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人群中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在逐年增多,这对慢性病防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中医药逐渐走进社区,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助于降低医疗卫生费用,提高我国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作者:韩玉萍;于小燕;艾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给予氟康唑、克霉唑和中药方剂外用等综合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100例中,显效94例(94%);好转5例(5%);无效1例(1%);总有效率达99%.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该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桂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产后6周内第1次发病,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的精神紊乱.严重危害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本院收治农村产妇约占76%,笔者在农村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及护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东明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分析336例肺结核合并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肺结核合并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药物情况.结果:老年居多,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肺结核合并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培养及药效试验十分重要.
作者:关键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笔者以多年临床经验为材料,介绍脑梗死恢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护理原则,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指病人的体力、智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逐渐恢复的过程.
作者:程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副乳腺是指正常乳腺以外的乳腺组织,是一种乳腺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是由于正常乳腺发生部位以外的胚胎原基乳嵴不完全退化或部分存留,出生后受内分泌激素影响继续发育而成.副乳腺体组织常发生和主乳房腺体组织一样的生理性周期变化和病理改变[1],如月经周期中会引起腺体的肿胀和疼痛,妊娠和产后期间甚至会出现泌乳等现象,也同样会发生乳腺增生症及良恶性肿瘤,约3%可伴发副乳纤维腺瘤.由于副乳腺发生的纤维腺瘤较少见,一些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导致临床误诊和漏诊,延误治疗,应引起临床重视.现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论述如下,以提高对副乳腺纤维腺瘤的认识.
作者:彭志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我们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取2种不同长度鼻饲管鼻饲,并对两种插管长度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是插管长度增加10cm的患者上腹部不适感消失,解决了护理问题.但长期鼻饲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并发症.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继红;王常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采用椎间盘内注射不同浓度的组织蛋白酶D,探讨组织蛋白酶D在兔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椎间盘内注射3种不同浓度的组织蛋白酶D,阴性对照组中在椎间盘内注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3、6周,检测椎间盘髓核中蛋白多糖含量,采用HE染色组织学观察椎间盘的退变特征.结果:HE染色组织学观察6周时在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椎间盘中,组织学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特征;蛋白多糖含量的测定显示,6周时各实验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程度大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蛋白酶D可导致兔腰椎间盘髓核内蛋白多糖含量的降低,说明组织蛋白酶D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涂名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在子宫肌腺病、子宫肌瘤、子宫肥大3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阴道超声加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进行鉴别诊断,后经随访反复复查及手术后病检证实.结果:2008年1~12月进行阴道彩超检查11271例患者,检出子宫肌腺病患者368例,检出子宫肌瘤患者2120例,检出患子宫肌瘤与子宫肌腺病的比例约5:1;超声检出子宫肥大的患者432例,检出患子宫肥大与子宫肌腺病的比例约1:1.其中单纯性子宫肌腺病220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34例,合并子宫肌瘤18例,合并妊娠22例.在368例子宫肌腺病患者中子宫前、后壁均增厚者222例.前壁增厚者72例,后壁增厚者74例.结论:阴道彩超在子宫肌腺病与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的鉴别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作者:李常青;侯晓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如何采取措施观察预防反跳的发生.方法:针对有机磷中毒发生反跳的原因,先清除毒物,终止毒物继续吸收,再给予阿托品、解磷定注射液等解毒药物,输血、血浆,对症支持治疗.结果:30例中毒者除1例病情较重死亡之外,其余未发生反跳.结论:有机磷中毒早期如果及时采取一系列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反跳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孔俊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求证三焦的有形与无形,化解三焦的纷争.方法:秉着执中的态度,假设三焦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结果:无论是中医理论还是临床,三焦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结论:狭义的三焦有形,为六腑之一,广义的三焦无形,为原气之使.
作者:陈小军;李桂秀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了解防保机构人力资源、工作负担现状,为公共卫生管理者优化人力资源,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现况调查方法,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庆阳市126个乡镇,1412个村级防保机构的1557名防保人员素质结构,并收集工作负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防保人员专业以临床为主,学历、职称较低,继续教育机会少,人员数量少,工作任务重,经济收入偏低,工作积极性低.结论: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防保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大投入,提高防保人员的待遇,稳定防保队伍,开展继续教育,提高防保人员专业素质,增加防保人员数量.并通过多种途径,减轻防保人员负担.
作者:曹瑜;王芸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病历资料患儿,女,12岁.因反复咳嗽1个月,加重伴呼吸困难5小时于2010年2月24日入院.患儿入院前1月吃零食时与同学嘻笑打闹,当时出现剧烈呛咳,继之出现反复阵发性咳嗽,曾于当地以支气管炎、肺炎予口服及静点抗炎药物治疗,均效果不佳.
作者:王丽霞;赵喜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方法:对7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抗肿瘤药物进行膀胱内定期灌注,多次变换体位,使药物与膀胱黏膜接触.结果:有1例患者出现尿道狭窄,2例出现膀胱刺激征,5例出现膀胱内烧灼感,1例复发.但无1例出现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均能完成>1疗程的治疗.在膀胱灌注时加强对患者在灌注前、灌注中及灌注后护理,可有效的将患者的不适减少至低,提高患者在治疗中的舒适度及安全性.
作者:张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妇女取环疗效观察.方法:给100例绝经妇女术前2小时直肠放入米索前列醇200μg.结果:宫颈软化、取环成功、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可以软化宫颈,提高取环成功率,减轻疼痛.
作者:殷建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了解不典型临床表现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31例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分别采用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探讨不典型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方法.结果:31例患者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未达到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率达61.3%.结论:常规心电图对不典型临床表现的冠心病患者诊断价值有限,特别是对高危心血管发病人群,必要时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
作者:曹政;刘祥其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强化的全肠外营养(TPN)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营养支持疗程为7天.采用全营养混合液通过中心静脉输注,均为等氮等热量.对照组给予一般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给予谷氨酰胺为底物的肠外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营养支持7天后检测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以及IgG、IgA和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值.结果:实验组免疫营养支持7天后PAB和TRF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上升(P<0.05);IgA和IgG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百分比和CD4+/CD8+值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以谷氨酰胺为底物的全肠外免疫营养支持可改善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
作者:田莉;武凤芝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刘开荣副主任医师出生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为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张掖医专兼职副教授.主持完成县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论著1部.刘开荣教授在临床上运用经方治疗中风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颇多.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曹新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是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致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脑血管疾病.其高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使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脑动脉粥样硬化是ACI的主要病因.炎症已被公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炎性反应细胞及其释放的产物是主要的促动脉粥样硬化因素.这些因子包括以下几种.
作者:郭旭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学习,生活及活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不少儿童哮喘患者由于不及时或治疗不得当终发展为成人哮喘而迁延不愈,肺功能受损,部分患者甚至完全丧失体力活动能力.
作者:杨晓峰;张建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