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对围术期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林高翔;蒋奕红;王华;石青峰;谭永星;唐娟

关键词:靶控输注, 依托咪酯, 丙泊酚, 皮质醇,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 观察利用靶控输注复合依托咪酯及丙泊酚乳剂在麻醉中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二者对患者围术期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E组为实验组,使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乳剂进行麻醉;P组为对照组,使用靶控输注丙泊酚乳剂进行麻醉.分别于麻醉前5min(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h(T4)、术后48h(T5)6个时点测定血中皮质醇含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中各时点血皮质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以内;其中两组患者均以手术结束时(T3)血皮质醇含量降低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皮质醇含量在术后24h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种药物对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学的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P组较为明显.结论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及丙泊酚乳剂均能较好地抑制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对患者围术期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没有明显差异,各时点血皮质醇含量均在正常范围以内,术后24h血皮质醇含量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190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首次分离的1909株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对19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为临床预防感染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12月首次分离的1909株PA的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分布进行分析.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均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VITEC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结果 我院PA感染率前3位的科室为高干病房(38.9%)、神经内科(28.1%)、呼吸内科(19.58%).耐药率高为复方新诺明(96.3%),其次为四环素(95.3%),耐药率低的有亚胺培南(39.8%)、头孢他啶(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8%)和阿米卡星(14%).结论 目前临床上PA感染以长期卧床的病人或ICU病人为主.治疗上应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切断医源性感染的途径.

    作者:何美琳;刘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WWOX基因、p53基因与食管癌的研究现状

    许多研究表明WWOX(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基因,与p53基因的点突变、缺失与下调及蛋白表达异常在多种肿瘤,如乳腺癌、多发骨髓瘤、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及食管癌中频发出现,对这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探讨WWOX、p53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对阐明肿瘤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WWOX基因、p53基因与食管癌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张宏伟;王茂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NGF增强小鼠实验性免疫功能低下研究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注射液对小鼠实验性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 以环磷酰胺(Cy 80mg/kg,皮下注射)造成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模型,采用碳粒廓清法、单向免疫扩散法、二硝基氟苯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法、3H-TdR参入法以及间接免疫光法测定有关免疫指标.结果 NGF注射液[0.01、0.1mg,/(kg·d)×10d,im]可使小鼠降低的K值、α值、血清IgG、耳片肿胀度、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生反应值等明显升高;同时可使小鼠外周血减少的L3T4+细胞增多,从而使降低的L3T4+/Lyt-2+细胞比值增高.结论 NGF注射液对小鼠实验性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从而为放、化疗所致神经损伤肿瘤病人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祁岩超;刘振寰;柴铁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白血病干细胞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白血病是在正常造血发育过程中出现某一阶段细胞恶性增生的单克隆性异质性疾病.其传统治疗通常采用细胞毒药物,包括诱导治疗和缓解后治疗,以及干细胞移植等多方法及综合性的手段,但白血病难治、易复发等仍是白血病治疗的难点.

    作者:张文;何明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S100B、IL-1β动态演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S100B、白细胞介素-1β(IL-1β)动态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4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TBM组)分为昏迷组和无昏迷组,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选择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腰麻术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TBM组和对照组均于发病后1~6天首次采集脑脊液,以后每隔5~7天采集1次,共5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测定3组患者不同病程脑膜炎S100B、IL-1β含量.结果 15例发生昏迷(昏迷组),28例未发生昏迷(无昏迷组).昏迷组和无昏迷组S100B、IL-1β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昏迷组较无昏迷组患者脑脊液S100B、IL-1β含量增高明显.随时间的延长,S100B维持于较高水平,而IL-1β的含量不断下降.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S100B含量的高低能够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IL-1β对治疗反应更灵敏.

    作者:卢言霞;王贤军;夏作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川芎嗪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腹腔器官血流的影响

    目的 研究川芎嗪(telramethylpyrazine,TM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腹腔器官血流,特别是胰腺血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川芎嗪治疗组(TMP),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和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有数只大鼠于术后12h、24 h处死,观察血浆淀粉酶的变化.另外,运用多普勒超卢测定胰腺局部动脉(相当于胰头、体交界处)、门静脉血流、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结果 TMP组的血浆淀粉酶明显低于SAP组(P<0.01).SAP时,大鼠胰腺局动动脉血流明显下降.且于术后12h时已呈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随胰腺炎的病程进展,胰腺局部血流的下降也更趋严重(24h与12h比较,P<0.05).与此同时,门静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也行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应用海风藤酮能改善胰腺、门静脉、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与SAP组比较,P<0.01).结论 TMP能促使SAP大鼠胰腺血流量增加.

