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道病毒分离培养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蒋荷萍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 分离培养, 离心培养, 混合细胞系, 转基因细胞培养
摘要: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呼吸道病毒是其主要的致病病原体.近年来,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方法日益广泛,培养法作为病毒检测方法中的“金标准”,也有了多方面的发展.该文综述了传统呼吸道病毒培养法及新兴方法,如病毒离心培养法、Pre-CPE检测、混合细胞培养法及转基因细胞培养法.这些新方法提高了呼吸道病毒培养法的效率及灵敏度,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将促进新型呼吸道病毒的发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妇科肿瘤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妇科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6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肿瘤类型、绝经年龄、术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老年妇科肿瘤发生率与绝经年限(x2=33.15,P<0.01)、绝经年龄相关(x2=12.25,P<0.01),无痛性阴道出血和腹部包块是老年妇科肿瘤常见的临床症状;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合并症较多,占60.3%;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等.结论 绝经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老年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绝经后阴道出血、腹部肿块是妇科恶性肿瘤出现早的的危险信号.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积极处理术前合并症,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均能顺利完成预期手术.

    作者:何雪莲;王晓银;庄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高频超声在腰背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是人体躯干的承重部位,其解剖结构较为复杂,病变多种多样.传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有X线、CT、磁共振成像(MRI).随着超声诊断仪器及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频超声检查凭借其安全、无创、价格低廉、短期内可重复检查、实时成像尤其是对软组织细微结构的显示优于CT和MRI等优势,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该文就高频超声在腰背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晓刚;陈一武;姜辉;施晓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CD14与肿瘤的相互关系及研究进展

    CD14为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在介导机体免疫应答及炎性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CD14的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多种肿瘤的易患性,同时其免疫调节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详细的作用机制仍未明确.该文针对CD14多态性与肿瘤、CD14与肿瘤免疫逃逸、CD14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现状展开综述,期望为CD14在抗肿瘤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李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诊断鉴别方法.方法 对2012年3月榆林子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巨检镜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灰白色的肿瘤物,大小为7.2 cm×5.0 cm×3.7 cm,表面较光滑;切面呈灰白色,部分出现灰黄色,质地稍韧,部分质柔软;未见出血及坏死.镜检显示致密增生梭形纤维母细胞样,周围边界不清晰,细胞核呈现卵圆形或者梭形,并且无轻度异型性.肿瘤的部分区域有红染瘢痕样纤维,水肿区瘤细胞呈现星芒型,并且细胞核呈现卵圆形或者短梭形.病理诊断显示为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术后半年随访观察无复发与淋巴结转移.结论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形态上很容易与纤维肉瘤混合,且生物学行为显示为良性.临床中可以采取镜检和巨检以及免疫组织学方法进行诊断,提高该病的诊断效果.

    作者:苗子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呼吸道病毒分离培养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呼吸道病毒是其主要的致病病原体.近年来,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方法日益广泛,培养法作为病毒检测方法中的“金标准”,也有了多方面的发展.该文综述了传统呼吸道病毒培养法及新兴方法,如病毒离心培养法、Pre-CPE检测、混合细胞培养法及转基因细胞培养法.这些新方法提高了呼吸道病毒培养法的效率及灵敏度,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将促进新型呼吸道病毒的发现.

    作者:蒋荷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靶器官保护策略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肾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靶器官保护策略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91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n=47)加用下列措施进行靶器官保护治疗(肺脏、肠道及肝脏):盐酸氨溴索6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生大黄20 g,水煎成100 mL溶液,分2次口服或胃管鼻饲+还原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d.动态监测氧合指数(PaO2/FiO2)、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的变化,分别评估肺脏、肠道、肝脏及肾脏功能.结果 观察组肾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下降(31.92% vs 45.45%,P<0.05),急性肾衰竭发生率明显下降(17.02% vs 25.00%,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第5~7日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观察组血清Cys-C的变化与PaO2/FiO2的变化呈负相关,与AST、ALT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加强炎症靶器官保护性治疗措施对SIRS患者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作者:全瑶;张志坚;曹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理气活血方剂对球囊损伤后实验性大耳白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理气活血方剂对球囊损伤后实验性大耳白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雌雄不限)以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4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加氟伐他汀胶囊、高脂饲料加理气活血方剂以灌胃喂饲.实验第5周,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均行右侧腹-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第8周给予采血,化验血脂,比较LDL-C的水平.8周后处死所有动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PDGF-B的表达.结果 实验动物在第8周实验结束时测定LDL-C,正常组(1.181±0.005) mmol/L,西药组(33.202±7.112) mmol/L,中药组(31.504±9.611) mmol/L,模型组(34.732±6.413) mmol/L,模型组的LDL-C水平高于正常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则低于模型组而高于正常组(P<0.05),而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GF-B正常组为(0.38±0.09) mg/L,西药组为(1.22±0.09) mg/L,中药组为(1.12±0.07) mg/L,模型组为(1.67±0.16) mg/L,中药组的PDGF-B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理气活血中药方剂可以改善LDL-C的水平,抑制PDGF-B的表达,可以更好地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键环节,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赏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腹阴囊鞘膜积液的临床研究进展

    腹阴囊鞘膜积液较少见,表现为腹股沟阴囊鞘膜积液经腹股沟管向腹腔内延伸成“葫芦”状.腹阴囊鞘膜积液的症状和体征与阴囊鞘膜积液十分相似.因此,极易误诊而按一般鞘膜积液进行手术,给手术带来困难.该文综述了关于腹阴囊鞘膜积液病因的相关假设、临床诊断依据、相关检查方法、不同手术方式的进展以及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临床医师尤其是小儿外科医师在临床中更应清楚认识本病、避免误诊,同时应采取合理术式治疗本病.

