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防治进展

浦晓琪(综述);陆颖理(审校)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 下肢动脉病变, 治疗, 预防
摘要: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进展中的常见并发症,其中以与足部疼痛、破溃乃至坏疽等密切相关的下肢动脉病变多见,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近年来,通过早期预防教育、内科干预控制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外科介入治疗进行下肢循环再通以及干细胞移植技术实现重建下肢循环等治疗,该并发症的截肢率、病死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就目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及防治进展予以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的方法与疗效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3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修复,运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等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肩袖损伤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的外展、外旋、前屈、内旋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143.56±17.84)分比(42.73±19.46)分,(67.25±14.76)分比(33.73±6.26)分,(154.34±16.26)分比(55.12±10.13)分,(61.47±10.73)分比(35.62±12.37)分,P<0.01];治疗后肌力恢复情况的外展、外旋、前屈、内旋评分也显著高于治疗前[(4.63±0.24)分比(4.12±0.57)分, (4.73± 0.39)分比(4.09±0.45)分,(4.36±0.47)分比(3.78±0.34)分,(4.85±0.46)分比(4.25±0.38)分,P<0.01]。肩袖损伤患者治疗后 ASES评分、UCL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90.46±7.94)分比(42.37±6.36)分,(31.57±3.14)分比(14.67±1.94)分,P<0.05],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1.26±0.24)分比(7.58±0.85)分,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操作简单、创伤小,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

    作者:张雪松;张艳;王同富;金秉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早期不良反应概述

    131 I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DTC的复发率、病死率及转移率,然而高剂量的放射性碘给DTC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临床将131 I治疗1 d至1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称为早期不良反应,主要有甲状腺炎与头颈部不适、恶心与呕吐、唾液腺炎、骨髓抑制、生殖系统不良反应、眼病、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并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尽量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危害降至低。

    作者:杨旺;邱慧君(综述);黄诚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的研究进展

    正常压力脑积水( NPH)是指脑室内压力正常,但有脑室扩大,临床表现主要为步态不稳、反应迟钝及尿失禁等症状的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为脑室系统扩大但无明显脑萎缩。治疗NPH为有效的方法是脑脊液分流术,分流术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被认为是 NPH 诊断的金标准。如何在术前明确诊断并预测手术效果是困扰临床工作者及学者的难题。该文就NPH常规诊断方法、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他新进展等进行综述。

    作者:陶晓刚(综述);刘佰运(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机械通气对肺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对心肺功能患者的治疗起重要作用,正压通气对于胸腔压力的改变必然对肺循环产生影响,从而对氧合及血流动力学产生变化。肺循环作为心肺相互作用的中心场所,是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正压通气时呼吸运动方式的改变、平台压和呼气末正压的变化以及对肺泡毛细血管的损伤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影响均可导致肺循环的改变。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心肺功能及病情变化选择呼吸模式及参数,以降低正压通气对心肺循环的负面影响。

    作者:叶宁(综述);钟荣(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河北省玉田县医院就诊的TAO患者4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冲击组连续3 d静脉滴注甲泼尼龙(1000 mg/d),而后连续10 d 静脉滴注环磷酰胺(200 mg/d),每月1次,连续冲击3次。对照组采用口服泼尼松(60 mg/d)持续治疗,以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观察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冲击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679,P <0.05)。冲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1年内复发率为26.3%,2年内复发率为36.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3%,1年内复发率为7.1%,2年内复发率为28.6%,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TAO有效且安全。

    作者:代永红;耿艳秋;刘建光;张健;孟秀瑾;房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ANVUGIB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78例ANVUGIB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静脉滴注、云南白药口服、支持及对症等常规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奥曲肽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d。观察3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皮质醇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7%比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和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三联疗法可调整ANVUGIB患者的应激状态,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雷齐亮;石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湖北地区汉族人群ALDH2*504 Lys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乙醛脱氢酶2(ALDH2)第12外显子 Glu504Lys基因多态性。方法采集96例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的外周血,运用 Sanger测序法检测 ALDH2第1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的情况。结果 ALDH2*1和 ALDH2*2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分别为89.1%和10.9%。 ALDH2*1/1和 ALDH2*1/2两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8.1%和21.9%,尚未检测到ALDH2*2/2纯合突变。饮酒有酒精脸红反应组ALDH2*504Lys基因频率显著高于不脸红组( P <0.01)。结论湖北地区的居民对酒精的耐受程度比上海人强,与洛阳人耐受酒精能力一致。

