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疗进展

刘越

关键词:齿状突, 骨折, 诊断, 治疗
摘要:枢椎齿状突骨折是影响寰枢椎稳定性的严重损伤,骨折不愈合会造成寰枢关节不稳,甚至脱位,产生高位颈髓压迫,严重者危及生命.然而齿状突骨折在诊断上容易漏诊,分型治疗方法多样,但目前并没有达成一致性的意见.齿状突骨折在治疗上主要分为保守与手术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骨折类型、寰枢关节稳定性、并发损伤、年龄、解剖变异等.现从解剖特点、诊断分型与治疗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临床上齿状突骨折的诊治进展情况,同时就诊治过程中存在的争议进行讨论,旨在为临床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治提供参考.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干细胞分离及异质性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干细胞是来源于乳腺干细胞或乳腺上皮细胞祖细胞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致瘤性和分化能力等特性的乳腺癌细胞,其表面抗原预示了乳腺癌干细胞的异质性.同时,不同信号调节通路在乳腺癌调节作用中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乳腺癌干细胞的异质性.现针对近年来乳腺癌干细胞分离研究中其表面标记分子的演化及异质性表现进行分析,从而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振东;刘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草药防治放射性口干症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口干症是因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其唾液腺受到照射后发生损伤,唾液分泌的数量、性质、成分改变所引起的,对其防治主要包括减少暴露体积、预防性使用药物.中草药在防治放射性口干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者们运用具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的中药辅助头颈部肿瘤的放疗对提高局部控制率、缓解放疗中口干疼痛的不良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海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有效性的分析

    目的 分析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体检中心用低剂量螺旋CT(LDCT)检查的1008例体检者,并对他们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1008例体检者中,有224例肺部有≥3 mm结节,其中单发性结节180例,多发性结节44例;陈旧性钙化结节176例,非钙化结节48例;支气管病变64例中,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内壁不规则24例,支气管管腔狭窄或闭塞16例,肺亚段支气管黏液栓16例;发现纵隔淋巴结168例,其中直径>10 mm者32例;肺部条索状影4例.组织学病理检查为:肺部炎性病变12例,小细胞肺癌8例,肺腺癌4例.结论 LDCT可提高对肺内非钙化小结节及支气管病变的检出率,对肺癌早期诊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

    作者:王伟;聂书伟;李陕区;许昌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观察(附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治疗预后资料.结果 SLE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与无股骨头坏死的对照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激素服用情况及病程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能改善髋关节的疼痛评分及放射学分级.结论 超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作者:沈敏宁;苏定雷;王小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小细胞肺癌和少数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产生和分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ProGRP浓度显著升高.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其他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对可疑肺癌而不能获得病理的患者,ProGRP有助于鉴别诊断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对SCLC患者疗效监测和复发诊断优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作者:蒋安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脑星形胶质瘤临床特点与治疗

    目的 探讨小脑星形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小脑星形胶质瘤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28例患者中手术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脑脊液漏3例,其中1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并发颅内感染死亡;一过性后组脑神经麻痹6例,共济失调10例,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随访3个月至5年,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21例恢复良好,6例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随访达5年者13例,生存11例,5年生存率84.6%.结论 小脑星形胶质瘤的预后相对较好,提高显微手术治疗技术,减少手术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何飞;李飞;李梅;陈志;林江凯;朱刚;冯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513例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513例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主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97例、剖腹探查组313例、阴性探查组103例(探查后无明显阳性),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阴性探查占探查病例的24.8%.保守治疗病例中,2例转剖腹探查,占保守病例2.1%,余均治愈出院.腹部开放性刀刺伤以小肠损伤常见,占总病例27.3%,其次为胃损伤占14.2%.结论 腹部开放性刀刺伤病例可结合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腹腔穿刺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在严密的监测下进行保守治疗,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李琳业;任海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频超声在颈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颈部肌肉骨骼系统除解剖结构复杂外,病变也多种多样,而对于这些病变,传统的检查方法多为CT和磁共振成像.随着超声诊断仪及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特别是高频超声成为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一项重要的检查工具.现就高频超声在颈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损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作者:陈峥;柳展梅;吕海霞;张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进展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以往一直以传统开腹手术为主.近年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国内外各大医院开展,其特有的微创优点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被广大医师和患者所认可.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发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作者:纪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加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及诊断的临床意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原因,PA在高血压中发病率为10%左右,因而加强PA的筛查及诊断对降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同方法及方案筛查阳性率差异较大,采用不同方法及方案诊断阳性符合率也有所不同,从而导致PA发病率的报道存在较大差异.加强PA筛查及诊断技术和方案的研究是提高PA诊断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政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与心血管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RAS系统的成员之一,可催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血管紧张素(1-7)[Ang(1-7)],构成[ACE2-Ang(1-7)-Mas]轴,发挥舒血管的生物学效应,同时维持AngⅡ与Ang(1-7)的动态平衡.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RAS系统被激活,ACE2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都发生了改变,对疾病发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现就ACE2的特征及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郭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肝脏相关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肝脏疾病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肝病发病率高,目前还无有效的治愈措施.现在治疗终末期肝病理想的方法是原位肝移植,而肝供体缺乏等限制了其应用.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定向分化为肝细胞的特性,因而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成为替代肝移植的佳治疗手段,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和生活质量.肝脏相关干细胞移植和基因综合治疗可望治愈肝癌和遗传代谢性肝病等肝脏疾病.

