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瑰玫;马桂花
作为临床护理的特殊单元,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整体护理要求从病人入院以及手术中,手术后的护理具有连贯性.通过术前随访、术中护理、术后随访的整体护理模式,让病人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佳精神状态接受手术,有利于手术配合及术后康复,通过整体护理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护士职业责任感与综合素质,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田华;柳玉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既减轻静脉穿刺的痛苦,又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血管,对于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既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和烦恼,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改善穿刺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小儿静脉留置针常用的穿刺途径有小儿头皮小儿留置针和小儿肢体留置针穿刺.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临床操作中较多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头皮静脉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浅显易见,不易滑动,易于固定,便于保温,因此临床<3岁的小儿通常选用头皮静脉输液.
作者:张金蓉;刘卫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临床资料.结果:病灶位于瘢痕上段9例,中段14例,下段9例.术中见病灶位于腹直肌前鞘,累及腹膜3例;病理检查见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四周组织纤维化,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组织及间质细胞、红细胞、炎细胞,含铁血黄素沉着12例;患者住院5~10天,手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2年均未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可以治愈的妇科疾病,若术中异位病灶切除彻底,术后不复发.
作者:李淑霞;张吉翠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20秒并伴有心动过缓和紫绀的异常现象,多见于早产儿.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在呼吸暂停发作时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升高.本文应用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AOP),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勤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评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CT和MRI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脑弓形虫感染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病变均为多发;侵犯基底节区27例,丘脑9例,皮髓质交界区23例;累及小脑及脑干9例;CT平扫呈低密度,MRI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均匀小结节增强25例;小环状、螺旋状或靶形增强30例;巨大环形增强7例;肿块状强化4例;MRI检出病变比CT多.结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出现基底节区的多发小环状、螺旋状或靶形强化病灶,高度提示脑弓形虫感染.CT和MRI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脑弓形虫感染均是有效的诊断方法.MRI对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
作者:张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科门诊和急诊的常见病.指非传统概念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子宫出血,其病理基础是中枢-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的调控失常,也可以是卵巢或子宫局部调控机制异常所致.近年来,随着妇科内分泌研究的进展对月经的调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治的要点是:①正确的诊断(异常出血的鉴别诊断,合理必要的检查项目);②合理有效的止血;③止血后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刘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病历资料患者,23岁,彝族,因停经40-1周,腹痛3小时,于2001年7月8日21:00入院.平素月经规律.16岁结婚,孕4次,足月产3次,前2次臀位妊娠阴道助产新生儿死亡,第三胎头位孕足月顺产女婴,现3岁.末次月经2009年9月30日,孕期未产检.入院体检:体温37.4℃,肪搏11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身高156cm,体重69kg,痛苦病容,强迫俯屈位.
作者:李绍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应用硫酸镁及配伍安宝片治疗先兆早产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56例先兆早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先用25%硫酸镁注射液20ml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30分钟滴完,然后每日应用25%硫酸镁注射液60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中,以1.5~2g/小时速度静脉滴注,同时口服安宝片10mg/次,6~8小时1次,宫缩消失后,继续用药巩固3天.对照组单用硫酸镁,用药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抑制宫缩、延长孕周、保胎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配伍安宝片可有效治疗先兆早产.
作者:郭兆君;张树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了解五家渠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外资及合资药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7~2009年度11所一级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信息,采用年度金额排序法、外资及合资药厂金额排序法及药品分类排序的方法,对11所一级医疗机构3年来外资及合资药的采购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资及合资药采购呈上升趋势,用药居前药厂为诺和诺德公司、施贵宝公司、赛诺菲-安万特公司,金额排序中,以内分泌系统用药为多,以心血管系统的用药次之.结论:外资及合资药的使用占有一定的比例,应合理使用.
作者:袁翠英;罗为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将2006年8月~2008年6月120例多发伤急救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获得有效救治.结论:正确及时的急救护理,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力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内宫节育器(IUD)作为长效避孕方法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也为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其主要优点为安全、高效、经济、简便,放置可长期避孕,而且作用可逆,取出后生育力即可恢复.但IUD异位后可导致失败妊娠、出血、疼痛、脏器损伤、取器困难,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004年8月开始放置爱母型宫内节育器,目前已发现Mcu不同程度异位5例.通过对此5例MCu不同程度异位异位病例进行分析,意在探讨Mcu异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Mcu异位的发生.
作者:刘乐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小儿静脉输液中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因素有:①护士的心理素质;②护士的操作方法及认知;③患儿及家属的配合程度;④患儿的血管状况;⑤穿刺后的固定及对穿刺部位的保护等.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及心理素质,做好沟通,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根据患儿的血管状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做好穿刺后的固定保护工作,对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
作者:郭秀阳;张彦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院前死亡率高,需要急救人员做出快速反应,快速出诊,设置急救方案,独立实施现场急救.院前急救护理正确、及时与否,对其病程转归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者:孙继青;王云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脏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手术或临床的肾脏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处理,部分病例行血管成像.结果:肾挫伤分为,①小的肾皮质撕裂,肾内血肿,包膜下小血肿;②肾实质断裂,大的包膜下血肿;③肾脏碎裂为多个碎片,肾动脉主干损伤,伴尿液外渗.结论: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能结合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及血管成像,能对肾损伤程度准确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郑卫;周风琴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笔者以多年临床经验为材料,介绍脑梗死恢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护理原则,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指病人的体力、智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逐渐恢复的过程.
作者:程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采用椎间盘内注射不同浓度的组织蛋白酶D,探讨组织蛋白酶D在兔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椎间盘内注射3种不同浓度的组织蛋白酶D,阴性对照组中在椎间盘内注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3、6周,检测椎间盘髓核中蛋白多糖含量,采用HE染色组织学观察椎间盘的退变特征.结果:HE染色组织学观察6周时在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椎间盘中,组织学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特征;蛋白多糖含量的测定显示,6周时各实验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程度大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蛋白酶D可导致兔腰椎间盘髓核内蛋白多糖含量的降低,说明组织蛋白酶D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涂名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经胃镜下气囊扩张联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应用贲门失弛缓扩张器在胃镜直视下对4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扩张及联合肉毒素注射.结果:贲门较术前扩张明显,内镜可顺利通过,24小时后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显效42例,有效3例,穿孔1例,总有效率97%.结论:胃镜下气囊扩张联合肉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近期效果确切,费用低,可重复性好,是一种理想的非手术方法,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赵东升;厉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2006~2009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8例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生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常见并发症,其出现的频率和风险因素还不完全明确,研究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降低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有指导意义.通过检索Medline数据库、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进行归纳总结,熟知PPCs的高危因素并懂得防治原则,很有必要.
作者:肖高鹏;唐天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上颌前牙区美学种植体修复后的美学成形及评价其效果.方法: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缺失患者36例使用ITI前牙标准美学种植体修复,其中骨量不足者用Bio-Oss人工骨植入以及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覆盖,定期复诊维护,在第12个月和第24个月进行评估.拍摄X线片观察骨吸收情况,进行牙龈美观度评估.结果:33例种植体未见明显垂直骨吸收,牙龈形态满意;2例龈乳头恢复不良;1例龈缘高度不满意.结论: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缺失时使用美学种植体可得到较好的美学修复效果,短期成功率100%,软组织恢复情况与骨缺损的情况及手术方法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郑朝辉;李浩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