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0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何美琳;刘静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首次分离的1909株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对19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为临床预防感染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12月首次分离的1909株PA的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分布进行分析.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均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VITEC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结果 我院PA感染率前3位的科室为高干病房(38.9%)、神经内科(28.1%)、呼吸内科(19.58%).耐药率高为复方新诺明(96.3%),其次为四环素(95.3%),耐药率低的有亚胺培南(39.8%)、头孢他啶(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8%)和阿米卡星(14%).结论 目前临床上PA感染以长期卧床的病人或ICU病人为主.治疗上应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切断医源性感染的途径.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活血化瘀中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肺损伤是在放射治疗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过程中,正常肺组织受到照射而出现的损伤反应,主要包括两个类型: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

    作者:王建彬;杨宇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胃癌淋巴结转移机制与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胃癌在全世界人口的死亡原因中仍占主导地位.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的早期事件和独立的预后因素,因此预测和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以及分析淋巴结的转移机制对病人的预后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相关分子及研究方法的进展,已发现了许多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现综述如下.

    作者:曹利军;汪圣毅;刘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高原地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7月~2007年8月对自发性气胸256例分别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胸腔镜组158例)和开胸手术(开胸组9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结果 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6±5.8)min、(66.3±5.1)min,有统计学差异(t=3.136,P=0.000);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6±5.8)ml、(120.3±6.5)ml,有统计学差异(t=11.678,P=0.000);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6±0.7)天、(3.2±0.8)天,有统计学差异(t=3.024,P=0.00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8±0.9)天、(5.2±0.6)天.有统计学差异(t=4.168,P=0.000);手术费用(9876±687)元、(4948±562)元,有统计学差异(t=44.532.P=0.000);住院总费用(17028±956)元、(13892±835)元,有统计学差异(t=21.743,P=0.000);术后并发症(12)例、(38)例,有统计学差异(χ2=21.351,P=0.000).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734,P=0.512).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易被病人接受,总的疗效较优越,应作为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方法;缺点足手术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偏高,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耗品可使费用降低.

    作者:孟辉;李乃斌;刘惠萍;高炜;晁栋;张宏伟;李忠铭;亓秀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复合外伤患者摄影体位选择及改良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复合外伤患者摄影的体位选择、改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不同摄影部位,选择对影像诊断针对性强的各种非常规摄影体位,并提供经改良后的部分体位的摄影方法及注意事项,实行对复合外伤患者的摄片工作.结果 选择恰当的摄影体位,改良的各种拍摄位置及具体方法的应用,优化的曝光参数及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合理运用,能够保障各种复合外伤患者摄影的图像诊断质量.结论 复合外伤患者的摄影,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行之有效的各种摄影方法、体位改良技术及运用不同数字化设备所充分体现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志鸿;王海林;黄云海;余京元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S100B、IL-1β动态演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S100B、白细胞介素-1β(IL-1β)动态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4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TBM组)分为昏迷组和无昏迷组,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选择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腰麻术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TBM组和对照组均于发病后1~6天首次采集脑脊液,以后每隔5~7天采集1次,共5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测定3组患者不同病程脑膜炎S100B、IL-1β含量.结果 15例发生昏迷(昏迷组),28例未发生昏迷(无昏迷组).昏迷组和无昏迷组S100B、IL-1β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昏迷组较无昏迷组患者脑脊液S100B、IL-1β含量增高明显.随时间的延长,S100B维持于较高水平,而IL-1β的含量不断下降.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S100B含量的高低能够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IL-1β对治疗反应更灵敏.

    作者:卢言霞;王贤军;夏作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190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首次分离的1909株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及对19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为临床预防感染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12月首次分离的1909株PA的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分布进行分析.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均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VITEC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结果 我院PA感染率前3位的科室为高干病房(38.9%)、神经内科(28.1%)、呼吸内科(19.58%).耐药率高为复方新诺明(96.3%),其次为四环素(95.3%),耐药率低的有亚胺培南(39.8%)、头孢他啶(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8%)和阿米卡星(14%).结论 目前临床上PA感染以长期卧床的病人或ICU病人为主.治疗上应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切断医源性感染的途径.

