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量子点的单分子生物成像

杨丹丹;罗雪;王润芳;任小苗;马迪;张紫薇(综述);王艳(审校)

关键词:量子点, 荧光探针, 毒性
摘要:半导体量子点(量子点)是纳米尺度的晶体,其具有独特的光物理性质,如荧光寿命较长、对光漂白有独特的稳定性、较大的带隙位移及狭窄对称的荧光谱峰,这些特性使量子点成为有前途的生物光学标记,如作为免疫荧光标记细胞和组织、DNA探针及单分子探针等。量子点可用于标记DNA序列或电化学检测蛋白质。该文就量子点的属性与毒性及其光学与电化学生物的分析应用,尤其是量子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氧化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氧化应激可引起内皮细胞膜稳定性和通透性平衡失调、内分泌和旁分泌功能受损、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及脂质过氧化等。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酶、脂肪氧化酶/环氧合酶、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和黄嘌呤氧化酶等参与的酶促反应可导致机体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氧自由基损伤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加重炎症反应、促进内皮细胞的凋亡,然而抗氧化剂在分子水平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骆莹莹;陈述(综述);王大新(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维生素D和自噬与疾病的关系

    自噬是真核细胞的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自噬失调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该领域已经成为目前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而通过调控自噬活性来防治疾病是重要的研发方向。研究表明,维生素D除具有维持机体钙磷代谢、介导免疫反应等功能外,还能介导自噬活性,参与多系统疾病的发生。深入了解维生素D的自噬调节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不仅有助于阐明疾病病理机制,还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作者:甄超;冯雪丹;王高宁(综述);郭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臭氧在妇科阴道炎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臭氧在妇科阴道炎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来宾市卫校附属医院就诊的800例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炎症类型分为细菌性阴道炎(BV)、滴虫阴道炎(TV)、念珠菌性阴道炎(MV)、混合性阴道炎(CV)4类,各200例;每类再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臭氧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100例,其中臭氧组予以臭氧治疗,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4类中臭氧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V、MV及CV患者治疗后,臭氧组与常规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 TV臭氧组与常规治疗组的症状体征评分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TV中的常规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臭氧组( P<0.05)外,其余各类阴道炎的臭氧组与常规治疗组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中臭氧组有2例MV患者因臭氧过敏出现临床症状轻度加重,常规治疗组有5例出现局部药疹,4例外阴瘙痒加重,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7,P<0.05)。结论臭氧在妇科阴道炎症中的应用,具有效性、安全性,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钟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RNA与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具有高住院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征,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微RNA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在心血管系统主要参与调控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房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具体机制主要是通过参与调节和心脏重构相关的靶基因而导致房颤。

    作者:陈文江(综述);陈灿(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损伤营救激酶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损伤营救激酶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mPTP)的影响。方法建立近交系Lewis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左心作功模型,120只受体大鼠存活2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和假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8只,其余两组分别为56只,每个时相点8只,在再灌注3、6、12、24 h及2、4、7 d分别检测移植心脏心肌细胞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蛋白表达、mPTP开放程度和心肌梗死范围。结果在再灌注的7个时相点,缺血后处理组与再灌注组心肌细胞 p-AKT与p-ERK1/2蛋白表达及mPTP开放程度对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蛋白表达及mPTP开放程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缺血后处理组心肌梗死范围显著小于再灌注组(P<0.05或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在大鼠移植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3 h至7 d内能有效升高心肌细胞p-AKT、p-ERK1/2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mPTP开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作者:肖军;黎立;姜振宇;史迎昌;孙佳增;刘维全;孙慧娜;陶耀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是由人体骨髓巨核细胞裂解产生的无核细胞碎片,因其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而被熟知。血小板的促炎症反应功能可调节动脉粥样硬化( As)的起始及发展过程的各个方面。通过释放趋化因子、促炎症分子和其他生物反应调节剂,血小板与内皮细胞及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套加速动肪粥样硬化进程的局部炎症反应进程。

