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部伽玛刀综合治疗大肠癌肝转移8例近期疗效观察

方庆丰

关键词:体部伽玛刀治疗, 综合治疗, 大肠癌, 肝转移, 现报道如下, 全身化疗, 患者
摘要:2002年11月,我院对8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体部伽玛刀治疗,配合全身化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心肌肌钙蛋白和心肌酶系的影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重要环节是人工二氧化碳(CO2)气腹.其对患者心肌酶系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CO2气腹对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目前未见报道.我们通过观察血流动力学及cTn-Ⅰ、心肌酶系等变化,评价二氧化碳气腹对心肌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彭从斌;王明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结肠癌单个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定位和活检能准确预测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指导外科医生进行淋巴结清扫.这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已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恶性实体瘤诊治中广泛开展并成为临床诊疗常规.有关此技术在结肠癌中的应用国内尚少见报道.笔者将结肠癌患者单个转移的淋巴结视为SLN,研究不同部位和分期结肠癌SLN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以阐明结肠癌中SLN概念的适用性,为进一步用示踪剂检测结肠癌SLN的前瞻性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周宏;倪耀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压及左室重塑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CA)与血压及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84名EH患者按24h尿微量白蛋白值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MCA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NMCA组),进行动态血压、心脏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室重塑的特点.结果 MCA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NMCA组(均P<0.01);MCA组LVMI、左室肥厚与向心性肥厚的发生率均高于NMCA组(均P<0.01),正常构型率低于NMCA组(P=0.01).LVMI与尿微量白蛋白值、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均P<0.05).结论合并有MCA的EH患者血压较高,LVMI较大,左室肥厚与向心性肥厚的发生率较高.MCA与血压及左室重塑密切相关.

    作者:徐育红;王建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近期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

    我院1997~2001年共对39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其中50例(12.8%)术后近期发生并发症,现对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马亮;陈晓芳;吴海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l987年10月~2002年3月,我们共收治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患者8例,均采用手术方法处理,效果满意.现就其诊断和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浩;章璘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氯胺酮加骶管神经阻滞时不同体位对SpO2的影响

    小剂量氯胺酮基础麻醉加骶管神经阻滞是婴幼儿下腹部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然而在骶管穿刺过程中,由于体位的改变,常发现有患儿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我们观察并比较了下腹部手术患儿在骶管穿刺时吸氧与不吸氧对血流动力学和SpO2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本林;曹亦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颞浅动脉岛状瓣在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面部皮肤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修复方法很多.但在特殊部位如眼裂周围、口周、鼻翼旁等处缺损或缺损较大时,若行直接拉拢缝合,易导致颌面部解剖结构的移位,如眼睑部缺损拉拢缝合可导致眼睑外翻,鼻旁上唇缺损拉拢缝合可导致鼻唇歪斜,严重影响美观.我科于1995~2003年用颞浅动脉岛状瓣修复面部缺损17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陈昕昳;郑平;陈邦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双侧胸腔疾病

    在心胸外科手术中,治疗单侧胸腔疾病时多采用前外或后外侧切口,但病变累及双侧胸腔时采用上述切口需双侧开胸,此时胸骨正中切口不失为一种比较合理的手术切口.我科于1995~2003年共行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双侧胸腔疾病患者2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志锋;倪一鸣;冯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左室室壁瘤手术治疗8例

    左室室壁瘤是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外科手术为治疗的主要手段.我科1997~2002年间对8例左室室壁瘤患者进行了9次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晓铭;倪一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的诊治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是胰腺内分泌肿瘤引起的综合征,极为罕见,其有特殊的四联症:坏死性溶解性游走性红斑(NME)、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黏膜病变和体重下降[1,2].我院2003年收治了1例,现结合文献对该例的诊治作一探讨.

    作者:叶明;徐骁;沈岩;郑树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两侧肺大泡的电视胸腔镜治疗

    治疗肺大泡传统的方法是开胸行肺大泡缝扎术,但手术创伤大且病人恢复慢.1995年7月~2003年10月我院对65例双侧肺大泡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VATS)一期或分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剑波;朱成楚;叶加洪;叶敏华;马德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鲁登巴赫综合征1例

    患者女,41岁.1980年在当地医院查体时发现有心脏杂音,近10年来反复出现胸闷气急,活动耐量逐渐减低,3年前间断出现双下肢水肿,不规则服用利尿剂.因胸闷气急再发2004年2月入我院,无风湿热史,查体:血压90/60 mmHg(1mmHg=0.133kPa),心率65次/min,体重39.5kg,平卧位,心源性恶液质,二尖瓣面容,口唇紫绀,双侧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心前区震颤,右侧心浊音界扩大,心律绝对不齐,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舒张期Ⅳ/6杂音,三尖瓣区收缩期Ⅲ/6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固定分裂.腹软,肝颈静脉回流征(+),双下肢轻度水肿.胸片示心胸比0.73.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明显,双肺门影增宽,双上肺静脉呈鹿角样改变,肺纹理增多.心电图示房颤伴缓慢心室律、右束支传导阻滞.

    作者:王岳;闾夏轶;叶伟文;何启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损伤29例诊治分析

    十二指肠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关系,损伤后往往伴有复合伤,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我院1982~2003年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病人29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作一分析.

    作者:王锦华;王树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超对急性睾丸疾病的诊断价值

    急性睾丸疾病需快速而准确的诊断,直接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S)检查急性睾丸疾病29例,现就其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探讨如下.

    作者:朱晓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防治开胸术后胸痛

    开胸术后病人常因切口疼痛而影响呼吸功能、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2003年3~8月我们开始采用开胸手术中冷冻肋间神经的方法防治开胸术后胸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文伟;许林海;王海涛;倪科伟;周冰;王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保全肌肉的侧胸切口在食道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标准的后外侧切口是普胸手术常用的切口,这种开胸方法需要切断背阔肌,切口长且损伤大,病人恢复慢,导致的并发症多.近几年来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标准的后外侧切口进行改进[1,2],取得了很多经验.我们探索一种在食管癌根治术中保全肌肉的侧胸切口,将它与传统的标准的后外侧切口相比较,探讨这种开胸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金涛;倪一鸣;张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膜败血生黄杆菌致感染11例诊治分析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导致了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的增多,增加了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既往少见和罕见的细菌感染逐渐增多.国内关于脑膜败血性黄杆菌所致感染的报道较少[1-3].本文对我院2001年7月~2003年8月11例脑膜败血性黄杆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黄金莲;赖荣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腹腔感染的疗效观察

    近十年文献表明,腹腔感染的死亡率为19%~50%.合适的抗菌药物对腹腔感染的治疗至关重要.我们于2001年1月~2003年1月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PIP/TAZ,美国惠氏-百宫制药厂生产)治疗36例腹腔感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佩文;王黎恩;殳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3例分析

    我院1996年1月~2002年6月对2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施行了小骨窗(直径<3cm)开颅血肿清除加尿激酶纤溶引流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健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在中央型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部分进展期的中央型肺癌,由于肿瘤侵及肺门或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若按常规方法在心包外分离肺血管,手术危险性很大.若采用心包内处理血管行肺切除,则可以提高上述病例的手术切除率,为进一步综合治疗提供基础条件.1990年8月至2003年8月我院共为1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施行了心包内处理肺血管的肺切除手术,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作者:李鸿伟;沈琦斌;余才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