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TING信号通路及其功能

陈巍;柯志意;黄卫人

关键词:固有免疫, 干扰素激活蛋白, 胞质DNA识别
摘要:固有免疫反应是宿主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宿主可以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进而起始抗病毒免疫反应.干扰素激活蛋白(STING)是固有免疫反应中一个重要分子,其在防御病毒及胞内细菌感染、介导Ⅰ型干扰素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STING既可以直接识别环二核苷酸,也可以作为接头蛋白促进下游信号通路的转导;STING作为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在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时发挥免疫防御作用,也可以在肿瘤发生时发挥抗肿瘤免疫反应.当STING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时,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急性视神经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的无痛性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特征性视野缺损和视盘水肿.目前认为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供应视盘的睫状后短动脉的低灌注或者无灌注引起的视盘缺血,从而导致NAION发生.该病病因复杂,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且患者预后的差异性比较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NAION的发病率亦可能进一步增加.

    作者:房旭;张丽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催产素受体变异在正常人群及孤独症患者中社会认知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在正常健康人群和以社会交往障碍为核心症状的孤独症患者中,催产素受体(OXTR)的基因变异与父母教养行为、亲子依恋和夫妻关系、共情能力以及社交焦虑等一些社会行为及社会认知的相关性研究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亦报道,携带有不同基因型的OXTR的正常健康个体下丘脑、杏仁核、脑干及前扣带皮质等社会性脑区的结构和功能存在显著性差异.全面理解催产素系统的亲社会性属性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可为孤独症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未来的研究应考虑联合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科学方法,从基因变异-脑结构及功能改变-行为学的个体差异3个层面系统的研究OXTR调节社会行为的认知神经过程.

    作者:汪俊萍;于春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胃癌术后消化道瘘的诊治及预防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目前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也是胃癌患者有望得到治愈(5年生存)的唯一治疗方式.消化道瘘是胃癌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而对于该并发症的预防及诊治亦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保守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的综合运用已成为诊治胃肠道瘘的发展趋势.另外,明确该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对胃癌术后消化道瘘的预防及采取相应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姜金鹏;乔海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巨噬细胞极化与种植体周围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种植体周围炎与牙周炎的致病菌相似.牙龈卟啉单胞菌(Pg)作为牙周炎的关键致病菌,同样也是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致病菌.该菌可产生脂多糖、牙龈蛋白酶、菌毛和胶原酶等多种毒力因子,并且这些毒力因子与巨噬细胞的极化密切相关.‘此外种植体的表面特征也影响巨噬细胞的极化,极化的巨噬细胞在组织炎症破坏与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巨噬细胞极化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了解Pg在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还可以此为靶点探讨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的新思路.

    作者:刘歆婵;周延民;宫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老年干湿性型黄斑变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干湿性型黄斑交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120例(124只眼)进行黄斑OCT检查,其中湿性型62只眼(湿性型组),干性型62只眼(干性型组),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检测的60只眼正常眼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研究对象黄斑中心凹及距中心凹1 500 μm处上、下、鼻、颞下视网膜全层厚度;比较所有研究对象距黄斑区中心凹6 mm处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结果 湿性型AMD组中心凹、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厚度相较于正常组和干性型组显著增厚[(324±127) μm比(224±35) μm、(240±40) μm,(375±158)μm比(294±35) μm、(300±42) μm,(304±103) μm比(267±48) μm、(276±50) μm,(350±108) μm比(285±23)、(310±24) μm,(321±80) μm比(274±45)μm、(305±50) μm] (P<0.05);干性型组中心凹、鼻侧及颞侧全层视网膜厚度相较于正常组增厚(P<0.05),上方和下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湿性型AMD组的神经纤维层(MNFL)及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NE)相较于正常组及干性型组明显增厚[(77.8±10.1) μm比(27.5±7.4) μm、(33.7±9.1) μm,(309±28) μm比(240±13) μm、(237±15)μm](P<0.05);干性型组的MNFL较正常组增厚(P<0.05),干性型组RNE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可区别老年湿性型黄斑变性的全层视网膜、黄斑区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能为AMD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陈静;王继红;朱兰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产后宫缩痛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实施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后宫缩痛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治疗产后宫缩痛的方法主要有非药物治疗(外治疗法)和药物治疗(西药和中药)两大类.艾灸疗法是治疗产后宫缩痛常用的外治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创及价格低廉等特点,疗效十分显著,且产妇易于接受.而属于艾灸疗法一种的雷火灸疗法,因其药力峻、火力猛、起效快、渗透力强,比普通清艾灸更有效,未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洁;刘琴;阳秀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与肝癌的研究进展

