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下吸切器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疗效观察

邵鑫;张维天;吴涛;陈瑶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 吸切器, 鼻内镜术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吸切器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3例4 ~12岁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行鼻内镜下吸切器吸切治疗,所有病例鼻咽侧位片示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前后径≥0.71,纤维鼻咽镜检查腺样体阻塞后鼻孔的程度Ⅲ°52例;Ⅳ°11例.其中以鼻塞、流涕首诊15例,睡眠打鼾、憋气、张口呼吸39例,听力下降9例.11例并发扁桃体Ⅲ°,肥大者予以切除,3例鼓室积液同期行鼓膜置管术.结果 9例伴分泌性中耳炎复查声导抗鼓室功能曲线均呈A型,语频听力恢复到发病前水平,12例鼻腔通气正常,3例明显改善,37例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症状消失,2例好转.全部患儿术后无大出血、无鼻咽粘连和损伤等症状.结论 手术是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的腺样体肥大的较好手段,鼻内镜下吸切器行腺样体切除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不易残留、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可以推广.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血培养真菌感染11250例分析

    目的 分析血培养标本中真菌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10 ~2011年血培养标本结果为真菌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送检的11 250例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感染标本564例,其中真菌感染标本39例(检出率为0.35%),多来自外科ICU(32株).真菌感染标本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标本多(41.0%),其次是白假丝酵母菌(35.9%).39株真菌总体药物敏感率是氟胞嘧啶100%,两性霉素B 97.4%,伏立康唑76.9%,氟康唑74.4%,伊曲康唑61.5%.结论 血培养真菌检出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株对氟胞嘧啶100%敏感,对两性霉素B基本敏感.

    作者:尚静;王培昌;王育英;白书媛;张蕴秀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 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分析脑性瘫痪患儿的平衡功能.方法 采用Berg 平衡量表对134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评估,依据患儿发病情况分为痉挛型偏瘫、痉挛型双瘫、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三组,进行平衡功能的观察.主要观察指标为静态评分、动态评分、量表总分.结果 痉挛型偏瘫患儿、痉挛型双瘫患儿和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三组患儿在静态评分、动态评分以及量表总分方面经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瘫型组静态评分、动态评分、总评分与不随意运动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性瘫痪患儿中痉挛型偏瘫患儿平衡功能好,痉挛型双瘫患儿次之,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差.

    作者:郭春光;张惠佳;王益梅;颜华;王跑球;胡继红;周平秋;何金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布氏菌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

    布氏菌是引起人和动物布鲁菌病的病原体.这类兼性胞内寄生菌表达一系列的致病因子,包括脂多糖、外膜蛋白和Ⅳ型分泌系统等以保持其毒力.有些致病因子是侵袭宿主所必需的,有些致病因子对逃脱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是必需的,它们保证了布氏菌在胞内的生存和增殖,逃脱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了解其致病因子和作用机制可为疫苗研制提供依据,也可促使新的抗生素研制.现就布氏菌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小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治疗在皮肤科治疗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光动力疗法已经成为皮肤性病学的一项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光动力治疗已经逐渐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其中包括尖锐湿疣、重度痤疮、脂溢性角化、银屑病、扁平苔癣、硬化萎缩性苔藓、寻常疣、皮肤癌和癌前病变,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近年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皮肤科的应用情况予以综述.

    作者:张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宫颈癌发病年轻化趋势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年轻宫颈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研究发现和中老年相比,年轻宫颈癌患者除了免疫机制不完善、性行为改变、吸烟、激素水平高、多有宫颈糜烂等特点外,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率高、HPV16 E6的亚洲型变异体多见、人类白细胞抗原多态性、Survivin、环氧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CD44等表达升高等有关;找出年轻宫颈癌特殊的发生机制,将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作者:姜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徐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n=43)和美托洛尔组(n=43),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每搏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观察治疗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Dd、LVEDs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SV及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但卡维地洛组LVEDd减少及LVEF增加更显著(P<0.05).卡维地洛组NYHA心功能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美托洛尔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效果优于美托洛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利胆汤对慢性胆囊炎湿热证舌苔的影响及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慢性胆囊炎湿热证经中药利胆汤治疗后黄腻苔变化,探讨黄腻苔变化在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湿热证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将52例慢性胆囊炎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抗炎、解痉等)的同时口服利胆汤;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服药2周后的黄腻苔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舌苔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胆汤对慢性胆囊炎湿热证黄腻苔有显著的消退作用,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晨光;封光男;吴京涛;刘绍辉;王海;李月廷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温州市区固定献血者分布调查

