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致主动脉夹层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袁重红;杨志昌;王凯玲;杨晓蕾

关键词:高血压, 主动脉血肿, 主动脉夹层, 血管壁重构
摘要: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的形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众多因素导致的高血压长期作用于血管壁可引起主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其结构极易在高血压的进一步影响下被撕裂出现损伤,从而使血液进入血管壁形成血肿,剥离管壁形成主动脉夹层.该文主要阐述血管的结构、血压的形成、调节及高血压的形成、高血压与主动脉内膜撕裂之间的联系,在解剖学与组织学的知识层面上探究并整合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间的关系以及容易致病的相关因素及联系.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肝细胞核因子4α:肝脏疾病研究与治疗的新方向

    肝脏是人体内大的实质性器官,是人体的“化工厂”.肝脏组织60%~ 80%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通过特异性地表达一系列功能与分化相关基因,为肝脏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保障.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是细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分化成熟的肝细胞中高表达,能与成熟肝脏中12%的基因的启动子结合,对促进正常的肝细胞分化和维护正常的肝细胞生物学功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HNF4α与各种肝脏疾病间的关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肝脏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刘新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年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不同年龄组发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诊治的GERD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在年龄18~60岁的年轻组和年龄在61~85岁的年老组两组,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方式,由经培训的医师进行抽样调查.对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比较6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饮酒、进食过饱、高脂食物、Hp感染、焦虑、抑郁;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食过饱、高脂饮食年轻组患者所占比重显著高于年老组,焦虑在年老组患者所占比重显著高于年轻组.结论 GERD的发生是由多种危险因素作用的引起的,但在不同年龄组分布存在着显著差异.

    作者:周荣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扛板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扛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瘦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12只)、模型组(9只)、秋水仙碱组(10只)、扛板归高剂量组(11只)、扛板归中剂量组(10只)、扛板归低剂量组(10只),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不同浓度扛板归干预后,肝脏常规取材、制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染色强度和范围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32,P<0.05);与模型组比较,扛板归高剂量组、扛板归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0,15.21,P<0.05).结论 扛板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瘦素蛋白的表达而调控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作者:李健;周艳丽;孙克让;曹庆生;陈颖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肺部感染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UGH)与肺部感染及其与脑卒中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卒中病房住院治疗的476例首发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UGH分为UGH组和非UGH组.探讨UGH与肺部感染的关系,以及两者与脑卒中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UGH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显著高于非UGH组(x2=29.179,P<0.001);脑卒中并发UGH的患者较未并发UGH者的病死率显著升高(x2 =33.719,P <0.001),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与未并发肺部感染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1.302,P<0.001);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UGH与并发肺部感染间存在正相关(r=0.24,P<0.001).结论 积极防治UGH可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可达到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的目的.

    作者:张艳丽;付彦;王淑娟;刘丽君;黄勇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诱导分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N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它来源于神经组织,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NSCs体外诱导分化的成体细胞可以用于中枢神经损伤疾病及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因此,找到一系列体外诱导NSCs定向分化的模式,诱导其分化为特定的神经细胞,达到神经修复和细胞治疗的目的乃当今神经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主要阐述NSCs向神经元诱导分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青;刘英富;徐云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心脏起搏部位与双腔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的关系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的主要适应证.起搏器植入后改变了正常心脏激动顺序,使双房、双室、房室间收缩不同步,心房颤动(房颤)容易发生,影响起搏器功能,导致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研究显示,不同的心房、心室起搏部位产生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心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与房颤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房间隔与室间隔起搏时较传统右心耳及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产生更佳的心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减少房颤发生.

    作者:汪贵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心血管疾病患者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心血管疾病患者是脑卒中的潜在高危人群,降低心血管患病人群的脑卒中发病率,对我国脑卒中防控效果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众多,包括高血压、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厚、糖尿病、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该文通过分析以上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了解这些危险因素促进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机制及危险程度,从而更好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阴文丽;薛军;吴迪;范煜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凝血系统的多个方面,其主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耗性凝血障碍,而是促凝系统、抗凝系统、血小板、纤溶系统及内皮系统动态平衡的紊乱.进一步地改进复苏策略、改善创伤患者预后,需要对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病理生理有更好的理解.

    作者:任小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防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慢性呼吸道炎症并进行性进展的不完全可逆性气流阻塞,致伤残、致死率高,是危害人类健康公共卫生防治难题的常见多发病之一.早期慢阻肺症状非常隐匿,漏诊率高,病情进展快,支气管扩张可逆度好.慢阻肺轻重和病情进展快慢与其急性发作频率相关,防止或减少慢阻肺稳定期急性发作频次是减缓病情进展的关键.防治措施倡导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的早期、全程综合干预治疗,该措施安全有效,总体医疗费用较低.

