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钊;沈毅;魏煜程
抗体药物(antibody-based drugs)是以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为主体的抗体工程技术制备的药物.抗体药物亦称单克隆抗体治疗剂(monoclonal antibody therapeutics).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抗原),可以制备相应的靶向抗体药物.抗体药物在感染、心血管疾患、自身免疫疾患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特别在肿瘤治疗中有巨大的潜力与应用前景.当前,抗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热点.目前处于临床前期、临床Ⅰ期与临床Ⅱ期研究与开发的各类生物技术药物中,抗体药物的品种数量位居前列.
作者:甄永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众所周知,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对于降低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确定和发现一种能够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标志物就显得十分重要.MRP-1/CD9、KAI1/CD82同属于跨膜4超家族(TM4SF家族),其结构为细胞膜糖蛋白,具有4个高度保守的穿膜结构区,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近研究发现,两者对多种肿瘤的转移具有抑制作用,MRP-1/CD9和KAI1/CD82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进展与预后.本文就MRP-1/CD9和KAI1/CD82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李钊;林瑶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骨肉瘤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骨肿瘤, 约占所有骨肿瘤的20%.其恶性程度高,好发于青少年,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尤其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骨肉瘤的发生机制在分子水平有了一定的认识.目前,人们针对骨肉瘤及其肺转移已研究开展了免疫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及其联合基因治疗或联合其他方法的治疗等诸多基辅前景的肿瘤基因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桂龙;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本项目研究针刺和激光疗法对大鼠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中大鼠腹腔注射免疫抑制剂后,分别用针刺和激光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测定大鼠NK细胞的活性.结果 大鼠NK细胞活性在针刺百会和激光穴位表面照射后增强,而激光穴内针刺后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针刺和激光表面照射均能改善大鼠NK细胞活性,而这种改善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阮步青;杨锋;江凌圳;杨东晓;陈秀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对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环磷酰胺、ATG.结果 移植后造血恢复较快,干细胞回输后第10天白细胞升至1.0×109/L以上,干细胞回输后第5天患者关节疼痛消失,可下床活动.移植后2个月RF、CRP、ESR均恢复正常.结论 自体干细胞移植有可能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珂;阮林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与结构畸变. 方法用秋水仙素、低渗液处理细胞,经冰醋酸膨胀及甲醇固定后,进行Giemsa染色,在油镜下观察细胞染色体,并对细胞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结果 OSCC的染色体众数为63~66,并存在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结构畸变,主要为染色体断裂及染色单体断裂.染色体数目异常有1、7、16、19、20号增加及6、9、10、18、21、22号丢失,结构重排主要累及1、2、4、11号等.结论OSCC的染色体变异研究有助于其相关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作者:李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小儿肺炎时,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和8(IL-6、IL-8)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2002~2003年杭州市中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患儿74例,根据病情轻重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组(51例)、非重症肺炎组(23例).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IL-6、IL-8的动态变化.同步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C反应蛋白和血白细胞总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清TNFα (55.94±28.99pg/ml)、IL-6(151.60、±68.75pg/ml)、IL-8(39.09±16.97pg/ml)浓度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清TNFα(13.96±8.01pg/ml)、IL-6(33.76±17.16pg/ml)和IL-8(7.74±3.34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重症肺炎组的血清TNFα(18.08±7.26pg/ml)、IL-6(11.95±5.11pg/ml)、IL-8(5.81±2.64pg/m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非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清TNFα(8.49±4.72pg/ml)、IL-6(8.3±3.31pg/ml)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IL-8(6.74±2.51pg/ml)的浓度变化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白细胞总数呈相似的变化,重症肺炎组患儿血CRP(40.18±18.83mg/L)和白细胞总数[(11.883±4.553)×109/L]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CRP(8.21±5.51mg/L)和白细胞总数[(8.850±2.492)×109/L).治疗后重症肺炎组血CRP仍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1),血白细胞总数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结论在小儿肺炎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过度释放.TNFα、IL-6、IL-8可作为反映肺炎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作者:余峰;崔敏娴;姚冬莉;夏晓青;吴琳;柴鸣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人源幼虫巨大致死性基因Hugl-1表达与人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探讨Hugl-1基因表达与肺癌肿瘤细胞发生、侵袭的相关性.方法 对50例NSCLC标本(含癌旁组织)和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Hugl-1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肺癌肿瘤组织中Hugl-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 (2)肺癌组织中Hugl-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结论Hugl-1基因表达下降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作者:杨勇;邹良建;周栋;郎希龙;金海;黄盛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因胸部恶性肿瘤引起的气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取25例因肺癌、食管癌等压迫侵犯气管、支气管致严重呼吸困难的病人在纤支镜直视下置入镍钛记忆合金人体气管支架.结果25例支架均放置成功,呼吸困难症状立即缓解,随访观察3~35 个月,生存者支架无移位,气道通畅,无明显疼痛及异物感.结论 气管支架能暂时缓解恶性肿瘤引起的呼吸困难,改善生活质量,生存时间的延长有赖于结合有效的放化疗.