    作者:王继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3例成人型肾母细胞瘤CT、MRI表现及文献复习

    目的 评价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年中(至2012年5月止)的随访资料、病案室统计与病理科档案,回顾性分析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例成人型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MRI影像表现.结果 2例行CT检查,表现为囊实性较大肿块,肿块边缘见块样及小片状钙化,内部密度不均,周围有假包膜形成,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行MRI检查,呈不规则团块状异常信号影,信号不均,病变邻近肾静脉及腔静脉见癌栓.结论 CT及MRI在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尚无特征性表现,肿瘤分期上具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李俊华;王小宁;李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环孢素A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并常累及关节、胃肠道和肾脏.其中,肾脏损害是影响HSP预后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迄今为止,尽管免疫抑制剂已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但对于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尚存在争议.近年来,有关环孢素A治疗紫癜性肾炎已有报道,但尚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该文就环孢素A治疗HSPN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华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清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13年2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MM患者68例,其中Ⅰ期22例,Ⅱ期25例,Ⅲ期21例,另外选择同期的正常门诊体检者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法和放免法检测MM患者和对照组血清β2-MG、LDH表达,比较各组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及其与Durie-Salmon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各期MM患者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疾病分期增高,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与DS分期呈正相关(rs=0.587,0.254,P<0.05),血清β2-MG表达水平与LDH表达水平呈正相(rs=0.273,P<0.05).结论 MM患者的血清β2-MG、LDH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其对MM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传才;陈文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新进展

    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时代,肺癌在老年性疾病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诊治老年肺癌成为临床医师迫在眉睫的课题.手术治疗仍是目前肺癌根治的主要手段.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老年患者含铂类化疗仍是化疗的主要方案,联合化疗在降低药物毒性方面凸显优势.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常规剂量治疗存在较高风险.该文就目前临床研究对老年患者肺癌个体化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杨景魁;霍小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80岁以上老年患者胸腔积液病因分析

    目的 通过胸腔积液病因分析,探讨高龄患者胸腔积液特点,为病因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0岁以上胸腔积液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分布和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其中45例患者进行了胸腔积液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24例为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慢性心功能衰竭组),21例为正常心功能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结果 120例患者中心功能不全39例,恶性胸腔积液33例,肺炎旁积液21例,结核性胸膜炎9例,其余病因及诊断不明者18例.心功能不全组中胸腔积液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8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慢性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肺炎旁积液是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胸腔积液NT-proBNP升高有助于慢性心功能衰竭诊断.

    作者:郝从均;罗继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慢性胃炎模型建立方法及其检测指标概述

    慢性胃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主要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该文主要介绍目前主流的各种动物模型制作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造模法、化学损伤法和主动免疫法等,为慢性胃炎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特别将慢性胃炎模型的检测指标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实验研究人员选择不同模型提供依据.

    作者:杨金娜;李欣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MicroRNA-33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引起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近几年研究显示,微RNA(miRNA)在AS中起重要作用.miRNA通过与靶基因mRN As的3'-非编码区结合,诱导基因的翻译抑制,在转录后水平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介导AS的形成.该文就miRNA家族成员miR-33在AS脂质代谢调控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作者:鄢梦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并评价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汤阴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102例)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水平组(3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肌酐(Cr)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TG、Cr、FINS水平以及BMI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HDL显著低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P<0.05);HbA1c、FPG、CHO及LDL水平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不但要调控体质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还应监测血尿酸水平,尽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康杰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不同B超检查对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了解经腹B超检查、经阴道B超检查和经腹经阴道联合B超检查方法对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291例,均进行经腹及经阴道B超平行检查,以术后病理和临床表现确证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不同B超检查方法对不同急腹症的诊断准确率和与临床确诊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对卵巢囊肿蒂扭转的诊断准确率为95.3%,高于单纯经腹、经阴道B超检查的74.4%和79.1%(P<0.05),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对急性盆腔炎的诊断准确率为96.7%,高于单纯经腹、经阴道B超检查的70.0%和76.7%(P <0.05).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与临床确诊结果符合率为93.8%,高于经腹和经阴道B超检查的83.2%和88.7%(P<0.05).结论 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对几种常见妇科急腹症的诊断效果优于单纯经腹或经阴道B超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文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86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86例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单一工作持续时间、辛辣食物摄入、睡床硬度、体质量指数、劳动性质、持续久坐时间、腰部损伤史、家族史、弯腰程度、体育运动等因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体质量指数、持续久坐时间、腰部损伤史、弯腰程度等指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倡导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有助于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

    作者:菅新民;周建华;胡亚威;张弦;陈少初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肥胖的不同体表测量指标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随着全球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肥胖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而随着对AD研究的深入,肥胖与AD的关系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各国研究肥胖的诊断标准以及体表测量指标的不同,结果和结论也各不相同.该文就肥胖的不同体表测量指标与AD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崔国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以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对以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检索1999年1月至2012年6月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关于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Hp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以Hp根除率为评价指标,应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并计算失安全系数检验发表偏倚.结果 纳入的13项研究存在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84.52% vs 7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3,95% CI1.29~2.06),P <0.0001).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失安全系数较大,为101.结论 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较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具有更高的Hp根除率.

    作者:张铁民;张华伟;张天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