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三尖杉酯碱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姜熙;唐育梅

关键词:高三尖杉酯碱,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抗白血病效应, 信号途径
摘要:高三尖杉酯碱(HHT)是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有较好的疗效,且其不良反应较其他抗恶性肿瘤药物低.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激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步骤.体外细胞实验显示HHT可通过抑制JAK/STA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WNT等信号途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该文就HHT临床联合用药、抗白血病效应及其与信号途径之间的关系予以简单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肝细胞核因子4α:肝脏疾病研究与治疗的新方向

    肝脏是人体内大的实质性器官,是人体的“化工厂”.肝脏组织60%~ 80%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通过特异性地表达一系列功能与分化相关基因,为肝脏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保障.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是细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分化成熟的肝细胞中高表达,能与成熟肝脏中12%的基因的启动子结合,对促进正常的肝细胞分化和维护正常的肝细胞生物学功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HNF4α与各种肝脏疾病间的关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肝脏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刘新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唑来膦酸影响骨密度效果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唑来膦酸影响骨密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4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OTA,AAOS,High Wire Press,Springer Link,MEDLINE,EMBASE,CINAHL,ISI Web of Science,CNKI,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并辅以手工检索关于唑来膦酸影响骨密度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 共纳入7个RCT.3个RCT显示唑来膦酸可增加腰椎骨密度增加率,3个RCT显示唑来膦酸可增加股骨颈骨密度增加率,4个RCT显示唑来膦酸可增加腰椎骨密度.结论 唑来膦酸对增加全身多处骨密度有一定效果.

    作者:赵奇;刘世清;张春;廖琦;黄涛;杨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

    Rho蛋白是一种三磷酸鸟苷(GTP)结合蛋白,Rho激酶(ROCK)是早发现的Rho效应物,在分子水平,ROCK表达上调促进氧化应激、炎症、血栓形成和纤维化的各种因子增加,下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细胞水平,参与许多细胞功能如基因表达、胞质分裂、细胞黏附和迁移等的调节.研究发现,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其抑制剂fasudil可以治疗许多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应用.该文对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李永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NR4A孤儿核受体亚家族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

    核受体家族是一组能在生物体内调控发育、代谢、炎症、免疫等多种生物作用的转录因子,而孤儿核受体则是指一群非配体依赖或未知配体的核受体,其中包括NR4A孤儿核受体亚家族.NR4A孤儿核受体亚家族由高度同源的3种受体:Nur77(NR4A1)、Nurr1(NR4A2)和NOR1(NR4A3)组成,他们可被环境中的刺激信号快速诱导,作为非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和早期反应基因行使功能.近的研究表明,NR4A受体亚家族成员在代谢综合征的各个组分,包括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人源化小鼠模型研究及应用进展

    研究人类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筛选有效药物,需要理想的动物模型来进行大量的体内试验.小鼠是应用为广泛的生物模型之一,但考虑到小鼠与人类在生理、病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构建具有人类功能性基因、细胞或组织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尤为重要.该文对人源化小鼠模型的研究概况及其在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路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腹膜透析中腹膜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腹膜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腹膜会发生血管新生等形态上的变化,并终导致超滤失败,该文综述了不同腹膜透析液对于腹膜血管新生的影响以及腹膜细胞和细胞因子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同时也对目前在动物试验中有抑制腹膜血管新生作用的干预措施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于腹膜形态变化的认识,提高腹膜透析治疗水平.

    作者:王喜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透析患者的血糖管理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急速增长,其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也日益加重.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目前,能够证明对透析患者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进而影响其病死率的证据并不多,许多影响因素使控制透析患者的血糖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而且糖尿病透析患者还有心脏、视网膜以及足等并发症的更大负担.

    作者:陈睿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新型的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等传统微创手术相比,具有接近“无创”、安全、有效、可重复治疗等优点,特别是在治疗马蹄肾合并肾结石、孤立肾合并肾结石等复杂性结石时具有明显优势,在微创治疗上尿路结石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就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螺钉固定组和联合治疗组,螺钉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联合治疗组则应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9.2±5.8)min,螺钉固定组手术时间(45.4±9.1) min,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螺钉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发生骨不愈合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螺钉固定组发生骨不愈合4例、股骨头坏死3例,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螺钉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治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安全性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向可佳;向燕卿;赵万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合并前列腺增生的NMIBC患者同期行TURBT及TURP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合并前列腺增生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同期行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URB T)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就诊的93例合并前列腺增生的NMIBC患者的手术资料,其中45例行TURBT后同期行TURP治疗(TURBT+TURP治疗组);48例行TURBT(TURBT治疗组)治疗.术后随访2年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肿瘤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 TURBT+ TURP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TURBT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200,34.100,P<0.05),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Z=0.165,0.728,P>0.05);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及复发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20,=1.567,P>0.05);术后随访,TU RBT+TURP治疗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较手术前及TURBT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TURBT治疗组较手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对合并前列腺增生的NMIBC患者同期行TU RBT及TURP在解除患者尿路梗阻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作者:莫金水;冯建华;王晶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高血压致主动脉夹层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的形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众多因素导致的高血压长期作用于血管壁可引起主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其结构极易在高血压的进一步影响下被撕裂出现损伤,从而使血液进入血管壁形成血肿,剥离管壁形成主动脉夹层.该文主要阐述血管的结构、血压的形成、调节及高血压的形成、高血压与主动脉内膜撕裂之间的联系,在解剖学与组织学的知识层面上探究并整合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间的关系以及容易致病的相关因素及联系.

