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英;牛学敏;于文霞;张贵谨
放射性口干症是因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其唾液腺受到照射后发生损伤,唾液分泌的数量、性质、成分改变所引起的,对其防治主要包括减少暴露体积、预防性使用药物.中草药在防治放射性口干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者们运用具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的中药辅助头颈部肿瘤的放疗对提高局部控制率、缓解放疗中口干疼痛的不良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海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血压变异是人类血压的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血压变异性蕴含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的重要信息,有证据表明血压变异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降低血压变异可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血压变异性可作为心血管死亡的预测指标,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前景.现就血压变异的定义、临床意义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莫怡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脑星形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小脑星形胶质瘤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28例患者中手术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脑脊液漏3例,其中1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并发颅内感染死亡;一过性后组脑神经麻痹6例,共济失调10例,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随访3个月至5年,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21例恢复良好,6例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随访达5年者13例,生存11例,5年生存率84.6%.结论 小脑星形胶质瘤的预后相对较好,提高显微手术治疗技术,减少手术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何飞;李飞;李梅;陈志;林江凯;朱刚;冯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血压变异性(BPV)是反映一段时间内血压波动的指标,并不依赖于血压水平而独立存在.多种因素参与调节BPV的病理生理过程,以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神经反射及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现有证据表明,长时间的BPV增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其不良预后有关,对其有效干预为高血压防治的又一靶点,而针对不同药物对BPV的影响差异及其可能机制的探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任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以往一直以传统开腹手术为主.近年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国内外各大医院开展,其特有的微创优点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被广大医师和患者所认可.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发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作者:纪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前,各种超声技术在诊断心血管疾病及心功能评价上均有各自的优劣性.近年来,组织多普勒成像(TDI)与其他超声检测技术(频谱多普勒、应变率成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心肌声学造影、实时三维超声的联合应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在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决策及预后评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图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肺放线菌病是一种肺部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病变,临床少见.因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并且该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征象,极易引起漏诊误诊.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技术的发展,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已有所改变.通过综合分析临床与影像学征象,往往能够提供一些该病的诊断信息,在此就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予以综述.
作者:刘雅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尽管近年麻醉技术及监测手段不断进步,但是术中与术后神经损伤仍是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麻醉医师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证据制订的官方指南,其主要原因是脑缺血机制错综复杂,大多数临床麻醉医师认为对脑缺血高风险患者不仅要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且要积极采取措施来保护神经系统功能稳定.现根据目前有限的临床证据对围术期如何进行主动性脑保护予以阐述,希望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作者:邱良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近年来,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病因的复杂性及诊治水平的限制等,造成了复发率及慢性化发生率亦有上升的趋势,故尽早明确病因,积极对因治疗则成为改善该趋势的关键.目前,内镜治疗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且对于梗阻性RAP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RAP众多的治疗方法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现就RAP的病因和内镜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世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配合食疗治疗产前贫血的效果,以推动其在产科的应用,寻求短期快速改善产前贫血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基层医院门诊就诊的妊娠36 ~38周合并贫血的孕妇20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富马酸亚铁0.1 g,每日3次,维生素C 0.1 g,每日3次,叶酸5 mg,每日3次)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西药同上,中药为人参归脾丸9 g,每日2次)治疗,同时配合桂圆蛋方(干桂圆肉6 g、鸡蛋2个)食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进而了解贫血的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b、RBC、HCT指标增加明显,但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配合食疗治疗产前贫血疗效显著,疗程短,可短期改善产前贫血.
作者:李慧英;牛学敏;于文霞;张贵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负荷超声心动图是指运动、起搏或药物增加心脏负荷,用超声检测心血管系统对负荷的反应状况,从而反映和诊断心脏疾病.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疾病具有优越性,随着影像学新技术的发展,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断提高.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已趋成熟,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病、心功能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研究.
作者:赵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肝脏疾病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肝病发病率高,目前还无有效的治愈措施.现在治疗终末期肝病理想的方法是原位肝移植,而肝供体缺乏等限制了其应用.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定向分化为肝细胞的特性,因而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成为替代肝移植的佳治疗手段,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和生活质量.肝脏相关干细胞移植和基因综合治疗可望治愈肝癌和遗传代谢性肝病等肝脏疾病.
作者:张在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原因,PA在高血压中发病率为10%左右,因而加强PA的筛查及诊断对降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同方法及方案筛查阳性率差异较大,采用不同方法及方案诊断阳性符合率也有所不同,从而导致PA发病率的报道存在较大差异.加强PA筛查及诊断技术和方案的研究是提高PA诊断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政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冠心病已成为第一位的死亡原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可以向多种细胞分化,已有大量实验研究了它的分离、培养和体外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近年来,BMSCs移植治疗冠心病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显示出较好的效果.BMSCs移植正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崭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关海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 ~12月,我科收治的5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中西药物(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结果 采用中西药联合介入治疗后股骨头区血管数量增多,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中西药联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涛;杨美荣;李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513例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主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97例、剖腹探查组313例、阴性探查组103例(探查后无明显阳性),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阴性探查占探查病例的24.8%.保守治疗病例中,2例转剖腹探查,占保守病例2.1%,余均治愈出院.腹部开放性刀刺伤以小肠损伤常见,占总病例27.3%,其次为胃损伤占14.2%.结论 腹部开放性刀刺伤病例可结合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腹腔穿刺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在严密的监测下进行保守治疗,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李琳业;任海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RAS系统的成员之一,可催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血管紧张素(1-7)[Ang(1-7)],构成[ACE2-Ang(1-7)-Mas]轴,发挥舒血管的生物学效应,同时维持AngⅡ与Ang(1-7)的动态平衡.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RAS系统被激活,ACE2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都发生了改变,对疾病发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现就ACE2的特征及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郭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外科手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对EPISBO的治疗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当前,临床上多首选非手术治疗,一旦出现病情恶变才中转手术治疗.因此,正确地认识EPISBO并在术后早期就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会减少其并发症,且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在此,就近年来国内外EPISBO治疗的相关文献予以综述.
作者:石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颈部肌肉骨骼系统除解剖结构复杂外,病变也多种多样,而对于这些病变,传统的检查方法多为CT和磁共振成像.随着超声诊断仪及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特别是高频超声成为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一项重要的检查工具.现就高频超声在颈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损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作者:陈峥;柳展梅;吕海霞;张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治疗预后资料.结果 SLE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与无股骨头坏死的对照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激素服用情况及病程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能改善髋关节的疼痛评分及放射学分级.结论 超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作者:沈敏宁;苏定雷;王小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