    作者:何美琳;刘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自酸蚀与磷酸酸蚀粘接修复牙颈部非龋性病损2年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以自酸蚀粘接和磷酸酸蚀粘接类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牙颈部非龋性病损的两年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7位在我门诊部接受治疗的患者共60对牙齿120个位点,分别使用自酸蚀粘接(可乐丽霏露AP-X树脂,SE-BOND粘接剂)和磷酸酸蚀粘接类光固化复合树脂(登士柏TPH树脂,Prime& Bond NT粘接剂)由一位医生在不经牙体预备的情况下完成治疗.由另一位医师分别在基线(充填后2周)、术后2、6、12、18、24个月时,根据改良Ryge G的USPHS指标评价,采用配对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有106个充填位点完成2年的疗效观察.自酸蚀粘接固位率为89%,磷酸酸蚀粘接固位率为77%.差异无统汁学意义;充填体与牙齿颜色的匹配仅在第2年的复查时自酸蚀粘接优于磷酸酸蚀粘接类光固化复合树脂.所有牙齿均未出现敏感症状,无继发龋出现,充填体边缘无着色,充填体解剖形态与牙齿外形连续一致,表面光滑度临床均可接受.结论 在不经牙体预备的情况下,两种树脂粘接系统治疗牙颈部非龋性病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本研究观察到自酸蚀粘接系统树脂在2年的牙齿颜色的匹配方面略优于磷酸酸蚀粘接系统树脂.

    作者:舒广;赵健慧;唐志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锥颅穿刺引流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锥颅穿刺引流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出血量30~50ml的脑出血患者45例,分为手术组23例和保守组22例.对照组18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用ELISA法动态测定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结果 ①保守组患者NSE浓度在发病21天内高于对照组(P<0.01);②手术组患者NSE浓度在发病14天内高于对照组(P<0.01),21天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于术组患者NSE浓度在发病7天内与保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14天和21天时明显低于保守组(P<0.01).结论 锥颅穿刺引流术可以减轻脑出血患者的脑损伤.

    作者:宋伟健;胡深;颜杰浩;唐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的水平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71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ys C的水平,并根据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分组,比较各患者组及对照组(包括40例健康体检者和48例非结直肠癌的肠道疾病患者)中Cys C含量的变化.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ys C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肿瘤的发展,患者血清Cys C的含量逐渐上升;在高分化肿瘤中,Cys C的含量高于低分化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ys C含量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明显增高,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提示血清Cys C水平的变化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伟刚;陈荣策;陈福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CML慢性期三氧化二砷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7例CML慢性期患者采用AS2O3>联合高三杉酯碱方案治疗.AS2O310ms/d,2~3周,高三尖杉酯碱3~4 ms/d,1~2周.结果 一个疗程后7例均获得临床缓解,其中4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均为初治患者,3例获得部分缓解,其中2例初治、1例为复治患者.4例完全缓解的患者,又进行第2次巩固治疗,仍持续血液学完全缓解.不良反应主要为Ⅲ度骨髓抑制和轻度肝功能损害,没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腹泻和黏膜炎.结论 AS2O3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是CML慢性期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案.

    作者:何志国;侯丽君;徐景勃;曾林涓;钟淑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川芎嗪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腹腔器官血流的影响

    目的 研究川芎嗪(telramethylpyrazine,TM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腹腔器官血流,特别是胰腺血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川芎嗪治疗组(TMP),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和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有数只大鼠于术后12h、24 h处死,观察血浆淀粉酶的变化.另外,运用多普勒超卢测定胰腺局部动脉(相当于胰头、体交界处)、门静脉血流、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结果 TMP组的血浆淀粉酶明显低于SAP组(P<0.01).SAP时,大鼠胰腺局动动脉血流明显下降.且于术后12h时已呈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随胰腺炎的病程进展,胰腺局部血流的下降也更趋严重(24h与12h比较,P<0.05).与此同时,门静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也行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应用海风藤酮能改善胰腺、门静脉、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与SAP组比较,P<0.01).结论 TMP能促使SAP大鼠胰腺血流量增加.

    作者:康敏;商亚娟;王成果;刘屹;杜锡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精氨酸加压素V1受体阻断剂对氧化震颤素引起低温反应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是否参与M胆碱激动剂氧化震颤素(OXO)引起的低温反应.方法 用无线遥测技术测量大鼠的体温和活动变化,观察腹腔注射AVP V1受体阻断剂对OXO引起的体温和活动变化的影响.结果 给大鼠皮下注射OXO能引起明显的低温反应,大约4h后恢复到对照水平.腹腔注射AVP V1阻断剂可以明显阻断OXO的低温效应.结论 AVP V1受体阻断剂可以阻断OXO引起的低温作用,提示OXO引起的降温效应可能是通过AVP的释放所致.