    目的 通过对温州市区固定献血者人群分布调查,为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献血次数与年龄、血型的关系,对固定献血者人群与其中成分献血者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献血者与参与成分献血人群在职业与文化程度分布情况有差别.结论 加大宣传,明确招募固定献血者与成分献血者目标人群,可以提高固定献血者招募效率,巩固并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

    作者:谢熙熙;苏虹;陈通;陈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妊娠期及产后早期盆底肌肉锻炼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肉锻炼(PFMT)是指有意识地对以耻骨-尾骨肌肉群(即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增强尿道阻力,加强控尿能力.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可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而阴道分娩可引起阴部神经及其分支的损伤.妊娠期PFMT可以促进孕妇盆底血液循环,加强盆底肌肉张力,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肢静脉的压迫,使骨盆内脂肪沉积减少,防止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产后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现对妊娠期及产后早期PFMT的佳时机与佳疗程予以综述.

    作者:卢明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中西药合用对药动学与药效学影响的研究概况

    中药是中国的传统药物,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常与西药联合应用,以提升治疗效果.中药在与西药联合应用时,往往会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治疗效果增强或减弱.现根据相关文献,分别从药动学(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药效学(包括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两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中西药物、掌握配伍禁忌提供参考.

    作者:张曼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CD15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CD151作为一个跨膜4超家族的细胞表面蛋白,具有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转移、黏附及促进肿瘤内血管的生成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因此,其在多种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并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密切的联系.现就近年来关于CD151的结构、作用及其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

    作者:麦桥勋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法与传统鼻侧切开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体会和优势比较.方法 随机分为传统组47例,内镜组5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传统组行鼻侧切开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组行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结果 内镜组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优于传统组.结论 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法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操作准确、摘除彻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和复发率低等优点,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肺及肺循环在ARDS临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非心源性肺水肿、低氧血症及弥漫性肺实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复杂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病死率高.目前,ARDS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疗效较确切的治疗方法.通过一系列相关的试验研究发现肺及肺循环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全身炎性反应等在ARDS的发生、发展及诊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吕雁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EGFR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手术切除临床资料完整的食管鳞癌标本1034例,采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中EGFR蛋白表达.结果 EGFR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4.9%,癌旁非肿瘤性黏膜未见EGFR蛋白过表达;EGFR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肉眼分型、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而高、中分化胃癌中EGFR的表达显著高于低、未分化胃癌(P<0.05).结论 EGFR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评估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但EGFR过表达为食管鳞癌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EGFR基因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吴金训;余英豪;刘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与急性肺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于急性肺损伤(ALI)的生物标志物种类较多,但目前尚未发现具有特异性的一种.肺表面活性蛋白 D(SP-D)主要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在机体肺部防御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肺部疾病相关,是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可以作为ALI的生物标志物.现就SP-D的生化结构、功能及其在ARDS中的浓度变化等进行综述.

    作者:李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方法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够发育为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脐带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单份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有限,不能支持成年人的造血重建,需要进行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方法有很多,现就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余艳;罗振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与传统术式对肌肉损伤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与传统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CPK)、多裂肌横断面面积(CSA)以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的变化,探讨MED与传统术式对肌肉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MED组与传统组各100例,采用VAS测量腰背痛的严重程度,CPK量化肌肉损伤,CSA量化多裂肌萎缩程度.结果 MED组术后CPK为(167.1±45.8)U/L、传统组为(268.1±82.4)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16,P<0.01).MED组术后1年CSA为(805±185)mm2、传统组为(743±141)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74,P<0.01).MED组术后1年腰背痛VAS均值为(17.32±4.14)mm,传统组为(22.23±5.7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87,P<0.05).结论 MED相对于传统术式,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速度快的优点,其对肌肉造成的损伤小于传统术式.

    作者:刘祥胜;刘瑜;王达义;温国宏;常巍;李兵奎;李新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结肠/直肠癌手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实验组于手术后24 h开始进食瑞素肠内营养液,能量计算105 kJ/(kg·d),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术后72、96、120 h取病例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术后72、96 h血清炎性介质(TNF、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减轻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

    作者:刘俊林;阳春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腹腔镜技术是微创外科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已经得到广泛开展,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更好地发展,现介绍国内外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开展现状,对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诞生背景、发展过程、应用前景、优缺点以及相关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全面阐述.

    作者:肖功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肠缺血/再灌注引起肝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

    肠缺血/再灌注通过一系列发病机制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肠组织损伤.目前国内外关于引起肝损伤发病机制的前瞻性研究仍不多,因此明确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对临床治疗并预防肠缺血/再灌注引起肝功能损伤有长远的意义.近年来,肠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从肠道屏障损伤、肠缺血以及再灌注等方面进行研究.

    作者:鲁智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