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娟娟
目的 研究特拉唑嗪联合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石龙博爱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诊治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6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单纯应用前列安栓治疗,观察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特拉唑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8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5.0%(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评分下降更加显著[(7.8±0.9)分vs(12.6±1.2)分](P<0.01).结论 Ⅲ型前列腺炎患者运用特拉唑嗪联合前列安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单纯应用一种药物治疗相比,临床效果明显更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泽华;陈柳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脱落细胞学诊断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重要的信息来源,在各种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涂片方法阳性检出率低、诊断的敏感性不高.细胞块技术原理是将样品离心浓缩后固定切片观察,而弥补细胞涂片的不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目前细胞块的制作方法、适应范围、与传统涂片相比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和对比,对于细胞块技术在细胞学领域的发展进行思考和展望.
作者:林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传统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的电极必须跨过三尖瓣方可到达起搏靶点,存在诸多局限和弊端.该文综述了有关右心室起搏的实现方法及优缺点,如违反生理性激动顺序对QRS波及左心室电机械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三尖瓣反流风险,而且禁用于三尖瓣置换者等;冠状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经冠状窦心室起搏的应用现状.探讨在普通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经冠状窦心室起搏替代传统右心室起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心脏起搏技术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闫世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是常见的存在潜在致命性的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等,但是肺栓塞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诊断方法较多,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各种检查手段各有优劣.该文就肺栓塞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超声心动图、放射诊断学、放射性核素肺扫描等予以综述,旨在提高肺栓塞的确诊率.
作者:杨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172例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对比较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正确率.结果 四种检查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RCP、MRCP、CT、超声,其中超声的诊断率低,与其他3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的正确率优于MRCP,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患者均行胆管细胞刷片活检,结果显示:胆管细胞刷片活检对于良、恶性胆关系狭窄的鉴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P<0.05).结论 ERCP技术以其创伤小,安全有效等特点成为梗阻性黄疸微创治疗的首选.
作者:马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肽类激素松弛素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6×103的小分子多肽.松弛素有潜在的抗纤维化作用,其不仅抑制胶原合成、沉积,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以及上皮/内皮细胞间质转化,还可增强胶原纤维降解,且在各种心脏疾病和肾脏疾病模型实验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该文就松弛素抗心脏纤维化和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朱艳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诊断鉴别方法.方法 对2012年3月榆林子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巨检镜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灰白色的肿瘤物,大小为7.2 cm×5.0 cm×3.7 cm,表面较光滑;切面呈灰白色,部分出现灰黄色,质地稍韧,部分质柔软;未见出血及坏死.镜检显示致密增生梭形纤维母细胞样,周围边界不清晰,细胞核呈现卵圆形或者梭形,并且无轻度异型性.肿瘤的部分区域有红染瘢痕样纤维,水肿区瘤细胞呈现星芒型,并且细胞核呈现卵圆形或者短梭形.病理诊断显示为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术后半年随访观察无复发与淋巴结转移.结论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形态上很容易与纤维肉瘤混合,且生物学行为显示为良性.临床中可以采取镜检和巨检以及免疫组织学方法进行诊断,提高该病的诊断效果.
作者:苗子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且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寻找一种有效的筛查方法进行胃癌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胃癌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近年来,很多研究证实血清中某些微量元素和胃蛋白酶原(PG)在体内水平的变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胃癌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与PG的水平,可以对胃癌进行辅助诊断.该文着重阐述血清微量元素与PG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殷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奥沙利铂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佛冈县人民医院就诊的48例老年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吉西他滨单药组及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吉西他滨单药组给予吉西他滨单药每周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在吉西他滨单药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性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完成情况相当(x2 =0.181,P=0.671).吉西他滨单药组患者生活质量好转情况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2,P=0.023).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7.4%、50.0%,疾病控制率为56.5%、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72,P=0.037;x2=4.037,P=0.045).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相当,多为Ⅰ~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优于吉西他滨单药,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作者:戴文清;胡晓晔;吴方明;邝文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喉气管狭窄是目前耳鼻喉头颈外科较为常见且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类疾病,引起喉气管狭窄的病因很多,以后天因素居多.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目前国内尚未明确一种标准的方案用于治疗所有类型的喉气管狭窄,特别是儿童喉气管狭窄,其在治疗上较成人更为困难.目前治疗喉气管狭窄的方法有外科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两种,其中外科治疗主要有喉气管吻合术、喉气管重建术以及内镜激光手术等.