    作者:康敏;商亚娟;王成果;刘屹;杜锡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抗病毒治疗对CMV感染者血染色体着丝粒点的影响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染色体着丝粒点(Cd)变异率的变化,为优生优育积累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早期自然流产且有CMV(PCR检测)感染的孕妇22例.取静脉血以同步银染法检测染色体Cd变异率,然后采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对患者进行治疗,当CMV转阴性时和转阴性6个月后采血进行染色体Cd分析,所得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CMV感染和治疗后血液染色体Cd畸变情况,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22例CMV感染患者血液Cd畸变率为0.76±0.14/细胞,而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畸变率为0.28±0.04/细胞,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 抗体病毒治疗可降低Cd畸变率,这对健康妊娠意义重大.

    作者:刘彦慧;黎丽芬;吴亚敏;王明波;石静;袁冰;宋娟;何永明;魏代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睾丸表达新基因HSD-28的克隆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研究

    目的 研究从人初级精母细胞特异EST文库中克降的新基因HSD-28及编码蛋白质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可能发挥的功能.方法 利用根据本实验室构建的人初级精母细胞特异EST文库,通过电子克隆方法,从网络数据库资源获取基因HSD-28.纯化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HSD-28蛋白,以此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针对HSD-28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HSD-28在人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后,利用酵母舣杂交系统筛选与HSD-28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果 克隆得到了的HSD-28基因,提交GenBank获得登陆号为AY251533,全长为641个碱基,其中开放阅读框为504碱基,编码一个由168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命名为HSD-28蛋白.将构建的pET-30a-HSD-28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DE3)宿主菌,表达并纯化了HSD-28蛋白,大小约为28kD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SD-28蛋白特异的定位于人精原细胞和早期初级精母细胞.筛选得到与HSD-28相互作用的两个阳性克隆45#和106#.结论 从人睾丸cDNA文库中成功克隆得到HSD-28基因,其编码蛋白质表达定位于人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参与精子发生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调节.

    作者:张宁;王勇;陈迎春;吴宁;缪时英;王琳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学培养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培养结果、耐药情况以及与肺功能的关系,为本地区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借鉴.方法 在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随机抽取116例,其中76例痰培养结果阳性,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痰培养结果阳性者中有革兰阴性细菌51例(67.11%),革兰阳性细菌18例(23.68%).真菌7例(9.21%).细菌感染前4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1株(14.47%)、大肠杆菌9株(11.84%)、鲍曼不动杆菌7株(9.21%)及表皮葡萄球菌7株(9.21%).真菌感染为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显示前5种细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哌酮等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COPD患者随着肺功能损害的加重常伴随假单胞菌、肠杆菌、不动杆菌的高检出率.结论 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痰细菌学培养结果与患者肺功能损害关系密切.

    作者:游世伦;练志方;王慧萍;张艳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对围术期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利用靶控输注复合依托咪酯及丙泊酚乳剂在麻醉中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二者对患者围术期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E组为实验组,使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乳剂进行麻醉;P组为对照组,使用靶控输注丙泊酚乳剂进行麻醉.分别于麻醉前5min(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h(T4)、术后48h(T5)6个时点测定血中皮质醇含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中各时点血皮质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以内;其中两组患者均以手术结束时(T3)血皮质醇含量降低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皮质醇含量在术后24h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种药物对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学的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P组较为明显.结论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及丙泊酚乳剂均能较好地抑制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对患者围术期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没有明显差异,各时点血皮质醇含量均在正常范围以内,术后24h血皮质醇含量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作者:林高翔;蒋奕红;王华;石青峰;谭永星;唐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再治疗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再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月115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与随机抽取70例同期末复发病例进行比较,探讨复发原因.将复发病例分成4组;Ⅰ组(手术切除并放疗)32例,Ⅱ组(单纯手术)34例,Ⅲ组(单纯放疗)27例,Ⅳ组(未治疗)22例(对照组),进行分析,探讨再治疗疗效.结果 男性较女性复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5);高度恶性痛较中低度恶性癌复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P<0.01).DukesC期较DukesA期、B期的复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7,P<0.01;X2=22.281,P<0.01);肿瘤至肛缘距离4~6cm较肿瘤至肛缘距离>6cm复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1,P<0.01).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中位存活期分别28个月、24个月、11个月、4个月;Ⅰ、Ⅱ组1年、3年生存率显著优于Ⅲ组(P<0.05).结论 术后局部复发与性别、Dukes分期、病理类型、肿瘤下级至肛缘距离相关;积极地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彭浩;杨华伟;宋立伟;周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治疗进展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确切病因仍未完全清楚.目前对无手术禁忌证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术后辅以综合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原癌基因Her-2过度表达影响乳腺癌术后治疗效果.Her-2原癌基因是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20%~30%乳腺癌患者Her-2过度表达,其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本文将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张新明;潘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锥颅穿刺引流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锥颅穿刺引流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出血量30~50ml的脑出血患者45例,分为手术组23例和保守组22例.对照组18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用ELISA法动态测定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结果 ①保守组患者NSE浓度在发病21天内高于对照组(P<0.01);②手术组患者NSE浓度在发病14天内高于对照组(P<0.01),21天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于术组患者NSE浓度在发病7天内与保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14天和21天时明显低于保守组(P<0.01).结论 锥颅穿刺引流术可以减轻脑出血患者的脑损伤.

