,充填体解剖形态与牙齿外形连续一致,表面光滑度临床均可接受.结论 在不经牙体预备的情况下,两种树脂粘接系统治疗牙颈部非龋性病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本研究观察到自酸蚀粘接系统树脂在2年的牙齿颜色的匹配方面略优于磷酸酸蚀粘接系统树脂.

    作者:舒广;赵健慧;唐志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一种常见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重症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肺水肿等表现.

    作者:罗玲;李太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学培养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培养结果、耐药情况以及与肺功能的关系,为本地区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借鉴.方法 在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随机抽取116例,其中76例痰培养结果阳性,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痰培养结果阳性者中有革兰阴性细菌51例(67.11%),革兰阳性细菌18例(23.68%).真菌7例(9.21%).细菌感染前4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1株(14.47%)、大肠杆菌9株(11.84%)、鲍曼不动杆菌7株(9.21%)及表皮葡萄球菌7株(9.21%).真菌感染为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显示前5种细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哌酮等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COPD患者随着肺功能损害的加重常伴随假单胞菌、肠杆菌、不动杆菌的高检出率.结论 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痰细菌学培养结果与患者肺功能损害关系密切.

    作者:游世伦;练志方;王慧萍;张艳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简讯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胸腔内高温灌注化学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胸腔内高温灌注化学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1999年2月~2006年3月,我们对7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行胸膜活检术,并用人工心肺机恒温43℃生理盐水3000ml加顺铂300mg灌注1h;对照组予以胸腔引流,胸腔内灌注顺铂60~90mg.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胸水量的变化、胸水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K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5,P<0.05),治疗组治疗后胸水中CEA、CYFRA21-1、NSE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76,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各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胸腔内高温灌注化学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效果可靠,创伤小、视野大,能直视下分离粘连,并准确对胸膜病变活检,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兴;李浒;王国卿;章希贤;毛宝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梗阻性黄疸并发急性肾衰竭机制的研究概况

    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是一种主要由胆道结石、胆管狭窄、胆管癌、壶腹周围癌等引起的临床征象.

    作者:张喜平;沈延飞;黄鑫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胃癌淋巴结转移机制与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胃癌在全世界人口的死亡原因中仍占主导地位.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的早期事件和独立的预后因素,因此预测和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以及分析淋巴结的转移机制对病人的预后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相关分子及研究方法的进展,已发现了许多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现综述如下.

    作者:曹利军;汪圣毅;刘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治疗上尿路肿瘤的两种手术方法比较

    目的 评价先经尿道切除膀胱壁段输尿管的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非随机对58例局限性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25例用电切镜先经尿道切除膀胱壁段输尿管后再行腰部切口行肾输尿管切除,33例采用常规的腰部或第11肋间切口肾输尿管切除后再做下腹部切口行膀胱袖状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膀胱肿瘤的复发率.结果 经尿道切除膀胱壁段输尿管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标准的两个切口的手术时间(平均112与186min,P<0.05),出血量明显低(平均108与251ml,P<0.01).随访6~51个月时,先经尿道切除膀胱壁段输尿管膀胱内肿瘤复发4例(16%),两个切口手术组膀胱内肿瘤复发6例(18%).结论 先经尿道切除膀胱壁段输尿管的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不增加膀胱肿瘤的复发率,是局限性上尿路肿瘤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于满;于爱军;王志勇;赵立军;张利国;马光;王振潮;辛立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NGF增强小鼠实验性免疫功能低下研究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注射液对小鼠实验性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 以环磷酰胺(Cy 80mg/kg,皮下注射)造成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模型,采用碳粒廓清法、单向免疫扩散法、二硝基氟苯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法、3H-TdR参入法以及间接免疫光法测定有关免疫指标.结果 NGF注射液[0.01、0.1mg,/(kg·d)×10d,im]可使小鼠降低的K值、α值、血清IgG、耳片肿胀度、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生反应值等明显升高;同时可使小鼠外周血减少的L3T4+细胞增多,从而使降低的L3T4+/Lyt-2+细胞比值增高.结论 NGF注射液对小鼠实验性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从而为放、化疗所致神经损伤肿瘤病人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祁岩超;刘振寰;柴铁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精氨酸加压素V1受体阻断剂对氧化震颤素引起低温反应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是否参与M胆碱激动剂氧化震颤素(OXO)引起的低温反应.方法 用无线遥测技术测量大鼠的体温和活动变化,观察腹腔注射AVP V1受体阻断剂对OXO引起的体温和活动变化的影响.结果 给大鼠皮下注射OXO能引起明显的低温反应,大约4h后恢复到对照水平.腹腔注射AVP V1阻断剂可以明显阻断OXO的低温效应.结论 AVP V1受体阻断剂可以阻断OXO引起的低温作用,提示OXO引起的降温效应可能是通过AVP的释放所致.

    作者:赖雁;杨永录;沈字玲;黄涛;任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CML慢性期三氧化二砷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7例CML慢性期患者采用AS2O3>联合高三杉酯碱方案治疗.AS2O310ms/d,2~3周,高三尖杉酯碱3~4 ms/d,1~2周.结果 一个疗程后7例均获得临床缓解,其中4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均为初治患者,3例获得部分缓解,其中2例初治、1例为复治患者.4例完全缓解的患者,又进行第2次巩固治疗,仍持续血液学完全缓解.不良反应主要为Ⅲ度骨髓抑制和轻度肝功能损害,没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腹泻和黏膜炎.结论 AS2O3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是CML慢性期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案.

    作者:何志国;侯丽君;徐景勃;曾林涓;钟淑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S100B、IL-1β动态演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S100B、白细胞介素-1β(IL-1β)动态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4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TBM组)分为昏迷组和无昏迷组,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选择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腰麻术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TBM组和对照组均于发病后1~6天首次采集脑脊液,以后每隔5~7天采集1次,共5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测定3组患者不同病程脑膜炎S100B、IL-1β含量.结果 15例发生昏迷(昏迷组),28例未发生昏迷(无昏迷组).昏迷组和无昏迷组S100B、IL-1β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昏迷组较无昏迷组患者脑脊液S100B、IL-1β含量增高明显.随时间的延长,S100B维持于较高水平,而IL-1β的含量不断下降.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S100B含量的高低能够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IL-1β对治疗反应更灵敏.

    作者:卢言霞;王贤军;夏作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睾丸表达新基因HSD-28的克隆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研究

    目的 研究从人初级精母细胞特异EST文库中克降的新基因HSD-28及编码蛋白质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可能发挥的功能.方法 利用根据本实验室构建的人初级精母细胞特异EST文库,通过电子克隆方法,从网络数据库资源获取基因HSD-28.纯化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HSD-28蛋白,以此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针对HSD-28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HSD-28在人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后,利用酵母舣杂交系统筛选与HSD-28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果 克隆得到了的HSD-28基因,提交GenBank获得登陆号为AY251533,全长为641个碱基,其中开放阅读框为504碱基,编码一个由168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命名为HSD-28蛋白.将构建的pET-30a-HSD-28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DE3)宿主菌,表达并纯化了HSD-28蛋白,大小约为28kD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SD-28蛋白特异的定位于人精原细胞和早期初级精母细胞.筛选得到与HSD-28相互作用的两个阳性克隆45#和106#.结论 从人睾丸cDNA文库中成功克隆得到HSD-28基因,其编码蛋白质表达定位于人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参与精子发生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调节.

    作者:张宁;王勇;陈迎春;吴宁;缪时英;王琳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