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勇;陈健德
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由巨噬细胞所产生,能够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如Ⅳ型胶原、硫酸软骨素、层粘连蛋白及纤溶酶原等.人类的MMP-12不仅能促进鼻咽癌、结直肠癌、食管腺癌、子宫颈癌等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还可以抑制胃癌等肿瘤细胞的生长,降低转移率.MMP-12参与许多肺部疾病的病理过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和肺部感染等.MMP-12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和不稳定性相关,同时有研究认为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冠心病的病理过程,具体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
作者:刘爽;赵冬雪 刊期: 2018年第14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调节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增殖以及迁移的关键调控因子,其还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并抑制细胞凋亡,其介导的血管生成已经成为多种肿瘤治疗的靶点.VEGF抑制剂贝伐单抗已用于肿瘤的治疗.紫杉醇是一种天然的一线化疗药,对多种肿瘤都有治疗作用.紫杉醇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效果显著,但其不良反应以及耐药现象严重影响了应用.紫杉醇与VEGF抑制剂联合应用可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并减轻不良反应.因而联合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王铭远;谭畅;刘静兰;肖彩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浸润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常见的病理类型,预后较乳腺原位癌差.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种类繁多,各有优势,目前主要用于辅助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大量将各种弹性成像技术应用于浸润性乳腺癌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是通过病灶硬度与临床病理的关系,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而利用弹性技术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研究较少.
作者:吴淮宇;董发进;徐金锋 刊期: 2018年第14期
滤泡性细支气管炎(FB)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在细支气管周围出现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并累及细支气管壁.儿童FB根据病因可分为继发性及原发性两类,其临床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胸部高分辨率CT对识别儿童FB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常见肺部结节影、支气管壁增厚和扩张以及淋巴结肿大,但终确诊需要借助肺组织病理.FB需要与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结核及其他淋巴组织增生性肺疾病相鉴别.对于继发性FB的处理应主要针对原发病,原发性FB则通常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类固醇激素.尽管儿童FB总体预后良好,但仍需要积极地进行长期、规律的随访.
作者:殷勇;陈健德 刊期: 2018年第14期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是烟曲霉致敏引起的一种变应性肺部疾病,好发于哮喘或囊性纤维化患者,表现为慢性咳喘发作和反复出现的肺部浸润影,可伴有支气管扩张,诊断需要结合曲霉致敏的特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中国儿童ABPA病例较少,易被漏诊、误诊.目前ABPA主要治疗药物是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物辅助治疗,以减轻肺部炎症、控制哮喘、治疗急性期ABPA、防止ABPA加重、缓解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曲霉病的发生或进展.早期识别儿童ABPA,规范治疗及合理应用激素和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
作者:刘奉琴;陈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是目前国内的研究热点,是由坐骨结节与股骨小转子间隙狭窄造成股方肌异常而引起的髋关节疼痛.对于IFI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常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三方面进行.由于坐骨和股骨周边的肌肉、肌腱等组织异常及腰椎、髋关节相关疾病均可导致类似IFI症状,从临床症状及体格检查常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故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及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CT、MRI等影像技术于骨性结构显示及软组织检查中各具优势,并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未来,影像学技术的联合应用及深度研究将成为IFI诊断及评估的发展方向.