    作者:喻志慧(综述);陈煜森(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于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结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结合组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再结合手术治疗,常规组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残留情况以及腹膜后淋巴清扫术等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3.3%,常规组为5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和常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6±126) mL比(620±125) mL,(3.4±1.6) h比(4.6±1.4) h](P<0.01),结合组患者术后残留≥2 cm 5例,行腹膜后淋巴清扫术20例,行结肠-直肠切除术1例,常规组患者术后残留≥2 cm 13例,行腹膜后淋巴清扫术9例,行结肠-直肠切除术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治疗晚期卵巢癌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作者:孙琮;童晓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动物肠吸收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在体肠吸收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药物在肠道内吸收情况的常用实验方法,该类方法接近体内的真实状态,能较准确地反映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情况。在体肠吸收实验动物模型包括肠襻法和肠灌流法。该文主要综述了这两种在体肠吸收实验模型的造模方法、优缺点以及在药物研发中应用。肠吸收模型对于阐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机制和药物动力学有积极的作用,其也可为研发新药、新剂型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作者:张字城(综述);李新霞;李琳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VDR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患性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1,25-(OH)2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其通过与分布在细胞内的维生素 D受体(VDR)结合而发挥免疫学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VDR 的基因多态性与 HBV 感染后的慢性化及治疗密切相关。因此,该文就VDR基因多态性在乙型肝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袁琛(综述);杭菲菲(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72个放弃治疗的促排卵周期的临床后果分析

    目的:了解促排卵过程中因卵巢异常反应而放弃治疗的控制超排卵周期的临床后果。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殖遗传中心促排卵治疗的患者因卵巢异常反应而放弃治疗的控制超排卵周期继续进行观察和回访,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172个放弃治疗的控制超排卵周期,因卵巢高反应而放弃治疗的122个周期中,出现10例(8.1%)妊娠。在这10例妊娠的病例中,出现5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4.1%),4例(3.3%)多胎妊娠。因卵巢低反应而放弃治疗的50个周期中,无一例妊娠,也无OHSS 出现。结论临床上因卵巢高反应而放弃治疗的控制超排卵周期,不但存在一定的妊娠概率,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多胎妊娠和OHSS的风险。因卵巢低反应而放弃治疗的控制超排卵周期,无妊娠和OHSS的风险。

    作者:吴潇浛;黄筱金;陈曼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应用颌后切口行老年患者腮腺下极肿物切除术

    目的:探讨单纯颌后切口行腮腺下极肿物切除术治疗老年腮腺下极肿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腮腺下极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单纯颌后切口行腮腺下极肿物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伤口引流量、术后瘢痕长度、面神经功能障碍、Frey综合征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48 h伤口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瘢痕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Frey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单纯颌后切口行腮腺下极肿物切除术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刘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变应性鼻炎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皮肤点刺试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与鼻部症状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血清变应原特异性 IgE( sIgE)、皮肤点刺试验( SPT)、外周血嗜酸粒细胞( EOS)计数与鼻部症状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5月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0例,对患者分别采用sIgE检测、SPT、外周血EOS计数测定,并对鼻炎症状进行积分;分析各结果的相关性。结果鼻炎症状积分与sIgE检测试验、变应原 SPT、外周血EOS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 =0.058,0.021,0.031,均 P >0.05);sIgE 与 SPT 呈明显正相关(r=0.532,P <0.05),sIgE 与 EOS、SPT 与 EOS 无明显相关性(r =0.133,0.078,均 P >0.05)。结论 sIgE与SPT均可作为诊断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但是无法对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主诉、体征、病状和病史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佘腊枝;鲁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并评价血清 C 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叶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6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肺炎类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51例)、支原体性肺炎组(40例)以及病毒性肺炎组(35例),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幼儿作为对照组(52例)。比较并分析各组受试者白细胞计数与 C反应蛋白水平,并按照临床诊断标准比较各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患儿的白细胞及 C 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虽然支原体肺炎组的白细胞计数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 <0.05);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以及病毒性肺炎组患儿的白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虽然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的C反应蛋白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结论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小儿肺炎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水平不同,在排除其他引起 C 反应蛋白升高的因素后,其可以作为鉴别诊断小儿肺炎类型的方法。

