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张缙熙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导致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即使其演变是良性的,也有可能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因此,诊断NAFLD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肝活检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金标准,但目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肝脏脂肪变性方面发展迅速,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现从定性及定量两方面总结了磁共振成像在NAFLD诊断方面的进展,阐述了各项技术的成像原理及优缺点.其中,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在定量NAFLD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未来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对其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行评价.
作者:张天怡;刘鹏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围术期的气道管理是麻醉医师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因此,安全、微创、快速建立有效气道和完善的气道管理对于保障患者围术期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手术前精确的气道评估可指导气道管理方案的制订以及人员和气道管理器具的充分准备,大限度地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避免气道管理失败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和相关医疗诉讼案件的发生.CT三维气道重建技术可精确地显示气道内部和外部形态结构,医务人员通过此重建技术形成的气道图像可辅助诊断气道疾病和预测困难气道.
作者:孙忠朋;陈威威;杨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时期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高危患者临床进展迅速,治疗反应差,尤其晚期高危患儿对化疗及放疗不敏感,5年生存率非常低,严重影响儿童健康.MYCN癌基因、Let-7家族以及RNA结合蛋白(LIN-28B)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而且能够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信号通路,在恶性肿瘤中所起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现有治疗对NB总体生存率的改善并不理想,MYCN癌基因、Let-7家族、LIN-28B以及LIN-28B/Let-7/MYCN轴可能在NB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如果能够进一步明确NB的发病机制,或许能够为NB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孙君杰;刘爱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比较经眉弓和经额入路行微创手术治疗前颅底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前颅窝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鼻内镜下前颅底手术治疗,其中49例经眉弓入路途径患者为眉弓组,另外37例经额入路患者为前额组.比较经两种不同入路进行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眉弓组病变全切除率为69.44%(25/36),次全切除率为25.00% (9/36),部分切除率为5.56%(2/36);前额组分别为68.97%(22/29),24.14%(7/29)和6.90%(2/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眉弓组手术完成时间、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均少于前额组[(2.33 ± 0.26)h比(3.71 ± 0.55)h,(15.8 ± 3.5)d比(24.5 ± 2.6)d,(1.90 ± 0.55)万元比(3.01 ± 1.17)万元](P<0.01).术后眉弓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49),低于前额组的13.51%(5/37)(P<0.05).从患者入院即为开始随访时间,有效随访病例89.53%(77/86),均经鼻内镜和磁共振成像证实未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经眉弓或额不同入路手术均可较好地切除前颅窝病变,手术安全性好.其中经眉弓入路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恢复快而住院时间短,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作者:濮彧;范静平;徐亚平;徐赫 刊期: 2017年第21期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提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IgG1人鼠嵌合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尽管西妥昔单抗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福音,但它仍有许多不良反应,如皮疹、输液反应、无菌性脑脊髓膜炎等,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时临床医师不得不减量使用,甚至停用.该文旨在研究西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减轻西妥昔单抗治疗所带来的不适,也为西妥昔单抗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张珊;封国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磁性纳米微粒作为无创评估手段的组成部分在体内细胞、体外分子诊断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分子影像中的应用,改变了分子影像学的发展进程,让肿瘤治疗的靶向性、高效性、低不良反应逐渐变成了可能,使个性化医疗在临床上更加普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且还能对多种疾病进行更加细致的风险评估,加深医师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提早对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能够使社保基金有效的利用.
作者:金鑫;孙永海;米卫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哮喘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需要更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哮喘是由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的反应性增加而引发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表型的复杂性、基因的异质性及环境的影响增加了哮喘控制的难度.近年来,蛋白组学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哮喘疾病的研究,如哮喘诊断及治疗评估监测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哮喘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分子靶点研究、哮喘过敏原研究等.蛋白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研究了哮喘的相关蛋白,为哮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作者:刘姬艳;何莎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抑癌p16基因通过编码p16蛋白,诱导细胞分化,抑制细胞过度分裂,维持细胞周期稳态;p16基因通过多种方式失活,导致p16蛋白表达异常,从而广泛参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p16表达受到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负反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机制的调控,其表达异常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作为SNSCC临床、病理特点的检测相关因子.因此,了解p16的作用机制、检测p16的表达情况对于明确SNSCC的发生基础、肿瘤恶性程度、发展进程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佳说;阎艾慧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先天性听损伤是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出生缺陷,其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巨大影响,而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是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及预防言语残疾的必要手段.随着该项工作在全国各地的普遍展开,听力筛查的假阳性结果广泛出现,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新生儿健康状态、筛查时间、新生儿耳别及性别、母体的分娩方式、筛查方式、外耳及中耳的发育情况和筛查时的干扰因素等.在临床工作中,医技人员应不断完善听力筛查假阳性者及具备听损伤高危因素者的长期随访资料,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控水平.
