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劲
目的 探讨眼睑皮脂腺癌(S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8例S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其他眼睑疾病进行鉴别.结果 SC易与发生于眼睑的基底细胞癌、睑缘炎等疾病混淆.本组中只有8例临床诊断为SC,其余病例中8例诊断为基底细胞癌,5例诊断为睑板腺囊瘤,2例诊断为睑缘炎,2例诊断为鳞状细胞癌,3例诊断为眼睑包块性质待查.临床误诊率高达59%.结论 SC易误诊为睑板腺囊瘤、睑缘炎等疾病.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对治疗SC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路;胡余昌;刘宇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作为一种标准治疗方法仍不能为广大胆管内镜医师所公认.EPBD与EST相比主要的优点在于可以保留十二指肠乳头的功能.但是对于直径较大的结石,由于胆管开口相对较小,EPBD常需反复的机械碎石,另外EPBD术后胰腺炎发生率较EST高.现对EPBD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单深良;梁华钦;欧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肠道微生态在保持宿主健康、提供能量和营养素,抵抗生物体侵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老年人肠道菌群中兼性厌氧菌数量增加,厌氧乳酸杆菌等厌氧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减少,菌群物种多样性降低.这些变化均会导致结肠内腐败代谢活动增多,使老年人对疾病的易患性增加.现对近年来老年人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以及益生菌在老年人口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的重视.
作者:江美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导管直接溶栓治疗(CDT)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然后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置入溶栓导管,接微泵持续泵入尿激酶直接溶栓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结果 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7.6±2.1)d.CDT后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5),静脉通畅率为(70.2±12.6)%.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出血、肺动脉栓塞病例.结论 CDT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安全有效.
作者:董春锋;王苏杭 刊期: 2012年第17期
MEN1基因是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综合征的关键致病基因之一,其编码蛋白为menin.研究显示menin在转录调节、基因组稳定、细胞分裂增殖及细胞周期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转录调控过程中,menin与JunD、C-jun、核因子κβ等大量转录因子及DNA双链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调控着众多靶基因表达,同时menin可以和组蛋白修饰酶相互作用在表观遗传学层面上调节基因的转录.Menin与大量涉及基因组稳定的蛋白相互作用,影响着基因组的稳定,在缺乏menin表达的细胞中基因组DNA极不稳定.Menin还与大量涉及细胞分裂增殖及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
作者:姚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单侧输尿管梗阻后梗阻侧肾脏病理改变主要为肾实质的丧失和肾功能的损害,且与梗阻的程度、梗阻时间及肾盂类型等有关,而梗阻对侧肾脏则为反应性的代偿增生.但近年来发现单侧输尿管梗阻早期可能造成对侧肾脏损害,这与单侧输尿管梗阻后对侧肾脏代偿性改变的传统观点并不一致,因此,现就单侧输尿管梗阻对双侧肾脏病理改变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利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蜂毒素是蜂毒的主要组成部分和药理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近年来蜂毒素在抗肿瘤作用方面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抗肿瘤的作用是多靶点作用于肿瘤细胞.随着蜂毒素基因工程研究的深入,在未来其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现将蜂毒素通过直接杀伤、免疫调节和诱导细胞凋亡产生抗肿瘤的作用以及在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侯毅;张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有降解脑血管基膜,促进中性粒细胞和炎性因子迁移的作用,这与脑卒中后急性期脑损伤有关.而在脑卒中恢复期,MMPs在细胞外基质的修复和神经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对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在脑缺血和炎性因子作用下可以上调MMPs表达,不仅加重脑损伤,同时也是采用t-PA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主要机制.现就MMPs和t-PA在脑卒中后脑损伤中的作用及与此相关的药物研究予以综述.
作者:雷小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日舒安洗液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300例新生儿毒性红斑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4例予日舒安洗液每天洗浴2次,每次10 min.对照组116例每日常规温水洗浴1次,不用药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痊愈时间(4.0±1.5)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0±1.2) d(t=17.80,P<0.01).结论日舒安洗液能有效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并缩短痊愈时间.
