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像学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新进展

杨盛

关键词:肺栓塞,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CT肺动脉造影
摘要: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是常见的存在潜在致命性的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等,但是肺栓塞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诊断方法较多,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各种检查手段各有优劣.该文就肺栓塞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超声心动图、放射诊断学、放射性核素肺扫描等予以综述,旨在提高肺栓塞的确诊率.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白血病遗传学改变的预后分析及微小残留病检测

    随着化疗、靶向治疗等技术的进展,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日益改善,但复发仍是一大难题.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是指患者达血液学完全缓解后体内仍残留106~109/L白血病细胞计数的状态,为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监测MR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异常表达基因有望用于MRD的检测,从而监测复发,提示预后.该文选取WT1(Wilms's tumor-1 gene)、尾型同源盒基因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底物8基因的临床意义予以综述.

    作者:刘以俊;周婧倩;王慧莹;金卢阳;孙婧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研究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常见于有长期机械通气及氧疗史的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病死率高,存活者预后常遗留高反应性呼吸道疾病、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并发症.BPD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给患儿家庭带来巨大精神及经济压力,不利于我国人口质量提高.该文就BPD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治疗及预后予以综述.

    作者:唐正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左心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应变/应变率成像超声新技术,其无角度依赖性,且不受相邻心肌节段牵拉的影响,这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可作为评价心房局部心肌功能的量化指标,为心房功能的临床定量评价提供了帮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阐述2D-STE的基本原理及其定量评价左心房功能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对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张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心力衰竭再入院现状和展望

    心力衰竭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医疗支出的特点.近年来,虽然采取了相关措施降低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但心力衰竭的再入院率仍很高,在出院后60~90 d内高达30%.为了有效预防心力衰竭再入院和改善总体预后,需要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有总体的认识.该文指出适当的疾病管理策略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再入院的概率以及改善预后.

    作者:孙仁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松弛素抗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肽类激素松弛素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6×103的小分子多肽.松弛素有潜在的抗纤维化作用,其不仅抑制胶原合成、沉积,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以及上皮/内皮细胞间质转化,还可增强胶原纤维降解,且在各种心脏疾病和肾脏疾病模型实验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该文就松弛素抗心脏纤维化和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朱艳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T联合快速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使用肌红蛋白(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联合快速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Mb、cTnT和Mb+ cTnT,分析各项指标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Mb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62%、72.31%、70.23%、69.63%,cTnT各指标分别为78.52%、73.42%、70.85%、69.39%;Mb+ cTnT各指标分别为92.36%、89.78%、89.12%、88.96%,三项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 cTnT联合快速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灵敏、准确、快速、高效的特点,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高秀莲;陶立玉;许桂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80岁以上老年患者胸腔积液病因分析

    目的 通过胸腔积液病因分析,探讨高龄患者胸腔积液特点,为病因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0岁以上胸腔积液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分布和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其中45例患者进行了胸腔积液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24例为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慢性心功能衰竭组),21例为正常心功能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结果 120例患者中心功能不全39例,恶性胸腔积液33例,肺炎旁积液21例,结核性胸膜炎9例,其余病因及诊断不明者18例.心功能不全组中胸腔积液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8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慢性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肺炎旁积液是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胸腔积液NT-proBNP升高有助于慢性心功能衰竭诊断.

    作者:郝从均;罗继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妇科肿瘤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妇科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6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肿瘤类型、绝经年龄、术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老年妇科肿瘤发生率与绝经年限(x2=33.15,P<0.01)、绝经年龄相关(x2=12.25,P<0.01),无痛性阴道出血和腹部包块是老年妇科肿瘤常见的临床症状;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合并症较多,占60.3%;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等.结论 绝经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老年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绝经后阴道出血、腹部肿块是妇科恶性肿瘤出现早的的危险信号.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积极处理术前合并症,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均能顺利完成预期手术.

    作者:何雪莲;王晓银;庄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围术期脆弱免疫功能的保护及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老年手术患者的不断增加,围术期老年的免疫状态与预后的话题日益得到重视.老年患者存在年龄相关的免疫功能特点,而且围术期多种应激事件都会引起老年患者免疫系统成分和功能的急性改变,并可能引起相对长时间的免疫功能抑制或免疫功能失调.阐明围术期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诸多影响因素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围术期通过可能的干预手段调节免疫状态,都将对改善老年患者的临床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兵;陈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诊断鉴别方法.方法 对2012年3月榆林子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巨检镜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灰白色的肿瘤物,大小为7.2 cm×5.0 cm×3.7 cm,表面较光滑;切面呈灰白色,部分出现灰黄色,质地稍韧,部分质柔软;未见出血及坏死.镜检显示致密增生梭形纤维母细胞样,周围边界不清晰,细胞核呈现卵圆形或者梭形,并且无轻度异型性.肿瘤的部分区域有红染瘢痕样纤维,水肿区瘤细胞呈现星芒型,并且细胞核呈现卵圆形或者短梭形.病理诊断显示为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术后半年随访观察无复发与淋巴结转移.结论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形态上很容易与纤维肉瘤混合,且生物学行为显示为良性.临床中可以采取镜检和巨检以及免疫组织学方法进行诊断,提高该病的诊断效果.