作者:马丹;应民政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依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该属病毒在人体可引起两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前者主要发生于欧亚地区,后者多发生于美洲地区.其中HFRS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尤以我国疫情重,该病以发热、出血、急性损害及内环境紊乱为主要临床特点;HFRS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漏诊率及误诊率高,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乙类传染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升,HFRS在病原学、实验室检测、治疗及防御措施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人们对此病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张俊丽;肖寒 刊期: 2017年第21期
随着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绝经后女性代谢功能异常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代谢综合征是目前常见的一种代谢功能紊乱.因此,在绝经后的女性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等一系列危险因素.上述这些危险因素均可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病率.虽然目前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未被广泛推荐用于冠心病的预防,但治疗相关危险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因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徐安娜;高宇;赵梓涵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年龄亦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手术联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术后放疗是其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经典的传统常规分割放疗模式.随着放射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放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分割放疗模式亦被更多地应用于临床,随之对大分割放疗模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作者:李锁银;艾秀清;王义海;木妮热·木沙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超声检查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是鉴别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块基本的方法,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在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的基础上,出现了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三维成像及介入性超声等新技术,这进一步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使超声检查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琼;张缙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S100B在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变化及S100B对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ANM)患者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收治的8例ANM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脑脊液检测未发现异常的正常脑脊液作为对照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脑脊液中S100B的表达变化,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验证对照组及ANM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中S100B的表达情况.结果 ANM患者急性期磁共振成像检查可发现多发性高密度影,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弥散性高密度病灶消失.蛋白质组学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均可以检测到脑脊液中S100B的存在,其中蛋白质组学为S1:S2 =0.33;S1: N =9.60;放射免疫测定 S100B:与对照组比较,ANM 患者中脑脊液中 S100B 明显升高[(0.111 ± 0.009)μg比(1.761 ± 0.121)μg](P<0.05);与ANM患者发病期比较,经治疗恢复后脑脊液中S100B含量明显降低[(1.761 ± 0.121)μg比(0.292 ± 0.011)μg](P<0.05).结论 S100B可作为评估ANM患者病情的重要标志物,其在发病期显著升高,症状改善后表达下调.
作者:王强;赵明亮;孟慧鹏;张艳龙;丁红军;董化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脏器损伤的组织往往会伴随强烈的炎症反应,而创伤后炎症过敏被认为是破坏宿主防御机制的重要不良事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Ⅱ型核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PPARγ及其配体已被认定为各种急性和慢性炎性病症中炎症的强力调节剂,可通过多种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下调下游编码促炎相关基因的转录,这与心血管疾病、肺损伤、脑和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有密切联系.药理学上,PPARγ激动剂在多种脏器损伤动物模型中发挥强烈的抗炎特性,未来其可成为脏器损伤相关疾病的潜在治疗靶标.
作者:丁瑞文;何妹仪;李志鹏;王美容;柳垂亮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LIPPERS)是一种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以脑干受累为主、具有特征性影像改变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病变.CLIPPERS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未明确,其疾病分类还未建立,还没有找到该病的特殊血清学和免疫学标志.CLIPPER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是基于临床、影像、实验室和脑脊液检查,必要时行脑活检.进一步研究应该确定CLIPPERS疾病的分类位置,对其有预测作用的生物学标志物,可靠地诊断标准及理想的治疗方式和疗程.
作者:侯静;王凌云;张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与遗传相关的心肌病,主要累及左心室,偶累及右心室,形态学上表现为大量突出的肌小梁,心肌外层薄而致密,存在深陷的小梁隐窝和海绵样心内膜.LVNC可孤立存在或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并存,具有显著的遗传异质性,遗传学研究呈非单一性遗传特点,其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表现多样,无特异性.近年来,基因突变成为LVNC的研究热点,常见的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线粒体遗传.LVNC致病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LVNC的致病机制,并有利于LVNC的早期诊治及预后的改善.
作者:颜超;方位;罗蓉;李小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子宫内膜容受性即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性.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仅有40%左右的临床妊娠率和25%的活产率,远远低于患者的期望值.影响IVF-ET成功率的大问题是胚胎着床失败,着床失败占助孕失败原因的72%.而子宫内膜容受性差是导致胚胎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成为生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探索了许多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如子宫内膜机械性刺激、宫腔灌注术、宫腔镜检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降调节后人工周期内膜准备等,极大地改善了子宫内膜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
作者:黄柳静;李荣;羊海涛;李西;丘映 刊期: 2017年第21期
肾脏损害指由于肾脏小动脉病变引起肾脏缺血、肾实质纤维化,进而出现肾功能减退,终导致尿毒症.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肾脏靶器官损害过程缓慢且隐匿,常在多年后才出现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等表现,一旦进入终末期肾病则难以逆转,因此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治对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急性肾损伤是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其生命造成威胁.临床广泛应用的血肌酐诊断法相对滞后,因此寻找更为敏感便捷的诊断方法亟待解决.肾动脉阻力指数是由多普勒超声获得的肾脏血流动力学信息,作为新型诊断方法,不仅在肾脏损害的风险预测、严重程度评估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而且具有无创伤、床边化、廉价、可重复的独特优点.
作者:张耀;王振花;徐峥嵘 刊期: 2017年第2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受到了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关注.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作为评价口腔状况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指标,广泛应用于口腔相关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其对于评价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方面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家庭作为儿童生活的主要环境,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结构等对儿童的OHRQOL有重要影响,了解家庭环境对儿童OHRQOL的影响,对于临床治疗及相关医疗卫生计划的制定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王新艳;咏梅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