作者:宫宁;谢明国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联合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冠心病(CHD)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采用128层MSCT行CTA检查的疑似CHD患者6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从中选取30例临床确诊为CHD并有1支或1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行CMR.分析128层MSCT CTA对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的检测情况及诊断CHD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测量CMR中病变心肌与正常心肌首过灌注时间、首过大上升斜率,及延迟强化特点.结果 本组60例300支冠状动脉中共检出176个斑块,占58.67%,其中钙化斑块128个(72.73%)、脂质斑块25个(14.20%)、纤维斑块23个(13.01%).以CAG为金标准,得出128层MSCT CTA诊断CHD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3.33%、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度为95.00%;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存在高估的现象.在30例患者CMR中,病变心肌较正常心肌具有首过灌注时间延长,大上升斜率降低及延迟强化信号强度增强的特点,其中54个室壁节段具有心肌首过灌注减低并大上升斜率也减低的特点.49个心肌节段出现延迟强化,其中22个节段呈透壁性强化;27个节段呈非透壁强化.结论128层MSCT CTA有利于显示冠状动脉血管解剖学方面的病变,而CMR有利于显示心肌病理生理学方面的改变,其两者联合对CHD综合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勇;曾文兵;陈垚;李俊;刘兴华;温云 刊期: 2018年第14期
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风险显著增加,经皮左心耳封堵(LAAO)预防卒中的效果不差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LAAO术后需使用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以预防装置表面血栓形成.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可能合并其他病症,或需要与其他心脏介入手术同时进行,围术期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需要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尚无指南推荐,且各种情况下的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仲程豪;杨兵;周秀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白藜芦醇(3,5,4′-三羟基二苯乙烯)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因其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癌降脂等广泛的生理学功能而被关注.白藜芦醇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与其调节核因子κB、去乙酰化酶1、蛋白激酶B、核因子E2相关因子2、AMP活化的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有关,白藜芦醇通过上调或下调这些信号通路的表达发挥抗血栓、抗炎、抗氧化等功能,可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而这些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往往一种诱导因子可激活多条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通过复杂的作用机制共同调节细胞生命相关活动.因此,明晰这些信号通路作用机制及相互联系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白藜芦醇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用价值有重要作用.
作者:邓洁;唐旻;文红波;曹运长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炎性因子已被认为是一类有效的肿瘤标志物,其与癌症的关系密不可分.大量癌症研究表明炎症参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而5-脂氧合酶作为炎症级联反应重要的参与者,在多种癌症中均有异常表达.临床上5-脂氧合酶抑制剂虽然还没有用作于抗癌治疗,但许多研究发现5-脂氧合酶抑制剂能通过影响炎症相关性癌症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血管生成及癌基因转录因子等抑制癌症的发生发展,并有望成为广谱的抑癌药物.
作者:王冠华;彭述堂;何志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脑胶质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治疗该病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为了改善脑胶质瘤的治疗,纳米粒子(NPs)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具有缓释性、靶向性和亲和性等特征,并且纳米材料在保持药物稳定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适载体.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为胶质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目前已经成功构建了多种抗肿瘤NPs,每种NPs均有特定的性质,因而纳米给药系统及NPs在胶质瘤个体化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优势.
作者:王娜;唐淑坤;张文远;张大鹏;高赛男;李明慧;彭海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儿童结节病是一种罕见的不明病因的全身性疾病,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器官及系统的非干酪性肉芽肿性炎症.肺结节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肺部浸润,肺门淋巴结大,伴或不伴眼部及皮肤病变.儿童肺结节病临床表现多样且非特异,甚至部分结节病患儿无症状;尽管影像学,血清生物标志物,介入肺病学和遗传学方面的进展已经扩大了临床医师对肺结节病的认识,但该病的识别与诊断仍是一大挑战.目前儿童结节病主要采用以口服激素为主,必要时辅以甲氨蝶呤的免疫抑制方法治疗,预后较成人更佳.越来越多的研究为结节病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经验、方法及证据.
作者:代继宏;蹇惠 刊期: 2018年第14期
Yes相关蛋白(YAP)/转录共激活因子PDZ结合基序(TAZ)/作为Hippo信号通路级联的下游效应因子,在器官生长、组织再生、细胞增殖等中具有关键调控作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Hippo通路的激酶级联反应通过磷酸化YAP/TAZ来抑制YAP/TAZ的活性,从而调控器官的大小和肿瘤的形成.上皮-间充质转化作为肿瘤转移的首发事件,是肿瘤发展的关键因素,而YAP/TAZ在调控肿瘤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作为核心的YAP/TAZ必将成为癌症和再生药物中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
作者:修子涵;唐旭东 刊期: 2018年第14期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坏死性血管炎、组织器官嗜酸粒细胞(EOS)浸润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特征.其发病主要与免疫遗传因素和环境刺激有关,而EOS组织器官浸润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被认为是重要的发病机制,EGP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多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EGPA治疗需根据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制订治疗方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仍然是有预后不良因素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而生物制剂在诱导疾病缓解方面也取得可喜成果;儿童EGPA病例相比成人更为罕见并有其自身的特点.