    作者:张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及机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对维持细胞内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G6 PD缺乏症是人类常见的遗传性细胞酶病,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溶血、贫血等方面。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G6PD在机体发育、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严琳玲(综述);胡吉;张朝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肿瘤性高钙血症患者血浆离子钙及总钙检测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性高钙血症患者血浆离子钙和总钙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宝鸡市中心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7例为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子钙、pH、总钙、清蛋白水平的检测,并计算两组校正离子钙( nICa)水平和校正钙值( cTCa)。结果两组受试者总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观察组的cTCa水平、nICa水平和pH显著高于对照组,清蛋白和离子钙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TCa和nIC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7例高钙血症患者中以肺癌患者多,其次是肠癌,再次为卵巢癌和胰腺癌,乳腺癌、宫颈癌以及淋巴瘤。结论通过测定nICa水平和总钙水平,可以对肿瘤性高钙血症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从而早期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终生活质量。

    作者:王凤岚;冯万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癌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分期的对照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声像图表现特点与病理分期的对照。方法选取清苑县妇幼保健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内膜癌组,同期收治4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作为内膜增生过长组,比较两组患者声像图病情轻重表现与病理分期特点。结果内膜癌组宫腔回声厚径值明显大于内膜增生过长组( P<0.01),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癌Ⅰ型检出31例,育龄期29.0%(9/31),围绝经38.7%(12/31),绝经后32.2%(10/31)。内膜增生过长组40例患者诊断性刮宫4例,宫腔镜刮宫术1例,子宫全切术35例。子宫内膜病例分期Ⅰa期5例,累及宫颈0例,表现癌组织呈中等偏高回声,均匀致密,子宫大小无改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宫腔积液;Ⅰb期20例,累及宫颈0例,表现为伴宫腔积液,癌组织现等偏高回声,均匀致密;Ⅰc期6例,累及宫颈0例,声像图表现病灶多有不均匀低回声,伴宫腔积液,子宫体积增大;Ⅱ期5例,累及宫颈4例,子宫体积增大、癌瘤侵犯宫颈,伴宫腔积液;Ⅲ期3例,累及宫颈3例,声像图表现癌瘤向子宫外扩散,未超骨盆,子宫可有混合性块状物探及,与子宫分界不清。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宫腔回声平均厚径值较大是疾病的一个声像特点,且超声检查评估病变分期对临床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结合病理分期,可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隆尧县医院住院治疗的 CIN患者1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观察组和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对照组,各6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术后病变组织残留和持续存在的患者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5.4±1.7) mL 比(10.2±2.3) mL](P<0.05),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5.3±2.6) d 比(31.4±2.3) d](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宫颈环形电切术相比,宫腔镜电切术具有创伤小、止血方便,且术后并发症更少的特点,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苏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可以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可以起到情报检索与文献计量研究作用;可以节省论文篇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术后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运用核苷(酸)类药物( NAs)治疗已取得良好抗病毒效果,并降低了肝细胞癌(HCC)发生的风险,故研究人员推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HCC 患者术后应用 NAs亦有可能获益。2004年来有关HBV相关性HCC根治性手术后应用NAs疗效的研究不断增多,这些研究的气泡图系统汇总结果显示:HBV相关性 HCC 术后应用NAs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HBV相关性HCC患者HBV-DNA阳性,应给予 NAs 治疗;初始治疗者优先选用强效高耐药屏障药物,且应密切监测HBV耐药情况;对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可加用阿德福韦酯或换用恩替卡韦长期治疗。

    作者:柯阳;钟鉴宏;游雪梅;马良;向邦德(综述);黎乐群(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阻滞剂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剂量的RAS阻滞剂不能有效阻滞组织中的RAS,对于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延缓作用较弱。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的RAS阻滞剂能更加安全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延缓肾衰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以及巨噬细胞因子可作为新的诊断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的指标。

    作者:张伟强(综述);田二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