作者:陈若;陈静瑜;郑明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营养支持已成为临床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针对不同疾病提供不同营养支持和特殊营养底物,从而改善能量代谢、提高免疫功能、整体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这类深层的临床营养学应用尚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选择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代谢和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含色氨酸(Try)的复方氨基酸营养支持治疗,增加患者内源性褪黑素(MLT)水平,达到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辅助肿瘤治疗的目的.
作者:胡世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2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2种表面抗原CD69、HLA-DR,并与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发现胃癌患者术前CD69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1),HLA-DR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术后胃癌患者的CD69、HLA-DR细胞百分率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免疫功能低下,术后活化T细胞明显增多,表明切除肿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故应尽量争取根治性切除肿瘤.
作者:蔡阳;朱玮;封光华;杨祺俊;冷建杭;陆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冷冻保存自体血小板输注式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进行了22例次冷冻保存自体血小板回输.采用COBE单采机采集血小板,加5%二甲亚砜(DMSO)血小板冻存保护剂,置-80℃冰箱冷冻保存1~3个月.40℃水浴复苏冻存血小板.血小板﹤20×109/L时回输冻存血小板.测定冻存血小板CD41、CD42b 、CD61 、CD62P、CD63、回收率及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结果 移植后一般需输注冻存自体血小板2~4次.血小板冻存后回收率在47%~87%之间,平均回收率为(72.73±10.49)%.在22例次血小板冷冻保存回输中,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有12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62P百分比值升高,7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63百分比值升高,表明血小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活化.有4例次冻融后的血小板CD41或CD42b百分比值减低,表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输注后CCI在(5.6~17.6)×109/L之间,22次回输中有18次的CCI在7.5之上.移植过程中无出血发生,回输后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采用冻存自体血小板输注可以防止移植过程中出血的发生,代替异体血小板输注而杜绝诸如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造成的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回输是安全和切实可行的.
作者:杨同华;赵仁彬;沈晓梅;史克倩;赖洵;杨艳梅;陆洁;杨泽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大肠癌手术的安全性、根治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05年12月106例腹腔镜大肠癌手术.其中,腹腔镜Miles术25例、Dixon术17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0例,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5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2例.结果 腹腔镜手术成功率83.1%(88/106),中转开腹率16.9%(18/106).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2.8%(3/106),无手术死亡病例.直肠癌(或肛管癌)平均清扫13.5枚淋巴结,结肠癌平均清扫23.4枚淋巴结.平均随访18.6个月,无腹壁穿刺孔或切口肿瘤复发.结论 只要正确掌握适应证,严格遵循肿瘤根治原则,腹腔镜大肠癌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林国乐;邱辉忠;肖毅;吴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2005年收治的50例胃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胃癌局部复发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全组50例2年内复发比例为66.0%;肿瘤病理分期、阳性淋巴结数和根治程度为影响胃癌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多在2年内发生;术后定期随访尤其是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肿瘤病理分期、阳性淋巴结数和根治程度为影响胃癌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
作者:陆贝;蔡阳;朱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是引起盆腔痛和不孕的一个常见因素.新观点认为,只有当异位的内膜反复周期性出血,并出现症状时,方能确诊[1].EM虽为良性病变,但表现出与恶性肿瘤类似的生物学行为,如浸润、破坏周围组织、远处转移及易复发[2].