    作者:张在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不同治法概述

    肿瘤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疾病,大部分肿瘤几乎都经过其微环境的改变,导致大量的癌基因活化及抑癌基因的失活,从而促使肿瘤细胞的繁殖.大量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成分,并不能延长患者生命.单靶点的药物干预很难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药具有整体、多靶点的疗效特点,在防止肿瘤的复发转移、减轻放疗和化疗的不良反应、延缓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肿瘤发病的不同时期都存在多种中医药治法的灵活运用.

    作者:李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外科手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对EPISBO的治疗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当前,临床上多首选非手术治疗,一旦出现病情恶变才中转手术治疗.因此,正确地认识EPISBO并在术后早期就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会减少其并发症,且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在此,就近年来国内外EPISBO治疗的相关文献予以综述.

    作者:石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肺放线菌病的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征

    肺放线菌病是一种肺部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病变,临床少见.因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并且该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征象,极易引起漏诊误诊.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技术的发展,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已有所改变.通过综合分析临床与影像学征象,往往能够提供一些该病的诊断信息,在此就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予以综述.

    作者:刘雅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维生素K3对宫颈癌HeLa细胞mTOR信号转导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感受营养信号、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mTOR可磷酸化核糖体40S小亚基S6K蛋白激酶和真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促进蛋白质合成.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和蛋白激酶B/肿瘤抑制因子1 ~2两条信号通路都可调控mTOR 活性,进而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维生素K3是一类化学合成的脂溶性维生素,已有研究表明维生素K3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机制与降低mTOR信号转导蛋白及细胞周期蛋白D1的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聂庆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负荷超声心动图的研究进展

    负荷超声心动图是指运动、起搏或药物增加心脏负荷,用超声检测心血管系统对负荷的反应状况,从而反映和诊断心脏疾病.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疾病具有优越性,随着影像学新技术的发展,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断提高.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已趋成熟,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病、心功能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研究.

    作者:赵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心脏重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贫血.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具有多种非促造血方面的细胞保护作用,特别是在抑制心脏重构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抗炎、抗氧化,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胶原合成及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等方面有关.其作用机制,特别是分子机制的阐明将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作者:江樊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疗进展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影响寰枢椎稳定性的严重损伤,骨折不愈合会造成寰枢关节不稳,甚至脱位,产生高位颈髓压迫,严重者危及生命.然而齿状突骨折在诊断上容易漏诊,分型治疗方法多样,但目前并没有达成一致性的意见.齿状突骨折在治疗上主要分为保守与手术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骨折类型、寰枢关节稳定性、并发损伤、年龄、解剖变异等.现从解剖特点、诊断分型与治疗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临床上齿状突骨折的诊治进展情况,同时就诊治过程中存在的争议进行讨论,旨在为临床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刘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小儿肺炎根据诊断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62例)和病毒感染组(54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儿童(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RP、WBC,并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感染组CRP、WBC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CRP、WB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RP、WBC、CRP+WBC三项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结论 血清CRP、WBC联合检测对肺炎病原体的鉴别和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提高了细菌性肺炎诊断的准确性和早期检出率.

    作者:刘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