作者:万姣;罗征秀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双向Glenn术治疗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双向Glenn术治疗的复杂性先心病婴幼儿84例,其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的52例为非体外循环组,在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的32例为体外循环组;非体外循环组根据术中是否建立临时旁路分为右心旁路组(31例)和非右心旁路组(21例).比较非体外循环组与体外循环组、右心旁路组与非右心旁路组手术病死率、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平均肺动脉压、呼吸机使用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水平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吻合口血流通畅,无患儿死亡.术后心功能分级非体外循环组优于体外循环组(P<0.05),但右心旁路组与非右心旁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术后肺动脉压和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体外循环组[(14.6±2.1)mmHg(1 mmHg=0.133 kPa)比(18.4±3.2)mmHg,(143.8±11.4)g/L比(153.5±20.6)g/L,P<0.05],脉搏血氧饱和度高于体外循环组[(89.4±3.8)%比(79.3±6.0)%,P<0.01]、辅助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体外循环组[(10.3±1.3)h比(18.7±3.5)h,(8.8±4.3)d比(13.5±6.3)d,P<0.01];右心旁路组术后辅助通气时间短于非右心旁路组[(7.6±1.1)h比(13.5±2.2)h,P<0.05].非体外循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组[9.62%(5/52)比28.13%(9/32),P<0.05];右心旁路组低于非右心旁路组[3.2%(1/31)比19.0%(4/21),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治疗婴幼儿复杂性先心病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术中应尽可能建立右心旁路.
作者:邓明彬;朱宏斌;付勇;方易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骨膜蛋白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调节细胞间的相关作用.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特征是上皮细胞损伤以及炎症导致的骨膜蛋白等分泌增加.骨膜蛋白随后参与到气道重构及肺病理生理学的其他方面.在支气管哮喘中,骨膜蛋白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和肺功能下降等的预测因子,也可作为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的生物标志物.骨膜蛋白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高表达也可以作为临床进展的指征.
作者:董媛;朱述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是目前测定活体内某一特定组织区域化学成分的唯一无损伤技术,应用MRS技术能够监测脑梗死患者脑组织代谢产物的病理生理变化、化学位移现象,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从而客观准确地反映脑组织能量代谢和生化改变,反映脑神经的损害程度.其中N-乙酰天冬氨酸(NAA)和乳酸是诊断急性脑梗死敏感且可靠的指标,并可用于病情变化判断;NAA、肌醇是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诊断指标,NAA和胆碱复合物的变化可用于判断早期抑郁,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病情变化判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建博;冉春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胶质瘤是脑内常见的原发性肿瘤,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脑胶质瘤术前分级,尤其是Ⅱ和Ⅲ级胶质瘤的准确分级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术前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首选方法,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能够显示脑胶质瘤的微循环状态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准确反映肿瘤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的密度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定量评价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为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李万兰;周剑;高培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形成冠状动脉血栓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损伤)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内皮细胞是心脏微循环构成的基本单位,所以内皮功能紊乱及微循环损伤是心肌I/R损伤的重要标志和发生基础,内皮细胞发生自噬可能会导致其自身的活性增高或死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伤从而使血流运行受阻,形成和加重心肌I/R损伤.目前,对于内皮细胞自噬在心肌I/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参与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
作者:常庆;沈丽;傅羽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环指蛋白2(RNF2)基因在喉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3对临床喉癌及癌旁的组织标本,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RNF2基因在喉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敲除RNF2基因表达后,用细胞克隆实验研究敲除RNF2表达对喉癌细胞Hep-2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NF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呈强阳性,而在癌旁组织中呈阴性或弱阳性;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喉癌组织中RNF2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同时,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结果显示喉癌组织RNF2 mRNA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敲除RNF2表达后,喉癌细胞的克隆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 RNF2在喉癌组织表达升高,其高表达可促进喉癌细胞增殖.
作者:刘建敏;曹蜀炜;张萌;张华勇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