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永苏
目的 探讨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用5~10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对乳腺肿大或肿块及乳头溢液1324例患者进行定位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及分型诊断,并与临床及病理组织学、CT、超声、钼靶、DNA、微核、结核抗体、CA153肿瘤标志物等对照.结果 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不仅对乳腺疾病诊断有重要适用价值,而且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分型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对鉴别乳腺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有否癌变有重要指导意义.穿刺成功率高达100%,早期诊断率16.9%,总诊断准确率高达98.6%,创历史新高.结论 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具有创伤小、简单快速、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结果准确等优点,各项技术指标明显高于传统诊断方法,是目前任何方法无法取代的,有较高推广实用价值.
作者:王永才;钟寸荻;王寰;朱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10年来,乳癌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呈稳定水平,而在发展中国家却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在美国、加拿大、英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病死率的缓慢下降,这与其多年来乳腺健康普查以及乳癌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上述经验为我国有效防治乳癌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现着重就有关乳癌的治疗进展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王东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顺铂(DDP)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的联合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形态学方法研究As2O3、DDP对细胞增生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53基因表达.结果1. As2O3、DDP协同作用时,浓度分别在1.5μmol/L以上、2μmol/L以上时,有显著性差异;当三氧化二砷、顺铂浓度分别是12μmol/L、4μmol/L时,72h时癌细胞接近100%死亡.2.As2O3、DDP引起HO-8910细胞S期阻滞、p53基因表达增强.结论As2O3、DDP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的生长有协同抑制作用;As2O3、DDP联合作用引起卵巢癌细胞凋亡的机制与S期阻滞、p53基因表达增强有关.
作者:杨国宏;金华;刘瑞丰;刘志新;胡江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大肠癌手术的安全性、根治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05年12月106例腹腔镜大肠癌手术.其中,腹腔镜Miles术25例、Dixon术17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0例,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5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2例.结果 腹腔镜手术成功率83.1%(88/106),中转开腹率16.9%(18/106).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2.8%(3/106),无手术死亡病例.直肠癌(或肛管癌)平均清扫13.5枚淋巴结,结肠癌平均清扫23.4枚淋巴结.平均随访18.6个月,无腹壁穿刺孔或切口肿瘤复发.结论 只要正确掌握适应证,严格遵循肿瘤根治原则,腹腔镜大肠癌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林国乐;邱辉忠;肖毅;吴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制备细胞凋亡显像剂99mTc -annexinⅤ,并在荷肉瘤小鼠体内对凋亡肿瘤组织进行活体显像.方法 利用硫酸铵沉淀和Octyl-Sepharose疏水层析纯化来源于毕赤酵母重组表达、带有内在螯合位点的annexinⅤ.通过葡庚糖酸盐配体在annexinⅤ上直接标记放射性核素99mTc,Sephadex G-25脱盐处理制备99mTc -annexinⅤ.在Balb/C小鼠右侧腋下接种肉瘤株S-180,1周后荷肉瘤小鼠经腹腔注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诱导肉瘤细胞凋亡.化疗18h后经小鼠尾静脉注射99mTc -annexinⅤ,扫描6h后肿瘤组织的SPECT图像.分别于放射性药物注射后0.5、1、3、6 h处死动物,测定各脏器、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分析99mTc -annexinⅤ在荷肉瘤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 经过硫酸铵沉淀和Octyl-Sepharose疏水层析纯化,annexinⅤ纯度达到95%.直接标记和脱盐处理制备出的99mTc -annexinⅤ放射性化学纯度为90%.将99mTc -annexinⅤ注射到环磷酰胺处理的荷肉瘤小鼠体内,肿瘤组织能够显像.结论 我们标记合成了99mTc -annexinⅤ,该探针可以活体显示肿瘤组织的凋亡情况,可能为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提供了一种手段.
