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表达的影响

赵延龙;杨柳明

关键词:生长抑素, 生长激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摘要: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SAP患者63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三组:生长抑素组(A组)、生长激素组(B组)、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组(C组),比较分析3组治疗前后CRP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C组CRP、D-二聚体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SAP有一定的优势,可能与抑制CRP、D-二聚体表达有关.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作为一种标准治疗方法仍不能为广大胆管内镜医师所公认.EPBD与EST相比主要的优点在于可以保留十二指肠乳头的功能.但是对于直径较大的结石,由于胆管开口相对较小,EPBD常需反复的机械碎石,另外EPBD术后胰腺炎发生率较EST高.现对EPBD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单深良;梁华钦;欧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5% vs 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和冠状动脉再通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游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SLRPs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化为主要特征的关节疾患,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Ⅱ型胶原为软骨细胞外基质(ECM)的重要组分,可被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降解,终导致软骨退变.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小分子蛋白多糖(SLRPs)为 ECM 的另一重要组分,能结合于胶原纤维表面阻止MMPs进入胶原纤维的通道,以保护胶原纤维免受破坏.此外,它还能通过影响信号转导通路来维持基质的稳定.因此,SLRPs的异常改变能影响软骨的代谢平衡,使软骨发生退行性变进而导致OA的发生.

    作者:周月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SAP患者63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三组:生长抑素组(A组)、生长激素组(B组)、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组(C组),比较分析3组治疗前后CRP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C组CRP、D-二聚体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生长激素治疗SAP有一定的优势,可能与抑制CRP、D-二聚体表达有关.

    作者:赵延龙;杨柳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与单独使用舒利迭进行比较.方法 将80例CVA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舒利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观察两组的疗效、咳嗽评分、咳嗽消失缓解时间及肺功能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咳嗽消失、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大呼气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儿童CVA较单独使用舒利迭更有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秀芹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妊娠未足月羊水过少17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未足月羊水过少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静脉输液治疗羊水过少的疗效和围生儿结局.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71例妊娠未足月羊水过少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4例接受扩容治疗,配对选取同期羊水正常的初产妇124例为对照组,比较妊娠结局.结果 羊水过少的患者中血糖异常占27.5%,胎儿生长受限占1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4.6%,胎儿畸形占1.2%,轻度贫血占11.1%.各孕周组羊水过少的患者经静脉输液治疗后羊水量均增加(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异常是羊水过少常见的并发症,羊水过少也与胎儿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畸形及轻度贫血有关;静脉输液疗法治疗羊水过少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周建新;王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VSD治疗开放性感染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高能量损伤常导致开放性骨折,尤其在胫腓骨、手部,若合并软组织较大缺损,污染严重,未及时或未正确处理,则导致感染化脓,甚至败血症,给治疗带来困难.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近年来研究兴起的新式引流方法,通过一种透明的密封贴膜将引流管包裹在创面内,将引流管连接到负压泵,发挥清创和创面愈合的作用.

    作者:李传郡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全骨髓培养法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目的 探讨一种易操作、高效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方法 采取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和纯化大鼠MSCs,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MSCs纯度和形态特征,观察MSCs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 全骨髓培养法培养的MSCs具有良好的贴壁性,形态均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90分别为1.3%、98.6%.第3代MSCs经适当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结论 全骨髓培养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出的MSCs纯度较高,稳定性好,且操作相对简便.

    作者:李大伟;高广周;李欣;孙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70例,15例行全身麻醉,55例行局部麻醉,其中50例采用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20例行双侧孔的钻孔引流术.结果 65例患者的血肿大部分消失,3例患者的血肿小部分消失,20例患者有硬膜下积液情况.结论颅骨钻孔术可以使血肿迅速得到消除,临床效果很好,适于广泛推广.

    作者:周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眼睑皮脂腺癌28例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眼睑皮脂腺癌(S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8例S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其他眼睑疾病进行鉴别.结果 SC易与发生于眼睑的基底细胞癌、睑缘炎等疾病混淆.本组中只有8例临床诊断为SC,其余病例中8例诊断为基底细胞癌,5例诊断为睑板腺囊瘤,2例诊断为睑缘炎,2例诊断为鳞状细胞癌,3例诊断为眼睑包块性质待查.临床误诊率高达59%.结论 SC易误诊为睑板腺囊瘤、睑缘炎等疾病.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对治疗SC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路;胡余昌;刘宇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后往往伴随许多并发症,生化标志物能对由泵衰竭、炎性反应和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后再梗死等)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监测,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病情监测以及治疗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现主要针对B型脑钠肽、ST2、肾上腺髓质素、和肽素、内皮素1、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溶性CD40L、生长分化因子15、C反应蛋白等预后标志物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代佩灵;张翠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锌-α2-糖蛋白与脂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锌-α2-糖蛋白(ZAG)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新型脂肪动员因子,存在于人血浆和多种体液中.它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其分子结构中具有与脂肪动员相关的特征性疏水槽结构,能够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利用,并通过协调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和其他脂肪细胞因子,参与脂代谢的调控.因此,ZAG很可能成为脂代谢紊乱及其相关疾病治疗的潜在作用靶点.