    作者:黄爱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目的:观察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血糖、血脂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廊坊市中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40例空腹血糖≥11.1 mmol/L的初发T2DM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比较其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胰岛素分泌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后8:00、16:00、24:00患者的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水平。结果①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下降[(1.24±0.05) mg/L 比(2.74±0.35) mg/L,(6.5±1.5) mmol/L比(12.3±1.6) mmol/L,(8.1±1.9) mmol/L比(15.6±3.4) mmol/L,(1.95± 0.08)比(3.65±0.05),(7.3±1.6)%比(9.3±2.2)%,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41±6)比(17±3),P<0.05]。②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4.5±1.0) mmol/L比(5.7±0.9) mmol/L,(1.5±0.7) mmol/L 比(2.5±1.8) mmol/L,(2.0±1.0) mmol/L 比(3.6±0.9) mmol/L,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1.2±0.3) mmol/L比(1.0±0.3) mmol/L,P<0.05]。③治疗后,皮质醇各时点(8:00、16:00、24:00)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505±87) nmol/L比(605±34) nmol/L,(174±46) nmol/L比(292±58) nmol/L,(42±6) nmol/L比(95±18) nmol/L,P<0.05];ACTH 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④全部病例随访12个月,1年后终转归:18例予以口服降糖药,22例患者仅予生活方式干预。结论初诊T2DM疗效评价除需要监测血糖、血脂水平外,HPA 轴功能的监测也可以作为评价T2DM血糖控制的指标,早期的胰岛素强化干预治疗是 T2DM 的重要治疗方案,具有普遍临床意义。

    作者:吴学虎;姜菊;闫稳平;李文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凸侧胸廓成形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中的应用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所伴发的“剃刀背”畸形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诊断脊柱侧凸的重要体征,影响着脊柱矫形手术的术后满意度,有时显得比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更为重要。凸侧胸廓成形术是传统的矫正“剃刀背”畸形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其可获得更好的术后满意度,且不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损害。该文就凸侧胸廓成形术在AIS伴发“剃刀背”矫正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蔡云华(综述);解京明;王迎松(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剖宫产切口憩室的诊治现状

    剖宫产切口憩室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尚无统一的诊治标准。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剖宫产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及不孕,再次妊娠可发生子宫破裂、切口妊娠大出血等。诊断需排除内分泌原因,分析病因,选择合理的辅助检查。治疗以中药、女性激素等保守治疗为主,但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时,应以手术治疗来促进憩室局部液体的流通,并切除病灶。选择手术方式时,要以憩室的类型为主要参考依据,主要采用子宫腔镜、腹腔镜、阴式手术等治疗手段。

    作者:余川蓉(综述);楼江燕(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AS)病变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CAS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均行临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选择同期疑似CAS且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抽取静脉血进行降钙素原和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病例进行分级,比较各疾病亚组之间的降钙素原和 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降钙素原 hs-CRP 水平均显著升高[(360±69)μg/L 比(50±10)μg/L,(45.59±11.25) mg/L比(1.33±0.11) mg/L,P<0.05]。随着CAS的加重,降钙素原逐渐升高;各疾病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降钙素原可作为 CAS分级较理想的指标,与 hs-CRP联合诊断,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莫艳霞;万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血糖波动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以及血糖波动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氧化应激是指机体活性氧类产生过多和(或)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弱,活性氧类清除能力不足,活性氧类的产生和清除机制失衡,导致活性氧类在体内增多并引起细胞氧化损伤的病理过程。氧化应激贯穿于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而血糖波动更加重了活性氧类的产生。

