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诊疗进展

艾则麦提·艾科拜尔;温浩

关键词: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微创诊疗, 加速康复外科
摘要: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飞快发展,国内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提出并趋向成熟,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疗已进入微创时代,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认识到围术期运用ERAS理念的重要性.在诊疗过程中应既全面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又兼顾术者自身的知识层面及微创诊疗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从而选择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才能达到临床治愈的佳效果.目前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诊疗尚无统一的佳手术方案.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围术期的抗凝治疗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目前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案.射频消融术在围术期存在着栓塞事件、大出血事件、小出血事件等并发症,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抗凝方案对于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传统的抗凝方案为肝素桥接法,而不中断华法林法、口服新型抗凝药等新型抗凝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也逐渐被证实并广泛采用.

    作者:杨尚珂;赵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磁共振功能成像精确诊断脑胶质瘤的应用进展

    胶质瘤是颅脑常见的肿瘤,不同级别的胶质瘤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均不同,故胶质瘤的精确分级诊断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常规磁共振成像对胶质瘤的一般诊断有很大帮助,但不能精确区分胶质瘤的级别.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磁共振功能成像逐渐发展起来,因其能给出更多精确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所以对胶质瘤的精确诊断显示出一定效果.未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将成为术前精确诊断胶质瘤的重要手段.

    作者:田雪梅;王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舒芬太尼用于烧伤患者镇痛的研究进展

    舒芬太尼具有高选择性激动μ受体,镇痛效果强且持续时间长,起效快、清除率高,体内无明显蓄积、呼吸抑制弱等药理特性,现已被广泛用于临床镇痛治疗.烧伤后患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肌抑制、应激反应强烈,需要选用对循环影响小、对心功能抑制弱、镇痛效果更强、不良反应更少的镇痛药物,而舒芬太尼不仅镇痛效果强,还能较好地抑制机体应激反应,且对心功能无明显抑制,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故舒芬太尼更适用于烧伤患者的镇痛治疗.

    作者:段二云;角述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对照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操作,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02 mg/kg咪达唑仑+0.3 μg/kg舒芬太尼+0.6 mg/kg 罗库溴铵,维持麻醉后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观察组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给予0.5%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0.5 μg/kg右美托咪定,坐骨神经阻滞给予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0.5 μg/kg右美托咪定,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5 min(T0)、麻醉后10 min(T1)、手术开始时(T2)、麻醉后1 h(T3)、术毕(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腰丛及坐骨神经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MAP、心率以及PETCO2随麻醉和手术的进行逐渐升高,而后又缓慢降低,其中观察组的MAP和PETCO2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对照组的水平较观察组高,观察组的心率波动较对照组小,且范围较对照组更为理想;两组患者的SaO2先降低后升高,但观察组的波动较对照组小.两组患者的MAP、心率、SaO2以及PETCO2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 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腰丛及坐骨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腰丛神经及坐骨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512 ±72)s比(313 ±75)s、(526 ±90)s比(305 ±82)s,(678 ±99)s比(412 ±85)s, (648 ±92)s比(405 ±69)s](P<0.01);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68%(3/64)比45.31%(29/64)](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稳定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延长患者腰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且术后麻醉并发症少.

    作者:杨鹏;王薇;李丹;罗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白内障在临床眼科疾病中所占比例很高,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及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或其他眼部疾病的复杂白内障患者也逐渐增加.因此,对于复杂白内障患者来说,白内障手术不仅仅单纯解决白内障问题,而是同时联合前后节手术为患者一次性治疗多种疾病,从而以小的创伤得到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国内外眼科学者及专家将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C-MICS)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被医师和患者广泛接受.未来,1.8 mm C-MICS将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方式.