    作者:黄思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丁基苯酞是从芹菜籽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天然药物,研究发现其具有改善脑部微循环、保护线粒体、明显增加脑缺血区的血量以及减少神经功能损害等多种药理作用.丁基苯酞能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该文将近年来丁基苯酞在血管性痴呆的动物实验及其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廖艳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PEA3转录因子在卵巢癌浸润和转移中的相关研究

    多瘤病毒增强子激活因子3基因(PEA3)是Ets家族中PEA3亚家族的成员,Ets家族是大的信号依赖转录调控因子家族之一.Ets家族与人类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参与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卵巢癌极易浸润和转移是卵巢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主要作用,而PEA3转录因子可通过调节MMPs及VEGF来促进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

    作者:唐慧子;李菲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调节性T细胞与内分泌疾病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群有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抑制功能.CD4+ CD25+Treg是Treg亚群的重要组分,Foxp3是其特征性细胞表面标志物.近年的研究认为,Treg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内分泌疾病的发生可能与Treg的数目及功能异常有关.该文就Treg与骨质疏松症、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包秋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腕舟骨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腕舟骨骨折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是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结构、稀疏且不均匀的血液分布,目前仍尚无明确治疗腕舟骨骨折方法的选择标准.失治误治会导致患者出现骨折移位、畸形愈合、骨不连、螺钉松动、肥厚性瘢痕疼痛以及腕关节功能受限等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腕舟骨骨折治疗,必须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正确、恰当的治疗方法,才能获得佳治疗效果.

    作者:胡维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

    Rho蛋白是一种三磷酸鸟苷(GTP)结合蛋白,Rho激酶(ROCK)是早发现的Rho效应物,在分子水平,ROCK表达上调促进氧化应激、炎症、血栓形成和纤维化的各种因子增加,下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细胞水平,参与许多细胞功能如基因表达、胞质分裂、细胞黏附和迁移等的调节.研究发现,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其抑制剂fasudil可以治疗许多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应用.该文对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李永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进展

    随着老龄化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基数的增加,近年来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脊柱结核占结核感染的1%~3%,是引起骨损坏为常见和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3%;磁共振成像可早期诊断、治疗脊柱结核,然而脊柱结核进展缓慢隐蔽,脓肿及椎间盘炎形成前诊断困难.该文拟对脊椎结核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胡自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合并前列腺增生的NMIBC患者同期行TURBT及TURP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合并前列腺增生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同期行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URB T)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就诊的93例合并前列腺增生的NMIBC患者的手术资料,其中45例行TURBT后同期行TURP治疗(TURBT+TURP治疗组);48例行TURBT(TURBT治疗组)治疗.术后随访2年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肿瘤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 TURBT+ TURP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TURBT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200,34.100,P<0.05),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Z=0.165,0.728,P>0.05);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及复发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20,=1.567,P>0.05);术后随访,TU RBT+TURP治疗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较手术前及TURBT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TURBT治疗组较手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对合并前列腺增生的NMIBC患者同期行TU RBT及TURP在解除患者尿路梗阻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作者:莫金水;冯建华;王晶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1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合理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沂市人民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134例,对其临床资料、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121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中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3例(10.7%),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1.6%),甲状旁腺功能低下5例(4.1%).13例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中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3例(23.0%),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7.6%),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7.6%).所有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8.6%.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可靠、有效,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

    作者:蔡安庆;吴新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对骨修复的影响

    炎症是一个井然有序的生物反应,在骨折或损伤后促进骨修复中起着直接和关键的作用.然而,在一些临床情况中,如炎症性疾病或植入医学材料的严重异物反应,不但使原先的炎性反应没有解决,反而会加重或造成慢性炎症,严重影响骨组织生成.因此,该文将总结体内外研究中炎症及调节炎症的细胞因子对骨修复的影响和调控,并认识其在该领域的重要性.

    作者:郝健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hs-CR、TNF-α、MDA、SOD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解放军总院及保定市级医院住院的初发AD患者36例作为AD组.Stanford分类:A型主动脉夹层12例(AAD组),B型主动脉夹层24例(BAD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就诊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及不同Stanford分类患者的CRP、TNF-α、MDA、SOD水平,并分析4种指标在AD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D组患者hs-CRP、TNF-α、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病死者hs-CRP、TNF-α、MD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SOD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TNF-α、MDA、SOD对AD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春玲;勾艳丽;朱建光;李海雷;郭朝辉;田领;张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2例乳腺纤维瘤病影像学征象及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瘤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03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例乳腺纤维瘤病样的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结果 2例乳腺纤维瘤病超声及钼靶均提示恶性征象,镜下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而且瘤细胞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上皮细胞膜抗原、细胞角蛋白5/6、CD34、P63和S100蛋白均阴性.结论 乳腺纤维瘤病为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临床及影像检查容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需与梭形细胞癌、肌上皮癌、肌纤维母细胞瘤、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和乳腺反应性梭形细胞结节等病变进行鉴别.

    作者:朱奎阳;王亚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