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致主动脉夹层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袁重红;杨志昌;王凯玲;杨晓蕾

关键词:高血压, 主动脉血肿, 主动脉夹层, 血管壁重构
摘要: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的形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众多因素导致的高血压长期作用于血管壁可引起主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其结构极易在高血压的进一步影响下被撕裂出现损伤,从而使血液进入血管壁形成血肿,剥离管壁形成主动脉夹层.该文主要阐述血管的结构、血压的形成、调节及高血压的形成、高血压与主动脉内膜撕裂之间的联系,在解剖学与组织学的知识层面上探究并整合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间的关系以及容易致病的相关因素及联系.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GSTP1、XRCC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根据肿瘤个体基因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正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谷胱甘肽转移酶P1(GSTP1)、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等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会影响化疗效果、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可为实施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预测指标.该文着眼于国内外学者对GSTP1和XRCC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对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吴云云;刘鹏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对骨修复的影响

    炎症是一个井然有序的生物反应,在骨折或损伤后促进骨修复中起着直接和关键的作用.然而,在一些临床情况中,如炎症性疾病或植入医学材料的严重异物反应,不但使原先的炎性反应没有解决,反而会加重或造成慢性炎症,严重影响骨组织生成.因此,该文将总结体内外研究中炎症及调节炎症的细胞因子对骨修复的影响和调控,并认识其在该领域的重要性.

    作者:郝健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人源化小鼠模型研究及应用进展

    研究人类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筛选有效药物,需要理想的动物模型来进行大量的体内试验.小鼠是应用为广泛的生物模型之一,但考虑到小鼠与人类在生理、病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构建具有人类功能性基因、细胞或组织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尤为重要.该文对人源化小鼠模型的研究概况及其在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路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腹膜透析中腹膜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腹膜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腹膜会发生血管新生等形态上的变化,并终导致超滤失败,该文综述了不同腹膜透析液对于腹膜血管新生的影响以及腹膜细胞和细胞因子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同时也对目前在动物试验中有抑制腹膜血管新生作用的干预措施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于腹膜形态变化的认识,提高腹膜透析治疗水平.

    作者:王喜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凝血系统的多个方面,其主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耗性凝血障碍,而是促凝系统、抗凝系统、血小板、纤溶系统及内皮系统动态平衡的紊乱.进一步地改进复苏策略、改善创伤患者预后,需要对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病理生理有更好的理解.

    作者:任小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输尿管镜碎石临床治疗进展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技术日益进展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急诊输尿管镜碎石能减少反复镇痛药品及抗生素的应用.术中局麻是安全、有效的,而全麻更舒适.术中患侧大腿稍伸展的截石位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侧卧位输尿管镜取石术能提高碎石成功率.钬激光采用高频率和低能量设置结石粉碎彻底而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结石容易移位.拦截网篮和输尿管气囊导管能有效地防止结石上移.减少置双J管的留置时间,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周睿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阿托品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阿托品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宫内妊娠40~ 70 d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8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0例)在实施无痛人流术前服用米索前列醇片,实施无痛人流术中用阿托品,其中孕6~8+6周受术者236例,孕9~12周受术者164例;对照组(400)未行术前药物处理的常规人工流产术,其中孕6~8+6周受术者225例,孕9~12周受术者175例.观察两组患者扩宫器、术中出血量、宫颈松弛、扩宫时间、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两组术后的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孕6~8+6周和孕9~12周的宫颈松弛有效率、扩宫时间、无痛率、出血量与对照组孕6~8+6周和孕9~1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缩良好,宫缩率为66.75%(267/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00%(104/400)(x2=16.018,P<0.05).观察组不全流产发生率为0.25%(1/400),对照组发生率为0.5%(2/4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102,P >0.05).两组患者均无子宫穿孔、漏吸、空吸及宫颈撕裂者.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25% vs43.5%)(P<0.05).结论 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米索前列醇能有效地软化宫颈,协同阿托品使宫颈肌肉松弛的同时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并能减轻术后恶心、呕吐和腹痛的程度,有利于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作者:周艳;孙红红;何永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回顾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经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灌注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回顾性评价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骨科收治的OVCF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KP治疗,其中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组65例68个椎体,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组47例59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d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后凸Cobb's角、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伤椎高度丢失,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t=-11.905,P=0.002)、骨水泥注入量(t=-2.810,P=0.007)、骨水泥渗漏(x2=5.477,P=0.019)及相邻椎体骨折(x2 =4.394,P =0.036)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椎弓根入路组患者术后即刻椎体高度增加显著低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2.978,P=0.004),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丢失显著高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t=11.511,P=0.001);两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后凸Cobb's角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3,3.765,0.072,P>0.05);VAS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83,106.558,19.101,P<0.05).结论 两种骨水泥灌注入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并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双侧椎弓根入路PKP远期效果较单侧入路好.

