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松道;陈晓晴;温怀凯
分泌型子宫内膜样癌临床较少见,发生于45岁以下妇女则更是十分罕见[5],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常易误诊为分泌期子宫内膜.我院曾遇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宜玲;袁马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急性中毒时,早期积极有效的洗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也是后续治疗的基础.然而由于患者洗胃时操作不当常导致返流误吸,引起窒息或致吸入性肺炎,从而延长病程、加增医疗费用,甚至危及生命.我院在治疗重度中毒患者中,发现洗胃前采用防护性气管插管措施可以明显减少返流误吸、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辉;伊越春;谢民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之首[1].顽固性产后大出血系指予常规子宫收缩剂、按摩子宫、置冰袋等措施均不能控制的出血,随时可危及产妇的生命[2].临床上常因此而行子宫切除术,给产妇带来终身的心理、生理创伤.因此,如何采用快速积极、行之有效的措施保留子宫并减少出血至关重要.我院对顽固性产后大出血患者行碘仿纱条宫腔填塞治疗,取得良好结局,现总结如下.
作者:梁峰冰;贺晶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严重二尖瓣病变,如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或二尖瓣双病变常以二尖瓣置换术作为治疗手段,效果良好.然而,其术后并发症,如出血、左心室破裂、左心房破裂、低心排、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死等也较为常见[1~5],这将影响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成率.其中出血性并发症较为常见,我们对在我院行二尖瓣置换术后的出血性并发症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原因及特点,以期减少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董侃;陶谦民;徐远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乳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PTE)是乳腺癌患者较为隐匿而突然的致死性原因,由于受诊断条件的限制,极易误诊或漏诊.乳腺癌合并肺动脉血栓临床较少被发现和得到确诊.我院在所收住的各类住院患者中,发现乳腺癌合并PIE,现报道如下,以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应可净;任丹虹;陈丽英;洪武军;宋向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超排卵周期人血清及卵泡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探讨IGF-Ⅱ在生殖内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45例超排卵周期取卵日人血清及卵泡液中IGF-Ⅱ、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析IGF-Ⅱ与卵泡发育、生殖激素及为超排卵而使用r-FSH、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的剂量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结果卵泡液IGF-Ⅱ(0.60±0.69)μg/L,低于血清IGF-Ⅱ(1.09±1.21)μg/L (z=1.975,P<0.05);卵泡液中IGF-Ⅱ与E2、P水平呈正相关(r=0.620、0.509,均P<0.01);与T/E2比值呈负相关(r=0.514,P<0.01),与FSH、LH水平及LH/FSH比值无相关性(r=0.033、0.044、0.062,均P>0.05);与直径14 mm以上的卵泡数及获卵数呈正相关(r=0.393、0.324,均P<0.05).血清IGF-Ⅱ与E2、P、T、FSH、LH水平及T/E2均无相关性(均P>0.05),与直径14mm以上的卵泡数及获卵数亦无相关性(r=0.099、0.185,均P>0.05).血清及卵泡液IGF-Ⅱ水平与超排卵而使用的r-FSH、hMG剂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IGF-Ⅱ在卵巢内调节卵巢功能中起了重要作用,可能具有促进卵泡发育、形成优势卵泡的作用,并可能促进卵泡E2、P的分泌.
作者:王建芬;张治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淋病是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之一,淋病的主要危害是其并发症如盆腔炎,而盆腔炎是引起女性不孕和宫外孕的主要原因.目前,由于淋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淋菌性盆腔炎也在不断增加,现将我院收治的38例急性淋菌性盆腔炎患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徐晓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达70%[1],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其发病机制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细胞因子及内毒素的清除方面,本文对ALSS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梦飞;黄红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处女膜闭锁又称无孔处女膜,为女性外生殖器发育异常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因其早期无特殊症状,初诊易误诊.现就近几年以来,我院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处女膜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黄安茜;许亮;包凌云;雷志锴;胡卫红;赵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子宫脱垂的手术方法有多种,然而对于年轻患者,尤其是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传统的手术方式已不适合.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新术式.我们采用腹腔镜辅助子宫脱垂悬吊的新术式,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良;郑伟;陈学军;李海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肺吸虫病是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变而复杂,极易漏诊.本院曾收治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且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机制也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被认为AS是内皮功能障碍后与继发性炎症性病变的不断演进的疾病.了解其发病机制可为A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作者:刘俊芳;朱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镁与心脏关系密切,许多临床与实验资料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伴发低镁血症[1],其意义已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就我院对慢性心力衰竭伴镁缺乏性低钾的患者应用镁盐治疗的经过与体会,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谢娟;邵云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乙肝血清免疫学指标与乳汁中HBV-DNA含量及阳性率的关系,以指导母乳喂养.方法选择经血清学检测诊断为乙肝携带者的产妇586例(HBV-DNA定量分析呈阳性,免疫学指标提示为大三阳或小三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测定其乳汁中HBV-DNA含量,并对所有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86例血清HBV-DNA阳性产妇的乳汁中检出HBV-DNA 398例,总阳性率为67.9%,且乳汁HBV-DNA的阳性率随血清HBV-D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血清HBV-DNA的含量(3.58×108±1.40×108)与乳汁HBV-DNA的含量(5.30×106±2.6×106)呈正相关(r=0.569,P<0.05);大三阳产妇与小三阳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96.4,P<0.01).结论血清HBV-DNA阳性产妇均应作乳汁HBV-DNA检测;乳汁HBV-DNA检测对正确指导乙肝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周丽琴;尤建飞;吕时铭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1例设为冠心病组,同期排除冠心病的健康者14名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动脉弹性测定和血尿酸水平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大、小动脉弹性指数分别为9.78±2.39、3.66±1.53,均低于对照组15.97±3.52、7.51±4.03,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5.602、3.214;均P<0.01);冠心病患者大、小动脉弹性指数与尿酸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99、-0.430,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指数降低是冠心病发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其与尿酸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陈旭娇;俞蔚;黄抒伟;凌锋;陈建明;王静;王志军;沈法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急,病情凶险,多数表现为阴道大出血及休克,易被诊为单纯产后大出血而误诊.若能及时救治、去除病因可获痊愈.随着对本症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发展,诊断及抢救成功率逐渐提高,死亡率下降.现将我们两院收治的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产科DIC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中需注意的主要问题.
作者:杜洪灵;项素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危重患者常因病情危急而行紧急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而较长时间的经口气管插管常影响口腔护理及患者的自身忍受,此时就得更换经口气管插管而行经鼻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造口术.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借助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或拔出经口插管导管而行经鼻气管插管.我院采用无间断通气经鼻气管插管更换经口气管插管1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小华;宗酉明;杨玉芳;吴建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剖宫产术在国内逐年上升,同时疤痕子宫再妊娠机会增大,因而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相对增多.现将我院近年来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金玉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卵巢癌早期极少引起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症状,难以早期发现,而且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故一旦发现多数已属晚期,病情进展快,转移早,预后差,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
作者:卢红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与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测量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组及对照组患者大、小动脉弹性指标(C1、C2)和血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结果高胆固醇血症组C1、C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35、3.06,P<0.05或0.01).C1、C2与LDL-C呈负相关(r=-0.25、-0.44,P<0.05或0.01).结论HDL-C是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的影响因素之一,LDL-C与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相关,在降低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尹来;俞蔚;沈法荣;黄抒伟;陈旭娇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