    作者:盛冲霄(综述);黎红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年轻宫颈鳞癌组织中微血管形成及c-Myc和CO X-2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Myc)和环加氧酶2(COX-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鳞癌(SCC)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讨c-Myc和COX-2在SCC 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及其表达与临床病理联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和邯郸市中医院手术切除的SCC组织标本40份、CIN标本31份,正常宫颈组织( NCE)10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c-Myc和COX-2的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 MVD)( CD34标记)。分析两者在SCC组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及与肿瘤分期早晚、病理分型高低、淋巴结转移等病理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c-Myc在SCC组中的阴性表达率为62.5%(25/40),显著高于 CIN组和 NCE 组( P <0.01),在SCC组中c-Myc的表达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在SCC组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67.5%(27/40),显著高于CIN组和NCE组(P<0.01),COX-2的表达与 SCC 的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在SC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且两者在宫颈癌血管生成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c-Myc 和 COX-2在年轻 SCC 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Myc和COX-2上调表达可作为SCC预后的判断指标。

    作者:骆志红;杨华英;孙冬霞;孔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类型胆管癌临床诊断及治疗的选择

    胆管癌是胆管上皮细胞分化异常的肝胆管肿瘤,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肝内胆管癌( iCCA)、肝门部胆管癌( PCCA)、远端胆管癌。因胆管癌的位置特别、患者早期临床特征不明显,所以早期确诊较为困难。胆管癌的确诊需要高度特异性指标与临床、内镜、影像学检查等相结合。iCCA通常采取外科治疗,而对部分PCCA可以选择新铺助放化疗后肝移植治疗。

    作者:赵芳良(综述);陈春雷(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在产科中的应用

    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为无创产前诊断及妊娠相关性疾病的防治找到了新途径,此种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测序可用于胎儿非整倍体疾病、胎儿单基因遗传病、胎儿血型的检测、胎儿性连锁疾病的产前诊断筛查;胎儿游离 DNA 水平的变化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指标为妊娠相关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作者:程丽琴(综述);田春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管理研究进展

    静息心率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静息心率过快将直接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高血压患者的病死率,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增加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及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进行心率的管理,有助于降低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卒中患者的心率管理方案因在充分考虑静息心率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的基础上制订。

    作者:雷亚珊(综述);张冬颖;覃数(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量子点的单分子生物成像

    半导体量子点(量子点)是纳米尺度的晶体,其具有独特的光物理性质,如荧光寿命较长、对光漂白有独特的稳定性、较大的带隙位移及狭窄对称的荧光谱峰,这些特性使量子点成为有前途的生物光学标记,如作为免疫荧光标记细胞和组织、DNA探针及单分子探针等。量子点可用于标记DNA序列或电化学检测蛋白质。该文就量子点的属性与毒性及其光学与电化学生物的分析应用,尤其是量子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杨丹丹;罗雪;王润芳;任小苗;马迪;张紫薇(综述);王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择期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麻醉方式分别为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各45例。观察B组和C组局部麻醉药物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痛觉恢复时间;比较3组的麻醉和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 C组的局部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B组( 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均显著较B组快( P<0.01);A组和C组的麻醉效果优于B组( P<0.05),但B组和C组的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比例低,术后镇痛效果优于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 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陈彪;吴丽娜;高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NBNA对早产儿早期神经行为异常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 NBNA)发现早产儿早期神经行为异常情况及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出生的早产儿100例,于纠正胎龄第3、7、28日以及出生后第3日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结果出生后第3日NBNA评分中的行为能力(11.3±1.5)分、被动肌张力(7.9±1.2)分、主动肌张力(7.8±1.3)分、原始反射(5.9±1.3)分、一般反应(6.2±1.9)分以及总分高于出生时的(9.3±1.2)分、(6.4±1.0)分、(6.9±0.9)分、(4.6±1.1)分、(5.5±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例早产儿纠正胎龄后第3日、第7日、第28日NBNA异常率分别为21.0%、17.0%、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NBNA在早产儿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临床医师应给予重视,根据评分进行早期干预,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袁博;姬静璐;王博玉;魏继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骨科诊断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且适宜行手术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8例(观察组),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凸 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微创、疼痛轻、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超;皮红林;刘家矿;何继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