    作者:冯婷;贺经;马雄雄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肥胖相关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肥胖相关性肾病(ORG)是一种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疾病.肥胖是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通过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胰岛素抵抗等导致肾脏的结构和组织病理学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慢性肾病.ORG无特异性表现,大部分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蛋白尿.减肥是治疗ORG基本也是简单、有效的手段,此外适当运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也可用于ORG的治疗,减轻蛋白尿.

    作者:许杨;焦军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16例(125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3眼)和观察组(62眼),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辅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1个月和6个月测量两组眼压与视力,并于术后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眼压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术后7d、1个月和6个月的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 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6个月视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7%(55/62)比74.6%(47/63)](P<0.05).结论 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基础上,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能更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近期疗效.

    作者:邢敏艳;严展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扩张肾血管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临床上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手术和麻醉打击使患者的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肾功能损伤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右美托咪定可通过不同方式保护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肾功能.由于右美托咪定在肾功能保护中具有许多优势,故右美托咪定对肾功能的保护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作者:段海霞;解雅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退变,其以缓慢发展的关节肿痛、僵硬、关节畸形及活动受限为临床特征而困扰着患者.该病发病率高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逐步上升,但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认为OA的发生和发展与年龄、体质量、金属蛋白酶、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微RNA等因素密切相关.祖国医学对于本病具有相对独立的学说体系,认为外邪侵袭正虚之体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而以此为指导的治疗方法也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卫彦强;石继祥;纪斌;周强;章筛林;庞金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及通道学研究现状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妊娠期孕妇特有的疾病,严重危及母婴结局,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其诊断水平对降低HDC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HDCP的病因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虽然该疾病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而早期对相关因子的预测对控制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离子通道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将为药物治疗HDCP提供新靶点.

    作者:戴旭;蔡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临床常见的膀胱癌类型,适宜的手术方式、围术期管理以及术后化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其减少了术中损伤,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且不良反应少.围术期及术后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可降低手术难度,有效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滞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疗法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拉帕替尼和纳武单抗已被批准用于肿瘤的治疗.

    作者:李绍林;修有成;刘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Notch/Jagged1通路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Notch/Jagged1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可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而Notch/Jagged1信号通路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病死率居生殖道肿瘤之首.Notch/Jagged1信号通路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以及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血管形成以及肿瘤干细胞状态维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Notch/Jagged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可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以改善卵巢癌的治疗现状,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卢丹华;洪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280例,观察统计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包括诊断、书写不规范,药物数量、剂量、联用的不合理性等)及安全性、用药频度(DDDS)等.结果 纳入的1280例患者常用降糖药总金额为41.79万元,按照用药频度排序分别为阿卡波糖(DDDS=43002.33)、盐酸二甲双胍(DDDS=21437.50)、瑞格列奈(DDDS=1908.67)、格列美脲(DDDS=1348.50)、格列齐特(DDDS=954.50)、格列吡嗪(DDDS=99.67).纳入的1280例患者的用药处方中,合理1190例,合理率为92.97%,不合理90例,不合理率为7.03%.处方中药物数量、剂量、联用、用法不合理率分别为0.47%、0.79%、0.31%、3.75%,书写不规范22例(1.72%).不良反应总发生129例(10.08%),按照发生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胃肠道反应(8.05%)、低血糖(4.45%)、便秘(4.22%)、头晕乏力(2.66%)、贫血(0.39%)、乳酸性酸中毒(0.16%).结论 我院T2DM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好,以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类药物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药物处方仍存在一定的书写不规范、用法不合理及药物剂量问题,需要加强对以上问题的关注和妥善处理.

    作者:张金彦;马霞;马静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镇痛的新进展

    腹腔镜作为外科手术的基本方式近年来在临床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而术后的疼痛是影响患者快速恢复的主要原因.腹腔镜术后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临床上的镇痛效果通常不完善,可转变为慢性术后疼痛,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学疼痛或混合性疼痛,使患者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术后镇痛愈发重要.往往单一的镇痛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疼痛,多模式联合镇痛的使用尤为关键.目前国内外围绕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治疗的镇痛措施和镇痛药物比较复杂.