作者:龚丽红;韩凤娟;侯丽辉;吴效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咳嗽是患者就诊的常见的症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呼吸门诊就诊患者中80%以上均有咳嗽主诉.据美国调查咳嗽是该国患者就医的第1位原因,而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占呼吸科门诊的10%~38%.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所谓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系指持续8周以上而原因不明的咳嗽.慢性咳嗽中有73%~82%的患者是单一病因,同时具有3种病因的仅占8%.绝大多数慢性咳嗽(91%~94%)是由下列4种原因引起:后鼻道滴流综合征(儿童、成人和老年人比例分别为23%、41%、48%)、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成人和老年人比例分别为32%、24%、18%)、胃食管反流(儿童、成人和老年人比例分别为15%、21%、20%)和慢性支气管炎,而在不吸烟、未服用ACEI药物且胸部影像学检查正常的患者中,几乎都是由前3种疾病引起.
作者:何权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银杏叶是传统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改善心脑循环等作用,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金华市中医院、无锡市中医院于2005年10月~2006年6月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银杏叶口服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瘀证)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裘维焰;魏克民;胡志伟;李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宫太妇月康胶囊对药物流产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0例健康孕妇随机分成3组.A组;药物流产后口服宫太妇月康胶囊(200例);B组:药物流产后口服益母丸(200例);C组(对照组);药物流产后不服任何药物.结果(1)孕囊当天未排出,3天内排出率,A组为84.62%,B组为63.64%,C组为58.33%.(2)不全流产发生率,2周内,A组为1.50%,B组为6.00%,C组为5.50%.(3)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不超过2周,A组为96.50%,B组为97.50%,C组为69.80%;超过1个月,A组为1.00%,B组为6.50%,C组为7.50%.(4)其他不良反应,大量出血,急诊清宫,A组1例,B组7例,C组9例.宫腔感染,A组1例,B组13例,C组15例.结论 宫太妇月康胶囊能明显提高3天内药物流产成功率,降低不全流产发生率,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p15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3例人脑胶质瘤手术标本中P16、P1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16、P15蛋白的表达率与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且低恶性组(Ⅰ~Ⅱ级)与高恶性组(Ⅲ~Ⅳ级)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P16及P15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和恶性程度有关.从而可作为反映脑胶质瘤的增生能力及恶性进展的参考指标.
作者:兴桂华;张晓杰;荣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制备细胞凋亡显像剂99mTc -annexinⅤ,并在荷肉瘤小鼠体内对凋亡肿瘤组织进行活体显像.方法 利用硫酸铵沉淀和Octyl-Sepharose疏水层析纯化来源于毕赤酵母重组表达、带有内在螯合位点的annexinⅤ.通过葡庚糖酸盐配体在annexinⅤ上直接标记放射性核素99mTc,Sephadex G-25脱盐处理制备99mTc -annexinⅤ.在Balb/C小鼠右侧腋下接种肉瘤株S-180,1周后荷肉瘤小鼠经腹腔注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诱导肉瘤细胞凋亡.化疗18h后经小鼠尾静脉注射99mTc -annexinⅤ,扫描6h后肿瘤组织的SPECT图像.分别于放射性药物注射后0.5、1、3、6 h处死动物,测定各脏器、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分析99mTc -annexinⅤ在荷肉瘤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 经过硫酸铵沉淀和Octyl-Sepharose疏水层析纯化,annexinⅤ纯度达到95%.直接标记和脱盐处理制备出的99mTc -annexinⅤ放射性化学纯度为90%.将99mTc -annexinⅤ注射到环磷酰胺处理的荷肉瘤小鼠体内,肿瘤组织能够显像.结论 我们标记合成了99mTc -annexinⅤ,该探针可以活体显示肿瘤组织的凋亡情况,可能为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提供了一种手段.
作者:张迎强;蔡炯;李方;郑连芳;邱飞蝉;刘丽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