作者:刘晓雯;黄洁玲;鲍敏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与传统开腹保胆取石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符合保胆取石手术条件的病例140例分为治疗组(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组)60例和对照组80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是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要短(P<0.05),且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具有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创伤性小、安全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壁无瘢痕手术成为新的趋势,腔内镜手术从传统的多孔途径向经自然腔道手术和单孔腹腔镜手术领域过渡.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常用的微创手术之一,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不仅将切口减为单孔,而且具有减少腹腔镜术后疼痛和切口并发症等手术创伤的潜在优势,以及腹壁无瘢痕的美容效果,因此近年来成为迅速发展的重点,有了较多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辰元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临床和基础方面的各项研究均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血管病变,阿尔茨海默病不仅是神经元退行性病变,而且是以血管功能失调为特征的血管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除了具有血管生成作用外,还具有神经保护及营养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缺乏,导致低灌注和神经元变性,表明它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损伤相关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韩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30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均行规律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6个月以上,然后予左卡尼汀1 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治疗,每周3次,连续应用12周.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并使用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结果 30例腹膜透析患者在治疗后Scr、Hb、Alb较治疗前升高,hs-CRP、IL-6、BUN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可以改善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和营养状态.
作者:余堂宏;胡宏;陈燕;张耀全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遗传性耳聋可分为综合征性耳聋和非综合征性耳聋.在我国GJB2基因突变是重要的导致遗传性耳聋的因素之一.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非综合征性耳聋中,有50%的患者存在GJB2基因突变.在不同种族中GJB2基因的突变位点不同,中国人以235delC突变常见,其次为299 ~300delAT、176del 16bp和35delG.目前发现GJB2基因突变不但可引起遗传性耳聋,还可引起获得性耳聋.现就GJB2基因突变致非综合征性耳聋的相关发病机制、临床表型及检测方法等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韩跃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近年来,CT已成为诊断体内各部位肿瘤的重要的手段,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及肿瘤治疗后随访等方面意义重大.肾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CT是诊断肾细胞癌有价值的检查手段之一,当肿瘤较大或较小时需与其他肿瘤相鉴别,对肿瘤术前进行准确CT分期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周世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两个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系统(Bio Rad D-10,Roche Modular P800)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及偏倚程度.方法 参照NCCLS EP9-A2文件,将标本分别在两种检测系统上进行测定,记录结果,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并对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 两种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说明方法内重复性好,符合相关性实验要求,线性回归方程:=0.9918X+0.2382,r=0.9895,r2=0.9791,相对偏倚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结论 这两个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具有可比性和良好的相关性,两者均能满足临床的要求,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作者:汪华联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乳腺癌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顽疾,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尽管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已广泛应用,但仍未找到良好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对乳腺癌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药可以贯穿乳腺癌治疗的整个过程,已经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作者:魏拴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从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的局部解剖入手,归纳其主要变异类型,如起源异常与动脉开窗畸形的发生率.针对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常见病变,如延长扩张、夹层动脉瘤、动静脉瘘及动脉粥样硬化,收集近年来对以上病变新颖的影像技术、诊断方法,以及诊断经验与局限性,分析各种影像方法和检查技术的要点及诊断优势,并对非侵入性影像检查在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常见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优势及展望等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苏云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急性心肌梗死后往往伴随许多并发症,生化标志物能对由泵衰竭、炎性反应和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后再梗死等)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监测,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病情监测以及治疗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现主要针对B型脑钠肽、ST2、肾上腺髓质素、和肽素、内皮素1、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溶性CD40L、生长分化因子15、C反应蛋白等预后标志物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代佩灵;张翠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发生的本质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所致.一系列针对肿瘤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分子的靶向性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为现阶段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焦点,这可能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和革命性进展.现着重介绍几类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方面研究较成熟的抗肿瘤药物.
作者:李俊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