    作者:宋伟健;胡深;颜杰浩;唐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硝酸甘油缓解性胸痛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胸痛可被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2006年8月~2008年4月期间由于胸痛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就诊入院的患者689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胸痛可被硝酸甘油缓解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89例患者中,共有282例(41%)患者的胸痛可被硝酸甘油缓解.在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64例中有39%患者(142例)的胸痛可被硝酸甘油缓解,而在非冠心病病因引起胸痛的患者325例中有43%患者(140例)的胸痛可被硝酸甘油缓解,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 胸痛可被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并不有助于诊断冠心病.

    作者:赵晓梅;李敬霞;罗谊;张亚敏;王海昌;胡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变化

    目的 观察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清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非体外循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c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各55例,术前(T1)、术后即刻(T2)、第1天(T3)、2天(T4)、3天(T5)、4天(T6)、5天(T7)、6天(T8)、7天(T9)、10天(T10)、14天(T11)晨检测cTnI血清水平.结果 cTnI在OPCAB组与cCABG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直至恢复到正常水平.cTnI浓度峰值在OPCAB组较之cCABG组显著减低.术后发生心肌梗死9例,OPCAB组4例,cCABG组5例,cTnI均高于正常水平,无死亡.结论 cTnI血清水平在OPCAB组与cCABG组术后变化均表现为迅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观察cTnI血清水平变化,可较好判断心肌损伤程度,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李斌;朱贵军;罗瑛;李晓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14-3-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4-3-3蛋白家族是由多个高度保守但又各具特异性的成员构成的具有复杂功能的调节性蛋白家族,它们主要通过与磷酸化丝氨酸模体结合来发挥作用.14-3-3蛋白参与很多重要的细胞生理过程,如酶和细胞因子活性、离子通道、细胞骨架动力学调节,DNA损伤时细胞周期关卡的引发及维持,细胞增生、分化和凋亡调节等.

    作者:吕靖;曹济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下尺桡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影像分析

    目的 分析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损伤机制、分类及其X线表现.方法 对20例下尺桡关节脱传病例的临床、放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下尺桡关节脱位X线影像上分为横向、纵向、掌侧及背侧脱位四种类型.结论 下尺桡关节脱位表现形式多样,详细的X线影像分析能明确其脱位类型,并有助于其进一步治疗和预后评价.

    作者:李中泉;曾晓华;黄文才;杨肖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炎症、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

    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的关系一直是肿瘤免疫学关注的热点.肿瘤细胞是怎样与免疫细胞发生作用的,是如何被识别、呈递的,而免疫细胞又是如何活化,清除和杀伤这些异常细胞的,这些都是肿瘤免疫学关注的产问题.

    作者:曹雪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CML慢性期三氧化二砷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7例CML慢性期患者采用AS2O3>联合高三杉酯碱方案治疗.AS2O310ms/d,2~3周,高三尖杉酯碱3~4 ms/d,1~2周.结果 一个疗程后7例均获得临床缓解,其中4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均为初治患者,3例获得部分缓解,其中2例初治、1例为复治患者.4例完全缓解的患者,又进行第2次巩固治疗,仍持续血液学完全缓解.不良反应主要为Ⅲ度骨髓抑制和轻度肝功能损害,没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腹泻和黏膜炎.结论 AS2O3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是CML慢性期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案.

    作者:何志国;侯丽君;徐景勃;曾林涓;钟淑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P53-P21-Rb信号通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期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P53-P21-Rb信号通路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后期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P53(+/+)和P53(-/-)鼠单侧肾脏IRI模型,研究IRI后期不同时间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衰老变化以及P52、P21和R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P53鼠肾脏在IRI后期,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在IRI后3个月和6个月点显著增加(P<0.05);而P53(+/+)鼠对侧肾和P53(-/-)鼠双肾,在IRI后1个月和3个月点几乎没有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P53(-/-)鼠的IRI肾在IRI后6个月点也只检测到少量衰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衰老与P53、P21和Rb蛋白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P53-P21-Rb信号通路的激活在IRI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发生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开龙;何娅妮;杜晓兰;申海鹰;赵玲;陈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