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杂动脉导管未闭的经导管封堵治疗临床分析

张峰;葛均波;周达新;陈灏珠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经导管封堵术, 封堵治疗, 血流动力学异常, 肺动脉收缩压, 手术并发症, 超声心动图, 治疗方法, 残余分流, 封堵器, 成功率, 移位, 显示, 术后, 解剖, 患者, 复查, 峰值, 病例, 安全
摘要:分析在我院接受经导管封堵术的43例复杂动脉导管未闭病例,结果显示43例中40例经导管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3.0%),无一例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封堵后肺动脉收缩压峰值较封堵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40例患者封堵器均无明显移位,39例无残余分流,1例残存少量分流.提示对于合并有其他解剖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复杂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封堵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致化脓性脑膜炎一例

    患者男,49岁.因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3 d于2005年1月1日入院.患者于3 d前发热,体温达40℃,流涕、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头痛以双颞侧及后枕部为著.

    作者:赵振宇;张玉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复方莪术油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60例疗效观察

    选取确诊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60例,用复方莪术油栓治疗,每晚1枚复方莪术油栓阴道用药,连用6 d,停药1周后复查,评价疗效.本次研究表明患者治疗前后,阴道脱落细胞学构成及分泌物的清洁度均有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莪术油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总有效率可达96.7%.

    作者:阚延静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创伤性膈肌破裂28例

    据文献报道[1],创伤性膈肌破裂,特别是无膈疝症状时,诊断困难,伤势严重,临床上对该病认识不足,延误诊断率高达50%.我院自1998至2003年共收治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敏;胡永校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低血糖昏迷24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极为重要,否则影响预后,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5年1月收治24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尤建立;赵胜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脂类代谢指标的临床分析

    各型肾病综合征(nephritic syndrome,NS)患者体内均存在不同的脂类代谢紊乱,而传统的血脂检查项目因干扰和影响因素较多,不同患者其变化程度差别很大,有许多不足之处,给临床诊治带来不便.为此我们开展一些在NS时能准确反映患者体内脂类代谢真实状况的较理想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并对其进行比较评价.

    作者:朱振远;孙文阁;瑞云;潘运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的观察

    为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第3天及治疗后第21天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治疗3周后的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NIHSS评分和HRSD评分明显减少,ADL评分明显增高;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的抑郁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吕秀东;王艳玲;王化刚;刘立海;王彦华;刘风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恶性胸膜间皮瘤并气胸和胸水嗜酸粒细胞增多一例

    患者男,65岁,因右胸痛3个月于2004年3月13日入院.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胸刺痛,未作诊治好转,近1周加重,持续性钝痛,伴活动后气促咳嗽,咳少量白黏痰,无发热、咯血、盗汗.入院体检:体温36.5℃,呼吸20次/min,消瘦,唇无紫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右下肺叩浊、呼吸音消失.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律齐,肝脾未及,下肢不肿.

    作者:周一平;陈小可;李明;夏利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开展社区妇幼保健咨询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

    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520名妇女对社区妇幼保健咨询的社会需求,回收有效问卷512份.结果显示,446例(87.1%)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妇幼保健咨询;不同年龄段妇女对咨询内容的需求各不同;大多数妇女希望获得准确性高、专业性强、解答充分的社区妇幼保健咨询.

    作者:刘学伟;赵学英;管燕;高国花;张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病与非病

    2004年7月8日,我出干部门诊,见到几个患者.一位患者男,73岁.妻子2年前去世,患者心情不佳,体重下降约5 kg,同事和医生很关心.患者自己怀疑为消化系统和前列腺肿瘤,经做肠镜及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已除外.曾有医生说他有3次查血压为14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有右侧面瘫,是脑中风前兆.患者自述常于睡眠时有右口角流涎.故十分紧张.

    作者:曾昭耆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以肌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五例

    目的提高对重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随肌病患者临床特征、病变特点及其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5例重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伴肌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近端肌无力、气短、胸痛、呼吸及吞咽困难.血肌酸激酶均显著增高(2 885~10 450U/L).结论应将伴有肌损害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与多发性肌炎鉴别,及时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性肌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胡玲;秦洁;柳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磁共振成像在结核性脓肾与肾积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几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结核性脓肾与肾积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核性脓肾及10例肾积水的磁共振图像特点,包括T1加权、T2加权、增强扫描、磁共振尿路成像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果常规T1、T2加权可以了解肾脏的整体形态,提示肾实质破坏、积脓;增强扫描可以显示脓腔壁、肾盂、肾盏壁及输尿管壁的异常强化;磁共振尿路成像可以较清晰地显示两组病变的尿路整体形态;上述技术可使诊断正确率达84.7%.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既可以分析弥散图与ADC图了解水分子的弥散特点,也可以通过测量ADC值量化鉴别上述2种病变,与上述其他手段结合可使诊断正确率达91.2%.结论综合应用磁共振各项检查技术对结核性脓肾与肾积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武志峰;朱捷;刘荣波;魏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的探讨

    康复医学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的脑卒中患者带来了希望,三级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患者大程度得到康复治疗的保证.

    作者:胡永善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小儿腹股沟疝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192例

    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382例,其中192例采用患侧腹股沟腹横纹处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边拜;庞格加甫;哈那提;张东玲;王淑琴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门诊患者院前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随机抽查衢州市人民医院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以来的1637例呼吸科门诊患者的资料,分析院前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38.3%的患者院前使用过抗生素,其中13.9%的患者使用过2种或2种以上的抗生素,且不规则使用抗生素的比例达79.0%.院前抗生素的使用以头孢类、青霉素类较多.说明院前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需加强全社会的教育及采取相应措施杜绝滥用抗生素.

    作者:田明庆;方剑;黄秀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42例临床分析

    将采用1993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订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咳嗽的本院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朱桂丽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双斜面闭合支气管残端治疗支气管胸膜瘘二例

    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4年6月收治2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采用双斜面闭合支气管残端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繁成;曲家骐;蔡世振;李怀业;王文斌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原发肾病综合征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三例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影响了机体的免疫能力,可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但肾病综合征并发此症发病率较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为其他脑膜炎疾病.

    作者:张晓东;宋保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急性下壁伴或不伴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比较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4例)和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8例)在主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别,结果示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和Kussmaul征的比例明显增加,且更多地需要容量负荷维持血压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均P=0.001),并有较高的死亡率(P=0.039).

    作者:詹中群;王崇全;党书毅;王玮;王俊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尿路感染

    我有一个小病人,男孩,9个月,有一天忽然发高烧,体温达到了39.5℃,但精神状态还好,仍然爱玩,不咳嗽,没有流鼻涕等症状,吃奶和睡眠也都正常.除了我注意到他的小便有异常的臭味外,就没有其他的症状,查体也没有发现阳性体征.

    作者:周仲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

    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以急性发作的骨骼肌异常运动为特征,常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亦见于其他药物.由于服用某种药物后出现肌肉间歇、持续的收缩,造成患者重复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的姿势,常使患者痛苦、焦虑甚至恐惧,这不仅容易使医患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而且可能使患者失去对治疗的依从性[1].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发作突然,而一旦诊断明确,药物治疗并不困难,故应引起基层医院急诊和全科医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杨丽;程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