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胆取石的研究现状及结石复发的探究

宋睿;杜国平

关键词:胆石症,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结石复发, 胆囊运动障碍
摘要:胆石症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其常见的治疗方法为胆囊切除术.然而,随着对胆囊功能的逐步了解,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意识到,保留功能性的胆囊对于患者极其重要.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种腹腔镜手术,既可去除结石,又保留了胆囊.但由于其结石复发率高,目前这种保胆术式仍存在争议.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发现,胆囊运动障碍是结石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根据患者胆囊动力学的变化来规范术前适应证对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磁性纳米微粒在分子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磁性纳米微粒作为无创评估手段的组成部分在体内细胞、体外分子诊断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分子影像中的应用,改变了分子影像学的发展进程,让肿瘤治疗的靶向性、高效性、低不良反应逐渐变成了可能,使个性化医疗在临床上更加普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且还能对多种疾病进行更加细致的风险评估,加深医师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提早对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能够使社保基金有效的利用.

    作者:金鑫;孙永海;米卫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蛋白组学技术在哮喘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哮喘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需要更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哮喘是由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的反应性增加而引发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表型的复杂性、基因的异质性及环境的影响增加了哮喘控制的难度.近年来,蛋白组学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哮喘疾病的研究,如哮喘诊断及治疗评估监测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哮喘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分子靶点研究、哮喘过敏原研究等.蛋白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研究了哮喘的相关蛋白,为哮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作者:刘姬艳;何莎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脊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急性带状疱疹(HZ)痊愈后,遗留下来的一种病理性疼痛综合征.目前,虽然针对PHN在外周敏化和中枢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进展,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为患者带来极大困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是PHN的病原体,VZV在背根神经节的潜伏和激活与其蛋白表达相关.脊髓背角的结构与功能变化是致使中枢敏化的直接原因.脊髓及脊髓上结构参与痛觉的传递和加工过程,对疼痛信息产生适度的易化或抑制.近年来,针对脊髓胶质细胞参与PHN的研究日趋增多,为PHN的临床治疗特别是脊髓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张颖;顾晓虹;朱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脑干出血的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

    起病迅猛、进展快、病情重、并发症多的主要特点决定了脑干出血是神经科为危重、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疾病,因此,脑干出血一直被作为外科手术的禁忌证,国内外学者大多采取病死率高的保守治疗.但随着现代影像学的不断发展,术中神经导航及电生理监测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干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得以明确.该文从脑干的解剖特点及损伤机制、分类分型、手术时机及适应证、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其预后几方面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脑干出血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建议.

    作者:丁向前;李泽福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提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IgG1人鼠嵌合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尽管西妥昔单抗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福音,但它仍有许多不良反应,如皮疹、输液反应、无菌性脑脊髓膜炎等,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时临床医师不得不减量使用,甚至停用.该文旨在研究西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减轻西妥昔单抗治疗所带来的不适,也为西妥昔单抗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张珊;封国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脐带异常附着的现状与超声诊断进展

    近年来,脐带异常附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对围生儿产生多种不良影响.而如何早期诊断、准确评估病情是减少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关键.超声多普勒技术因无辐射、多角度、全方位且实时动态获取图像信息而被广泛应用于产前诊断.其中,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脐带异常附着可靠且重要的检查方法.而经阴道超声能更好地辨认宫颈内口及子宫下段的结构和情况,为帆状胎盘并发血管前置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方式.随着超声新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脐带异常附着的检出率,在今后的超声诊断中其将发挥更重要的价值.

    作者:殷珊珊;卫红艳;邓世华;姜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医学综述》加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录用定稿网络首发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CT三维气道重建图像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围术期的气道管理是麻醉医师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因此,安全、微创、快速建立有效气道和完善的气道管理对于保障患者围术期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手术前精确的气道评估可指导气道管理方案的制订以及人员和气道管理器具的充分准备,大限度地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避免气道管理失败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和相关医疗诉讼案件的发生.CT三维气道重建技术可精确地显示气道内部和外部形态结构,医务人员通过此重建技术形成的气道图像可辅助诊断气道疾病和预测困难气道.