作者:张迎强;蔡炯;李方;郑连芳;邱飞蝉;刘丽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宫太妇月康胶囊对药物流产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0例健康孕妇随机分成3组.A组;药物流产后口服宫太妇月康胶囊(200例);B组:药物流产后口服益母丸(200例);C组(对照组);药物流产后不服任何药物.结果(1)孕囊当天未排出,3天内排出率,A组为84.62%,B组为63.64%,C组为58.33%.(2)不全流产发生率,2周内,A组为1.50%,B组为6.00%,C组为5.50%.(3)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不超过2周,A组为96.50%,B组为97.50%,C组为69.80%;超过1个月,A组为1.00%,B组为6.50%,C组为7.50%.(4)其他不良反应,大量出血,急诊清宫,A组1例,B组7例,C组9例.宫腔感染,A组1例,B组13例,C组15例.结论 宫太妇月康胶囊能明显提高3天内药物流产成功率,降低不全流产发生率,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曲安奈德乳腺增生包块内注射,结合口服他莫昔芬、乳块消颗粒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重症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 选择药物治疗1年以上无效,经穿刺细胞学检查和钼钯摄片确诊为重症乳腺增生,而又拒绝手术治疗的病人50例,计71处病灶.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作病灶内注射.包块消散不全者2个月后予他莫昔芬、乳块消颗粒维持治疗.所有病人置于穿刺细胞学严密观察之中.结果1次注射包块消失31处占43.7%(31/71).缩小1/2以上12处,口服他莫昔芬及乳块消颗粒2~6个月后完全消散9处,占12.7%(9/71).注射后包块缩小<1/2者13例,口服他莫昔芬及乳块消颗粒2~6个月后完全消散7处,占9.9%(7/71).总有效率达66.2%(47/71).结论 曲安奈德乳腺增生包块内注射,结合口服他莫昔芬、乳块消颗粒的综合治疗方法能使增生形成的包块缩小、变软甚至消失,为重症乳腺增生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作者:杜明国;杨海波;廖晓峰;王建国;谢飞;王玲;汪明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peroxiredoxins(prxs)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类过氧化物酶,属于抗氧化蛋白超家族,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该家族第1个被发现的蛋白是来源于酵母菌的25kD蛋白质,命名为巯基特异性抗氧化酶.哺乳动物的Prxs家族包括6个成员,即prxⅠ、Ⅱ、Ⅲ、Ⅳ、Ⅴ和Ⅵ[1].prxs家族的所有蛋白均在N-端具有保守的半胱氨基酸(cys)残基,部分蛋白在C-端也有保守的cys残基.根据各成员间的同源性和cys残基的数目,prxs家族蛋白可分为3个亚类,即2-cys Prx(prx Ⅰ~Ⅳ),非典型2- Cys prx(prx Ⅴ)和1- cys prx(prx Ⅵ)[2].
作者:岳海英;黎丹戎;李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营养支持已成为临床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针对不同疾病提供不同营养支持和特殊营养底物,从而改善能量代谢、提高免疫功能、整体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这类深层的临床营养学应用尚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选择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代谢和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含色氨酸(Try)的复方氨基酸营养支持治疗,增加患者内源性褪黑素(MLT)水平,达到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辅助肿瘤治疗的目的.
作者:胡世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国外开展肺移植情况,探讨临床肺移植在我国开展的可行性,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2002年5月,我院成立肺移植团队,开展猪肺移植动物实验,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9月~2005年8月我院共完成临床肺移植24例,其中肺气肿11例、肺纤维化8例、硅沉着病1例、双侧支气管肺囊肿2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及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1例.受体术前均为重症呼吸衰竭,长期靠呼吸机依赖4例.手术方式:单肺移植20例,包括:左肺移植11例,右肺移植9例,其中2例为同一供体同期的左、右单肺移植,有1例为左侧供肺植入右胸腔,1例为体外循环下室缺修补后行右肺移植,1例为体外循环下右肺移植;双肺移植4例,包括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3例,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1例.结果 术后短期内死亡5例,其中1例于术后15天死于急性排斥,2例于术后30天死于感染、多脏器衰竭,1例术后36天死于肺梗死、1例术后1天死于心脏衰竭.19例痊愈出院,术后早期生存率79.8%(19/24),肺功能极大改善,生存3年以上1例,生存 2年以上2例,1年以上1例,中位生存时间10(1~36)个月. 结论本组肺移植的结果与国际发达国家的疗效相似,肺移植在我国新世纪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组建肺移植团队、多学科合作是肺移植手术成功开展,术后长期生存的关键;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和感染仍是肺移植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静瑜;郑明峰;胡春晓;朱艳红;何毅军;王永功;周敏;陆国础;陆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本项目研究针刺和激光疗法对大鼠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中大鼠腹腔注射免疫抑制剂后,分别用针刺和激光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测定大鼠NK细胞的活性.结果 大鼠NK细胞活性在针刺百会和激光穴位表面照射后增强,而激光穴内针刺后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针刺和激光表面照射均能改善大鼠NK细胞活性,而这种改善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阮步青;杨锋;江凌圳;杨东晓;陈秀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2005年收治的50例胃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胃癌局部复发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全组50例2年内复发比例为66.0%;肿瘤病理分期、阳性淋巴结数和根治程度为影响胃癌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多在2年内发生;术后定期随访尤其是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肿瘤病理分期、阳性淋巴结数和根治程度为影响胃癌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
