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临床探讨

梁秀丽;汪韬;罗红霞;李燕;张永昌

关键词:糠酸莫米松乳膏,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 高强度超声聚焦, 治愈率
摘要:目的 探索糠酸莫米松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江油九○三医院妇产科于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糠酸莫米松组(40例)采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超声聚焦组(40例)采用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的治愈率为85.0%,高强度超声聚焦治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2,P>0.05).结论 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安全、无创、有效、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导致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而肿瘤的生物治疗因具有符合生理、高效和低毒的特点,已经成为手术、化疗、放疗外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式,有着巨大的治疗前景.免疫活性细胞的体内注射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两者联合确保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系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就DC-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马锡慧;高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基本病变为间质性肺炎改变,MP是目前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且可导致血液、神经、消化、泌尿、循环等多系统及皮肤的病变.MPP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对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从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MP直接入侵造成细胞损伤、免疫学水平阐述.MPP病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MPP的研究也日益成为国内外理论探讨与临床治疗所关注的焦点.

    作者:王柯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HLA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表皮下水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本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自身抗原、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及炎性因子等参与终形成水疱的复杂过程.其中HLA在BP的发病、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HLA-Ⅱ类基因与BP的相关性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就BP与HLA基因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苏日古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芒果苷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芒果苷是一种四羟基吡啶的碳糖苷,属双苯吡酮类化合物.现代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证明,芒果苷以及含芒果苷植物提取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和药理作用.近研究发现,芒果苷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阐明芒果苷抗氧化机制,将有利于提高对芒果苷的认识,也将提供芒果苷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的理论依据.

    作者:程建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治疗与关节腔灌注治疗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关节炎症和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其发病机制和相关细胞因子研究的深入,对RA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生物制剂的发展上.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骼,以骶髂关节炎为标志,AS的药物治疗一直为风湿病学家所关注.该文就目前新型生物制剂的发展情况与关节腔灌注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纪晓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褪黑素抗肝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褪黑素是一种由脊椎动物脑中松果腺体分泌的吲哚类激素,它可能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节、通过调钙蛋白M与雌激素信号通路发生联系而发挥抑制人类肿瘤生长、扩散的作用.褪黑素已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病及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肝癌的研究并不深入,可能与黑色素对肝细胞凋亡诱导、影响肝癌细胞周期以及调节免疫等作用有关,该文就褪黑素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颈围与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颈围的测量简单易行,立位平视时绕环甲软骨上缘一周的围度.在不同种族、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颈围是上身皮下脂肪蓄积的标志物,颈围增大可作为筛查超重和肥胖、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重要参考指标.非酯化脂肪酸水平升高导致身体脂肪的异位分布、亚洲人种的特殊代谢特点及众多脂肪因子发挥的生理和病理效应可能参与其发生机制.在大规模的人群体检及简易的诊室中,通过测定颈围有助于心脑血管事件的早期预防,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红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腹部手术中硬-全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牵拉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中硬-全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270例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三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麻组(B组)、硬-全联合麻醉组(C组),各90例.比较三组入室切皮(T1)、探查(T2)、牵拉(T3)、术毕(T4)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牵拉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出现较大波动,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T3与T1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在T3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的牵拉反应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硬-全联合麻醉导致牵拉反应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控性好,用于腹部手术麻醉更具有优势.

    作者:孙婷辉;段思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放化疗导致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高、危害大,并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癌症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会造成许多负面的和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后遗症,尤其是头颈部肿瘤,目前尚无明确的药物预防策略建议.了解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危险因素有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龚丽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2型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常用研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肾病(T2DN)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对T2DN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治T2DN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建立与人类发病机制相似的T2DN动物模型是防治研究的关键问题.迄今为止仍无理想的T2DN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T2DN动物模型常用的制备方法有链脲菌素药物诱导法、四氧嘧啶药物诱导法、KK-Ay小鼠、db/db小鼠、OLETF大鼠等.

    作者:安增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清GDF-1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的一个远支,是一个重要的心血管保护因子.随着研究的广泛与深入,发现GDG-15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危险分层以及预后判断密不可分,尤其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其能否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独立生物学标志物具有长远意义.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压调控对血肿扩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院时血压>180/100 mm Hg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强化降压组)48例,指南标准降压组(指南降压组)48例,分别予以相应降压治疗.观察24 h后两组血肿体积变化,以及入院时和入院后21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结果 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5例(10.42%),指南降压组血肿扩大11例(22.92%),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率显著低于指南降压组(P<0.05).两组入院后第21日NIHSS评分分别为(17.2±8.25)分和(20.8±9.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强化降压能有效预防血肿扩大,改善预后.

    作者:姜爱钟;张建明;杨光绪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高血压并发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症,是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病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常伴有左心室肥厚、脑病、胰岛素抵抗、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高血压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同时,其并发症以高发生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对人类和社会产生了严重压力.该文对高血压并发症模型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高血压并发症的研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农彩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黄芪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他成分还有香豆素、胆碱、甜菜碱、亚油酸、叶酸及多种维生素等物质.黄芪的药理活性广泛,除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利水消肿及托毒生肌等功效外,还具有促骨髓基质干细胞及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同时,其对口腔疾病可疑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炳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可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稳定,改善微循环,优化血液流变,减少异体输血量,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系统功能改变,该文就ANH对脑氧代谢、血流动力学、肺功能、凝血功能、酸碱平衡及免疫功能等的影响予以综述,以期阐述ANH对术后认知功能的相关影响.

    作者:苏永俊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镇痛分娩对母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疼痛和创伤可引起应激反应,过度的应激则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近年来研究发现,术后镇痛可以减轻由于疼痛、创伤所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与创伤性疼痛相比,分娩疼痛产生的机制有所不同,并涉及母婴安全,其镇痛模式和镇痛药物的选择也不完全相同.另外,不同的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也不同.该文就镇痛分娩对母婴细胞免疫的影响予以综述.

    作者:郑剑秋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急诊保守治疗与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胃镜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输血量及治疗后止血与再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7.2±0.9) d vs(11.3±1.4) d]和[(225.8±39.1) mL vs(363.1±60.7) 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情况:试验组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4.0%,试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成功止血5 d后,试验组再出血1例,对照组再出血7例,再出血率分别为2%和14%;需转为外科手术治疗,试验组3例,对照组10例,手术治疗率分别为6%和20%.结论 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勋法;刘莉;钟源波;龙连宫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勃起功能障碍的机制及治疗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科的常见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常伴有ED,两者关系密切.OSAS并发ED的重要的原因可能为OSAS患者的血管顺应性降低和慢性间歇性缺氧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积极治疗OSAS的基础上,使用抗氧化剂、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保护阴茎血管内皮功能可以有效改善勃起功能,将成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新方向.

    作者:何磊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96例,其中高血压引发的重症心力衰竭33例,冠心病引发的25例,肺心病引发的22例,扩张型心肌病引发的11例,其他原因引发的5例.对各类患者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压和心率等有无变化,从而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入院治疗2周后,各类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压、心率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病因选择治疗方案的对症治疗方式在急诊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作者:刘亚男;张会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痤疮的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和血瘀痰凝证是痤疮中医辨证分型的主要证型;心理因素是痤疮发病和加重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痤疮的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特异性及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痤疮作为青春期男女高发的常见皮肤病,其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将有益于痤疮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欧阳文杰;陈小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