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传统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的电极必须跨过三尖瓣方可到达起搏靶点,存在诸多局限和弊端.该文综述了有关右心室起搏的实现方法及优缺点,如违反生理性激动顺序对QRS波及左心室电机械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三尖瓣反流风险,而且禁用于三尖瓣置换者等;冠状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经冠状窦心室起搏的应用现状.探讨在普通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经冠状窦心室起搏替代传统右心室起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心脏起搏技术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闫世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随着全球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肥胖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而随着对AD研究的深入,肥胖与AD的关系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各国研究肥胖的诊断标准以及体表测量指标的不同,结果和结论也各不相同.该文就肥胖的不同体表测量指标与AD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崔国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其他病征掩盖、易误诊.其影像表现为多样性,典型征象少,病变部位不固定.CT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胸片.该文通过实际工作及参阅相关资料,分析老年性肺结核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对X线与CT诊断老年性肺结核的效果、鉴别诊断要点及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提高其影像学诊断准确率.
作者:周永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足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治疗应满足患者在外观以及运动、感觉等功能上的要求,特别是对供区美观及功能上的要求.近些年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常用腓肠神经营养带蒂岛状皮瓣、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踝前皮瓣、外踝上皮瓣以及各种改良微型皮瓣等手术方法.显微外科解剖学的深入研究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给各种皮瓣修复术式提供了主要理论和方法技术.
作者:谭晋殿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年中(至2012年5月止)的随访资料、病案室统计与病理科档案,回顾性分析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例成人型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MRI影像表现.结果 2例行CT检查,表现为囊实性较大肿块,肿块边缘见块样及小片状钙化,内部密度不均,周围有假包膜形成,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行MRI检查,呈不规则团块状异常信号影,信号不均,病变邻近肾静脉及腔静脉见癌栓.结论 CT及MRI在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尚无特征性表现,肿瘤分期上具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李俊华;王小宁;李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呼吸道病毒是其主要的致病病原体.近年来,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方法日益广泛,培养法作为病毒检测方法中的“金标准”,也有了多方面的发展.该文综述了传统呼吸道病毒培养法及新兴方法,如病毒离心培养法、Pre-CPE检测、混合细胞培养法及转基因细胞培养法.这些新方法提高了呼吸道病毒培养法的效率及灵敏度,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将促进新型呼吸道病毒的发现.
作者:蒋荷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尿石症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它的形成受多种遗传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环境条件、饮食结构习惯、泌尿系统局部疾患以及全身代谢紊乱等.在众多的危险因素中,饮食是一种主要的外部因素,饮食的调节可有效地降低尿石症的形成,其中社会营养结构的改变是其发病率和复发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该文就尿石症的饮食危险因素予以综述,以了解饮食因素对尿石症的影响.
作者:周炳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老年妇科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6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肿瘤类型、绝经年龄、术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老年妇科肿瘤发生率与绝经年限(x2=33.15,P<0.01)、绝经年龄相关(x2=12.25,P<0.01),无痛性阴道出血和腹部包块是老年妇科肿瘤常见的临床症状;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合并症较多,占60.3%;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等.结论 绝经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老年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绝经后阴道出血、腹部肿块是妇科恶性肿瘤出现早的的危险信号.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积极处理术前合并症,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均能顺利完成预期手术.
作者:何雪莲;王晓银;庄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在病因、诊断和治疗上存在特殊性.其病因主要是妊娠期体内内分泌的变化及妊娠本身机械作用对机体的影响更易诱发胆管系统疾病和妊娠期高脂血症并有脂蛋白脂酶活性的变化等.黏附分子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参与了其发病的分子机制.超声、超声内镜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对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Oddi括约肌切开术成为手术治疗的新选择.
作者:柯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腰背部是人体躯干的承重部位,其解剖结构较为复杂,病变多种多样.传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有X线、CT、磁共振成像(MRI).随着超声诊断仪器及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频超声检查凭借其安全、无创、价格低廉、短期内可重复检查、实时成像尤其是对软组织细微结构的显示优于CT和MRI等优势,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该文就高频超声在腰背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晓刚;陈一武;姜辉;施晓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脱落细胞学诊断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重要的信息来源,在各种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涂片方法阳性检出率低、诊断的敏感性不高.细胞块技术原理是将样品离心浓缩后固定切片观察,而弥补细胞涂片的不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目前细胞块的制作方法、适应范围、与传统涂片相比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和对比,对于细胞块技术在细胞学领域的发展进行思考和展望.