    作者:苗子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经冠状窦心室起搏替代传统右心室起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研究

    传统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的电极必须跨过三尖瓣方可到达起搏靶点,存在诸多局限和弊端.该文综述了有关右心室起搏的实现方法及优缺点,如违反生理性激动顺序对QRS波及左心室电机械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三尖瓣反流风险,而且禁用于三尖瓣置换者等;冠状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经冠状窦心室起搏的应用现状.探讨在普通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经冠状窦心室起搏替代传统右心室起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心脏起搏技术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闫世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呼吸道病毒分离培养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呼吸道病毒是其主要的致病病原体.近年来,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方法日益广泛,培养法作为病毒检测方法中的“金标准”,也有了多方面的发展.该文综述了传统呼吸道病毒培养法及新兴方法,如病毒离心培养法、Pre-CPE检测、混合细胞培养法及转基因细胞培养法.这些新方法提高了呼吸道病毒培养法的效率及灵敏度,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将促进新型呼吸道病毒的发现.

    作者:蒋荷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小儿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小儿龋齿发病情况,研究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附近幼儿园2~6岁的幼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不同年龄小儿患龋率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观察小儿龋齿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相关问卷调查统一由母亲完成.结果 本次调查的300例儿童,121例(40.33%)发生龋齿.在单因素分析中给出,龋齿组和非龋齿组在吃零食、牙龈指数、变形链球菌、睡前刷牙四个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龋齿危险因素为牙龈指数>0(OR=1.684,95% CI 0.553~ 1.377)、变形链球菌(OR =15.476,95% CI 12.233-18.983),睡前刷牙(OR =0.575,95% CI0.312~0.787)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小儿龋齿与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关系密切,性别、牙龈指数和睡前是否刷牙也会影响小儿龋齿的发生.要注意加强儿童口腔卫生,合理搭配饮食,少吃零食,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作者:王梦醒;赵丽萍;邵若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并评价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汤阴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102例)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水平组(3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肌酐(Cr)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TG、Cr、FINS水平以及BMI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HDL显著低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P<0.05);HbA1c、FPG、CHO及LDL水平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不但要调控体质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还应监测血尿酸水平,尽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康杰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清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13年2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MM患者68例,其中Ⅰ期22例,Ⅱ期25例,Ⅲ期21例,另外选择同期的正常门诊体检者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法和放免法检测MM患者和对照组血清β2-MG、LDH表达,比较各组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及其与Durie-Salmon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各期MM患者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疾病分期增高,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与DS分期呈正相关(rs=0.587,0.254,P<0.05),血清β2-MG表达水平与LDH表达水平呈正相(rs=0.273,P<0.05).结论 MM患者的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其对MM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传才;陈文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方法

    子宫异常出血存在于各年龄阶段的女性中,出血原因往往繁多复杂,诊断方法主要有传统的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活检、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声像学检查(阴道超声、子宫声像学造影)和宫腔镜检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传统的诊断方法正逐步被取代,目前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术已成为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金标准.而近年来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因具有取材满意率高、并发症少、性价比高、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作者:陈蕾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脱落细胞学的细胞块制作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脱落细胞学诊断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重要的信息来源,在各种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涂片方法阳性检出率低、诊断的敏感性不高.细胞块技术原理是将样品离心浓缩后固定切片观察,而弥补细胞涂片的不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目前细胞块的制作方法、适应范围、与传统涂片相比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和对比,对于细胞块技术在细胞学领域的发展进行思考和展望.

    作者:林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肥胖的不同体表测量指标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随着全球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肥胖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而随着对AD研究的深入,肥胖与AD的关系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各国研究肥胖的诊断标准以及体表测量指标的不同,结果和结论也各不相同.该文就肥胖的不同体表测量指标与AD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崔国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假性血钾、血钠检测结果的识别与避免

    检验结果的有效性是检验工作的目的,也是检验质量的重要内涵之一.检验结果的不准确、不可靠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可能对临床诊治产生误导.假性结果是指实验室检测过程正常,检验结果却并不能反映血清(浆)中被检测物的真实水平.假性电解质结果会导致不必要的检查或液体治疗,甚至造成患者病情恶化.该文讨论了分析前、分析中引起血钾、血钠结果不准确的各种因素,以期引起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的重视,识别和防止错误结果的产生.

    作者:吴加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控制与生命质量

    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评估与疼痛控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16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有效缓解疼痛的措施.结果 通过各种合理有效的止痛措施后,168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64例,明显缓解92例,部分缓解12例,有效率达92.86%,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各种有效的疼痛控制措施,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肖扬;季健秋;刘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