    作者:黄宝良;孔祥录;刘建全;王传宇;于远洋;杨波;崔成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

    Rho蛋白是一种三磷酸鸟苷(GTP)结合蛋白,Rho激酶(ROCK)是早发现的Rho效应物,在分子水平,ROCK表达上调促进氧化应激、炎症、血栓形成和纤维化的各种因子增加,下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细胞水平,参与许多细胞功能如基因表达、胞质分裂、细胞黏附和迁移等的调节.研究发现,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其抑制剂fasudil可以治疗许多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应用.该文对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李永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诱导分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N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它来源于神经组织,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NSCs体外诱导分化的成体细胞可以用于中枢神经损伤疾病及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因此,找到一系列体外诱导NSCs定向分化的模式,诱导其分化为特定的神经细胞,达到神经修复和细胞治疗的目的乃当今神经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主要阐述NSCs向神经元诱导分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青;刘英富;徐云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PEA3转录因子在卵巢癌浸润和转移中的相关研究

    多瘤病毒增强子激活因子3基因(PEA3)是Ets家族中PEA3亚家族的成员,Ets家族是大的信号依赖转录调控因子家族之一.Ets家族与人类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参与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卵巢癌极易浸润和转移是卵巢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主要作用,而PEA3转录因子可通过调节MMPs及VEGF来促进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

    作者:唐慧子;李菲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分类的研究进展

    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上以爆裂性骨折常见,其治疗问题历来争议较大,有赖于分类作指导.尽管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相关分类较多,但均不完善,目前尚无一种被医师广泛接受而又非常实用的分类方法,而科学、实用的分类方法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该文对目前临床常见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分类予以综述.

    作者:何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7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VEGF组,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消炎处理,VEGF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耳缘静脉推注VEGF.分别于术后8、24、72 h和1、3、5、8周测定两组动物骨折端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两组新西兰大耳白兔伤后不同时相骨折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bFGF1)的表达均是逐渐升高降低的过程,VEGF组每一时点bFGH分泌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西兰大耳白兔的骨化程度在手术后1、2、3周的例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愈合是一个多因子均参与及协调的过程,VEGF可能属于其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因子,在骨折愈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余旭辉;张雪珍;余辉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肾上腺髓质素与组织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肾上腺髓质素(AM)是一种含52个氨基酸的环状结构肽,初在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发现,其具有舒张血管、调节细胞生长和凋亡等作用.AM及其受体在肺、心、肾脏等多种组织中表达,其作为配体通过激活细胞表面的受体而发挥作用.AM与纤维化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其在肺、心、肾等脏器纤维化过程中表达升高,并且可以抑制与纤维化密切相关的细胞生长,减轻或缓解组织纤维化,在肺、心、肾肝脏的纤维化中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郝淑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原位新膀胱术后肾功能损害病因的探讨

    根治性膀胱全切伴淋巴结清扫术及尿流改道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而膀胱全切后膀胱重建和尿流改道方式的研究一直都是泌尿外科学者所面临的课题.原位新膀胱手术已成为国内外一些大型的医学中心主流的尿流改道术式,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手术方式能够真正满意地代替膀胱的作用.在该术式的推广过程中,发现吻合口狭窄、尿潴留、尿路感染、代谢紊乱、术后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高.

    作者:黄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hs-CR、TNF-α、MDA、SOD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解放军总院及保定市级医院住院的初发AD患者36例作为AD组.Stanford分类:A型主动脉夹层12例(AAD组),B型主动脉夹层24例(BAD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就诊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及不同Stanford分类患者的CRP、TNF-α、MDA、SOD水平,并分析4种指标在AD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D组患者hs-CRP、TNF-α、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病死者hs-CRP、TNF-α、MD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SOD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TNF-α、MDA、SOD对AD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春玲;勾艳丽;朱建光;李海雷;郭朝辉;田领;张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睾丸移植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

    睾丸移植作为治疗高位腹腔型隐睾、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及男性不育的有效手段,在吻合血管的自体、异体睾丸移植,睾丸组织及精原干细胞移植,睾丸间质细胞移植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此同时,也遇到诸多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其中主要的当属移植术后难以持续、稳定地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联合移植方法的使用使包括胰岛和神经元在内的细胞在移植后可以较长时间存活,从而为糖尿病或者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出路.

    作者:雷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NR4A孤儿核受体亚家族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

    核受体家族是一组能在生物体内调控发育、代谢、炎症、免疫等多种生物作用的转录因子,而孤儿核受体则是指一群非配体依赖或未知配体的核受体,其中包括NR4A孤儿核受体亚家族.NR4A孤儿核受体亚家族由高度同源的3种受体:Nur77(NR4A1)、Nurr1(NR4A2)和NOR1(NR4A3)组成,他们可被环境中的刺激信号快速诱导,作为非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和早期反应基因行使功能.近的研究表明,NR4A受体亚家族成员在代谢综合征的各个组分,包括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p16、Ki-67、MMP-2在宫颈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运用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来准确诊断宫颈癌是病理医师不断的探索和追求.p16、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级、宫颈癌进展程度的判断中意义重大,MMP-2是早期肿瘤的标志物,而宫颈微小浸润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直是个难点.因此,p16、Ki-67、MMP-2三者联检的研究可能在宫颈CIN累腺与宫颈微小浸润癌的鉴别中发挥作用.

    作者:肖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镇痛的新进展

    吗啡是临床上常用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但是大剂量应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镇静、便秘、尿潴留、呼吸抑制及皮肤瘙痒等,降低了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而且长期应用又易出现耐受和依赖.小剂量的吗啡硬膜外注射不但能减轻吗啡引起的不良反应,还能满足术后镇痛的要求.硬膜外缓释吗啡的出现更为术后镇痛提供了更好的选择.该文将就术后疼痛的机制、吗啡硬膜外镇痛原理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孟祥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