    肝癌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是多因素、多基因、多阶段共同参与的结果,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TGF-β信号通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对于TGF-β在肝癌中的转导机制尚未有明确定论.应用小鼠模型癌症基因组图谱分析及基因工程处理等综合方法可以剖析TGF-β信号通路上下联系的驱动角色,TGF-β可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具有调节免疫机制的作用;同时与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存在关系,是肿瘤发生的启动因子;但是在肝癌干细胞产生过程中TGF-β又具有抑制作用,其在肿瘤不同进展阶段亦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王坦;徐庆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STING信号通路及其功能

    固有免疫反应是宿主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宿主可以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进而起始抗病毒免疫反应.干扰素激活蛋白(STING)是固有免疫反应中一个重要分子,其在防御病毒及胞内细菌感染、介导Ⅰ型干扰素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STING既可以直接识别环二核苷酸,也可以作为接头蛋白促进下游信号通路的转导;STING作为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在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时发挥免疫防御作用,也可以在肿瘤发生时发挥抗肿瘤免疫反应.当STING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时,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陈巍;柯志意;黄卫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抢救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脑出血组,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患者血清Hey、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纤维蛋白(FIB)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对照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9±5) μmol/L、(19±5) μmol/L、(12±5)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1.8±3.3) μmol/L、(20.6±4.3) μmol/L、(32.0±4.9) μnol/L,脑出血组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2.4±2.6) μmol/L、(18.7±3.7) μmol/L、(33.0±5.3) μmol/L,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升高,患者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Hcy水平与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850,P<0.05).结论 Hcy是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可有效反映患者预后以及恢复的干预.

    作者:贾蕾;王娟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血红素加氧酶1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氧化应激、炎症和纤维化是DKD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而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调节氧化应激、抗炎、抗纤维化中至关重要,且在DKD患者和动物模型中发挥了肾脏保护作用.在DKD治疗靶点的探索中,大多数研究均集中在改善代谢产物水平异常方面,很少有关于HO-1作为内源性肾保护因素的报道.因此,HO-1为了解DKD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同时也可能成为未来DKD治疗的切入口.

    作者:刘安然;高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西那卡塞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西那卡塞作为拟钙剂,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在血液透析人群中,西那卡塞能有效控制甲状旁腺激素等生化指标,抑制甲状旁腺增生,改善骨组织,降低心血管风险,有“甲状旁腺药物性切除”的作用,但与真正的手术相比何者更优尚无定论.西那卡塞可直接降低腹膜透析人群的心血管风险,但在其他方面研究仍较为匮乏.另外,西那卡塞不推荐在非透析人群和健康人群中使用,但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某些罕见内分泌疾病中的研究均提示有效.

    作者:叶慧珍;孔耀中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纤维化引起心房电传导功能障碍导致心房颤动的机制及其抗纤维化治疗

    心房纤维化可导致心房电传导速度减慢,传导方向异质性,引起并维持心房颤动的发生.肌成纤维细胞(MFbs)是心肌纤维化的主要作用细胞,其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和酶作用促进心肌纤维化.而MFbs迁移至损伤区域引起的胶原蛋白沉积、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异常以及释放旁分泌因子影响心肌电传导功能.在基础疾病早期干预,抑制心房纤维化,改善心房电传导功能,有望成为防治心房颤动的新型手段.