    作者:赖雁;杨永录;沈字玲;黄涛;任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变化

    目的 观察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清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非体外循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c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各55例,术前(T1)、术后即刻(T2)、第1天(T3)、2天(T4)、3天(T5)、4天(T6)、5天(T7)、6天(T8)、7天(T9)、10天(T10)、14天(T11)晨检测cTnI血清水平.结果 cTnI在OPCAB组与cCABG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直至恢复到正常水平.cTnI浓度峰值在OPCAB组较之cCABG组显著减低.术后发生心肌梗死9例,OPCAB组4例,cCABG组5例,cTnI均高于正常水平,无死亡.结论 cTnI血清水平在OPCAB组与cCABG组术后变化均表现为迅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观察cTnI血清水平变化,可较好判断心肌损伤程度,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李斌;朱贵军;罗瑛;李晓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三氧化二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成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2年10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成人CML30例.采用AS2O3进行治疗.其中初治16例,难治复发14例.结果 30例中获完全缓解19例(63.3%),部分缓解6例(20.0%),无效5例(16.7%),总缓解率(有效率)为83.3%.不良反应尤骨髓抑制,主要是肝功能的损害,发生率20%,表现为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结论 AS2O3为治疗CML的一种有效药物,且不良反应较轻,不产生耐药,患者可耐受.

    作者:赵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学培养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培养结果、耐药情况以及与肺功能的关系,为本地区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借鉴.方法 在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随机抽取116例,其中76例痰培养结果阳性,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痰培养结果阳性者中有革兰阴性细菌51例(67.11%),革兰阳性细菌18例(23.68%).真菌7例(9.21%).细菌感染前4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1株(14.47%)、大肠杆菌9株(11.84%)、鲍曼不动杆菌7株(9.21%)及表皮葡萄球菌7株(9.21%).真菌感染为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显示前5种细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哌酮等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COPD患者随着肺功能损害的加重常伴随假单胞菌、肠杆菌、不动杆菌的高检出率.结论 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痰细菌学培养结果与患者肺功能损害关系密切.

    作者:游世伦;练志方;王慧萍;张艳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再治疗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再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月115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与随机抽取70例同期末复发病例进行比较,探讨复发原因.将复发病例分成4组;Ⅰ组(手术切除并放疗)32例,Ⅱ组(单纯手术)34例,Ⅲ组(单纯放疗)27例,Ⅳ组(未治疗)22例(对照组),进行分析,探讨再治疗疗效.结果 男性较女性复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5);高度恶性痛较中低度恶性癌复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P<0.01).DukesC期较DukesA期、B期的复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7,P<0.01;X2=22.281,P<0.01);肿瘤至肛缘距离4~6cm较肿瘤至肛缘距离>6cm复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1,P<0.01).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中位存活期分别28个月、24个月、11个月、4个月;Ⅰ、Ⅱ组1年、3年生存率显著优于Ⅲ组(P<0.05).结论 术后局部复发与性别、Dukes分期、病理类型、肿瘤下级至肛缘距离相关;积极地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彭浩;杨华伟;宋立伟;周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梗阻性黄疸并发急性肾衰竭机制的研究概况

    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是一种主要由胆道结石、胆管狭窄、胆管癌、壶腹周围癌等引起的临床征象.

    作者:张喜平;沈延飞;黄鑫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肿瘤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20世纪末以来,人类基因组计划和蛋白质组计划相继实施.人们在对生物大分子物质有了深刻认识的同时,也越来越注意到生物体中各种化学小分子物质的重要性.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科学家们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代谢组学,并成为当前快速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

    作者:张品南;许扬杨;卢荷莲;陈艳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简讯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单纯疱疹病毒2型ICP4基因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ICP4基因的方法.方法 依据HSV2 ICP4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纯化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抽提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根据测序结果设计荧光定PCR的引物和探针,质粒标准品10倍稀释后进行扩增,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灵敏度和可靠性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在扩增的PCR片段中有在A-G无和T-C的无义突变.标准品101以下没有检测信号,101具有明确的检测信号,因而检测的灵敏度为10.可靠性测定结果:107-101进行10次重复Ct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4.275±0.137、17.988±0.162、22.081±0.259、25.957±0.345、29.565±0.203、33.269±0.287、37.737±0.698,变异系数分别为0.965%、0.902%、1.174%、1.329%、0.686%、0.862%、1.851%.Ct值与标准品浓度的对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系数为0.998.结论 成功建立了HSV2 ICP4基因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的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HSV2 ICP4基因的定量分析.

    作者:刘继峰;关翠萍;唐旭;徐田红;许爱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