    作者:孙忠朋;陈威威;杨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保胆取石的研究现状及结石复发的探究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其常见的治疗方法为胆囊切除术.然而,随着对胆囊功能的逐步了解,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意识到,保留功能性的胆囊对于患者极其重要.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种腹腔镜手术,既可去除结石,又保留了胆囊.但由于其结石复发率高,目前这种保胆术式仍存在争议.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发现,胆囊运动障碍是结石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根据患者胆囊动力学的变化来规范术前适应证对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睿;杜国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p16抑癌机制及其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抑癌p16基因通过编码p16蛋白,诱导细胞分化,抑制细胞过度分裂,维持细胞周期稳态;p16基因通过多种方式失活,导致p16蛋白表达异常,从而广泛参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p16表达受到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负反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机制的调控,其表达异常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作为SNSCC临床、病理特点的检测相关因子.因此,了解p16的作用机制、检测p16的表达情况对于明确SNSCC的发生基础、肿瘤恶性程度、发展进程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佳说;阎艾慧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阴道微生态与生殖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女性阴道与外界环境自然相通,使局部阴道微生态系统受宿主与环境的双重制约,多种因素,如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阴道局部解剖结构及机体免疫反应性的变化等均可影响甚至改变阴道局部菌群,造成微生态体系失衡,继而导致生殖道疾病的发生.许多临床上常见的生殖道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子宫颈上皮细胞内瘤变、宫颈癌等均存在明显的阴道微生态体系失衡.理解、研究并恢复阴道局部微生态环境的平衡,对生殖道疾病的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海琼;丁燕玲;蒋渝采;吕晓兰;罗雪;陈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对脏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脏器损伤的组织往往会伴随强烈的炎症反应,而创伤后炎症过敏被认为是破坏宿主防御机制的重要不良事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Ⅱ型核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PPARγ及其配体已被认定为各种急性和慢性炎性病症中炎症的强力调节剂,可通过多种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下调下游编码促炎相关基因的转录,这与心血管疾病、肺损伤、脑和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有密切联系.药理学上,PPARγ激动剂在多种脏器损伤动物模型中发挥强烈的抗炎特性,未来其可成为脏器损伤相关疾病的潜在治疗靶标.

    作者:丁瑞文;何妹仪;李志鹏;王美容;柳垂亮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女性绝经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绝经后女性代谢功能异常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代谢综合征是目前常见的一种代谢功能紊乱.因此,在绝经后的女性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等一系列危险因素.上述这些危险因素均可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病率.虽然目前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未被广泛推荐用于冠心病的预防,但治疗相关危险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因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徐安娜;高宇;赵梓涵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与基因突变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与遗传相关的心肌病,主要累及左心室,偶累及右心室,形态学上表现为大量突出的肌小梁,心肌外层薄而致密,存在深陷的小梁隐窝和海绵样心内膜.LVNC可孤立存在或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并存,具有显著的遗传异质性,遗传学研究呈非单一性遗传特点,其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表现多样,无特异性.近年来,基因突变成为LVNC的研究热点,常见的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线粒体遗传.LVNC致病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LVNC的致病机制,并有利于LVNC的早期诊治及预后的改善.

    作者:颜超;方位;罗蓉;李小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磁共振成像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导致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即使其演变是良性的,也有可能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因此,诊断NAFLD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肝活检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金标准,但目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肝脏脂肪变性方面发展迅速,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现从定性及定量两方面总结了磁共振成像在NAFLD诊断方面的进展,阐述了各项技术的成像原理及优缺点.其中,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在定量NAFLD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未来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对其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行评价.

    作者:张天怡;刘鹏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头颈部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传统磁共振成像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和多方位成像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头颈部检查,可提供组织的形态学指标.头颈部解剖复杂,头颈部淋巴瘤发病部位和影像表现多样,仅依靠形态学有时难以准确鉴别头颈部淋巴瘤与头颈部其他病变.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从分子学角度,提供组织生理代谢、微环境变化等功能信息,能提高头颈部淋巴瘤诊断的准确性,已逐渐应用于头颈部淋巴瘤的诊断、鉴别、分期和评估疗效等方面.

    作者:陈翠芳;钟婧;陈韵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家庭环境对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概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受到了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关注.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作为评价口腔状况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指标,广泛应用于口腔相关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其对于评价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方面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家庭作为儿童生活的主要环境,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结构等对儿童的OHRQOL有重要影响,了解家庭环境对儿童OHRQOL的影响,对于临床治疗及相关医疗卫生计划的制定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王新艳;咏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肾动脉阻力指数诊断早期肾脏损害的研究进展

    肾脏损害指由于肾脏小动脉病变引起肾脏缺血、肾实质纤维化,进而出现肾功能减退,终导致尿毒症.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肾脏靶器官损害过程缓慢且隐匿,常在多年后才出现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等表现,一旦进入终末期肾病则难以逆转,因此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治对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急性肾损伤是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其生命造成威胁.临床广泛应用的血肌酐诊断法相对滞后,因此寻找更为敏感便捷的诊断方法亟待解决.肾动脉阻力指数是由多普勒超声获得的肾脏血流动力学信息,作为新型诊断方法,不仅在肾脏损害的风险预测、严重程度评估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而且具有无创伤、床边化、廉价、可重复的独特优点.

    作者:张耀;王振花;徐峥嵘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及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超声检查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是鉴别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块基本的方法,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在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的基础上,出现了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三维成像及介入性超声等新技术,这进一步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使超声检查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琼;张缙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乳腺癌术后大分割放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年龄亦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手术联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术后放疗是其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经典的传统常规分割放疗模式.随着放射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放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分割放疗模式亦被更多地应用于临床,随之对大分割放疗模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作者:李锁银;艾秀清;王义海;木妮热·木沙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