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纠正言语和口颜面失用对运动性失语语言康复的作用

顾葫芳

关键词:言语失用, 口颜面失用, 运动性失语, 语言康复
摘要:目的:探索纠正言语和口颜面失用在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我中心收治的13例运动性失语伴言语和口颜面失用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失用纠正训练.结果:失用纠正后患者主动和(或)被动表达能力均提高.结论:纠正失用是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是否有效的关键.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腔内彩超检查对侵蚀性葡萄胎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腔内彩超在侵蚀性葡萄胎诊断及治疗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25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腔内超声可以明确葡萄胎的侵蚀部位和范围,腔内超声为临床诊断侵蚀性葡萄胎及其治疗观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腔内超声在侵蚀性葡萄胎诊断及治疗观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群;高峻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肺功能FEV1评估与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相关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肺功能中FEV1(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于118例有机磷农药口服中毒神志清楚的住院患者常规每日进行肺功能FEV1检查,并对发生了中间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18例患者有32例发生中间综合征,发现其中29例FEV1值<80%,占阳性总数90.6%,说明两者存在相关性.

    作者:朱冬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异位妊娠两种治疗方法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异位妊娠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适用情况.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确诊异位妊娠患者120例,其中手术治疗开腹组54例,保守治疗用药(米非司酮)组66例,比较两组治疗和住院情况.结果:两组在一次性治愈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开腹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各有优势,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伟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HIV携带者孕妇分娩期护理

    目的:探讨HIV携带者孕妇分娩期护理的心得体会.方法:分析6例HIV感染孕妇在分娩期的治疗,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宣教,术前准备,术后专科护理.结果:6例HIV感染的孕妇,在分娩期间采用剖宫产结束分娩,在此期间采用护理后,增加孕妇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安全的,顺利的度过分娩期.结论:HIV携带者孕妇分娩期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杨桂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治检术的临床应用

    经对疑为前列腺癌(PCA)患者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治检术,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5年8月~2009年5月收治疑为前列腺癌(PCA)患者24例.年龄51~83岁,平均70岁.临床多出现下尿路梗阻症状、血尿,部分可出现腰、骶、髋、臀等处疼痛,直肠指诊可扪入前列腺肿大,中央沟消失,两侧不对称,局部结节.

    作者:李伯堂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桩核冠修复磨牙残冠残根43例报告

    目的:对磨牙残冠残根采取根管钉固位及后牙树脂桩核与全冠修复,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对43个磨牙采用根管钉(攻纹型)做多根管固位,后牙光固化树脂做桩核与全冠修复,观察期为0.5~3年.结果:修复2年内40例均无折断脱落,患牙均无明显的主客观症状,能承担咀嚼功能.术后6个月失败1例,2~3年间失败2例.结论:磨牙残冠残根采用根管钉固位及后牙树脂桩核与全冠修复,在一定的适应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何可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早期预防,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2007~2009年我科所发生的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妇4520例中发生产后出血32例,其发生率0.7%.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居首位25例(78.13%),其次胎盘因素4例(12.5%).结论:严密观察产程,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加以预防,是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君清;王英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早期臀上皮神经痛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臀上皮神经痛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为臀上皮神经痛的规范化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拟定早期臀上皮神经痛诊断标准,对此类患者17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早期干预,实施无创治疗;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措施.结果:按早期臀上皮神经痛诊断标准诊断的176例无一转为其他疾病,两组结果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提出的早期臀上皮神经痛的诊断标准有明显临床意义,早期干预、无创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张戈;马广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社区健康促进俱乐部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社区健康促进俱乐部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入选114名糖尿病患者,以糖尿病健康促进俱乐部形式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前后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结果: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患者除高密度脂蛋白外,其余血尿检验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俱乐部的社区综合干预形式能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病情发展,在社区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雯;赵燕萍;刘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疗效.方法:选择本院ACLF患者60例分为抗病毒组(30例)应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和未抗病毒组(30例).结果:抗病毒组治疗2个月后,好转23例,病死4例,有3例仍维持现状,未见好转,生存率为86.7%.未抗病毒组治疗2个月后,生存率76.7%.结论: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对于肝衰竭总体疗效较好.

