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康;吴晓球
胶质瘤是颅脑常见的肿瘤,不同级别的胶质瘤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均不同,故胶质瘤的精确分级诊断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常规磁共振成像对胶质瘤的一般诊断有很大帮助,但不能精确区分胶质瘤的级别.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磁共振功能成像逐渐发展起来,因其能给出更多精确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所以对胶质瘤的精确诊断显示出一定效果.未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将成为术前精确诊断胶质瘤的重要手段.
作者:田雪梅;王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妊娠期孕妇特有的疾病,严重危及母婴结局,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其诊断水平对降低HDC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HDCP的病因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虽然该疾病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而早期对相关因子的预测对控制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离子通道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将为药物治疗HDCP提供新靶点.
作者:戴旭;蔡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近年来医学和药学制剂工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局部麻醉药(LA)新剂型的研制,微球、脂质体、乳化剂、水凝胶以及微型胶囊技术快速发展,延长了局部麻醉时间,改善了局部麻醉的效果.随着各种LA新剂型的不断研发和应用,LA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等也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了解LA新剂型研发状况、制备工艺、麻醉效果、特点、相关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措施可为LA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徐浩;孟祥忠;赵妍;申旭霁;成娟娟;徐礼鲜;闵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280例,观察统计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包括诊断、书写不规范,药物数量、剂量、联用的不合理性等)及安全性、用药频度(DDDS)等.结果 纳入的1280例患者常用降糖药总金额为41.79万元,按照用药频度排序分别为阿卡波糖(DDDS=43002.33)、盐酸二甲双胍(DDDS=21437.50)、瑞格列奈(DDDS=1908.67)、格列美脲(DDDS=1348.50)、格列齐特(DDDS=954.50)、格列吡嗪(DDDS=99.67).纳入的1280例患者的用药处方中,合理1190例,合理率为92.97%,不合理90例,不合理率为7.03%.处方中药物数量、剂量、联用、用法不合理率分别为0.47%、0.79%、0.31%、3.75%,书写不规范22例(1.72%).不良反应总发生129例(10.08%),按照发生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胃肠道反应(8.05%)、低血糖(4.45%)、便秘(4.22%)、头晕乏力(2.66%)、贫血(0.39%)、乳酸性酸中毒(0.16%).结论 我院T2DM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好,以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类药物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药物处方仍存在一定的书写不规范、用法不合理及药物剂量问题,需要加强对以上问题的关注和妥善处理.
作者:张金彦;马霞;马静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Notch/Jagged1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可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而Notch/Jagged1信号通路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病死率居生殖道肿瘤之首.Notch/Jagged1信号通路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以及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血管形成以及肿瘤干细胞状态维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Notch/Jagged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可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以改善卵巢癌的治疗现状,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卢丹华;洪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舒芬太尼具有高选择性激动μ受体,镇痛效果强且持续时间长,起效快、清除率高,体内无明显蓄积、呼吸抑制弱等药理特性,现已被广泛用于临床镇痛治疗.烧伤后患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肌抑制、应激反应强烈,需要选用对循环影响小、对心功能抑制弱、镇痛效果更强、不良反应更少的镇痛药物,而舒芬太尼不仅镇痛效果强,还能较好地抑制机体应激反应,且对心功能无明显抑制,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故舒芬太尼更适用于烧伤患者的镇痛治疗.
作者:段二云;角述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外泌体作为起源于细胞的膜性纳米微囊泡,可以通过转运蛋白质、脂质、微RNA等信号分子参与多种信号通路进行信号传递或免疫应答,进而影响靶细胞的活性并参与一些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的调控,在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现有研究显示,外泌体在神经退行性病变、脑外伤等神经炎症相关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外泌体的生物特性及其在相关神经炎症疾病中的作用,有助于为进一步明确神经炎症相关疾病的诊断以及相应治疗提供新方向、新思路.
作者:叶济世;夏中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时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规范孕期血糖管理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但仅有限降低相关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目前研究主要关注母亲糖代谢紊乱及其对宫内环境的影响,而胎儿代谢异常在其中发挥的主导作用易被忽视.胎儿葡萄糖窃取是胎儿利用母胎间葡萄糖浓度梯度差从母体主动汲取葡萄糖的过程.母亲高血糖状态与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协同作用下,胎儿葡萄糖窃取效应大化,导致糖尿病胎儿病的发生、发展.因此,针对孕前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应在孕前及孕早期加强筛查与合理干预,以早期防治胎儿高胰岛素血症.此外,母亲血糖受胎儿葡萄糖窃取作用的影响,不能客观反映母婴整体的代谢情况,亟待寻找其他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妊娠期间糖尿病的筛查与病情评估.
作者:李晶晶;陆婧;毕艳;朱大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成功率接近,但存在很大的美学风险.目前认为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体植入深度要求种植体颈部应置于邻牙或理想种植体龈缘线的根方2~3 mm处,但在骨结合形成阶段期间,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都会有1 mm左右的退缩,终种植体冠方应位于邻牙或理想种植体龈缘的根方3~4 mm.骨结合阶段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的退缩机制主要是由于拔牙后牙槽窝的重建从而导致牙槽骨吸收、软组织退缩,而即刻种植并不能阻止软硬组织的变化.嵴顶下植入能一定程度补偿骨改建过程中牙槽骨的吸收,避免因种植体粗糙螺纹暴露产生的美学风险.当前国内外多数学者在研究即刻种植中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的变化均在同一植入深度前提下进行,而不同植入深度条件下,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的变化以及之间的差异尚待研究.