作者:余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86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86例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单一工作持续时间、辛辣食物摄入、睡床硬度、体质量指数、劳动性质、持续久坐时间、腰部损伤史、家族史、弯腰程度、体育运动等因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体质量指数、持续久坐时间、腰部损伤史、弯腰程度等指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倡导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有助于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
作者:菅新民;周建华;胡亚威;张弦;陈少初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经腹B超检查、经阴道B超检查和经腹经阴道联合B超检查方法对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291例,均进行经腹及经阴道B超平行检查,以术后病理和临床表现确证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不同B超检查方法对不同急腹症的诊断准确率和与临床确诊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对卵巢囊肿蒂扭转的诊断准确率为95.3%,高于单纯经腹、经阴道B超检查的74.4%和79.1%(P<0.05),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对急性盆腔炎的诊断准确率为96.7%,高于单纯经腹、经阴道B超检查的70.0%和76.7%(P <0.05).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与临床确诊结果符合率为93.8%,高于经腹和经阴道B超检查的83.2%和88.7%(P<0.05).结论 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对几种常见妇科急腹症的诊断效果优于单纯经腹或经阴道B超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文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肩周炎全称是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五十肩”等,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该文对近5年内临床康复治疗肩周炎的主要方法加以概述,分述现代康复和中国传统治疗两大方面,包括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小针刀、护理及针灸、中药、推拿、拔罐、刮痧等方法,以期了解我国肩周炎的临床康复治疗新进展.
作者:郭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尿石症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它的形成受多种遗传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环境条件、饮食结构习惯、泌尿系统局部疾患以及全身代谢紊乱等.在众多的危险因素中,饮食是一种主要的外部因素,饮食的调节可有效地降低尿石症的形成,其中社会营养结构的改变是其发病率和复发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该文就尿石症的饮食危险因素予以综述,以了解饮食因素对尿石症的影响.
作者:周炳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CD14为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在介导机体免疫应答及炎性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CD14的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多种肿瘤的易患性,同时其免疫调节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详细的作用机制仍未明确.该文针对CD14多态性与肿瘤、CD14与肿瘤免疫逃逸、CD14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现状展开综述,期望为CD14在抗肿瘤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李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并常累及关节、胃肠道和肾脏.其中,肾脏损害是影响HSP预后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迄今为止,尽管免疫抑制剂已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但对于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尚存在争议.近年来,有关环孢素A治疗紫癜性肾炎已有报道,但尚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该文就环孢素A治疗HSPN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华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评估与疼痛控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16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有效缓解疼痛的措施.结果 通过各种合理有效的止痛措施后,168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64例,明显缓解92例,部分缓解12例,有效率达92.86%,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各种有效的疼痛控制措施,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肖扬;季健秋;刘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汤阴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102例)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水平组(3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肌酐(Cr)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TG、Cr、FINS水平以及BMI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HDL显著低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P<0.05);HbA1c、FPG、CHO及LDL水平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不但要调控体质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还应监测血尿酸水平,尽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康杰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心力衰竭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医疗支出的特点.近年来,虽然采取了相关措施降低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但心力衰竭的再入院率仍很高,在出院后60~90 d内高达30%.为了有效预防心力衰竭再入院和改善总体预后,需要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有总体的认识.该文指出适当的疾病管理策略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再入院的概率以及改善预后.
作者:孙仁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传统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华信医院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及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3个月ADL评分、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病死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GCS评分为(12.6±2.3)分,对照组术后1个月GCS评分为(9.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庆贵;胡国宏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