    作者:马世玉;张敏州;马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小纤维神经病的研究进展

    小纤维神经病(SFN)临床上又被称为“痛性小纤维神经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临床主要以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由于常规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测多为正常.SFN早期难以诊断.如不及时进行临床干预,患者反复间断发作,神经痛逐渐恶化,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诊断SFN的方法主要包括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测.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辅助检测方法包括皮肤交感反应、皮肤活检、电流感觉阈值测定等.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除病因学治疗外,临床上主要是应用止痛药、抗抑郁药及理疗等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作者:潘晓丽;叶红莲;高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内皮功能障碍介导的恶性循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在老龄化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衰老是散发型AD的主要危险因素,近些年AD血管假说也备受瞩目.衰老和血管疾病引起的慢性脑灌注不足,直接损害脑实质细胞和血脑屏障(BBB).BBB功能障碍促进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一氧化氮失调等,间接介导了慢性脑缺血的神经毒性作用,加速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进程.因此,总结AD中以血管功能障碍为基础的内皮介导机制,揭示AD病理损伤机制间的恶性循环,对于寻找新的AD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释双;支永乐;雷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Survivin-shRNA对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内一种高度保守的死亡机制,而肿瘤的发生不仅与细胞增殖失控有关,也与细胞的凋亡减少有关,因此找到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对靶向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生存素(survivi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中分子量小、作用强的凋亡抑制因子,由于其在恶性组织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几乎不表达,使其成为研究肿瘤标记和抗肿瘤治疗的标志蛋白.RNA干扰技术可以介导基因转录后水平的沉默,survivin-短发夹RNA (shRNA)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肿瘤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康淑霞;刘侠;张鑫;张坤;郝玉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肝癌血清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肿瘤相关抗原会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而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其是非常有前景的肿瘤标志物之一,有多种途径可以检测和鉴别.而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差、致死率高.在向肝癌转变的过程中,抗肿瘤相关抗原抗体的出现甚至早于肿瘤相关抗原.目前,研究较多的抗肿瘤相关抗原抗体包括p53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RNA结合蛋白家族抗体、抗Ku86蛋白抗体等.其中,新近发现的血清抗Ku86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甚至高于甲胎蛋白,而糖调节蛋白78抗体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因此,未来抗肿瘤相关抗原抗体可能成为更好地诊断肿瘤尤其是早期肿瘤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程文婷;傅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的必要性探讨

    结直肠癌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不同TNM分期的肿瘤病灶,完全手术切除仍是结直肠癌的唯一根治性治疗手段.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均适用于根治性手术治疗.如何增加R0切除率,一直以来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此外,临床分期亦影响着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减少微小转移灶,增加R0切除率,并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故了解不同TNM分期结直肠癌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的特点,可以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王映华;王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与促甲状腺激素及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常见的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常见的类型.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不一,临床中主要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减退较常见.2型糖尿病可通过多因素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使TSH降低或升高.TSH经骨组织上的TSH受体介导调节骨代谢,一定程度的TSH改变使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活性改变,甚至导致骨代谢失衡,TSH降低对骨代谢不利,TSH一定程度升高对骨有保护作用.

    作者:韦丽红;张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对心肌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围术期是氧化应激反应多发的阶段,各种刺激因素可通过多种反应途径产生大量自由基,造成机体过氧化应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造成机体多方面的损害,由于心肌细胞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其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过度的氧化应激对心肌造成的损害可以是致命性的.因此,如何避免或减轻心肌氧化应激损伤成为心肌保护的研究热点.酒石酸布托啡诺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但具体的保护机制尚不是十分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玉娇;王彦松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ICU获得性肌无力高危因素分析及其诊治进展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是临床危重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超过50%的ICU患者患病.ICUAW可显著增加患者住ICU及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功能及心理状态,增加再次住院率及病死率.而引起ICUAW的相关因素包括脓毒症、长期制动、神经肌肉阻滞剂的使用、机械通气及营养不良等.目前可依据肌力测量评分低于48分提示有ICUAW存在,并需要行进一步检查.但目前并没有被批准可应用于ICUAW的治疗策略.及时发现和去除相关病因、诱因,早期康复治疗可能是目前唯一能减少或减轻肌无力发生的方法.

    作者:于晓帆;万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