作者:邹晋阳;谢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扩张肾血管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临床上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手术和麻醉打击使患者的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肾功能损伤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右美托咪定可通过不同方式保护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肾功能.由于右美托咪定在肾功能保护中具有许多优势,故右美托咪定对肾功能的保护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作者:段海霞;解雅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恶性度高的神经系统肿瘤之一,患者常在发病后短期内病死.GBM的致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有的研究数据显示,大量微RNA(miRNA)通过特定的信号通路参与对GBM发生、发展过程的调控.同时,作为无创生物学指标,miRNA在用于GBM诊断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靶向miRNA治疗GBM的研究仍仅停留在细胞及动物模型阶段,虽然基础研究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但是距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作者:姜越;何鹏;梁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随着人们对辐射剂量的认识,低剂量冠状动脉CT已成为发展趋势.为了降低辐射剂量,多种迭代重建方法应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包括初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迭代重建(IR)算法及新的迭代模型重建算法.FBP重建算法在降低辐射剂量时会产生较大的伪影和噪声;IR算法在多种不同的先进CT机中被采用,它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基础上,对图像质量进行优化;而迭代模型重建算法在重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与IR算法相比,它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噪能力更强.未来,应继续研究新的重建算法,以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盛欣;肖喜刚;张金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种多基因、多步骤的过程,只有研究这些基因的变化,并了解其在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方能从分子水平角度来进一步阐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充分了解其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研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药物和治疗方案.通过基因层面的研究发现,松弛素家族受体2基因可为临床胃癌高危人群的筛选、早期诊断、病情考核奠定实验室基础;抑癌基因DAB2相互作用蛋白在机体中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国内研究人员也首次发现S100A3是胃癌相关基因.其他分子标志物,如FAT4基因、长链非编码RNA-p21等也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除此之外,既往关注较少的如锌指蛋白ZMYM5基因、EPB41基因等在近年来也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相关,未来可能是研究重点.
作者:吴雨轩;庄丽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鸟嘌呤核苷酸转化因子交换蛋白1(Epac1)是一种新型的环腺苷酸传感器,调节细胞的几个关键过程,如Ca2+调控、肌肉收缩、细胞分泌、离子通道传递、学习与记忆、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凋亡和炎症.Epac1在神经性疼痛的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Epac1激活有助于神经性疼痛引起的异常性疼痛的进展,具体信号转导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激活蛋白激酶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以及Ca2+内流有关.Epac1在神经疼痛的研究仅限于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未来有望在人体进行试验研究,使其成为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新靶点.
作者:袁欢欢;李琳;李全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细胞类型,其生物学特性具有来源、表型和功能异质性,通过产生和分泌各种趋化因子和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从而促肿瘤生成、增殖、侵袭和转移.CAFs可介导肿瘤干细胞支持肿瘤产生及增殖,促使肿瘤细胞放疗抵抗.CAFs还可通过旁分泌外泌体,增强肿瘤的生长和能诱导放疗抵抗.大分割放疗应用于CAFs,可诱导CAFs表达衰老表型发生变化,促肿瘤能力下降,为临床肿瘤的放疗带来新契机.
作者:毛羽驰;莫文倩;何环宇;张旭林;李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16例(125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3眼)和观察组(62眼),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辅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1个月和6个月测量两组眼压与视力,并于术后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眼压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术后7d、1个月和6个月的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 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6个月视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7%(55/62)比74.6%(47/63)](P<0.05).结论 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基础上,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能更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近期疗效.
作者:邢敏艳;严展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等,然而许多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全面的检查,仍找不到明确的病因,称之为隐源性卒中.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卵圆孔未闭通过反常栓塞等机制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卵圆孔未闭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介入封堵术治疗、外科手术等.
作者:袁康;吴晓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病因导致的严重呼吸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属于临床上的危重症.目前呼吸衰竭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氧疗、药物治疗及机械通气等,但结合临床实际应用,需要找寻更加有效、价格低廉的治疗手段.从20世纪末开始吸入一氧化氮(iNO)作为治疗方式进入临床治疗领域,已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重症肺炎等多种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iNO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氧合,降低氧合指数,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增加血氧含量,缓解肺动脉高压,提高氧分压,成为治疗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措施.
作者:尹洋;贺仁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临床常见的膀胱癌类型,适宜的手术方式、围术期管理以及术后化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其减少了术中损伤,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且不良反应少.围术期及术后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可降低手术难度,有效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滞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疗法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拉帕替尼和纳武单抗已被批准用于肿瘤的治疗.
作者:李绍林;修有成;刘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对照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操作,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02 mg/kg咪达唑仑+0.3 μg/kg舒芬太尼+0.6 mg/kg 罗库溴铵,维持麻醉后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观察组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给予0.5%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0.5 μg/kg右美托咪定,坐骨神经阻滞给予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0.5 μg/kg右美托咪定,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5 min(T0)、麻醉后10 min(T1)、手术开始时(T2)、麻醉后1 h(T3)、术毕(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腰丛及坐骨神经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MAP、心率以及PETCO2随麻醉和手术的进行逐渐升高,而后又缓慢降低,其中观察组的MAP和PETCO2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对照组的水平较观察组高,观察组的心率波动较对照组小,且范围较对照组更为理想;两组患者的SaO2先降低后升高,但观察组的波动较对照组小.两组患者的MAP、心率、SaO2以及PETCO2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 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腰丛及坐骨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腰丛神经及坐骨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512 ±72)s比(313 ±75)s、(526 ±90)s比(305 ±82)s,(678 ±99)s比(412 ±85)s, (648 ±92)s比(405 ±69)s](P<0.01);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68%(3/64)比45.31%(29/64)](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稳定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延长患者腰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且术后麻醉并发症少.
作者:杨鹏;王薇;李丹;罗辰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