作者:林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172例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对比较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正确率.结果 四种检查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RCP、MRCP、CT、超声,其中超声的诊断率低,与其他3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的正确率优于MRCP,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患者均行胆管细胞刷片活检,结果显示:胆管细胞刷片活检对于良、恶性胆关系狭窄的鉴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P<0.05).结论 ERCP技术以其创伤小,安全有效等特点成为梗阻性黄疸微创治疗的首选.
作者:马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理气活血方剂对球囊损伤后实验性大耳白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雌雄不限)以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4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加氟伐他汀胶囊、高脂饲料加理气活血方剂以灌胃喂饲.实验第5周,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均行右侧腹-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第8周给予采血,化验血脂,比较LDL-C的水平.8周后处死所有动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PDGF-B的表达.结果 实验动物在第8周实验结束时测定LDL-C,正常组(1.181±0.005) mmol/L,西药组(33.202±7.112) mmol/L,中药组(31.504±9.611) mmol/L,模型组(34.732±6.413) mmol/L,模型组的LDL-C水平高于正常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则低于模型组而高于正常组(P<0.05),而中药组和西药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GF-B正常组为(0.38±0.09) mg/L,西药组为(1.22±0.09) mg/L,中药组为(1.12±0.07) mg/L,模型组为(1.67±0.16) mg/L,中药组的PDGF-B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理气活血中药方剂可以改善LDL-C的水平,抑制PDGF-B的表达,可以更好地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键环节,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赏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奥沙利铂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佛冈县人民医院就诊的48例老年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吉西他滨单药组及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吉西他滨单药组给予吉西他滨单药每周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在吉西他滨单药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性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完成情况相当(x2 =0.181,P=0.671).吉西他滨单药组患者生活质量好转情况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2,P=0.023).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7.4%、50.0%,疾病控制率为56.5%、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72,P=0.037;x2=4.037,P=0.045).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相当,多为Ⅰ~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优于吉西他滨单药,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作者:戴文清;胡晓晔;吴方明;邝文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86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86例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单一工作持续时间、辛辣食物摄入、睡床硬度、体质量指数、劳动性质、持续久坐时间、腰部损伤史、家族史、弯腰程度、体育运动等因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体质量指数、持续久坐时间、腰部损伤史、弯腰程度等指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倡导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有助于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
作者:菅新民;周建华;胡亚威;张弦;陈少初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且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寻找一种有效的筛查方法进行胃癌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胃癌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近年来,很多研究证实血清中某些微量元素和胃蛋白酶原(PG)在体内水平的变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胃癌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与PG的水平,可以对胃癌进行辅助诊断.该文着重阐述血清微量元素与PG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殷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心力衰竭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医疗支出的特点.近年来,虽然采取了相关措施降低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但心力衰竭的再入院率仍很高,在出院后60~90 d内高达30%.为了有效预防心力衰竭再入院和改善总体预后,需要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有总体的认识.该文指出适当的疾病管理策略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再入院的概率以及改善预后.
作者:孙仁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慢性胃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主要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该文主要介绍目前主流的各种动物模型制作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造模法、化学损伤法和主动免疫法等,为慢性胃炎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特别将慢性胃炎模型的检测指标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实验研究人员选择不同模型提供依据.
作者:杨金娜;李欣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靶器官保护策略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91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n=47)加用下列措施进行靶器官保护治疗(肺脏、肠道及肝脏):盐酸氨溴索6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生大黄20 g,水煎成100 mL溶液,分2次口服或胃管鼻饲+还原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d.动态监测氧合指数(PaO2/FiO2)、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的变化,分别评估肺脏、肠道、肝脏及肾脏功能.结果 观察组肾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下降(31.92% vs 45.45%,P<0.05),急性肾衰竭发生率明显下降(17.02% vs 25.00%,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第5~7日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观察组血清Cys-C的变化与PaO2/FiO2的变化呈负相关,与AST、ALT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加强炎症靶器官保护性治疗措施对SIRS患者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作者:全瑶;张志坚;曹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应变/应变率成像超声新技术,其无角度依赖性,且不受相邻心肌节段牵拉的影响,这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可作为评价心房局部心肌功能的量化指标,为心房功能的临床定量评价提供了帮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阐述2D-STE的基本原理及其定量评价左心房功能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对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张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