作者:陆贝;蔡阳;朱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人源幼虫巨大致死性基因Hugl-1表达与人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探讨Hugl-1基因表达与肺癌肿瘤细胞发生、侵袭的相关性.方法 对50例NSCLC标本(含癌旁组织)和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Hugl-1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肺癌肿瘤组织中Hugl-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 (2)肺癌组织中Hugl-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结论Hugl-1基因表达下降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作者:杨勇;邹良建;周栋;郎希龙;金海;黄盛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与结构畸变. 方法用秋水仙素、低渗液处理细胞,经冰醋酸膨胀及甲醇固定后,进行Giemsa染色,在油镜下观察细胞染色体,并对细胞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结果 OSCC的染色体众数为63~66,并存在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结构畸变,主要为染色体断裂及染色单体断裂.染色体数目异常有1、7、16、19、20号增加及6、9、10、18、21、22号丢失,结构重排主要累及1、2、4、11号等.结论OSCC的染色体变异研究有助于其相关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作者:李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冷冻保存自体血小板输注式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进行了22例次冷冻保存自体血小板回输.采用COBE单采机采集血小板,加5%二甲亚砜(DMSO)血小板冻存保护剂,置-80℃冰箱冷冻保存1~3个月.40℃水浴复苏冻存血小板.血小板﹤20×109/L时回输冻存血小板.测定冻存血小板CD41、CD42b 、CD61 、CD62P、CD63、回收率及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结果 移植后一般需输注冻存自体血小板2~4次.血小板冻存后回收率在47%~87%之间,平均回收率为(72.73±10.49)%.在22例次血小板冷冻保存回输中,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有12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62P百分比值升高,7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63百分比值升高,表明血小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活化.有4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41或CD42b百分比值减低,表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输注后CCI在(5.6~17.6)×109/L之间,22次回输中有18次的CCI在7.5之上.移植过程中无出血发生,回输后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采用冻存自体血小板输注可以防止移植过程中出血的发生,代替异体血小板输注而杜绝诸如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造成的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回输是安全和切实可行的.
作者:杨同华;赵仁彬;沈晓梅;史克倩;赖洵;杨艳梅;陆洁;杨泽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预防接种的普及,以及对献血员筛选手段的提高,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其主要传播途径发生了转移,同时由于部分急性乙型肝炎病例可转为慢性,甚至进展为重型肝炎,引起肝功能严重损害,威胁患者生命,故而对急性乙肝的防治仍需高度重视.为此,对我院自2001年以来收治的200例急性乙型肝炎进行回顾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做好疾病预防知识宣教.
作者:董桂兰;施军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肺外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然而对于完全切除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复发率25%~50%, 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手术前的常规检查不能发现已经存在的隐匿性微转移灶(occult metastases, OMs)[1].因此,对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王明钊;沈毅;魏煜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骨肉瘤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骨肿瘤, 约占所有骨肿瘤的20%.其恶性程度高,好发于青少年,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尤其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骨肉瘤的发生机制在分子水平有了一定的认识.目前,人们针对骨肉瘤及其肺转移已研究开展了免疫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及其联合基因治疗或联合其他方法的治疗等诸多基辅前景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桂龙;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众所周知,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对于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确定和发现一种能够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标志物就显得十分重要.MRP-1/CD9、KAI1/CD82同属于跨膜4超家族(TM4SF家族),其结构为细胞膜糖蛋白,具有4个高度保守的穿膜结构区,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近研究发现,两者对多种肿瘤的转移具有抑制作用,MRP-1/CD9和KAI1/CD82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进展与预后.本文就MRP-1/CD9和KAI1/CD82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李钊;林瑶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对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环磷酰胺、ATG.结果 移植后造血恢复较快,干细胞回输后第10天白细胞升至1.0×109/L以上,干细胞回输后第5天患者关节疼痛消失,可下床活动.移植后2个月RF、CRP、ESR均恢复正常.结论 自体干细胞移植有可能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珂;阮林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