    作者:袁重红;杨志昌;王凯玲;杨晓蕾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血清脂连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脂连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新乐市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96例T2DM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合并CHD的患者作为T2DM-CHD组,48例单纯T2DM患者为T2DM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研究对象血清脂连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的水平.结果 三组血清脂连蛋白、hs-CRP、FBG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1、4.256、3.470,P=0.016、0.007、0.034);其中T2DM-CHD组和T2DM组的脂连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q =7.603、4.028,P<0.05),hs-CRP和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患者血清脂连蛋白水平显著高于T2DM-CHD组(q=3.752,P<0.05),hs-CRP、FBG水平显著低于T2DM-CHD(q=5.627、3.217,P<0.05),而且血清脂连蛋白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0.692,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中脂连蛋白、hs-CRP的水平能够反映CHD的严重程度,其对于T2DM并发CHD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习伟然;安素芬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年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不同年龄组发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诊治的GERD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在年龄18~60岁的年轻组和年龄在61~85岁的年老组两组,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方式,由经培训的医师进行抽样调查.对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比较6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饮酒、进食过饱、高脂食物、Hp感染、焦虑、抑郁;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食过饱、高脂饮食年轻组患者所占比重显著高于年老组,焦虑在年老组患者所占比重显著高于年轻组.结论 GERD的发生是由多种危险因素作用的引起的,但在不同年龄组分布存在着显著差异.

    作者:周荣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原位新膀胱术后肾功能损害病因的探讨

    根治性膀胱全切伴淋巴结清扫术及尿流改道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而膀胱全切后膀胱重建和尿流改道方式的研究一直都是泌尿外科学者所面临的课题.原位新膀胱手术已成为国内外一些大型的医学中心主流的尿流改道术式,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手术方式能够真正满意地代替膀胱的作用.在该术式的推广过程中,发现吻合口狭窄、尿潴留、尿路感染、代谢紊乱、术后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高.

    作者:黄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HPV感染及HLA多态性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尤其是HPV16、18型,然而单纯HPV感染不足以引起宫颈癌的发生,还需要其他分子事件的共同参与.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宿主的免疫和遗传学背景均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正是作为宿主的免疫及遗传学背景参与了HPV感染及宫颈癌的疾病演变过程,且已发现部分HLA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地区、不同人种HPV感染及宫颈癌的遗传易患性相关.

    作者:赵俊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带涤纶套透析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对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不能维持长久血液透析的患者,目前多采用带涤纶套长期导管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同时导管相关的感染、血栓栓塞、导管功能不良等并发症也一直是导致导管失功的主要原因.该文主要对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的种类、材质、留置导管部位方法、导管的维护和使用以及并发症进行综述,探讨留置长期导管的经验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彭爱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扛板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扛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瘦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12只)、模型组(9只)、秋水仙碱组(10只)、扛板归高剂量组(11只)、扛板归中剂量组(10只)、扛板归低剂量组(10只),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不同浓度扛板归干预后,肝脏常规取材、制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染色强度和范围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32,P<0.05);与模型组比较,扛板归高剂量组、扛板归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0,15.21,P<0.05).结论 扛板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瘦素蛋白的表达而调控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作者:李健;周艳丽;孙克让;曹庆生;陈颖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2例乳腺纤维瘤病影像学征象及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瘤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03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例乳腺纤维瘤病样的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结果 2例乳腺纤维瘤病超声及钼靶均提示恶性征象,镜下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而且瘤细胞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上皮细胞膜抗原、细胞角蛋白5/6、CD34、P63和S100蛋白均阴性.结论 乳腺纤维瘤病为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临床及影像检查容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需与梭形细胞癌、肌上皮癌、肌纤维母细胞瘤、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和乳腺反应性梭形细胞结节等病变进行鉴别.

    作者:朱奎阳;王亚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p16、Ki-67、MMP-2在宫颈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运用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来准确诊断宫颈癌是病理医师不断的探索和追求.p16、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级、宫颈癌进展程度的判断中意义重大,MMP-2是早期肿瘤的标志物,而宫颈微小浸润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直是个难点.因此,p16、Ki-67、MMP-2三者联检的研究可能在宫颈CIN累腺与宫颈微小浸润癌的鉴别中发挥作用.

    作者:肖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Tp-Te间期离散(Tp-Ted)的变化,为预测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60例T2DM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组的Tp-Ted进行比较,并分析Tp-Te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组患者的Tp-Ted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是Tp-Ted延长的危险因素(P<0.01);Tp-Ted延长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P<0.01).结论 血糖的增高会加重心肌电活动的不稳定性,易诱发心血管危险事件.

    作者:黄颖;唐文红;田晓芬;陈晓婕;钟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