    作者:王媛媛;崔晓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肝细胞核因子1B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核因子1B(HNF1B)转录因子由17q12染色质编码,其涉及包括肝、胰、肾等多个脏器的生长与发育.在肾脏的发育过程中,HNF1B主要调控肾小管的生长与发育.而其在胰腺发育的各个阶段均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包括胰腺内外分泌细胞及导管发育.HNF1B转录因子编码基因易发生各种类型突变,并可造成HNF1B转录因子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包括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以及多种恶性肿瘤.同时,HNF1B异常所致疾病症状广泛并同时累及多个系统,因此诊断困难且易发生误诊.

    作者:肖兆铭;王玥茹;王文瑞;刘屹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肿瘤转移和放射抵抗的相关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细胞类型,其生物学特性具有来源、表型和功能异质性,通过产生和分泌各种趋化因子和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从而促肿瘤生成、增殖、侵袭和转移.CAFs可介导肿瘤干细胞支持肿瘤产生及增殖,促使肿瘤细胞放疗抵抗.CAFs还可通过旁分泌外泌体,增强肿瘤的生长和能诱导放疗抵抗.大分割放疗应用于CAFs,可诱导CAFs表达衰老表型发生变化,促肿瘤能力下降,为临床肿瘤的放疗带来新契机.

    作者:毛羽驰;莫文倩;何环宇;张旭林;李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在腹部实质脏器钝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外伤的发病率、病死率以及带来的经济损失往往较高,其中腹部钝伤不容忽视.全身CT扫描(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及盆部)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进行早期评估并协助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CT几乎已经取代了诊断性腹膜灌洗检查.随着CT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开发,多层螺旋CT已具备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快速传输图像、多种后处理技术、低剂量扫描等技术优势,成为腹部外伤尤其是多部位损伤时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

    作者:高井海;高凌云;吕哲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辅助性T细胞17/白细胞介素26在抗感染防御中的研究进展

    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在防止感染和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白细胞介素(IL)26是Th17细胞分泌的重要细胞因子,它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的慢性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所具有的独特阳离子两亲性蛋白结构可通过膜孔形成杀死细胞外细菌,与细菌DNA或死亡细菌和宿主细胞释放的细胞外DNA形成复合物,激活Toll样受体9,产生α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为Th17细胞提供有力的免疫防御功能.未来,有望通过调节Th17细胞/IL-26功能,增强宿主抗微生物活性或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炎症反应,为抗感染免疫防御提供新治疗策略.

    作者:李虹;孔志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锥形束CT用于测量骨密度的研究进展

    随着口腔种植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缺失牙的修复,种植术前评估术区骨密度对手术计划的制订及后期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均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锥形束CT(CBCT)在口腔各个领域的使用日益广泛.但CBCT对骨密度测量的可靠性还未得到充分的证实.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从体外已知密度的羟基磷灰石、人类颌骨标本到体内颌骨,有使用CBCT和CT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扫描,比较两者的相关性;也有使用CBCT对已知密度的研究对象进行扫描,观察CBCT灰度值与其密度的关系,其所得结果均不同.未来,除研究CBCT灰度值与骨密度的关系外,还应研究其与种植位点骨结构替代参数之间的关系,以使CBCT 更准确地运用于口腔领域.

    作者:丁怡心;谢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转移性结直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且大部分为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而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mCRC可明显获益.目前,已在临床应用或正在研究的针对mCRC靶向治疗的药物包括抑制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靶向治疗药物等.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药物适用于基因检测结果为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野生型的mCRC患者,但结直肠癌的左右侧分型、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同源体B1突变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扩增情况均影响其治疗效果.免疫靶向治疗药物建议用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表型的mCRC患者.而抑制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目前仍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疗效预测,故未来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梁慧玲;何晓琴;甘园园;周宇杰;熊琳;陈心;唐甜;徐细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