    作者:周跃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单侧输尿管梗阻对双侧肾脏病理改变的研究进展

    单侧输尿管梗阻后梗阻侧肾脏病理改变主要为肾实质的丧失和肾功能的损害,且与梗阻的程度、梗阻时间及肾盂类型等有关,而梗阻对侧肾脏则为反应性的代偿增生.但近年来发现单侧输尿管梗阻早期可能造成对侧肾脏损害,这与单侧输尿管梗阻后对侧肾脏代偿性改变的传统观点并不一致,因此,现就单侧输尿管梗阻对双侧肾脏病理改变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利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发作性运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发作性运动障碍(PDs)是一组相对少见、遗传异质性短暂、发作性异常运动综合征,目前公认的有三种形式,包括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发作性非运动诱发运动障碍和发作性持续运动诱发运动障碍.随着对其病理生理学和遗传学的深入认识,将会对基于家族性病例的基因型-表型关联性作出更好的临床分类.现从其分类、临床表现、遗传学、病理生理学及治疗方面对三种原发性PDs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徐文锐;汪锦幸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鉴别簇44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研究进展

    鉴别簇44(CD44)是一类重要的尚未归类的黏附分子,广泛分布于细胞表面,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识别和作用的分子基础.CD44又是一种特异性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在多种高转移性肿瘤细胞上表达,CD44阳性的瘤细胞可能因获得类似淋巴细胞成分的伪装,而容易进入淋巴结形成转移灶.CD44基因与许多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其在乳腺癌细胞表面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Menin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MEN1基因是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综合征的关键致病基因之一,其编码蛋白为menin.研究显示menin在转录调节、基因组稳定、细胞分裂增殖及细胞周期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转录调控过程中,menin与JunD、C-jun、核因子κβ等大量转录因子及DNA双链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调控着众多靶基因表达,同时menin可以和组蛋白修饰酶相互作用在表观遗传学层面上调节基因的转录.Menin与大量涉及基因组稳定的蛋白相互作用,影响着基因组的稳定,在缺乏menin表达的细胞中基因组DNA极不稳定.Menin还与大量涉及细胞分裂增殖及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

    作者:姚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影像学研究进展

    从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的局部解剖入手,归纳其主要变异类型,如起源异常与动脉开窗畸形的发生率.针对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常见病变,如延长扩张、夹层动脉瘤、动静脉瘘及动脉粥样硬化,收集近年来对以上病变新颖的影像技术、诊断方法,以及诊断经验与局限性,分析各种影像方法和检查技术的要点及诊断优势,并对非侵入性影像检查在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常见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优势及展望等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苏云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GJB2基因突变在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中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耳聋可分为综合征性耳聋和非综合征性耳聋.在我国GJB2基因突变是重要的导致遗传性耳聋的因素之一.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非综合征性耳聋中,有50%的患者存在GJB2基因突变.在不同种族中GJB2基因的突变位点不同,中国人以235delC突变常见,其次为299 ~300delAT、176del 16bp和35delG.目前发现GJB2基因突变不但可引起遗传性耳聋,还可引起获得性耳聋.现就GJB2基因突变致非综合征性耳聋的相关发病机制、临床表型及检测方法等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韩跃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黄连素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黄连素是一种生物碱,具有抗感染、调节血脂、降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抗心律失常、抗肿瘤及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症状等生物学作用.作为天然药物,黄连素口服不良反应较少,偶有恶心、呕吐、皮疹和药热,停药后消失.黄连素成分单一、药源广泛、易于提取、价廉、安全、高效,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梁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肠道微生态和老龄化

    肠道微生态在保持宿主健康、提供能量和营养素,抵抗生物体侵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老年人肠道菌群中兼性厌氧菌数量增加,厌氧乳酸杆菌等厌氧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减少,菌群物种多样性降低.这些变化均会导致结肠内腐败代谢活动增多,使老年人对疾病的易患性增加.现对近年来老年人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以及益生菌在老年人口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老年人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的重视.

    作者:江美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