    作者:黄明寿;陈郁梅;陈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技巧的探讨

    目的:探讨简单、方便、一针成功率的采血方法.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采取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血标本,观察其采血的一针成功率.结果:两组比较,新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这种改进的采血方法能有效的提高采血穿刺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提高采血标本质量,缩短新生儿哭闹时间,局部血供恢复较快,减少新生儿损伤,提高工作质量,增加服务满意度,减少医患冲突.

    作者:郑进;刘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肝破裂92例临床观察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肝破裂患者92例中,男71例,女21例.年龄17~65岁,平均31.5岁.伤后至住院时间平均为3.8小时.闭合性伤83例,主要是撞击伤和坠落伤.开放性伤9例,均为刀刺伤.

    作者:刘天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药浴治疗新生儿脓疱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浴治疗新生儿脓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脓疱疹患儿156例,按病情轻重先分为住院组和门诊组,再分别按就诊顺序各分为药浴组、炉甘石组、新霉素组,各组患儿分别予炉甘石洗剂、0.5%新霉素软膏、中药浴治疗.结果:住院药浴组治愈时间4.31±0.91天,住院炉甘石组治愈时间5.28±0.81天,住院新霉素组治愈时间5.56±1.03天,住院药浴组与住院炉甘石组、住院新霉素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门诊药浴组有效率85.71%,门诊炉甘石组有效率47.62%,门诊新霉素组有效率52.38%,门诊药浴组与门诊炉甘石组(P<0.01)、门诊新霉素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中药浴治疗新生儿脓疱疹疗程短、效果佳.

    作者:梁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使用阿托品的体会

    资料与方法2000年以来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216例,均为口服中毒(已除外皮肤吸收和食物间接中毒病人),中毒程度从轻度至重度,年龄17~70岁,男81例,女135例.

    作者:李应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几种固位钉在龋齿缺损修复中的运用体会

    目的:探讨几种固位钉在龋齿缺损修复中的运用.方法:收治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根据患者病情首先治疗好牙髓病;根据缺损壁的多少用不同种类固位钉固位;再用银汞或光敏复合树脂修复.结果:成功43颗牙,失败6颗牙,其中修复后1年失败的2颗牙,修复后2年失败4颗牙.结论:保髓、根尖周病、牙周病的治疗是否成功是牙体大面积修复的基础,无髓牙牙体修复后应必须以金属、烤瓷、全冠保护,这样牙齿的保存率才会大大地提高.

    作者:雷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诊治

    我院内镜室2008年胃镜检查700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06例,占胃镜检查人数29.9%;呕血、黑便、血红蛋白<80g/L者32例,全部胃镜或急症胃镜检查,其中12例属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高泽玲;赵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喘息康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冷哮)30例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喘息康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冷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冷哮)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喘息康颗粒加用外用贴剂;对照组给予口服缓释茶碱,定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通过对60例支气管哮喘冷哮患者的临床观察,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同时应用纯西药内服加气雾剂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治疗组临床控制率63.33%,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临床控制率46.67%,总有效率7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喘息康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冷哮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晓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艾滋病合并肺病8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并发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P)7例(其中1例为艾滋病首发表现),其临床表现为发热(7/7),呼吸困难(6/7)和低氧血症(7/7),平均动脉血氧分压58mmHg,胸部X线片显示,两肺弥漫间质或肺泡性浸润.另有支气管真菌感染、肺结核和淋巴结结核各1例(痰抗酸杆菌阳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结论:艾滋病容易发生各种肺合并症,尤以PCP多见.对既往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如突然发生肺炎和呼吸衰竭应警惕PCP发生.

    作者:许风英;孙荣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院576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6月各类手术出院病例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576例患者全部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78%,治疗用药22%,预防用药中选用适宜50%,不适宜48%,平均用药时间6.8天;Ⅰ类、Ⅱ类、Ⅲ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平均时间4.78天、7.15天、7.89天.单用、二联、三联用药率分别为74%、22%、4%.结论:围手术期抗药物的应用应加强监管.

    作者:赵树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择期手术的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术中应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结果: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1±1.2分钟,睁眼时间为6.2±2.5分钟,拔管时间为7.0±2.9分钟,苏醒后躁动发生率为4%.结论: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是较为理想的麻醉用药.

    作者:陈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