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线医学影像的数字化技术

谢俊祥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 数字化
摘要:本文对目前X线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中的直接数字化、间接数字化方式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其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开发与拓展应用的研究

    各种烧、创伤所致的皮肤组织缺损,形态畸形和功能障碍都十分常见且常毁容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劳动技能,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重负担.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这两种主要的手段来修复.

    作者:高建华;司徒朴;陈伯华;姜平;肖能坎;熊明根;肖添有;徐达传;胡志奇;钟世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通气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标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同时加用BiPAP经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意识缓解比率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H值改善及PaCO2下降的差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PaO2上升差值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

    作者:孙平军;唐颖;侯占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台湾医生研发出新型插管喉头罩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X线医学影像的数字化技术

    本文对目前X线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中的直接数字化、间接数字化方式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其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作者:谢俊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梁切除术联合晶状体摘除治疗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晶状体摘除对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例(7眼)真性小眼球的临床资料,追踪回访1~3年,观察病情的转归.结果6例(7眼)中,眼轴在15.36~18.79mm之间;所有患眼均呈高度远视,屈光度在+8.5D~+37D.所有患者均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术前药物不能控制眼压,7眼均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中未出现眼后节的并发症.随访1~3年,眼压控制较好,成功保留了患者的视功能.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是治疗真性小眼球继发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游志鹏;姜德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T形硅胶管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中的应用

    1.立项背景与思路:利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鼻窦囊肿、部分良性肿瘤等,是近十年的时间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的鼻窦外科新技术,此技术的先进性与优越性已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依据专家们的观点和我们的治疗经验认为:治疗鼻窦炎的关键在于开放鼻窦口,既通畅引流,又通畅气流,保证鼻窦内正常氧分压,从而促使鼻腔粘膜纤毛功能尽快恢复正常,并以此抵御外界致病因子的侵犯.

    作者:孙秀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2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HBV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IL-2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9例为联合治疗组,接受IL-2应用1个月后继用拉米夫定的治疗;28例患者为单独应用拉米夫定的对照组.21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11例接受IL-2联合拉米夫定的治疗;10例同样患者单独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慢性肝炎联合治疗和单用组,HBV-DNA阴转率于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为78.9%、84.2%、78.9%和67.9%、67.9%、75.0%.治疗后12个月,两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3.3%和17.8%,E抗原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9.4%和10.7%,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联合或单独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6.7%和80%,未见HBeAg阴转和发生血清转换者.结论拉米夫定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确切作用;对于慢性肝炎组,联合IL-2治疗较单独应用拉米夫定血清转换率更高.应用IL-2可使患者OKT4/OKT8比值升高,CT4细胞上升,其有明确的提高细胞免疫之作用.

    作者:郭雁宾;王芳;徐文祥;李卓;陈新月;刘建京;黄德庄;闫惠平;贺莉香;郝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骨转移瘤多见于老年男性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美国多医学中心联合研究调查显示,20%的心肌梗塞及15%的心源性猝死发生于睡眠状态.睡眠过程本身能够对心电及冠状动脉供血产生影响,诱发心脏病患者出现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作者:韩德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绿茶多酚防龋涂膜开发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本研究为新型防龋材料的开发性研究,从涂膜基材、安全性、标准化研究、与牙体粘结性能、涂膜中绿茶多酚释放规律及临床效果观察等多方面对绿茶多酚防龋涂膜防龋可行性、可操作性及实用性进行了研究.

    作者:冯希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循环酶速率法,检测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TBA水平.结果①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TBA水平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重型肝炎患者进展期血清TBA异常率与其他肝功能指标异常率比较,TBA与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TBIL(血清总胆红素)异常率均为100%.③恢复期血清TBA及其他肝功能指标值下降幅度比较,血清TBA与ALT下降幅度均大于90%,而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P(碱性磷酸酶)、GGT(谷氨酰氨转移酶)及ALB(血清白蛋白)指标在45%~54%之间.结论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存在胆汁酸代谢异常;血清TBA也是肝功能严重受损敏感的指标;血清TBA与ALT一样是反应肝细胞功能恢复及病情好转的敏感指标.血清TBA测定在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病情进展的判断、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义荣;陈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我国β链异常血红蛋白发生率、基因频率和分布

    目的研究我国β链异常血红蛋白发生率、基因频率和分布.方法应用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对我国β链异常血红蛋白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我国β链异常血红蛋白平均发生率为0.157%,平均基因频率为7.844×10-4,各省区均有β链异常血红蛋白分布,发生率和基因频率各省区不同.结论我国β链异常血红蛋白有高度的分布不均一性和遗传多态性.

    作者:秦良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医学模式的新革命和发展展望关于医学模式转变的新审视

    1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回顾相对于生物医学模式,这里我把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称为新医学模式.

    作者:王汝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机在多参数诊断颈部肿块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颈部是肿块的好发部位,即有胚胎发育过程中所产生一系列先天性肿块;又有许多急、慢性炎症性肿块;还有原发性肿瘤(良、恶性)肿块及转移性癌瘤等.其诊断的关键在于如何鉴别其性质和来源,只有明确这些问题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疗计划.由于颈部肿块的诊断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分析,而每一位医生均根据个人临床经验来判断,难免诊断水平高低不一,甚至产生错误的诊断,影响治疗.

    作者:徐文华;李国军;黄昊红;赵治明;刘秋虹;杨滇;赵玉柱;刘志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生物技术Ⅰ类新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研制成功

    包括EGF、FGE、EPO、G-CSF、IL-2、IL-11等在内的多种生长因子在近年获准临床使用完全取决于有关因子和受体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人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50年代由Cohen和Montalcini在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时发现的一种多肽生长因子,由53个氨基酸组成.

    作者:黄秉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梗死相关动脉快速、充分、持续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性

    近2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根据临床实用的原则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类.对于ST段抬高的AMI(STEMI),其治疗主要目的是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和心肌的快速、完全、持续性再灌注恢复,溶栓和机械性冠脉血流的恢复可改善左室功能,缩小梗死范围,降低死亡率.但无论溶栓或冠脉内介入治疗,早期快速的血运重建至关重要.

    作者:梁峰;胡大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上海转基因小鼠模型研发平台通过验收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脂筏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是目前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细胞膜上的亚结构域-脂筏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张伟伦;李明;刘彦信;郑德先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2年医药卫生科研进展

    2001~200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医药卫生科技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针对严重危害宁夏回、汉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疾病而开展研究的涉及有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十多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一些成果不乏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崔学光;杨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肾细胞癌局部侵袭方式与保肾手术可行性及安全切除范围的研究

    随着早期肾癌诊断率的不断提高,保肾手术日益受到重视.临床回顾研究显示,保肾手术在局限性肾癌中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堪与肾癌根治术相比.然而,由于保肾手术尚处于临床经验时期,对于其安全切除范围、手术指征等尚无系统理论研究,有关肾癌多中心病灶发生率、相关因素及发生机制、肾癌假包膜外局部侵袭情况等仍无确切结论.

    作者:李泉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